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2021-11-24 22: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2.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通过玻璃基板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包括:后壳、与后壳配合设置的前壳、设于后壳内的背光模组、设于背光模组上的胶框及设于胶框上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胶框用于承载液晶显示面板,前壳用于固定液晶显示面板。
3.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化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传统的显示装置的背光结构是由背板和胶框两个分开的部件通过组装再固定形成的,这样组装耗费人力物力,同时也延长了后续组装部件的时间;同时为了实现窄边框,不再采用前壳用于固定液晶显示面板,那么整个显示装置的组装步骤发生改变,而如何保证光学组件在组装后可以固定,不发生水平晃动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以简化显示装置组装步骤,且保证光学组件组装后可以固定,不发生水平晃动。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结构,包括背板和胶框,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所述侧板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连接于所述侧板并与所述底板平行,所述底板、侧板和所述顶板之间形成凹槽,所述胶框一体成型于所述凹槽;所述胶框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与水平部垂直设置,所述竖直部位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侧板平行,所述水平部自所述竖直部向所述竖直部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延伸,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光学组件的容纳腔,所述胶框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光学组件的第一定位部。
6.可选的,所述背板和所述胶框一体注塑成型。
7.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形成在所述竖直部上的第一定位凸起或第一定位凹槽。
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所述光学组件和所述背光结构,所述光学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光学组件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者嵌入另一者中。
9.可选的,所述光学组件包括重叠设置的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所述第一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水平部上并与所述底板相对的第
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限定所述光学膜片在所述导光板上的位置,且伸入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中。
10.可选的,所述光学膜片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避让部,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避让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自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避让部。
11.可选的,所述避让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边缘的缺口。
12.可选的,所述胶框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框件、第二框件和第三框件,所述第二框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件和所述第三框件垂直,所述第一框件和所述第三框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框件和所述第三框件分别设有所述水平部,且该水平部分别沿所述第一框件和所述第三框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框件和所述第三框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定位凹槽至少包括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远离所述第二框件的一端。
1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粘合固定在所述胶框的水平部的上表面。
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15.将所述光学膜片定位在所述导光板上;
16.对准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
17.将所述光学组件从与所述第二框件相对的一侧推入所述胶框内,使得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进入所述第二定位凹槽;
18.将所述显示面板粘贴在所述胶框的所述水平部上。
19.本技术通过在背板上形成一个凹槽,将胶框一体形成于凹槽上,由于在传统的背光结构的组装过程中,背板和胶框是分开组装的,这样背光结构组装后还需要通过其它固定件对其进行固定,由此组装周期长,人工成本也相应提高,而背板和胶框一体设置,可以简化组装过程,短缩组装时间,同时降低人工成本。且一体式结构可以缩减胶框和背板的整体厚度,可以应用到窄边框和无边框的液晶显示装置;还有胶框与背板之间形成一个光学组件的容纳腔,这样光学组件可以整个采用推入的方式安装后通过胶框上的第一定位部进行定位,防止光学组件在容纳腔内水平晃动。
附图说明
20.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技术背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沿图3中截面线b

b'的截面示意图;
25.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技术图5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图7中沿截面线b

b'的截面示意图;
29.图9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示意图;
30.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沿图3中截面线b

b'的截面示意图;
31.图11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背光模组沿图3中截面线b

b'的截面示意图;
32.图12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沿图3中截面线b

b'的截面示意图。
33.其中,100、液晶显示装置;200、背光结构;210、背板;211、底板;212、侧板;213、顶板;214、凹槽;220、胶框;221、竖直部;222、水平部;223、第一框件;224、第二框件;225、第三框件;300、容纳腔;400、背光模组;500、光学组件;510、导光板;520、光学膜片;521、第一端部;522、第二端部;523、避让部;600、第一定位部;610、第一定位凸起;620、第一定位凹槽;630、第二定位凹槽;640、第四定位凸起;700、第二定位部;710、第二定位凸起;720、第三定位凸起;730、第三定位凹槽;740、第四定位凹槽;80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36.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39.实施例一:
40.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结构2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申请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

