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墨管以及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7: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喷墨打印机 总体 实施 方式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总体涉及墨管以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2.在喷墨打印机中,在如下路径中使用墨管:从墨罐向喷墨头供给墨水的供给路径、从喷墨头向废墨罐供给废墨水的供给路径、或者在使墨水循环时墨水的循环路径。在该墨管中,有由乙烯橡胶以及丁二烯橡胶等烯烃类橡胶构成的墨管,或内表面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墨管。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墨管,即使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墨水容易流动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墨管,具备:管主体,具有柔性且供墨水流通;疏液膜,至少覆盖所述管主体的内表面,所述疏液膜包含氟化合物,所述氟化合物在所述管主体一侧具有包含硅原子和碳原子的结合部位,在表面一侧具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全氟烷基。
5.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具备:上述墨管;以及喷墨头,供给所述墨水。
附图说明
6.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图。
7.图2是表示在图1的喷墨打印机中能够使用的喷墨头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8.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管的剖视图。
9.图4是表示疏液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10.附图标记说明:
[0011]1…
喷墨头,10

墨水歧管,20

致动器板,40

框架,50

喷嘴板,11

墨水供给管,12

墨水返回管,60

柔性印刷基板,61

驱动电路,100

喷墨打印机,102

供纸辊,103

供纸辊,104

输送辊对,105

输送辊对,106

定位辊对,107

输送带,108

驱动辊,109

从动辊,110

介质保持机构,111

负压腔室,112

输送辊对,113

输送辊对,114

输送辊对,118

排纸托盘,119

风扇,200

墨管,201

管主体,202

第一疏液膜,203

第二疏液膜,1011

盒,1012

盒,1151

喷墨头,1152

喷墨头,1153

喷墨头,1154

喷墨头,1161

墨盒,1162

墨盒,1163

墨盒,1164

墨盒,1171

管,1172

管,1173

管,1174

管,2021

结合部位,2022

间隔连结基,2023

全氟烷基,n

喷嘴,p

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3]
1.喷墨打印机
[0014]1‑
1.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
[0015]
图1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图。
[0016]
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00具备:喷墨头1151至1154;介质保持机构110,与喷墨头1151至1154对置地保持记录介质。
[0017]
喷墨打印机100包括设置有排纸托盘118的框体。在框体内设置有:盒1011以及1012、供纸辊102以及103、输送辊对104以及105、定位辊对106、输送带107、风扇119、负压腔室111、输送辊对112至114、喷墨头1151至1154、墨盒1161至1164、以及管1171至1174。
[0018]
盒1011及1012容纳不同尺寸的记录介质p。供纸辊102或103从盒1011或1012中取出与所选择的记录介质的尺寸对应的记录介质p,并将其输送到输送辊对104、105以及定位辊对106。
[0019]
输送带107由驱动辊108和两根从动辊109施加张力。在输送带107的表面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孔。在输送带107的内侧设置有负压腔室111,所述负压腔室111用于使记录介质p吸附于输送带107,并且与风扇119连结。输送带107、驱动辊108、从动辊109、负压腔室111以及风扇119构成介质保持机构110。
[0020]
在输送带107的输送方向下游设置有输送辊对112至114。需要说明的是,在从输送带107到排纸托盘118的输送路径上,能够设置对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印刷层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0021]
在输送带107的上方配置有四个喷墨头,所述喷墨头根据图像数据而向记录介质p喷出墨水。具体而言,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喷出青色(c)墨水的喷墨头1151、喷出品红色(m)墨水的喷墨头1152、喷出黄色(y)墨水的喷墨头1153以及喷出黑色(bk)墨水的喷墨头1154。
[0022]
在喷墨头1151、1152、1153以及1154的上方,设置有分别容纳与它们对应的墨水的青色(c)墨盒1161、品红色(m)墨盒1162、黄色(y)墨盒1163以及黑色(bk)墨盒1164。这些墨盒1161、1162、1163及1164分别通过管1171、1172、1173及1174与喷墨头1151、1152、1153及1154连结。
[0023]1‑
2.喷墨头的结构
[0024]
图2表示在图1的喷墨打印机中能够使用的喷墨头的一个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由x轴、y轴、z轴构成的正交坐标系。为了方便起见,将图中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作为正方向。x轴方向对应印刷宽度方向。y轴方向对应记录介质被输送的方向。z轴正方向是与记录介质对置的方向。
