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式沥青路面填缝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3: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修补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沥青路面填缝机。


背景技术:

2.随着道路使用期的延长,旧期修建的道路已进入维修养护期,沥青路面作为道路的其中一种铺设形式,由于其铺设后能降低车轮的摩擦损耗、降低噪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早期修建的沥青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车辆长期碾压、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沥青路面出现车辙、坑槽、开裂等现象,致使行车舒适度降低、行车速度下降、损坏车辙、增加油耗和磨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营以及行车安全,因此,加强对沥青路面的养护和修补技术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3.目前的处理方式为使用沥青混合料对道路裂缝、坑槽等进行修补,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使用沥青填缝机进行填料,而现有的沥青填缝机大多直接对路面进行填充,没有对路面的表面进行打扫,使填充的混合料不能有效的吸附路面,以致加大后期的修复成本,且填充后凹凸不平,没有对多余的凸块进行铲除。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沥青路面填缝机。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移动式沥青路面填缝机,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靠近左侧处活动连接有压实辊,所述设备主体的底部靠近右侧处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为前后设置,若干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底部处贯穿设备主体并延伸至设备主体的底部,所述设备主体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底部插接有转条,所述转条的后侧靠近底端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转条的外侧边缘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块,所述搅拌桶的顶部为开口设置,且所述搅拌桶的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搅拌桶相互贴合设置,所述盖板的中心与搅拌桶的内腔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位于顶部所述第一轴承内腔贯穿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涡轮叶片,所述第二转杆的底端插接在相邻的第一轴承的内腔,所述第二转杆的底端贯穿第一槽轮的内腔并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盖板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底部为开口设置,且所述电机位于防护罩的内腔,所述盖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槽轮,所述第二槽轮与第一槽轮之间有皮带,所述第二槽轮通过皮带与第一槽轮传动连接,所述设备主体的右侧处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转杆的底端贯穿第一穿孔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刷头,所述旋转刷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毛。
7.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为前后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撑杆以搅拌桶的中心为对称轴呈前后对称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桶的横街面为梯形结构,所述搅拌桶的梯形结构较长的一侧朝上。
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密封块以转条的中心为中心轴呈左右对称设置,且所述密封块的横截面为扇形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压实辊与滚轮以密封块的中心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桶的底部为漏斗状,位于右侧所述密封块的顶部与搅拌桶的底部相互贴合设置,且所述搅拌桶的底部为开口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横截面为u形设置,且所述盖板的u形设置开口朝下。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具有在进行运输和对地面清理的过程中并会对设备内部储存的物料进行搅拌,通过搅拌使得填充修补物料融合更加紧实,对后期地面修补完成的效果有大大的提高;
15.2、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具有在进行路面填充之前对其进行清理的过程,使得填充后的效果更加显著,牢固度更高,防止后期松动,且在进行填充时具有对其进行压实的作用,相比较传统的设备填充修补的效率高,速度快,且更加牢固紧实。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施例的正视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20.图4为本实施例的部件转条和密封块的部件展示图。
21.图中:1、设备主体;2、支撑杆;3、搅拌桶;4、压实辊;5、第二槽轮;6、旋转刷头;7、转条;8、刷毛;9、握把;10、涡轮叶片;11、第一转杆;12、皮带;13、电机;14、盖板;15、防护罩;16、第一槽轮;17、第二转杆;18、滚轮;19、密封块;20、固定块;2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移动式沥青路面填缝机,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的底部靠近左侧处活动连接有压实辊4,压实辊4与滚轮18以密封块19的中心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设备主体1的底部靠近右侧处活动连接有滚轮18,设备主体1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2,相邻的两个支撑杆2为前后设置,且两个支撑杆2以搅拌桶3的中心为对称轴呈前后对称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撑杆2为前后设置,若干个支撑杆2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搅拌桶3,搅拌桶3的横街面为梯形结构,搅拌桶3的梯形结构较长的一侧朝上,搅拌桶3的底部为漏斗状,位于右侧密封块19的顶部与搅拌桶3的底部相互贴合设置,且搅拌桶3的底部为开口设置,搅拌桶3的底部处贯穿设备主体1并延伸至设备主体1的底部,设备主体1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底部插接有转条7,转条7的后侧靠近底端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握把9,转条7的外侧边缘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块19,两个密封块19以转条7的中心为中心轴呈左右对称设置,且密封块19的横截面为扇形设置,搅拌桶3的顶部为开口设置,且搅拌桶3的顶部设有盖板14,盖板14的横截面为u形设置,且盖板14的u形设置开口朝下,起到密封物料的作用,盖板14与搅拌桶3相互贴合设置,盖板14的中心与搅拌桶3的内腔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位于顶部第一轴承内腔贯穿有第二转杆17,第二转杆17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涡轮叶片10,第二转杆17的底端插接在相邻的第一轴承的内腔,第二转杆17的底端贯穿第一槽轮16的内腔并与电机13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盖板14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5,防护罩15的底部为开口设置,且电机13位于防护罩15的内腔,盖板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腔贯穿有第一转杆11,第一转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槽轮5,第二槽轮5与第一槽轮16之间有皮带12,第二槽轮5通过皮带12与第一槽轮16传动连接,设备主体1的右侧处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转杆11的底端贯穿第一穿孔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刷头6,旋转刷头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毛8。
26.工作原理:通过将设备移动至需要进行修复的路段,通过启动电机13,通过电机13的动力输出轴带动第二转杆17进行旋转,通过第二转杆17的旋转带动第一槽轮16进行旋转,通过第一槽轮16的旋转带动皮带12进行运动,第一槽轮16通过皮带12带动第二槽轮5进行旋转,通过第二槽轮5的旋转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转杆11进行旋转,通过第一转杆11的旋转带动旋转刷头6进行旋转,通过旋转刷头6的旋转带动底部的刷毛8进行旋转,通过设备主体1底部活动连接的滚轮18进行移动,通过滚轮18的旋转带动设备进行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刷毛8对经过的路面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的路面,通过打开盖板14将物料倒入到搅拌桶3的内腔中,此时通过电机13的动力输出轴带动第二转杆17旋转,第二转杆17旋转带动其底端处固定连接的若干个涡轮叶片10对搅拌桶3内腔的物料进行搅拌,通过搅拌使得物料充分融合后,在通过搅拌桶3的底部,此时通过手动推动握把9,使得握把9带动连接杆21推动转条7旋转,致使密封块19与搅拌桶3底部出料口相互偏离,致使物料下落至地面,此时通过滚轮18的移动带动压实辊4对路面上的物料进行挤压,使其将地面裂缝进行填充
修补,并在填充修补的同时对其进行压实的效果。
27.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