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去除气泡的再循环使用蜡烛注塑设备及其注塑方法与流程

2021-11-22 13: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蜡烛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去除气泡的再循环使用蜡烛注塑设备及其注塑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蜡烛在加工过程中,加入蜡烛油时,容易产生气泡,导致成型的蜡烛内部存在气泡,影响产品质量,同时蜡烛生产完成后,还需要将其表面打磨光滑,并将多余的芯线切除,现有技术通过多个设备完成,如此增加蜡烛转移以及定位的工作,导致效率低下,同时对于切除的芯线和蜡烛表面刮除的边料都无法进行循环再利用,导致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去除气泡的再循环使用蜡烛注塑设备及其注塑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蜡烛在加工过程中,加入蜡烛油时,容易产生气泡,导致成型的蜡烛内部存在气泡,影响产品质量,同时蜡烛生产完成后,还需要将其表面打磨光滑,并将多余的芯线切除,现有技术通过多个设备完成,如此增加蜡烛转移以及定位的工作,导致效率低下,同时对于切除的芯线和蜡烛表面刮除的边料都无法进行循环再利用,导致资源浪费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去除气泡的再循环使用蜡烛注塑设备及其注塑方法。
4.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去除气泡的再循环使用蜡烛注塑设备,包括有底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收集箱、控制屏、移动系统、除气泡注塑系统和边料去除系统;底板下方左侧与第一固定板进行固定连接;底板下方右侧与第二固定板进行固定连接;底板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收集箱;底板上方与可带动芯线移动的移动系统进行固定连接;底板上方右侧与可注塑蜡烛油得到蜡烛的除气泡注塑系统进行固定连接;除气泡注塑系统与控制屏进行铰接;底板上方左侧设置有可去除蜡烛边料的边料去除系统。
5.进一步地,移动系统包括有第一电动滑轨、第一电动滑块、第一连接架、限位环和下模具;第一电动滑轨下方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滑轨中部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上方与第一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两侧分别与一组限位环进行插接;两组限位环均与下模具进行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除气泡注塑系统包括有第二连接架、第一热熔器、入料斗、盖子、第一连接管、汇流箱、支撑柱、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转动杆、凸轮、第一连接板、联动板、筛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接板、弹簧、第二连杆、滤网板、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管、第二热熔器、中空插管、排气管、连接块、第一电动推杆、上模具、第四连接板和第二电动推杆;第二连接架下方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与第一热熔器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热熔器上方与入料斗进行固定连接;入料斗与盖子进行铰接;第一热熔器与第一连接管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与汇流箱进行固定连接;汇流箱下方与四组支撑柱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四组支撑柱均与第二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支撑柱下方设置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与
第二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第一转动杆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与凸轮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与第一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板下方与第二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凸轮下方与联动板相互接触;联动板与筛板进行固定连接;筛板与第一连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连接板下方与第二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与弹簧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弹簧与筛板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杆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与滤网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