[0025]
图2所示的喷墨头1是所谓的剪切模式共用壁的侧射型。在图1的喷墨打印机100中,也可以使用末端喷射型的喷墨头。
[0026]
喷墨头1具备:墨水歧管10、致动器板20、框架40以及喷嘴板50。
[0027]
墨水歧管10具有以x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方体形状。在墨水歧管10的内部设置有墨水供给路径和墨水排出路径。在墨水供给路径中,在墨水歧管10的面向致动器板20的面上形成有在y轴方向的中央部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开口。在墨水排出路径中,在墨水歧管10的面向致动器板20的面上,形成有以夹着墨水供给路径的开口的方式在y轴方向上相邻、分别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开口。在墨水供给路径以及墨水排出路径上,分别连接有墨水
供给管11以及墨水返回管12。
[0028]
致动器板20形成以x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致动器板20以堵塞设置于墨水歧管10的墨水供给路径以及墨水排出路径的开口的方式,在墨水歧管10的上方重叠。在致动器板20上,在与墨水供给路径的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墨水供给口,所述墨水供给口沿着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此外,在致动器板20上,在与墨水排出路径的两个开口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多个墨水排出口,所述墨水排出口沿着x轴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
[0029]
在墨水供给口的列与一个墨水排出口的列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电部件。这些压电部件形成沿x轴方向延伸的列。另外,在墨水供给口的列与另一个墨水排出口的列之间也设置有多个压电部件。这些压电部件也形成沿x轴方向延伸的列。
[0030]
由多个压电部件形成的列,分别由在致动器板20上依次层叠的第一压电体以及第二压电体构成。第一压电体以及第二压电体沿着厚度方向相互反向地极化。在由第一压电体以及第二压电体构成的层叠体上,设置有在y轴方向上分别延伸、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槽。这些槽在第二压电体一侧开口,具有比第二压电体的厚度大的深度。
[0031]
各槽内的空间是与后述的喷嘴n连通的压力室。在包围压力室的侧壁以及底部形成有电极。这些电极与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布线图案连接。电极对压电部件施加驱动脉冲。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布线图案中,在致动器板20上且框架40的外侧的位置连接有柔性印刷基板60。在柔性印刷基板60上搭载有驱动压电部件的驱动电路61。
[0033]
框架40安装于致动器板20。框架40包围排列的多个压电部件。由框架40包围的空间与致动器板20的墨水供给口以及墨水排出口连通。
[0034]
喷嘴板50安装于框架40。喷嘴板50以框架40以及压电部件夹在中间的方式面向致动器板20。在喷嘴板50上,以在x轴方向上分别延伸、并形成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两列的方式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喷嘴n。一个列的喷嘴n分别与压力室连通,所述压力室由多个压电部件形成,所述压电部件设置在墨水供给口的列与一个墨水排出口的列之间。另一个列的喷嘴n分别与压力室连通,所述压力室由多个压电部件形成,所述压电部件设置在墨水供给口的列与另一个墨水排出口的列之间。
[0035]
致动器板20、框架40以及喷嘴板50一体化形成中空结构。由致动器板20、框架40以及喷嘴板50包围的区域是墨水流通室。墨水从墨盒通过墨水供给管11、墨水歧管10的墨水供给路径,以及致动器板20的墨水供给口,被供给到墨水流通室。接着,墨水通过压力室,在该过程中一部分墨水从喷嘴n喷出而用于印刷。剩余的墨水通过致动器板20的墨水排出口、墨水歧管10的墨水排出路径及墨水返回管12而返回墨盒。
[0036]1‑
3.图像形成
[0037]
接着,对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0038]
首先,图像处理单元(未图示)生成开始用于记录的图像处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信号,并且生成控制各种辊、负压腔室111等的动作的控制信号。
[0039]
供纸辊102或103在图像处理单元的控制下,从盒1011或1012逐张取出所选择的尺寸的记录介质p,并输送到输送辊对104、105以及定位辊对106。定位辊对106对记录介质p的偏斜进行修正,在规定的时刻输送记录介质p。
[0040]
负压腔室111经由输送带107的孔吸入空气。因此,记录介质p在吸附于输送带107的状态下,随着输送带107的移动而被依次输送到喷墨头1151至1154的下方的位置。
[0041]
喷墨头1151至1154在图像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在记录介质p被输送的时刻同步地喷出墨水。由此,在记录介质p的期望的位置形成彩色图像。
[0042]
然后,输送辊对112至114将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排纸托盘118。当在从输送带107到排纸托盘118的输送路径上设置了加热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加热器对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印刷层进行加热。当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时,特别是在记录介质p为非渗透性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印刷层对于记录介质p的密合性。
[0043]
2.墨管
[0044]2‑
1.墨管的结构
[0045]
在上述的喷墨打印机100中,作为在墨水的流通路径中使用的管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使用以下说明的墨管。
[0046]
图3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墨管。
