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塑料薄膜用印刷机连续供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0: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印刷机 装置 塑料薄膜 连续


1.本技术涉及印刷机供墨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薄膜用印刷机连续供墨装置。


背景技术:

2.包装袋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首先生产印有图案的塑料薄膜,这种塑料薄膜是通过多色印刷机将油墨转印到塑料袋上实现印刷功能的。
3.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167804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实现油墨回流缓冲的凹版印刷机供墨装置,包括油墨桶,进油墨管两端分别连通油墨桶和气动循环泵的进料口,出油管两端分别连通气动循环泵的出料口和给凹版印刷机的凹版印刷版辊供油墨的油墨盘,油墨盘的回流槽通过缓冲导管装置与油墨桶连通。这种供墨装置解决了油墨回流到墨桶中后产生气泡的问题。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油墨桶中液面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下降,当油墨桶中的液面过低而无人发现的话,会导致循环泵空转,从而影响印刷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监测油墨桶中液面的高低,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薄膜用印刷机连续供墨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料薄膜用印刷机连续供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塑料薄膜用印刷机连续供墨装置,包括机架、转印辊、墨槽和墨桶,转印辊和墨槽均安装在机架上,墨槽设置在转印辊的下方,机架上安装有能够在墨槽和墨桶之间形成油墨循环回路的循环装置,所述墨槽的边缘设置有溢流槽,所述墨桶放置在所述溢流槽下方对应的地面上,墨槽上安装有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在所述墨槽上上下滑动配合的监测杆,监测杆下端安装有浮动件,浮动件放置在所述墨桶内并能够随墨桶液面的升降而带动监测杆升降,监测杆的上端安装有电控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墨桶内液面在印刷过程中不断下降时,浮动件将带动监测杆随之不断下降,当监测杆下降到一定高度时,监测杆顶端的电控组件能够被触发,以提醒工作人员获知墨桶内油墨即将用尽的信息,从而实现对墨桶内油墨进行监测的功能。
9.可选的,所述浮动件为气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能够漂浮在墨桶内液面的上方,并具有一定的重力,当液面下降时,气囊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监测杆下降,保证了装置能够实施。
11.可选的,所述气囊上固定设置有螺纹套,所述监测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螺杆,螺纹套螺纹配合在螺杆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气囊,气囊的螺纹套能够从监测杆下端的螺杆上转下,从而实现气囊与监测杆之间的可拆卸安装,方便工作人员对损坏的气囊进行更换。
13.可选的,所述墨槽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环,两个安装环上下设置,所述监
测杆滑动配合在安装环内,监测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安装环上,另一端固定在监测杆的杆身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可设为具有带动监测杆向下移动的弹性势能的状态,则当液面下降后,弹簧能够对监测杆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有利于避免监测杆被安装环卡住。
15.可选的,所述溢流槽上固定设置有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的光路沿竖直方向向下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发射器能够在地面上形成光点,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在放置墨桶时对墨桶进行定位。
17.可选的,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循环泵,还包括在循环泵的进口连接的进墨管,还包括在循环泵的出口连接的出墨管,所述墨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环,进墨管穿设在固定环内,进墨管与固定环的内圈相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墨管与固定环相抵接能够对进墨管的位置进行限定,缓解循环泵工作时因振动带动进墨管发生晃动的幅度,使进墨管的端部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墨桶内部。
19.可选的,所述进墨管位于所述墨桶内的端部安装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可拆卸安装在进墨管端部的过滤盒,过滤盒与进墨管相连通,过滤盒上开设有过滤口,过滤口上安装有过滤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盒通过过滤网能够对进入进墨管内的油墨进行过滤,减少进入循环泵内的杂质的量。
21.可选的,所述过滤盒上固定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内壁设有螺纹,连接管与过滤盒内部相连通,所述进墨管位于所述墨桶内的端部固定连通有安装管,安装管的外壁上也设置有螺纹,连接管螺纹连接在安装管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过滤盒能够带动连接管转动,从而使连接管能够拧在安装管上,或者从安装管上拆下,实现了过滤盒的可拆卸安装,方便工作人员对过滤盒进行更换。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 当墨桶内液面在印刷过程中不断下降时,浮动件将带动监测杆随之不断下降,当监测杆下降到一定高度时,监测杆顶端的电控组件能够被触发,以提醒工作人员获知墨桶内油墨即将用尽的信息,从而实现对墨桶内油墨进行监测的功能;