图2所示,一种背光结构200,包括背板210和胶框220,所述背板210包括底板211、侧板212和顶板213,所述侧板212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211,所述顶板213连接于所述侧板212并与所述底板211平行,所述底板211、侧板212和所述顶板213之间形成凹槽214,所述胶框220一体成型于所述凹槽214;所述胶框220包括竖直部221和水平部222,所述竖直部221与水平部222垂直设置,所述竖直部221位于所述凹槽214内并与所述侧板212平行,所述水平部222自所述竖直部221向所述竖直部221远离所述侧板212的一侧延伸,所述水平部222与所述底板2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光学组件500的容纳腔
300,所述胶框220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光学组件500的第一定位部500。
41.本实施中通过在背板210上形成一个凹槽214,将胶框220一体形成于凹槽214上,这样背板210与胶框220的结构相互嵌合,形成的一个稳固的一体结构,由于光学组件500在组装后会发生轻微的晃动,当发生晃动时光学组件500的侧边就会跟胶框220之间产生应力,光学组件的压力根据惯性会往胶框220的根部挤压,继而进一步往凹槽214方向挤压,这样在力的挤压作用下,使胶框220与背板210的嵌合结构可以更稳固;而且背板210和胶框220一体设置,可以简化组装过程,缩短组装时间,同时降低人工成本。且一体式结构可以缩减胶框220和背板210的整体厚度,可以应用到窄边框和无边框的液晶显示装置100;还有胶框220与背板210之间形成一个光学组件500的容纳腔300,这样光学组件500可以整个采用推入的方式安装后通过胶框220上的第一定位部500进行定位,防止光学组件500在容纳腔300内水平晃动。
42.其中,所述背板210和所述胶框220一体注塑成型。由于背板210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质的背板210本身可以提高承压强度,而胶框220为塑胶材质,使胶框220在与光学组件500贴合抵触后不会刮花光学组件,背板210和胶框220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如此一来,胶框220与背板210的凹槽能够咬合更紧密,达到整体提高整个背光结构200的固定强度。
43.进一步的,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4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5

6所示,一种背光模组400,包括所述光学组件500和所述背光结构200,所述光学组件500设在所述容纳腔300内,所述光学组件设有第二定位部600,所述第一定位部500和所述第二定位部600中的一者嵌入另一者中。这样能够对光学组件安装进容纳腔300后进行限位,使光学组件500在容纳腔300内不易出现水平晃动的现象。
44.具体的,图5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组件5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中区域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5

图6所示,所述光学组件500包括重叠设置的导光板410和光学膜片420,所述导光板410位于所述底板211与所述光学膜片420之间,所述第一定位部500为设置在所述水平部222上并与所述底板211相对的第二定位凹槽530,所述第二定位部600为设置在所述导光板410上的第二定位凸起610,所述第二定位凸起610限定所述光学膜片420在所述导光板410上的位置,且伸入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30中。所述光学膜片42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避让部423,所述第二定位凸起61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避让部423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凸起610自所述导光板41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避让部423。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凸起610与所述光学膜片420的避让部423配合,防止光学膜片420在安装到导光板410上后发生水平偏移,影响后续整个背光模组400的安装,从而增加人工组装时间,甚至较大的偏移误差还可能会导致后续在将整个背光模组400安装的时候,导致材料破片,从而导致材料的浪费;同时所述第二定位凸起610自所述导光板41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避让部423后再与所述胶框220水平部222上的第二定位凹槽530嵌合,防止光学组件500在容纳腔300内水平晃动,达到双重定位效果;而且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420和导光板410还可以提前进行组装,这样可以减少人工组装时人为带入的灰尘等异物掉落在导光板410上,从而保证显示效果。
45.其中,所述胶框22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框件223、第二框件224和第三框件225,所述第二框件224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件223和所述第三框件225垂直,所述第一框件223和所述第三框件22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框件223和所述第三框件225分别设有所述水平部222,且该水平部222分别沿所述第一框件223和所述第三框件225的长度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一框件223和所述第三框件225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30至少包括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30远离所述第二框件224的一端。组装后的光学组件500通过所述开口端推入,使光学组件500安装在所述容纳腔300内进行固定。
46.进一步的,所述避让部423为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421和所述第二端部422的边缘的缺口。这样在将光学膜片420与导光板410进行对应组装时比较容易将限位部套合对位,节省光学膜片420与导光板410的贴合组装的时间,当然,避让部423也可以为通孔状或其它形状,而避让部423和第二定位凸起610的数量都可以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调定,只要能够与导光板410上的第二定位凸起610配合对光学膜片420进行定位即可。
47.图7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整体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7