[0047]
图3所示的墨管200包括:管主体201、第一疏液膜202和第二疏液膜203。
[0048]
管主体201是墨水可以流过的柔性的管。管主体201由聚合物构成。管主体201可以具有单层结构,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作为管主体20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氯乙烯、硅酮、聚氨酯以及聚酰胺中的一种以上。作为聚酰胺,例如能够使用尼龙等脂肪族聚酰胺。如果使用这些材料,则能够得到柔软性优异的管。另外,由这些材料构成的管一般比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管等廉价。
[0049]
管主体201的壁部的厚度优选在1至1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至5μm的范围内。如果使管主体201的壁部变薄,则墨管200的强度会降低。如果使管主体201的壁部变厚,则墨管200的柔软性会降低。
[0050]
管主体201的内径优选在1至2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至5mm的范围内。如果使管主体201的内径变小,则难以形成第一疏液膜202,或者墨水难以流动。如果使管主体201的内径变大,则容易产生由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墨管200的容积的变化。另外,如果使管主体201的内径变大,则墨水流动的线速度会降低。需要说明的是,与管主体201的内径相比,第一疏液膜202的厚度小到可以忽视的程度,因此管主体201的内径实质上等于墨管200的内径。
[0051]
第一疏液膜202覆盖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第一疏液膜202包含氟化合物,所述氟化合物在管主体201侧具有包含硅原子和碳原子的结合部位,在表面侧具有碳原子数为4以下的全氟烷基。第一疏液膜202优选由该氟化合物构成。关于该氟化合物,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052]
第二疏液膜203覆盖管主体201的外表面。第二疏液膜203包含与第一疏液膜202所包含的氟化合物相同的氟化合物。第二疏液膜203优选由该氟化合物构成。第二疏液膜203也可以包含与第一疏液膜202所包含的氟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能够省略第二疏液膜203。
[0053]
该墨管200能够作为上述的喷墨打印机100所包含的墨水流通路径的管的至少一部分来使用。
[0054]
例如,该墨管200能够作为从墨罐向喷墨头供给墨水的供给路径所包含的管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使用。例如,该墨管200能够作为图1中的管1171、1172、1173以及1174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作为与图2中的墨水供给管11连接的管来使用。
[0055]
或者,该墨管200能够作为从喷墨头向废墨罐供给废墨水的供给路径所包含的管
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使用。例如,该墨管200能够作为与图2中的墨水返回管12连接的管来使用。
[0056]
或者,该墨管200能够作为从墨罐向喷墨头供给墨水的供给路径所包含的管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使用,并且作为从喷墨头向废墨罐供给废墨水的供给路径所包含的管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使用。
[0057]
或者,在使墨水循环的情况下,能够作为墨水的循环路径所包含的管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使用。
[0058]2‑
2.疏液膜
[0059]
上述的墨管200、第一疏液膜202以及第二疏液膜203所包含的氟化合物优选具有以下说明的结构。
[0060]
图4是表示第一疏液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0061]
图4所示的第一疏液膜202是氟化合物的单分子层。该氟化合物包含结合部位2021、间隔连结基2022和全氟烷基2023。该氟化合物是直链状分子,所述直链状分子在一个末端具有结合部位2021,在另一个末端具有全氟烷基(末端全氟烷基)2023,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隔连结基2022。
[0062]
结合部位2021例如是通过与存在于管主体201的表面的官能团的反应而与管主体201结合的部位。
[0063]
作为第一疏液膜202的原料的氟化合物,例如在相当于结合部位2021的部位包含反应性官能团。在该情况下,通过反应性官能团与存在于管主体201的表面的官能团反应,结合部位2021与管主体201结合。反应性官能团例如是羟基、环氧基、氨基、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等不饱和烃基或巯基。存在于管主体201的表面的官能团例如是羟基、酯键、氨基或硫醇基。
[0064]
或者,作为第一疏液膜202的原料的氟化合物,其相当于结合部位2021的部位包含烷氧基甲硅烷基。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由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水解而产生的硅烷醇基与存在于管主体201的表面的羟基等官能团反应,能够使结合部位2021与管主体201结合。
[0065]
或者,作为第一疏液膜202的原料的氟化合物,其相当于结合部位2021的部位包含烷氧基甲硅烷基和其他反应性官能团。在此,其他反应性官能团例如是羟基、环氧基、氨基、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等不饱和烃基,或巯基。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使其他反应性官能团与存在于管主体201的表面的官能团反应,能够使结合部位2021与管主体201结合。另外,通过使由烷氧基甲硅烷基的水解而产生的硅烷醇基脱水缩合,能够在氟化合物中产生分子间键。
[0066]
在管主体201上相邻的氟化合物的结合部位2021相互结合。根据一个例子,结合部位2021在反应性官能团与间隔连结基2022之间还包含一个以上的硅原子,在管主体201上相邻的氟化合物的结合部位2021由硅氧烷键(si