25.2. 气囊能够漂浮在墨桶内液面的上方,并具有一定的重力,当液面下降时,气囊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监测杆下降,保证了装置能够实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3是墨桶的剖视图。
29.图4是气囊与监测杆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30.图5是过滤装置与连接管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转印辊;2、墨槽;21、溢流槽;3、墨桶;31、固定环;4、循环泵;41、进墨管;411、安装管;42、出墨管;5、监测装置;51、安装环;52、监测杆;521、螺杆;53、气囊;54、螺纹套;55、接触片;551、上触点;56、固定片;561、下触点;6、弹簧;7、激光发射器;8、过滤装置;81、过滤盒;811、过滤口;82、过滤网;83、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塑料薄膜用印刷机连续供墨装置。参照图1,塑料薄膜用印刷机连续供墨装置包括机架1,还包括转动支撑在机架1上的转印辊11,转印辊11下方设置有墨槽2,墨槽2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墨槽2为上表面开口的扁平状长方体形空腔结构,用于为转印辊11提供油墨,墨槽2的边缘设置有溢流槽21,溢流槽21的底面低于墨槽2上表面开口的边缘,溢流槽21正下方的底面上放置有墨桶3,墨桶3为圆形筒状结构且上端开口,用于储存待印刷的油墨,另外,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循环泵4,循环泵4的进口连接有进墨管41,进墨管41远离循环泵4的端部放置在墨桶3内,循环泵4的出口连接有出墨管42,出墨管42远离循环泵4的端部放置在墨槽2内,循环泵4工作能够使油墨在墨槽2和墨桶3之间形成循环,保证油墨的流动性以减少油墨的凝固。
34.参照图1和图2,墨槽2上安装有监测装置5,监测装置5包括在溢流槽21一侧的墨槽2的侧壁上固定设置的两个安装环51,两个安装环51上下对应设置,监测装置5还包括在安装环51内滑动配合的监测杆52,以及在监测杆52的下端可拆卸固定安装的浮动件,结合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浮动件设置为气囊53,气囊53采用橡胶材质的球形结构,气囊53上固定设置有螺纹套54,螺纹套54为圆筒状结构且内圈设有螺纹,监测杆52的下端设置有螺杆521,气囊53通过螺纹套54螺纹配合在监测杆52的螺杆521上,气囊53放置在墨桶3内的油墨的液面上,气囊53能够随着墨桶3内液面高度的变化而上下移动,以带动监测杆52上下移动。
35.参照图1和图2,监测装置5还包括在监测杆52的上端固定设置的接触片55,接触片55为导体,接触片55上朝下设置有两个上触点551,结合图3,监测装置5还包括在机架1上设置的固定片56,固定片56为绝缘体,固定片56上朝上设置有两个下触点561,两个上触点551与两个下触点561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对应,当墨桶3内的油墨液面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后,监测杆52下降带动接触片55下移,使接触片55上的两个上触点551与下触点561接触,工作人员可在两个下触点561之间连接报警装置,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墨桶3内液面降到了一定的高度,从而有利于减少循环泵4空转的情况发生。
36.参照图2,两个安装环51之间的监测杆52上套设有弹簧6,弹簧6的下端固定在下方的安装环51上,弹簧6的上端固定在监测杆52的杆身上,弹簧6具有拉动监测杆52向下移动的趋势,当气囊53下降时,弹簧6有利于拉动监测杆52顺利向下移动,从而降低监测杆52被安装环51卡住的概率,保证装置的可靠性。
37.参照图2,溢流槽2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激光发射器7,激光发射器7的光路沿竖直方向向下,激光发射器7能够照射在墨桶3内形成光点,从而使工作人员在放置墨桶3时能够准确的对墨桶3进行定位。
38.参照图3,进墨管41为具有弹性的软管,墨桶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环31,进墨管
41穿设在固定环31内,进墨管41与固定环31的内圈相抵接,保证了进墨管41的位置能够得到限定,从而缓解循环泵4工作时因振动带动进墨管41发生晃动的幅度,使进墨管41的端部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墨桶3内部。
39.参照图3和图5,进墨管41位于墨桶3内的端部安装有过滤装置8,过滤装置8包括空腔壳状结构的过滤盒81,过滤盒8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口811,过滤口811上安装有过滤网82,过滤盒81的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管83,连接管83为刚性的硬管且内壁设有螺纹,连接管83与过滤盒81内部相连通,进墨管41位于墨桶3内的端部固定连通有安装管411,安装管411的外壁上也设置有螺纹,连接管83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在安装管411上,使过滤盒81可拆卸连接在进墨管41的端部,过滤盒81能够对进入进墨管41内的油墨进行过滤,减少进入循环泵4内的杂质的量。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塑料薄膜用印刷机连续供墨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循环泵4的驱动下,墨桶3内的油墨能够在墨槽2、循环泵4和墨桶3之间形成循环,并不断被转印辊11所使用,随着墨桶3内液面的不断下降,气囊53也带动监测杆52随着液面不断下降,当墨桶3内液面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后,监测杆52上端的接触片55上的上触点551能够与机架1上的固定片56上的下触点561相抵接,从而使两个下触点561接通,可以使两个下触点561之间安装的报警装置工作,以实现对墨桶3内液面的监测功能。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