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撑开袋口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撑开袋口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2.目前,家用垃圾桶拥有各种各样的款式,以适配在不同位置的安放以及方便垃圾的暂时存储。但人们为了家用垃圾桶的干净,减少对桶体本身的清洗次数,通常会在垃圾桶上套上塑料垃圾袋,以方便把垃圾进行打包和转移,同时也隔绝了垃圾直接接触垃圾桶,而垃圾桶的固定形状,也使较软的塑料垃圾袋有所支撑而能紧贴垃圾桶的内侧,方便存储一定量的垃圾。但平常使用的这种塑料垃圾袋,是把多个垃圾袋卷起,依次之间通过虚线连接,使用时才扯断下来,撑开袋口使用。而由于多个垃圾袋呈卷筒状卷起,难免袋口位置贴合较紧,每次撑开袋口都较为浪费时间,而且还要罩到垃圾桶内侧,并对袋口边缘进行固定,设置好后才能方便投放垃圾。而这样每次更换垃圾袋都较为麻烦,因此,垃圾袋如何能快速撑开袋口并安置在垃圾桶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撑开袋口的垃圾桶。本实用新型用于家用垃圾桶,可预先存放多个垃圾袋进行使用,方便每次更换垃圾袋时把袋口撑开,同时可相对固定在垃圾桶的上边缘,以方便垃圾的投放。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撑开袋口的垃圾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内设有隔层,所述隔层和所述桶体的底部之间留有用于存放垃圾袋的存储空间,所述隔层上开设有垃圾袋抽取口;所述桶体顶部内侧设有开袋机构,所述开袋机构用于撑开垃圾袋的袋口;
5.所述开袋机构包括固定杆、导轨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设于所述桶体内的一侧,所述导轨为两条且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固定杆的两端,所述活动杆设于所述桶体内与所述固定杆相对的一侧,所述活动杆能沿所述导轨往复运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活动杆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用于吸附垃圾袋袋口的两侧。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部为可移双面胶层。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部包括多个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的第一吸盘以及多个设于所述活动杆上的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二吸盘相对布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所述活动杆和所述桶体对应所述导轨的两侧上边缘均设有凸起,所述桶体顶侧对应所述固定杆的一侧铰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底侧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杆通过一定位部进行定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杆上凸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活动杆
的位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体还铰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用于遮盖在所述固定框的上方,且所述盖体留有与所述调节杆相适配的卡槽。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垃圾袋抽取口为呈长方形的缺口,所述存储空间内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垃圾袋抽取口的下方,且该缺口与所述固定轴均沿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布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体对应所述固定轴的一侧铰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高度大于所述隔层的高度,且所述垃圾袋抽取口对应所述活动门的一侧呈开口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桶体为高度可调的伸缩套桶。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用于家用垃圾桶,可预先存放多个垃圾袋进行使用,方便每次更换垃圾袋时把袋口撑开,同时可相对固定在垃圾桶的上边缘,以方便垃圾的投放。
17.2、本实用新型为了在撑开垃圾袋袋口后,能进一步固定垃圾袋保持撑开状态,除了利用吸附部吸附垃圾袋的袋口两侧,垃圾袋的上边缘可以留出一段距离,让该预留的边缘搭在固定杆、活动杆和桶体对应导轨的两侧上边缘上,然后把铰接的固定框盖在其上,通过固定框的凹槽与凸起相配合夹紧,进而夹住垃圾袋袋口的上边缘四周,达到固定垃圾袋袋口的目的。
18.3、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垃圾桶中的垃圾产生的异味飘散出来,可以设置盖体来盖住垃圾桶,其铰接位置也是在固定框的铰接处,同时也可以在对应的桶体外侧设置脚踏机构等用于方便掀开盖体。另外,盖体上的卡槽与调节杆相适配,但活动杆位于撑开垃圾袋袋口的位置才能关上盖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定位和卡接作用。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撑开袋口的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22.图中:1