o

si)相互结合。
[0067]
末端全氟烷基2023例如是直链状的全氟烷基。末端全氟烷基2023的碳原子数能够在4以下(c1至c4)的范围内选择。末端全氟烷基2023优选沿着相对于管主体201的表面的垂线方向直立。如果增加末端全氟烷基2023的碳原子数,则容易使末端全氟烷基2023直立,但对人体有致癌性等不良影响。
[0068]
间隔连结基2022在结合部位2021连结末端全氟烷基2023。如果存在间隔连结基
2022,则有利于采用末端全氟烷基2023沿着相对于管主体201的表面的垂线方向直立的结构。间隔连结基2022例如是全氟聚醚基。
[0069]
作为这样的第一疏液膜202的原料,例如能够使用由下述通式(1)或(2)表示的氟化合物。
[0070]
[化学式1]
[0071][0072]
[化学式2]
[0073][0074]
在通式(1)以及(2)中,p为1至50的自然数,n为1至10的自然数。
[0075]
这样的第一疏液膜202例如具有10nm左右的厚度。
[0076]
图4所示的第一疏液膜202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得到。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作为一个例子,作为第一疏液膜202的原料的氟化合物在相当于结合部位的部位包含烷氧基甲硅烷基。
[0077]
管主体201如上所述由聚合物构成。管主体201的内表面有时几乎不具有与氟化合物的结合所需的羟基。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在形成第一疏液膜202之前,对管主体201进行以下的预处理。
[0078]
例如,在一对筒形电极的每一个中插入管主体201。这些筒形电极具有与管主体201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筒形电极隔着微小的间隙相互分离。接着,使管主体201内成为减压状态,使氩

氧混合气体在管主体201内流通。在该状态下,使一个筒形电极接地,对另一个筒形电极施加高频电压,在管主体201内产生等离子体。然后,在将筒形电极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使管主体201沿着筒形电极的排列方向移动。这样,对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沿着其长度方向连续地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0079]
通过在含氧的气氛中进行离子等离子体处理,从而利用羟基对管主体201的内表面进行修饰。除此之外,通过在含氩的气氛中进行离子等离子体处理,从而除去附着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的污垢。
[0080]
离子等离子体处理优选在氧浓度为50体积%以下的氩

氧混合气体中进行,更优选在氧浓度在20至50体积%的范围内的氩

氧混合气体中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在氧浓度过大的情况下,管主体201的内表面损伤,有可能产生表面龟裂。当在管主体201的内表面产生了龟裂的情况下,与第一疏液膜202的结合有可能变得不充分。
[0081]
接着,将上述的氟化合物供给到管主体201的内表面。该供给例如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使管主体201浸渍在含有上述的氟化合物的液体中、或使含有上述的氟化合物的液体在管主体201内流通、或使上述的氟化合物气化并在管主体201内流通。
[0082]
接着,使供给到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的氟化合物的烷氧基甲硅烷基水解。
[0083]
当氟化合物的烷氧基甲硅烷基水解时,生成硅烷醇基。该硅烷醇基与存在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的羟基发生脱水缩合。这样,管主体201与氟化合物经由甲硅烷氧基(si

