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自动电脑自动刻模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8: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刻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电脑自动刻模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使用的刻模机,尤其是刻模机刻模装置在对木板进行雕刻时存在以下问题:当刻刀在对木板进行雕刻时,所受到的压力不同对木板产生的刻痕深浅是不同的,而这些受力的情况不能检测出来,同时刻刀在转动中产生的压力如果过大超过了木板的承受值时,容易造成木板的损毁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现有的刻模机的刻刀在对木板进行雕刻时不能检测出刻刀所产生压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电脑自动刻模机装置。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电脑自动刻模机装置,包括工作台和支撑架,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两侧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表面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刻模装置,所述刻模装置包括刻刀,所述刻刀对所述工作台上的木原料进行雕刻;
5.所述刻刀延伸至所述刻模装置内壁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检测机构,所述压力检测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将所述第一轴承内圈套接的刻刀雕刻时产生的侧压力进行记录并通过数据线传送至电脑;
6.所述压力检测机构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旋转挤压机构,所述旋转挤压机构包括旋钮,通过旋转所述旋钮带动所述压力检测机构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轴承内滚珠的外表面进行紧密接触。
7.优选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上窄下宽呈直线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刻模台;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窄下宽的滑槽将滑块与滑槽进行卡接,同时滑块的底部与滑槽的内底壁相匹配,在对滑槽内壁进行润滑时,将润滑油通过细管从滑槽与滑块的连接处进行渗入,直线式开设的滑槽控制了滑块的滑动轨迹,滑块的滑动带动刻模板移动。
9.优选地,所述刻模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放置所需的木原料;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刻模板上开设的凹槽对放入的木原料进行固定,防止刻刀在对木原料进行雕刻时,木原料受力发生偏移造成损毁。
11.优选地,所述刻模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设置为圆锥形,并呈扇形将所述刻刀延伸至所述刻模装置外表面的一侧外表面包围起来;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刻刀在电机的带动下对木原料进行雕刻时产生的碎屑和灰尘容易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视线造成影响,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防尘罩将刻刀雕刻
时产生的碎屑和灰尘阻挡在其内部,减少碎屑和灰尘的影响。
13.优选地,所述压力检测机构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轴承内滚珠的一侧外表面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安装块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上的弧形槽与滚珠的一侧外表面进行贴合,将刻刀在第一轴承内转动产生的侧压力通过滚珠传递到安装块上,并被安装块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然后通过数据线传递到电脑上,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大于安全数值时,电机停止转动。
15.优选地,所述旋转挤压机构还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安装块的另一侧表面滑动套接,所述螺纹杆延伸至所述第一轴承外表面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另一所述锥形齿轮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外表面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延伸至所述刻模装置外表面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旋钮的一侧表面固定套接,两个所述锥形齿轮的外表面相互啮合;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旋钮,旋钮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的转动通过锥形齿轮间的啮合传递到螺纹杆上,螺纹杆的转动带动安装块向内移动,安装块的移动带动压力传感器同步移动,当安装块上的弧形槽与轴承内滚珠的外表面贴合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刻刀转动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刻刀在第一轴承内的侧压力。
17.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8.1、通过设置旋转挤压机构,包括旋钮、螺纹杆、锥形齿轮和传动杆,通过旋转旋钮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的转动带动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将动力传递给螺纹杆,螺纹杆的转动带动安装块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压力传感器进行移动,达到压力传感器与第一轴承内的接触更紧密的效果。