桶体,2

隔层,3

垃圾袋抽取口,4

固定杆,5

导轨,6

活动杆,61

调节杆,7

可移双面胶层,8

第一吸盘,9

第二吸盘,10

固定框, 11

凸起,12

盖体,13

活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4.实施例1
25.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便于撑开袋口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桶体1 内设有隔层2,隔层2和桶体1的底部之间留有用于存放垃圾袋的存储空间,隔层2上开设有垃圾袋抽取口3;桶体1顶部内侧设有开袋机构,开袋机构用于撑开垃圾袋的袋口;
26.开袋机构包括固定杆4、导轨5和活动杆6,固定杆4设于桶体1内的一侧,导轨5为两条且分别对应设于固定杆4的两端,活动杆6设于桶体1内与固定杆4相对的一侧,活动杆6能沿导轨5往复运动,以靠近或远离固定杆4;固定杆4和活动杆6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吸附部,吸附部用于吸附垃圾袋袋口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用于家用垃圾桶,可预先存放多个垃圾袋进
行使用,方便每次更换垃圾袋时把袋口撑开,同时可相对固定在垃圾桶的上边缘,以方便垃圾的投放。
27.在日常生活中,本技术人注意到,家用垃圾桶经常会套上塑料垃圾袋来使用,而每次更换垃圾袋时,总需要时间去寻找并撑开垃圾袋的袋口,然后还要把垃圾袋放到垃圾桶内,固定好袋口,并让垃圾袋贴合垃圾桶的内侧。因此,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解决了每次更换垃圾袋时撑开袋口难的问题,本垃圾桶通过底部的存储空间放入多个垃圾袋,而从垃圾袋抽取口3中抽取出垃圾袋后,利用活动杆6向固定杆4移动而夹住垃圾袋的袋口,活动杆6 和固定杆4上的吸附部就能分别吸附垃圾袋袋口的两侧,而拉动活动杆6恢复原来远离固定杆4的位置,即可把垃圾袋的袋口撑开。而使用的多个塑料垃圾袋可以是卷筒状卷起的,垃圾袋之间通过虚线连接,第一个垃圾袋装满垃圾需要清理时,提起该垃圾袋即可使下一个垃圾袋从垃圾袋抽取口3中扯出,进而可把垃圾袋的袋口提升到桶体1的顶部,方便利用活动杆6来夹住袋口,而且夹紧后也方便把需要清理的垃圾袋扯断。而活动杆6和固定杆4 所使用的的吸附部可以为可移双面胶层7,该可移双面胶层7与两条杆固定粘贴,而面对垃圾袋的一层粘性略小,可以粘住塑料垃圾袋的两侧,但用人手也方便扯下来,同时该可移双面胶层7具有可多次黏贴使用的特性,其可循环利用,无需经常更换。
2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4、活动杆6和桶体1对应导轨5的两侧上边缘均设有凸起11,桶体1顶侧对应固定杆4的一侧铰接有固定框10,固定框 10底侧设有与凸起11相适配的凹槽。为了在撑开垃圾袋袋口后,能进一步固定垃圾袋保持撑开状态,除了利用吸附部吸附垃圾袋的袋口两侧,垃圾袋的上边缘可以留出一段距离,让该预留的边缘撘在固定杆4、活动杆6和桶体1对应导轨5的两侧上边缘上,然后把铰接的固定框10盖在其上,通过固定框10的凹槽与凸起11相配合夹紧,进而夹住垃圾袋袋口的上边缘四周,达到固定垃圾袋袋口的目的。
2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活动杆6在拉开时能准确恢复到原来位置,导轨 5远离固定杆4的一端与活动杆6通过一定位部进行定位。定位部可以设置为半圆的凸起和相适配的凹槽配合,使导轨5利用定位部可以相对固定活动杆6,避免活动杆6随意滑动,同时也能方便与上述的固定框10配合。活动杆6上凸设有调节杆61,调节杆61用于调节活动杆6的位置。而活动杆6 的移动可以设置调节杆61方便进行调节。桶体1还铰接有盖体12,盖体12 用于遮盖在固定框10的上方,且盖体12留有与调节杆61相适配的卡槽。为了防止垃圾桶中的垃圾产生的异味飘散出来,可以设置盖体12来盖住垃圾桶,其铰接位置也是在固定框10的铰接处,同时也可以在对应的桶体1外侧设置脚踏机构等用于方便掀开盖体12。另外,盖体12上的卡槽与调节杆61 相适配,但活动杆6位于撑开垃圾袋袋口的位置才能关上盖体12,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定位和卡接作用。
30.在本实施例中,垃圾袋抽取口3为呈长方形的缺口,存储空间内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位于垃圾袋抽取口3的下方,且该缺口与固定轴均沿固定杆4 的长度方向布置。垃圾袋抽取口3的设置类似装抽纸的抽筒,留有的缺口与垃圾袋的宽度相适配,而且首次把垃圾袋卷筒放进去存储空间而挂设在固定轴上时,是利用活动门13打开而放入,桶体1对应固定轴的一侧铰接有活动门13,活动门13高度大于隔层2的高度,且垃圾袋抽取口3对应活动门13 的一侧呈开口状。这样可拉出第一个垃圾袋并在放入时直接卡入垃圾袋抽取口3,那么第一个垃圾袋的抽取就会更加方便。
31.此外,桶体1可设置为高度可调的伸缩套桶,例如设置成两层,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的两侧设有多个插销孔,然后利用插销来固定垃圾桶桶体1的高度,以适配不同高度的垃圾袋使用。
32.实施例2
3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吸附部也可以使用吸盘,吸附部包括多个设于固定杆4上的第一吸盘8以及多个设于活动杆6 上的第二吸盘9,第一吸盘8和第二吸盘9相对布置。当活动杆6向固定杆4 靠近,第一吸盘8和第二吸盘9相对设置从而可互相借力,进而吸附住垃圾袋的两侧,也因此能达到扯开垃圾袋袋口的目的。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