三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连接板上方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热熔器与第二连接管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与第二热熔器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热熔器侧面与等距分布的五组中空插管进行固定连接;五组中空插管与五组排气管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热熔器上方两侧分别与一组连接块进行固定连接;两组连接块分别与一组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定连接;两组第一电动推杆均与上模具进行固定连接;上模具上方与第四连接板进行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板两侧分别与一组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定连接,并且两组第二电动推杆均与第二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边料去除系统包括有龙门架、第二电动滑轨、第二电动滑块、第五连接板、第一切刀、第三电动滑块、第六连接板、第二切刀、第二收集箱、第三连接架、光杆、压板、第二转动杆、第三传动轮、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第四传动轮和第二电机;龙门架下方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龙门架与第二电动滑轨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滑轨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与第五连接板进行固定连接;第五连接板与第一切刀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滑轨与第三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块与第六连接板进行固定连接;第六连接板与第二切刀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切刀位于第一切刀下方;第二收集箱位于第二切刀下方,并且第二收集箱下方与底板相互接触;龙门架与第三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架下方与两组光杆进行滑动连接;两组光杆均与压板进行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架与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依次与第三传动轮和第一传动板进行固定连接;第一传动板通过转轴与第二传动板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板通过转轴与压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与第二电机输出轴进行固定连接,并且第二电机与龙门架进行固定连接,而且第二电机输出轴与龙门架进行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切断系统,切断系统包括有第七连接板、第三切刀、限位座、第三电动滑轨、第四电动滑块、第八连接板、第四切刀和第三收集箱;第七连接板下方与底板进行固定连接;第七连接板与第三切刀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切刀侧面与限位座进行固定连接;第七连接板与第三电动滑轨进行固定连接;第三电动滑轨与第四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四电动滑块与第八连接板进行固定连接;第八连接板与第四切刀进行螺栓连接;第三收集箱位于第三切刀下方,并且第三收集箱下方与底板相互接触。
9.进一步地,下模具和上模具组合形成的空腔与需要压制的蜡烛形状一致;上模具设置有五个适配中空插管的开槽,可供中空插管插入。
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外表面均设置有加热块,筛板下表面四周设置有加热条,第二连接管可进行伸缩。
11.进一步地,汇流箱斜对角倾斜,并且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的一侧靠下;滤网板倾斜状
况与汇流箱一致。
12.一种可去除气泡的再循环使用蜡烛注塑方法,包括以下工作步骤:步骤一:放入芯线和加入蜡烛油,将事先浇注好成笔直状的芯线放入移动系统中,将足量的蜡烛油加入除气泡注塑系统中;步骤二:蜡烛注塑,移动系统带动芯线移动到除气泡注塑系统的工作区域,让下模具和上模具闭合形成一个空腔,空腔内芯线居中放置,然后除气泡注塑系统将蜡烛油注入空腔内,同时避免注入的蜡烛油产生气泡,然后通过外接冷却设备对下模具和上模具进行降温,得到成型的蜡烛;步骤三:边料去除,移动系统带动步骤二中成型的蜡烛转移到边料去除系统的工作区域,通过边料去除系统对蜡烛表面的边料进行刮除,得到表面光滑的蜡烛;步骤四:头部芯线切断,通过边料去除系统将蜡烛头部多余的芯线切除;步骤五:尾部芯线切断,移动系统带动蜡烛转移到切断系统的工作区域,通过切断系统将蜡烛尾部多余的芯线切断,同时将蜡烛表面刮除的边料收集;步骤六:再循环使用,将刮除的边料加入除气泡注塑系统中,通过除气泡注塑系统分离出芯线,并加热融化蜡烛油,对蜡烛油进行再循环使用。