o

)结合,所述甲硅烷氧基由结合部位2021所包含的硅原子形成。另外,相邻的氟化合物的结合
部位2021的硅原子彼此通过硅氧烷键(si

o

si)相互结合。
[0084]
在结合部位2021的硅原子上,经由作为间隔连结基2022的全氟聚醚基结合有末端全氟烷基2023。如上所述,间隔连结基2022具有使末端全氟烷基2023沿着相对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的垂线方向直立的功能。
[0085]
因此,如上所述,可以得到图4所示的第一疏液膜202。
[0086]
或者,作为第一疏液膜202的原料,例如,如下述通式(3)所示,也能够使用应成为结合部位2021的部位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和反应性官能团r的氟化合物,优选使用应成为结合部位2021的部位具有多个烷氧基甲硅烷基和一个反应性官能团r的氟化合物。
[0087]
[化学式3]
[0088][0089]
在通式(3)中,p为1至50的自然数,n为1至10的自然数,r为上述的反应性官能团。
[0090]
这样的第一疏液膜202也具有例如10nm左右的厚度。
[0091]
在使用了应成为结合部位2021的部位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和反应性官能团r的氟化合物的情况下,图4所示的第一疏液膜202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得到。
[0092]
首先,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将上述氟化合物供给到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然后,使反应性官能团r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发生反应,使氟化合物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结合。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向管主体201的内表面供给氟化合物之前,进行上述的预处理。
[0093]
接着,使氟化合物的烷氧基甲硅烷基水解。然后,在相邻的氟化合物之间发生硅烷醇基的脱水缩合。由此,形成氟化合物的分子间键。
[0094]
如上所述,得到图4所示的第一疏液膜202。
[0095]
在该方法中,在形成氟化合物的分子间键之前,使氟化合物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结合。因此,该方法有利于得到末端全氟烷基2023沿着相对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的垂线方向直立的结构。
[0096]
在该第一疏液膜202中,主要是末端全氟烷基2023发挥疏液性。另外,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末端全氟烷基2023沿着相对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的垂线方向直立。cf3基与cf2基相比,对疏液性的贡献更大。另外,在使用氩

氧混合气体实施了离子等离子体处理的情况下或使用了具有反应性官能团r的氟化合物的情况下,氟化合物以较高的密度与管主体201的内表面结合。即,在第一疏液膜202的表面,比cf2基对疏液性的贡献更大的cf3基以较高的密度存在。因此,第一疏液膜202发挥出较高的疏液性。
[0097]
另外,在这样的第一疏液膜202中,相邻的氟化合物的结合部位2021彼此结合。因此,即使墨管200进行了多次墨水的流通,第一疏液膜202也不易发生破坏或剥离。
[0098]
此外,由于第一疏液膜202较薄且具有上述的结构,所以在将墨管200弯曲的情况下不易产生裂纹。
[0099]
另外,这样的第一疏液膜202中,即使墨水流动的速度发生变化,末端全氟烷基2023也仅在横向摆动,而不会从第一疏液膜202的表面消失。因此,即使在墨管200中使墨水多次流通,也不会导致第一疏液膜202的疏液性的劣化。
[0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疏液膜是否具有上述结构的判断中,能够利用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法的分析。
[0101]
当通过xps法对上述的第一疏液膜202进行分析时,检测cf2基的峰、cf3基的峰以及结合能比cf3基的峰更高的cf
3 δ
基的峰。
[0102]
xps的原理如下。
[0103]
当对物质照射约为数kev的软x射线时,原子轨道的电子吸收光能,作为光电子被排出到外部。在束缚电子的结合能e
b
与光电子的动能e
k
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0104]
e
b
=hν

