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折叠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1: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显示 模组 装置 可折叠


1.本发明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折叠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日趋发展,手机、智能穿戴装置等可移动的显示装置应用广泛,为了保障显示装置的便携性,可折叠的显示装置成为一种趋势。现有堆叠形态通常采用在显示模组背后贴附较厚支撑材料的方式来提供支撑和回弹,一般支撑材料选用不锈钢材料,但较厚支撑材料在弯折时会造成显示模组整体错动量加大,增加断裂等风险;同时显示模组在弯折时,在弯折区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蠕变现象,长时间折叠后,弯折区在展平时会拱起从而影响外观和使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折叠模组及显示装置。
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模组,包括: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和所述第二机壳转动连接,
5.所述第一机壳和所述第二机壳上安装有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第一机壳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机壳滑动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弯折处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紧靠所述显示模组设置。
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可折叠模组。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模组弯折的位置设置支撑板,但是该支撑板与显示模组紧靠设置,不进行粘贴,支撑板两侧分别与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滑动连接,支撑板在显示模组展开后对显示模组提供支撑,支撑板在弯折的时候不与显示模组接触,避免显示模组从展开到弯折或者弯折到展开进行状态变化时大错动量的产生,不影响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9.图1

图2为本实施例中可折叠模组折叠状态示意图;
10.图3

图4为本实施例中可折叠模组展开状态示意图;
11.图5

图6为本实施例中滑动板结构示意图;
12.图7

图8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机壳结构示意图;
13.图9

图10为本实施例中第二机壳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
[0015]1‑
第一机壳;2

第二机壳;11

第一滑道;12

第一凸轮和第一齿轮;
[0016]
21

第二滑道;22

第二凸轮和第二齿轮;23

第三滑道;24

开口;
[0017]3‑
显示模组;4

支撑板;5

第一滑板;6

第二滑板;
[0018]7‑
滑块;8

弹性组件;9

固定块;10

滑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002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1]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模组,包括: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所述第一机壳1和所述第二机壳2转动连接,
[0022]
所述第一机壳1和所述第二机壳2上安装有显示模组3,所述显示模组3与所述第一机壳1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机壳2滑动连接,所述显示模组3弯折处设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紧靠所述显示模组3设置。
[0023]
本实施例通过在显示模组3弯折的位置设置支撑板4,但是该支撑板4与显示模组3紧靠设置,不进行粘贴,支撑板4两侧分别与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滑动连接,支撑板4在显示模组3展开后对显示模组提供支撑,支撑板4在弯折的时候不与显示模组3接触,避免显示模组3从展开到弯折或者弯折到展开进行状态变化时大错动量的产生,不影响显示模组3的弯折性能。
[0024]
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中折叠模组弯折状态示意图,其中包括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并且显示模组3与第一机壳1固定连接,显示模组3与第二机壳2滑动连接,使得显示模组3在从展平状态转变为弯折状态后具有一定的移动余量;同时,在显示模组3弯折处设置支撑板4,该支撑板4在显示模组3展平状态下对显示模组3进行一定的支撑作用,并且将支撑板4设置显示模组3的弯折处,该弯折处指的是显示模组3从展平状态转变为弯折状态时有可能发生变形的区域,通过支撑板4对显示模组3进行支撑;
[0025]
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4和显示模组3不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即两者靠近设置但是两者的运动是相互之间独立的,分别通过不同的单元或者组件进行控制,避免了显示模组3在弯折的时候会有大错动量的产生,显示面板与支撑板4不容易出现断裂的现象。
[0026]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4一侧与所述第一机壳1滑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机壳2滑动连接。
[0027]
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支撑板4是可移动的结构,当支撑板4进行弯折时,支撑板4两侧移动保证该支撑板4与显示模组3的弯折效果以及角度等都是一样的,支撑板4能够靠紧显示模组3,并且在支撑板4和显示模组3展平的时候,支撑板4对显示模组3进行支撑,并且通过支撑板4两侧的结构对支撑板4进行拉平,保证该折叠模组在展平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平整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支撑板4的两侧分别于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进行滑动连接,支撑板4两侧能够进行滑动,保证支撑板4在不同情况下状态的调整。
[002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壳1上设有第一滑道11,所述第一滑道11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板5,所述支撑板4一侧与所述第一滑板5固定连接;
[0029]
所述第二机壳2上设有第二滑道21,所述第二滑道21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板6,所述支撑板4一侧与所述第二滑板6固定连接。
[003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第一机壳1上设置第一滑道11,第二机壳2上设置第二滑道21,支撑板4上通过连接第一滑板5和第二滑板6,该第一滑板5在第一滑道11内滑动,第二滑板6在第二滑道21内滑动,通过上述形式实现支撑板4状态的调整,例如当支撑板4在展平状态下需要进行拉平时,通过调节第一滑板5和/或者第二滑板6在相应滑道内的位置,即可实现对支撑板4的展平;
[0031]
如图7和图8所示为第一机壳1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机壳1上设置第一滑道11,该第一滑道11可以采用多种设置形式,优选的将第一滑道11设置为图7和图8中所示的凹槽结构,在第一机壳1上开设一凹槽,作为第一滑道11使用,滑道内用来设置第一滑板5,第一滑板5的长度小于第一滑道11的长度,保证第一滑板5在第一滑道11内顺畅的移动;
[0032]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第二机壳2结构示意图,该第二机壳2中间为贯穿的开口24结构,中间开口24结构用来安装其他组件,在第二机壳2上设置第二滑道21,该第二滑道21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优选的在第二机壳2上开设一凹槽作为第二滑道21使用,凹槽内用来设置第二滑板6,第二滑板6的长度小于第二滑道21的长度,保证第二滑板6在第二滑道21内顺畅的移动,并且当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叠层设置后,第一滑道11的凹槽设置在第一机壳1靠近第二机壳2的面上,第二滑道21的凹槽设置在第二机壳2靠近第一机壳1的面上,便于滑板的安装和对支撑板4的控制;
[0033]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与第一滑板5和第二滑板6均可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第一滑板5和第二滑板6均采用金属材料制备,支撑板4优选的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滑板5和第二滑板6固定连接。
[003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壳1上安装有第一凸轮和第一齿轮12,所述第二机壳2上安装有第二凸轮和第二齿轮22,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0035]
所述第一凸轮滑道上安装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与所述第二滑板6连接。
[0036]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为转动连接,实现两机壳展平或者弯折两种状态,优选的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机壳1上的齿轮和第二机壳2上的齿轮实现,第一机壳上的齿轮和第二机壳上的齿轮啮合实现转动连接;第一机壳上的齿轮和凸轮同轴安装,第二机壳上的齿轮和凸轮同轴安装,进一步的,第一凸轮滑道上安装滑动板10,通过该滑动板10连接至第二滑板6,在通过调节滑动板10带动第一滑板5调节对支撑板4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优选的可以通过调节两齿轮结构的啮合情况进行支撑板4张紧程度的调节;
[0037]
其中上述滑动板10结构如图5