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背光模组400和显示面板800,所述显示面板800粘合固定在所述胶框220的水平部222的上表面。显示面板800通过专用粘合胶粘合在胶框220上固定,这样不需要再通过前框来对显示面板800卡扣固定,减少了组装部件,因此器件的加工周期相对缩短,成本也相应降低,组装过程更简便,而且组装后整个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使整个显示装置更加轻薄。
48.图9示出了本技术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组装方法示意图,如图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49.s1:将所述光学膜片420定位在所述导光板410上;
50.s2:对准所述第二定位凸起610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30;
51.s3:将所述光学组件500从与所述第二框件224相对的一侧推入所述胶框220内,使得所述第二定位凸起610进入所述第二定位凹槽530;
52.s4:将所述显示面板800粘贴在所述胶框220的所述水平部222上。
53.实施例二:
54.图10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400沿图3中截面线b

b'的截面示意图,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另一种背光模组沿图3中截面线b

b'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0

图11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定位部500为形成在所述竖直部221上的第一定位凸起510或第一定位凹槽520。对应的,所述导光板410上与所述竖直部221相对应的侧边设置第三定位凹槽620或第三定位凸起540,光学组件500安装进容纳腔300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510与所述第三定位凹槽620嵌合连接或所述第三定位凸起540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520嵌合连接,对光学组件500进行定位固定。这样不需要在导光板410的上表面设置限位部,也不需要在光学膜片420上挖避让部423,可以保证整个背光模组400的出光面平整,使背光模组400的出光效果好。
55.当然还可以在胶框220的第一框件223、第二框件224和第三框件225上对应导光板410三条侧边的部位分别设置对应的第一定位凸起510或第一定位凹槽520,这样,在容纳腔300内的三个方向上都可以对光学组件500进行卡合限位,达到更好的限位固定,使光学组
件500安装更稳固。
56.还可以在导光板410和光学膜片420之间设置限位结构,使限位结构不凸出于光学膜片420上表面,这样光学膜片420与导光板410对位贴合不会产生偏差,使后续的将背光模组400组装进容纳腔300内更顺畅。
57.实施例三:
58.图12示出了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400沿图3中截面线b

b'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定位部500为设置在所述水平部222上与所述底板211相对的第四定位凸起550,所述第二定位部600为设置在所述导光板410上的第四定位凹槽630,所述第四定位凹槽630长度与导光板410对应边的长度相同,所述第四定位凸起550嵌入所述第四定位凹槽630,将所述光学组件500定位在容纳腔300内。
59.其中,在导光板410上直接挖设与导光板410长度相同的第四定位凹槽630的操作简单,降低难度,而在胶框220上形成第四定位凸起550,可以采用在注塑形成胶框220时同时在胶框220上形成与第四定位凹槽630对应的第四定位凸起550,两者都可以节省制程时间,因此可以节省整个背光模组400的组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60.当然,本方案还可以采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中的两个以上的结合,达到更好更稳固的组装效果。
61.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涉及到的各步骤的限定,在不影响具体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并不认定为对步骤先后顺序做出限定,写在前面的步骤可以是在先执行的,也可以是在后执行的,甚至也可以是同时执行的,只要能实施本方案,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6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6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装置,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装置、ips(in

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装置、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装置、mva(multi

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装置,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6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