19.2、通过设置压力检测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安装块和弧形槽,压力检测机构在旋转挤压机构的带动下让安装块上的弧形槽与第一轴承内滚珠的外表面进行贴合,从而达到让压力传感器准确测量到刻刀在第一轴承内转动产生的侧压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电脑自动刻模机装置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电脑自动刻模机装置的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全自动电脑自动刻模机装置的图1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23.图中:1、工作台;2、支撑架;3、滑轨;4、刻模装置;5、刻刀;6、第一轴承;7、压力传感器;71、安装块;72、弧形槽;8、旋钮;81、螺纹杆;82、锥形齿轮;83、传动杆;9、连接板;10、滑槽;11、滑块;12、刻模台;13、凹槽;14、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5.参照图1

3,一种全自动电脑自动刻模机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支撑架2,工作台1的上表面两侧与支撑架2的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架2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架2的内侧表面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有滑轨3,滑轨3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刻模装置4,刻模装置4包括刻刀5,刻刀5对工作台1上的木原料进行雕刻;
26.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上表面开设有上窄下宽呈直线的滑槽10,滑槽10的内壁滑动卡接有滑块11,滑块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刻模台12,上窄下宽的滑槽10将滑块11与滑槽10进行卡接,同时滑块11的底部与滑槽10的内底壁相匹配,在对滑槽10内壁进行润滑时,将润滑油通过细管从滑槽10与滑块11的连接处进行渗入,直线式开设的滑槽10控制了滑块11的滑动轨迹,滑块11的滑动带动刻模板移动;
27.刻模台1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内壁放置所需的木原料,刻模板上开设的凹槽13对放入的木原料进行固定,防止刻刀5在对木原料进行雕刻时,木原料受力发生偏移造成损毁;
28.刻模装置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罩14,防尘罩14设置为圆锥形,并呈扇形将刻刀5延伸至刻模装置4外表面的一侧外表面包围起来,刻刀5在电机的带动下对木原料进行雕刻时产生的碎屑和灰尘容易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视线造成影响,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防尘罩14将刻刀5雕刻时产生的碎屑和灰尘阻挡在其内部,减少碎屑和灰尘的影响;
29.刻刀5延伸至刻模装置4内壁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一轴承6,第一轴承6外圈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检测机构,压力检测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将第一轴承6内圈套接的刻刀5雕刻时产生的侧压力进行记录并通过数据线传送至电脑;
30.压力检测机构还包括安装块71,安装块7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与第一轴承6内滚珠的一侧外表面相匹配的弧形槽72,压力传感器7的一侧表面与安装块71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安装块71上的弧形槽72与滚珠的一侧外表面进行贴合,将刻刀5在第一轴承6内转动产生的侧压力通过滚珠传递到安装块71上,并被安装块71上的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然后通过数据线传递到电脑上,当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的数据大于安全数值时,电机停止转动;
31.压力检测机构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旋转挤压机构,旋转挤压机构包括旋钮8,通过旋转旋钮8带动压力检测机构的一侧表面与第一轴承6内滚珠的外表面进行紧密接触;
32.旋转挤压机构还包括螺纹杆81,螺纹杆81的一侧表面与安装块71的另一侧表面滑动套接,螺纹杆81延伸至第一轴承6外表面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82,另一锥形齿轮82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杆83,传动杆83的外表面通过轴承与第一轴承6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传动杆83延伸至刻模装置4外表面的一侧表面与旋钮8的一侧表面固定套接,两个锥形齿轮82的外表面相互啮合,旋转旋钮8,旋钮8带动传动杆83转动,传动杆83的转动通过锥形齿轮82间的啮合传递到螺纹杆81上,螺纹杆81的转动带动安装块71向内移动,安装块71的移动带动压力传感器7同步移动,当安装块71上的弧形槽72与轴承内滚珠的外表面贴合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刻刀5转动时,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刻刀5在第一轴承6内的侧压力。
33.工作原理:使用刻模机时,先旋转旋钮8,通过传动杆83和锥形齿轮82间的啮合将动力传递给螺纹杆81,螺纹杆81带动安装块71上的弧形槽72与第一轴承6内滚珠的外表面贴合;
34.然后将木原料放置在刻模台12的凹槽13内,通电后刻模台12底部的滑块11在连接板9上开设的滑槽10内滑动,当刻模台12带动木原料滑动到一定位置时,启动电机带动刻模装置4内的刻刀5对刻模台12上的木原料进行雕刻,并沿着滑轨3进行左右移动,雕刻木原料产生的碎屑和灰尘被防尘罩14挡住;
35.在电机带动刻刀5进行转动时,刻刀5在第一轴承6内圈因雕刻产生的侧压力通过安装块71上的弧形槽72与滚珠的贴合被压力传感器7进行记录并通过数据线传送至电脑,当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的压力过大,电机停止运作。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