图6所示,滑动板10侧面所示为长条形结构,一端开孔与第一凸轮滑道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滑板5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可优选的将滑动板10和第一滑板5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更加方便;
[0038]
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两侧设置凸轮和齿轮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每侧的第一凸轮滑道上均要连接滑动板10,通过上述滑动板10结构连接至第一滑板5,对支撑板4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优选的将滑动板10设置为图6所示的结构,两侧的滑动板10进行连接形成一体的结构,更加便于对支撑板4的控制,与第一滑板5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也可以将两者形成一体的结构。
[0039]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机壳2上设有第三滑道23,所述第三滑道23上滑动设置有滑块
7,所述滑块7与所述显示模组3固定连接。
[0040]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3与第二机壳2为滑动连接,保证显示模组3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运动余量,优选的在第二机壳2上设置第三滑道23,显示模组3上安装有滑块7,滑块7在第三滑道23上滑动实现显示模组3与第二机壳2之间的相对运动;
[0041]
同时,本实施中与显示模组3固定连接的滑块7对显示模组3还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并且第二机壳2上设置一定的开口24空间用于安装其他组件,因此,优选的将该滑块7的形状设置的与显示模组3位于第二机壳2开口24处的形状相同,如图2所示,该滑块7一方面带动显示模组3相对第二机壳2移动,另一方面还能对显示模组3进行一定的支撑,保证显示模组3强度,由于第二机壳2处的显示模组3不需要进行形变,因此,用于支撑的滑块7可以与显示模组3进行固定连接。
[0042]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7上安装有弹性组件8,所述第二机壳2上设有固定块9,所述弹性组件8与所述固定块9弹性连接。
[0043]
本实施例中显示模组3由弯折状态切换为展平状态时,展平后的显示模组3需要具有较好的平整度才能保证显示模组3具有较好的外观以及较好的使用性能,因此,在与显示模组3固定连接的滑块7上安装弹性组件8,在第二机壳2上设置固定块9,将固定块9与弹性组件8之间进行弹性连接,当显示模组3展平的时候,固定块9的位置不变,通过弹性组件8与固定块9之间的关系将显示模组3拉紧显示模组3,避免显示模组3展开后在弯折去产生拱起,保证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不受影响。
[0044]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机壳2上设有两个所述固定块9,所述滑块7上安装有两个所述弹性组件8,每个所述弹性组件8连接一个所述固定块9;
[0045]
所述第二机壳2中间设有贯穿的开口24,两个所述固定块9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壳2的开口24两端。
[0046]
为了保证显示模组3在展平后固定块9和弹性组件8对显示模组3的拉紧作用,优选的设置两个固定块9和相应的两个弹性组件8,固定块9分别设置在第二机壳2的两端,通过两侧对显示模组3进行拉紧,保证显示模组3拉紧的效果;若显示模组3的尺寸较大,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弹性组件8和固定块9数量的增加,保证显示模组3展平时具有较好的平整度;其中,第二机壳2中间设有开口24,该开口24结构是贯穿设置的,将固定块9安装在开口24内,优选的设置在开口24的两端,两固定块9与支撑板4之间的距离相同。
[004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壳1和所述第二机壳2叠层设置时,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上的显示模组3相对设置。
[0048]
本实施例中的折叠模组为显示面板相对的折叠方式,当显示面板进行折叠时,显示模组3位于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的内部,通过第一机壳1和第二机壳2对显示模组3进行一定的保护。
[0049]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折叠模组。
[0050]
采用上述折叠模组制备的显示装置避免了显示模组3在弯折的时候产生大错动量,不会出现显示模组3断裂的情况,不影响显示模组3的弯折性功能,同时还能在显示模组3展平的时候对其提供支撑。
[0051]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
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