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一、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蜡烛在加工过程中,加入蜡烛油时,容易产生气泡,导致成型的蜡烛内部存在气泡,影响产品质量,同时蜡烛生产完成后,还需要将其表面打磨光滑,并将多余的芯线切除,现有技术通过多个设备完成,如此增加蜡烛转移以及定位的工作,导致效率低下,同时对于切除的芯线和蜡烛表面刮除的边料都无法进行循环再利用,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二、设计了移动系统、除气泡注塑系统、边料去除系统和切断系统,在使用本设备时,先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将本设备固定在工作台上,可选择用螺丝固定,接通电源,通过控制屏控制设备的运行,然后调试本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然后工作人员将浇注了蜡烛油的芯线放入移动系统中,芯线笔直放在下模具中,同时向除气泡注塑系统中加入足量用来注塑的蜡烛油,然后移动系统带动放置有芯线的下模具移动到除气泡注塑系统的工作区域,通过下模具和上模具对芯线进行固定,同时形成一个空腔,空腔形状与所需注塑的蜡烛形状一致,然后除气泡注塑系统向空腔内注入蜡烛油,同时避免产生气泡,然后通过外接设备进行降温,在注塑完成后,将下模具和上模具脱离,然后移动系统带动下模具以及注塑好的蜡烛转移到边料去除系统的工作区域,通过边料去除系统将蜡烛表面的边料去除,以及将蜡烛头部多余的芯线切割,随后移动系统带动下模具以及蜡烛转移到切断系统的工作区域,人工将蜡烛取出,然后配合切断系统将尾部的多余的芯线切断,同时将边料去除系统处理的边料转移到第一收集箱中收集,进一步地,在循序利用边料时,将收集到的边料放入除气泡注塑系统中,通过除气泡注塑系统将边料融化并加以再次使用,同时将边料中的被切断的长度不一的芯线分离出来;三、达到了可以批量生产表面光滑且芯线切割完成的蜡烛,在注塑时可以除去气泡,得到内部无气泡的蜡烛,可以对收集的边料再次循环使用,将边料的废弃芯线分离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推广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移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移动系统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除气泡注塑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除气泡注塑系统的侧视图;图8为本发明除气泡注塑系统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除气泡注塑系统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除气泡注塑系统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图11为本发明除气泡注塑系统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除气泡注塑系统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边料去除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边料去除系统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边料去除系统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切断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号:1_底板,2_第一固定板,3_第二固定板,4_第一收集箱,5_控制屏,201_第一电动滑轨,202_第一电动滑块,203_第一连接架,204_限位环,205_下模具,301_第二连接架,302_第一热熔器,303_入料斗,304_盖子,305_第一连接管,306_汇流箱,307_支撑柱,308_第一电机,309_第一传动轮,310_第二传动轮,311_第一转动杆,312_凸轮,313_第一连接板,314_联动板,315_筛板,316_第一连杆,317_第二连接板,318_弹簧,319_第二连杆,320_滤网板,321_第三连接板,322_第二连接管,323_第二热熔器,324_中空插管,325_排气管,326_连接块,327_第一电动推杆,328_上模具,329_第四连接板,330_第二电动推杆,401_龙门架,402_第二电动滑轨,403_第二电动滑块,404_第五连接板,405_第一切刀,406_第三电动滑块,407_第六连接板,408_第二切刀,409_第二收集箱,410_第三连接架,411_光杆,412_压板,413_第二转动杆,414_第三传动轮,415_第一传动板,416_第二传动板,417_第四传动轮,418_第二电机,501_第七连接板,502_第三切刀,503_限位座,504_第三电动滑轨,505_第四电动滑块,506_第八连接板,507_第四切刀,508_第三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17.实施例1一种可去除气泡的再循环使用蜡烛注塑设备,如图1

3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第一收集箱4、控制屏5、移动系统、除气泡注塑系统和边料去除系统;底板1下方左侧与第一固定板2进行固定连接;底板1下方右侧与第二固定板3进行固定连接;底板1上方中部设置有第一收集箱4;底板1上方与可带动芯线移动的移动系统进行固定连接;底板1上方右侧与可注塑蜡烛油得到蜡烛的除气泡注塑系统进行固定连接;除气泡注塑系统与控制屏5进行铰接;底板1上方左侧设置有可去除蜡烛边料的边料去除系统。
