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及其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1: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印章 智能 管理系统 指纹识别 联网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以及该智能印章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无论是工商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均有印章,合同用章,财务用章,进出口用章等各种印章,盖有印章的文件均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行政效力,故印章的使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一旦印章滥用将会给印章单位甚至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如何保证印章被正确的使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目前通常采用的做法是,用章者每次使用印章时都要进行用章申请,填一张印章使用登记表,人工登记印章的使用时间、地点、使用原因。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中填表过程是人工填写,填写时完全凭借个人自觉,如果保管人疏忽或监守自盗,不正当使用印章后,随意填写篡改印章使用登记表,印章登记表成为一纸空文,上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一方面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及其管理系统,该印章通过指纹采集、比对通过后方可授权使用印章,并自动保存用章信息。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印章本体,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压盖,压盖下方设有压杆,压杆的一端与压盖相连接,另一端与印章本体固定连接,压杆外侧套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壁与壳体固定连接,压盖与固定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壳体的下方设有底盖,底盖上设有锁紧装置,壳体内设有与所述锁紧装置相配合的第一电控锁,印章本体内设有压感传感器;
6.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器、指纹识别装置,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模块、通讯模块、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定位模块和电池,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定位模块和电池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7.第一电控锁、指纹识别装置和压感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盖内为空心腔体,压杆的一端设置在腔体内并与压盖活动连接,压杆的底部设有支撑环,支撑环与固定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压杆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控锁,压盖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电控锁的锁舌相配合的卡环,第二电控锁与控制器电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设置在壳体的前方,第二摄像头设在壳体的后方,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对称的两个锁扣,所述锁扣包括锁舌和
弹簧,锁舌的一端设有锁眼,另一端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底盖本体固定连接,锁舌上设有用于解锁的凹槽,底盖本体上设有与锁舌相匹配的滑道。
11.一种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服务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管理系统还包括操作端,所述操作端包括计算机以及与计算机电连接的第二指纹识别装置,操作端与服务器电连接。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该印章通过指纹采集、比对通过后方可授权使用印章,并自动保存用章信息;该印章上的摄像头和定位模块记录盖章的材料和用章者的图像及印章所在的位置信息,便于用章统计;该印章具有防盗功能,底盖上设有锁紧装置,只有在授权的时候,底盖才能开启。
附图说明
14.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的智能印章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底盖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二的智能印章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二的智能印章按下时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二的智能印章印章本体回收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

壳体、2

印章本体、3

指纹识别装置、4

压盖、5

压杆、6

固定环、7

第一弹簧、8

底盖、9

锁紧装置、901

锁舌、902

弹簧、903

锁眼、 904

凹槽、10

第一电控锁、1001

第一锁舌、11

第一摄像头、12

第二摄像头、13

支撑环、14

第二弹簧、15

第二电控锁、16

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1.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一种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其包括壳体 1,壳体1内设有印章本体2,壳体1上设有控制器、指纹识别装置,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模块、通讯模块、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定位模块和电池,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定位模块包括gps模块、北斗模块,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包括按键操作模块、usb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数据输入输出模块、定位模块和电池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壳体1上设有压盖4,压盖4下方设有压杆5,压杆5的一端与压盖4相连接,另一端与印章本体2固定连接,压杆5外侧套有固定环6,固定环6的外壁与壳体1固定连接,压盖4与固定环6之间设有第一弹簧7,壳
体1的下方设有底盖8,底盖 8上设有锁紧装置9,壳体1内设有与所述锁紧装置9相配合的第一电控锁10,所述锁紧装置9包括对称的两个锁扣,锁扣包括锁舌901和弹簧902,锁舌 901的一端设有锁眼903,另一端与弹簧902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902的另一端与底盖8本体固定连接,锁舌901上设有用于解锁的凹槽904,底盖8本体上设有与锁舌901相匹配的滑道,壳体1上设有第一摄像头11和第二摄像头12,第一摄像头11设置在壳体1的前方,第二摄像头12设在壳体1的后方,印章本体2内设有压感传感器,第一摄像头11、第二摄像头12、第一电控锁10、压感传感器和指纹识别装置3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22.具体来说,用章者申请用章后,章戳管理人员将用章者的指纹信息、用章使用范围等信息发送至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用章使用范围包括例如用章的时间段、地理范围等。用章者使用印章时,通过印章上的指纹识别装置3拾取用章者的指纹,印章内的控制器对比用章者的信息成功匹配后将第一电控锁10打开,用章者将底盖8取下后即可使用,使用的时候,向下按压压盖4,印章本体2盖章用章处,压感传感器感受到压力后启动第一摄像头 11和第二摄像头12进行现场拍照,启动第一摄像头11拍摄印章的前方,一般是材料。第二摄像头12拍摄的是用章者,拍照的信息记录到印章内的存储器上,同时定位模块获取了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将其同样记录到存储器上。
23.实施例二,请参阅图3,结合实施例一,所述压盖内为空心腔体,压杆5 的一端设置在腔体内并与压盖4活动连接,压杆5的底部设有支撑环13,支撑环13与固定环6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4,压杆5的顶部设有第二电控锁15,压盖4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电控锁15的锁舌相配合的卡环16,第二电控锁 15与控制器电连接。
24.具体来说,压盖向下按压后,卡环16作用到第二电控锁15的锁舌上,压杆4开始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印章本体2向下移动,当印章本体2与盖章材料接触后,压感传感器捕获到压力,此时状态请参阅图4。启动倒计时,设定时长后例如2秒,第二电控锁15解锁收回锁舌,印章本体2和压杆4在第二弹簧1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第二电控锁15的锁舌弹出,此时状态请参阅图5。松开压盖4后,压盖4在第一弹簧7的作用下也向上移动,压盖4 向上移动时卡环16与第二电控锁15的锁舌接触后,由于卡环16的顶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第二电控锁15的锁舌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回缩,因此,卡环 16越过第二电控锁15继续向上移动。印章内记录了用章的次数,如果用章次数超过了使用次数,第二电控锁15的锁舌将不会弹出,此时压盖的卡环16 无法与第二电控锁15的锁舌相互作用,压杆4及其下方的印章本体2也就无法向下移动,因此启动了移动的保护作用。
25.一种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管理系统,包括上述指纹识别物联网智能印章、服务器,操作端,所述操作端包括计算机以及与计算机电连接的第二指纹识别装置。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