e
k

ψsp
[0105]
在此,hν是入射x射线的能量,ψsp是分光器的功函数。
[0106]
因此,如果x射线的能量恒定(即单一波长),则能够基于光电子的动能e
k
来求出电子的结合能e
b
。电子的结合能e
b
根据元素而是固定的,因此能够进行元素分析。另外,结合能的位移反映了该元素的化学结合状态和价电子状态(氧化数等),因此能够调查构成元素的化学结合状态。
[0107]
需要说明的是,“cf
3 δ
基”的峰是指通过邻接的末端全氟烷基的cf3基重合而被检测为具有比cf3基大的结合能的峰。即,cf
3 δ
的峰的出现意味着氟化合物以较高的密度与管主体201结合,特别是意味着cf3基在疏液膜的表面附近以较高的密度存在。
[0108]
在将cf2基的峰面积设为1时,cf3基的峰面积的比率例如为0.1至0.3。该比率在末端全氟烷基2023的碳原子数为4的情况下约为0.3。另外,末端全氟烷基2023的碳原子数越接近7,该比率越接近0.1。
[0109]
3.效果
[0110]
上述的墨管200在内表面具有第一疏液膜202。如上所述,第一疏液膜202表现出较高的疏液性。另外,第一疏液膜202不会随着氟化合物的构象发生变化而发生疏液性的劣化,也不易发生破坏或剥离。因此,即使在与墨水接触的状态长时间持续的情况下,或者在进行了多次墨水的流通的情况下,第一疏液膜202也能够维持较高的疏液性。因此,该墨管200即使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墨水容易流动的状态。
[0111]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疏液膜202在使墨管200弯曲的情况下不易产生裂纹。因此,在使用了具有较高的柔软性的管作为管主体201的情况下,第一疏液膜202不会产生裂纹,能够使墨管200较大地变形。因此,当使用墨管200时,配置墨水的流通路径的自由度提高。
[0112]
此外,由于第一疏液膜202的疏液性、强度以及耐久性优异,因此不要求管主体201对于墨水具有高耐性。因此,在该墨管200中,能够在管主体201中使用各种材料。例如,在管主体201中,能够使用对于墨水的耐性较低但柔软性优异且廉价的材料。
[0113]
实施例
[0114]
以如下方式确认了上述的疏液膜的性能。
[0115]
(实施例)
[0116]
首先,准备了由聚酰亚胺构成的膜。接着,在包含氩

氧混合气体的减压气氛中对该膜实施了等离子体处理。接着,通过真空蒸镀法将氟化合物供给到该膜。然后,产生水解以及脱水缩合,使氟化合物与膜的表面结合,并且产生氟化合物的分子间键。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使用的氟化合物是由上述通式(1)表示、p以及n分别为1以及10的化合物。如上所述,在膜上形成了具有疏液膜的复合膜。
[0117]
(比较例)
[0118]
首先,准备了与在实施例中使用的膜同样的膜。接着,对该膜实施了与在实施例中进行的处理同样的等离子体处理。接着,通过涂布法在该膜上形成了由作为氟化合物的旭硝子株式会社制造的cytop(注册商标:a型)构成的膜。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使用的氟化合物是在由下述化学式(4)表示的聚合物主链的两个末端具有包含烷氧基硅烷基的末端基的化合物。另外,产生水解以及脱水缩合,使氟化合物与膜的表面结合。如上所述,制作了在膜上具有疏液膜的复合膜。
[0119]
[化学式4]
[0120][0121]
(试验)
[0122]
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复合膜分别切断成15mm的宽度。将这些试样分别以其主面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式在喷墨墨水中浸渍数秒钟。然后,将各试样从墨水中拉出45mm的长度,测定了墨水从拉出的部分消失所需的时间。其结果为,任一试样都在刚从墨水拉出之后,墨水立即从拉起的部分消失。
[0123]
另外,制作与上述同样的试样,将这些试样分别以其主面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式在喷墨墨水中浸渍90天。然后,将各试样从墨水中拉出45mm的长度,测定了墨水从拉出的部分消失所需的时间。其结果为,由实施例的复合膜得到的试样,与在墨水中浸渍了数秒钟的情况同样地,刚从墨水拉出之后,墨水立即从拉出的部分消失。与此相对,由比较例的复合膜得到的试样,墨水没有从从墨水拉出的部分消失。可以认为,比较例的复合膜发生了疏液性的降低是由于:在疏液膜中氟化合物的构象发生变化,在疏液膜的表面,对疏液性的贡献较大的基团减少。
[0124]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另外,实施方式也可以适当组合来实施,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组合的效果。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各种发明,能够通过从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中选择的组合来提取各种发明。例如,在即使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件中删除几个构成要件也可以解决课题、起到效果的情况下,能够将删除了该构成要件后的结构作为发明来提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