18.在使用本设备时,先通过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将本设备固定在工作台上,可选择用螺丝固定,接通电源,通过控制屏5控制设备的运行,然后调试本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然后工作人员将浇注了蜡烛油的芯线放入移动系统中,芯线笔直放在下模具205中,同时向除气泡注塑系统中加入足量用来注塑的蜡烛油,然后移动系统带动放置有芯线的下模具205移动到除气泡注塑系统的工作区域,通过下模具205和上模具328对芯线进行固定,同时形成一个空腔,空腔形状与所需注塑的蜡烛形状一致,然后除气泡注塑系统向空腔内注入蜡烛油,同时避免产生气泡,然后通过外接设备进行降温,在注塑完成后,将下模具205和上模具328脱离,然后移动系统带动下模具205以及注塑好的蜡烛转移到边料去除系统的工作区域,通过边料去除系统将蜡烛表面的边料去除,以及将蜡烛头部多余的芯线切割,随后移动系统带动下模具205以及蜡烛转移到切断系统的工作区域,人工将蜡烛取出,然后配合切断系统将尾部的多余的芯线切断,同时将边料去除系统处理的边料转移到第一收集箱4中收集,进一步地,在循序利用边料时,将收集到的边料放入除气泡注塑系统中,通过除气泡注塑系统将边料融化并加以再次使用,同时将边料中的被切断的长度不一的芯线分离出来,达到了可以批量生产表面光滑且芯线切割完成的蜡烛,在注塑时可以除去气泡,得到内部无气泡的蜡烛,可以对收集的边料再次循环使用,将边料的废弃芯线分离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推广使用的效果。
19.如图4

5所示,移动系统包括有第一电动滑轨201、第一电动滑块202、第一连接架203、限位环204和下模具205;第一电动滑轨201下方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滑轨201中部与第一电动滑块20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202上方与第一连接架203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架203两侧分别与一组限位环204进行插接;两组限位环204均与下模具205进行固定连接。
20.工作时,将浇注好蜡烛油的笔直的芯线放入下模具205的五个开槽中,然后在需要注塑得到蜡烛时,第一电动滑轨201通过第一电动滑块202带动第一连接架203和限位环204向除气泡注塑系统移动,进而带动下模具205以及芯线向除气泡注塑系统移动,然后配合除气泡注塑系统注塑得到蜡烛,进一步地,在需要去除边料时,带动下模具205以及注塑得到的蜡烛移动到边料去除系统的工作区域,通过边料去除系统将蜡烛表面的边料去除,边料掉落在下模具205上,同时将蜡烛头部多余的芯线切除,随后带动下模具205以及蜡烛移动到切断系统的工作区域,人工将下模具205以及两组限位环204向上提,从而让两组限位环204与第一连接架203分离,然后人工将蜡烛尾部放入切断系统中,通过切断系统切除蜡烛尾部多余的芯线,随后,人工将下模具205上的边料倒入第一收集箱4中,此系统实现带动下模具205移动,并配合除气泡注塑系统、边料去除系统和切断系统完成蜡烛的注塑、边料去除以及头部和尾部的多余芯线的切除工作。
21.如图6

12所示,除气泡注塑系统包括有第二连接架301、第一热熔器302、入料斗303、盖子304、第一连接管305、汇流箱306、支撑柱307、第一电机308、第一传动轮309、第二传动轮310、第一转动杆311、凸轮312、第一连接板313、联动板314、筛板315、第一连杆316、第二连接板317、弹簧318、第二连杆319、滤网板320、第三连接板321、第二连接管322、第二热熔器323、中空插管324、排气管325、连接块326、第一电动推杆327、上模具328、第四连接板329和第二电动推杆330;第二连接架301下方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301与第一热熔器302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热熔器302上方与入料斗303进行固定连接;入料斗303与
盖子304进行铰接;第一热熔器302与第一连接管305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305与汇流箱306进行固定连接;汇流箱306下方与四组支撑柱307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四组支撑柱307均与第二连接架301进行固定连接;支撑柱307下方设置有第一电机308,并且第一电机308与第二连接架301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08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轮309进行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轮3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10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10与第一转动杆311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311与凸轮312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杆311与第一连接板3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板313下方与第二连接架301进行固定连接;凸轮312下方与联动板314相互接触;联动板314与筛板315进行固定连接;筛板315与第一连杆316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连杆316与第二连接板317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连接板317下方与第二连接架301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317与弹簧318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弹簧318与筛板315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317第二连杆319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杆319与滤网板320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机308输出轴与第三连接板32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连接板321上方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第一热熔器302与第二连接管322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322与第二热熔器323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热熔器323侧面与等距分布的五组中空插管324进行固定连接;五组中空插管324与五组排气管325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热熔器323上方两侧分别与一组连接块326进行固定连接;两组连接块326分别与一组第一电动推杆327进行固定连接;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27均与上模具328进行固定连接;上模具328上方与第四连接板329进行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板329两侧分别与一组第二电动推杆330进行固定连接,并且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30均与第二连接架301进行固定连接。
22.工作时,首先打开盖子304,通过入料斗303向第一热熔器302中加入足量的蜡烛油,下模具205移动上模具328正下方,然后两组第二电动推杆330通过第四连接板329带动上模具328向下移动,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部件向下移动,随后下模具205和上模具328闭合形成一个空腔,此时芯线居中位于空腔内,然后两组第一电动推杆327通过两组连接块326带动第二热熔器323向上模具328移动,进而带动五组中空插管324和五组排气管325向上模具328移动,然后五组中空插管324插入上模具328适配的五个开槽中,进一步地,第一热熔器302内部的泵机将液态的蜡烛油通过第二连接管322转移到第二热熔器323中,随后第二热熔器323通过内部的泵机将蜡烛油转移到五组中空插管324中,然后蜡烛油通过五组中空插管324转移到五个空腔内,如此完成蜡烛油的注塑工作,在此过程中,第二热熔器323传递热量给五组中空插管324和五组排气管325,从而避免蜡烛油凝固,同时通过五组排气管325将蜡烛油中的气泡排出,从而避免气泡的产生,进一步地,在注塑完成后,五组中空插管324进一步插入上模具328中,从而完全堵住上模具328的五个开槽,同时进一步挤压空腔内的蜡烛油,进一步防止气泡的产生,随后通过外接设备进行冷却,加快蜡烛油的凝固,进一步地,在蜡烛成型后,五组中空插管324从上模具328中分离,然后上模具328向上移动与下模具205分离,注塑成型的蜡烛位于下模具205的五个开槽中,进一步地,对边料进行循环利用时,将第一收集箱4中的边料以及第二收集箱409和第三收集箱508中的芯线转移到筛板315上,芯线无法通过筛板315,进一步地,通过筛板315下表面四周设置的加热条对筛板315上的芯线和边料进行加热,从而将得到液体的蜡烛油,蜡烛油向下掉落在滤网板320上,通过滤网板320将蜡烛油汇集在一起,从而最大化利用蜡烛油,同时滤网板320可以将一些通过筛板315的细小芯线分离出来,并且筛板315下表面四周设置的加热条可对滤网板320加热,
从而避免蜡烛油凝固,进一步地,芯线和边料放入筛板315时,第一电机308输出轴带动第一传动轮309转动,第一传动轮309外环面通过皮带带动第二传动轮310转动,第二传动轮310通过第一转动杆311带动凸轮312转动,凸轮312通过联动板314带动筛板315往复转动,转动轴为第一连杆316,同时弹簧318配合伸缩,在筛板315往复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芯线上的蜡烛油全部分离出来,从而最大化利用蜡烛油,进一步地,转移到滤网板320的蜡烛油会向下掉落在汇流箱306中,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管305转移到第一热熔器302,如此实现循环再利用边料以及芯线中的蜡烛油,此系统实现了可以注塑成型蜡烛,得到内部没有气泡的蜡烛,可以将蜡烛的边料以及芯线中的蜡烛油进行再利用。
23.如图13

15所示,边料去除系统包括有龙门架401、第二电动滑轨402、第二电动滑块403、第五连接板404、第一切刀405、第三电动滑块406、第六连接板407、第二切刀408、第二收集箱409、第三连接架410、光杆411、压板412、第二转动杆413、第三传动轮414、第一传动板415、第二传动板416、第四传动轮417和第二电机418;龙门架401下方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龙门架401与第二电动滑轨402进行固定连接;第二电动滑轨402与第二电动滑块40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403与第五连接板404进行固定连接;第五连接板404与第一切刀405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滑轨402与第三电动滑块406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块406与第六连接板407进行固定连接;第六连接板407与第二切刀408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切刀408位于第一切刀405下方;第二收集箱409位于第二切刀408下方,并且第二收集箱409下方与底板1相互接触;龙门架401与第三连接架410进行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架410下方与两组光杆411进行滑动连接;两组光杆411均与压板412进行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架410与第二转动杆4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413依次与第三传动轮414和第一传动板415进行固定连接;第一传动板415通过转轴与第二传动板41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传动板416通过转轴与压板412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41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417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17与第二电机418输出轴进行固定连接,并且第二电机418与龙门架401进行固定连接,而且第二电机418输出轴与龙门架401进行转动连接。
24.工作时,蜡烛随下模具205转移到压板412下方,蜡烛与压板412下表面接触,进一步地,通过移动系统带动蜡烛从切断系统的右侧移动到左侧,然后从左侧转移到切断系统的工作区域,在蜡烛从切断系统的右侧移动到左侧的过程中,压板412下表面与蜡烛接触,进而可以带动蜡烛自转动,从而通过下模具205将蜡烛边料的边料刮除,在蜡烛从切断系统左侧转移到切断系统的工作区域的过程中,压板412与蜡烛接触,同时第二电机418输出轴带动第四传动轮417转动,第四传动轮417外环面通过皮带带动第三传动轮414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414通过第二转动杆413带动第一传动板415转动,第一传动板415通过转轴带动第二传动板416传动,第二传动板416则通过转轴带动压板412往复移动,同时压板412带动两组光杆411在第三连接架410中滑动,进一步地,在压板412往复移动时,压板412带动蜡烛往复转动,从而配合下模具205将蜡烛表面打磨光滑,进一步地,在蜡烛的头部的芯线转移到第一切刀405和第二切刀408之间时,第二电动滑轨402带动第二电动滑块403和第三电动滑块406相向运动,进而第二电动滑块403通过第五连接板404带动第一切刀405向下移动,第三电动滑块406通过第六连接板407带动第二切刀408向上移动,从而将蜡烛头部多余的芯线切除,然后掉落在第二收集箱409中收集,此系统实现了可以将蜡烛表面的边料去除,同时将蜡烛表面打磨光滑,同时将蜡烛多余的芯线切除。
25.如图16所示,还包括有切断系统,切断系统包括有第七连接板501、第三切刀502、限位座503、第三电动滑轨504、第四电动滑块505、第八连接板506、第四切刀507和第三收集箱508;第七连接板501下方与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第七连接板501与第三切刀502进行螺栓连接;第三切刀502侧面与限位座503进行固定连接;第七连接板501与第三电动滑轨504进行固定连接;第三电动滑轨504与第四电动滑块505进行滑动连接;第四电动滑块505与第八连接板506进行固定连接;第八连接板506与第四切刀507进行螺栓连接;第三收集箱508位于第三切刀502下方,并且第三收集箱508下方与底板1相互接触。
26.工作时,人工将蜡烛的尾部放在限位座503上,然后尾部的芯线处于第三切刀502和第四切刀507之间,然后第三电动滑轨504通过第四电动滑块505带动第八连接板50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四切刀507向下移动,从而配合第四切刀507将蜡烛尾部的芯线切除,然后掉落在第三收集箱508中收集,此系统实现了可以将蜡烛尾多余的芯线切除。
27.下模具205和上模具328组合形成的空腔与需要压制的蜡烛形状一致;上模具328设置有五个适配中空插管324的开槽,可供中空插管324插入。
28.便于向空腔内加入蜡烛油,同时让加入空腔中的蜡烛油可以凝固得到固定形状的蜡烛。
29.第一连接管305和第二连接管322外表面均设置有加热块,筛板315下表面四周设置有加热条,第二连接管322可进行伸缩。
30.可以加热融化。
31.汇流箱306斜对角倾斜,并且与第一连接管305连接的一侧靠下;滤网板320倾斜状况与汇流箱306一致。
32.便于蜡烛油汇集在一起,从而转移到第一热熔器302中再次被利用。
33.一种可去除气泡的再循环使用蜡烛注塑方法,包括以下工作步骤:步骤一:放入芯线和加入蜡烛油,将事先浇注好成笔直状的芯线放入移动系统中,将足量的蜡烛油加入除气泡注塑系统中;步骤二:蜡烛注塑,移动系统带动芯线移动到除气泡注塑系统的工作区域,让下模具205和上模具328闭合形成一个空腔,空腔内芯线居中放置,然后除气泡注塑系统将蜡烛油注入空腔内,同时避免注入的蜡烛油产生气泡,然后通过外接冷却设备对下模具205和上模具328进行降温,得到成型的蜡烛;步骤三:边料去除,移动系统带动步骤二中成型的蜡烛转移到边料去除系统的工作区域,通过边料去除系统对蜡烛表面的边料进行刮除,得到表面光滑的蜡烛;步骤四:头部芯线切断,通过边料去除系统将蜡烛头部多余的芯线切除;步骤五:尾部芯线切断,移动系统带动蜡烛转移到切断系统的工作区域,通过切断系统将蜡烛尾部多余的芯线切断,同时将蜡烛表面刮除的边料收集;步骤六:再循环使用,将刮除的边料加入除气泡注塑系统中,通过除气泡注塑系统分离出芯线,并加热融化蜡烛油,对蜡烛油进行再循环使用。
34.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