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双轨道的智能印章的制作方法

2021-08-20 20: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印章 双轨 特别 机构 智能
一种具有双轨道的智能印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章活动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轨道的智能印章。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印章的出章活动机构均采用的是章体翻转的方式。即通过分别在印章和墨盒上设置导轨和导柱,将章体进行翻转,章面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印章出仓动作。此种设计方案,能够实现简单出章需要。但是,却存在一定不便性,且导轨长度较长,导致推到章体滑动轨迹过长。同时加重了整个章体组件的重量,增加成本和携带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一种具有双轨道的智能印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具有双轨道的智能印章,包括:

章体支撑柱,所述章体支撑柱两侧设置有第一导柱组和第二导柱组;

章面组件,该章体组件内置于章体支撑柱的端面;

墨盒托,该墨盒托包括用于设置墨盒的托体,以及设置于托体用于第一导柱组导向滑行的第一轨道组和用于第二导柱组导向滑行的第二轨道组,且所述第一轨道组与第二轨道组的尾端对齐,第二轨道组的轨道长度l2与第一轨道组的轨道长度l1的比例范围为50%至6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章体支撑柱一侧设置有弹性回复组件,且所述弹性回复组件连接于墨盒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回复组件包括设置于章体支撑柱的外套,以及设置于外套和章体支撑柱之间的弹性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采用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套与墨盒托采用铰链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托体与墨盒采用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柱组起始位置设置于距第一轨道组起点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距离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利用在章体支撑柱的下端面设置墨盒托,然后分别在墨盒托和章体支撑柱上设置双导柱和双轨道,通过施加压力推动作用于第一导柱组在第一轨道组上滑动,同时当第一导柱组滑出第一轨道组时,第二导柱组滑入第二轨道组。通过对第一导柱组和第二导柱组之间间隔的设计,从而实现了墨盒托在较短的行程内,达到了印章出仓的最大翻转要求。同时降低了印章组件的行程尺寸,降低了产品的体积、重量及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智能印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章体支撑柱和墨盒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导柱组在第一轨道组上滑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章体支撑柱整体出仓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导柱组滑入第二轨道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章体支撑柱;11、第一导柱组;12、第二导柱组;2、章面组件;3、墨盒托;31、第一轨道组;32、第二轨道组;33、托体;4、弹性回复组件;41、外套;42、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双轨道的智能印章,包括:

章体支撑柱1,如图1和图2所示,该章体支撑柱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导柱组11和第二导柱组12;

章面组件2,该章体组件2内置于章体支撑柱1的端面;该章面组件为具有章面的章体,可选用标准化的各类印章体,包括标准化的章头和章柄。

墨盒托3,该墨盒托包括用于设置墨盒的托体33,所述托体33与墨盒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以及设置有用于第一导柱组11导向滑行的第一轨道组31和用于第二导柱组12导向滑行的第二轨道组32,并能够在推动该第一导柱组11在第一轨道组31上滑行,且当第一导柱组11滑出第一轨道组31的极限距离的位置时,第二导柱组12恰好能够滑入第二轨道组32。

弹性回复组件4,该弹性回复组件4设置于章体支撑柱1一侧,且环绕套置于该章体支撑柱1,同时该弹性回复组件4连接于墨盒托3;从而能够带动墨盒托3移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回复组件4具体可包括设置于章体支撑柱1的外套41,以及设置于外套41和章体支撑柱1之间用于受到压力能够回复的弹性件42。具体的,该弹性件42采用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中,可通过推动章体支撑柱1,而外套41处于相对固定位置,从而使得外套41在章体支撑柱1上发生相对移动。且所述外套41与墨盒托3的托体33采用铰链连接。从而该外套41带动墨盒托3能够向一侧翻转侧移,实现章面组件2的出印盖章。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轨道组32与第一轨道组31的轨道长度比例为50%至60%。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轨道组31的长度为39.8mm,第二轨道组32的轨道长度为23.2mm。且第二轨道组32与第一轨道组31在印章出口一端对齐,采用同向平行结构。所述第一导柱组11起始位置设置于距第一轨道组31起点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距离处。具体的,第一导柱组11起始位置设置在距第一轨道组31起点7.9mm至13.0mm距离范围内。从而保证第一导柱组11的顺利滑行,以及第二导柱组12也能够滑入第二轨道组32。

如图5所示,图示为第二导柱组12滑入第二轨道组32时的剖视图,当第一导柱组11恰好滑出第一轨道组31时,第一导柱组11与第二导柱组12分别处于图示的所述第一轨道组31与第二轨道组32的位置。

以下为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如图1和图2所示,印章的墨盒托3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两组:第一轨道组31和第二轨道组32。而章体支撑柱1左右两侧对应的各有两组:第一导柱组11和第二导柱组12。在盖章过程中,章体支撑柱1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章体支撑柱1向下运动时,章体支撑柱1的第一导柱组11的左边导柱和第二导柱组12的左边导柱分别位于印章的墨盒托3左侧的第一轨道组31的左边导轨和第二导柱组12的左边导轨中运行,章体支撑柱1的第一导柱组11的右边导柱和第二导柱组12的右边导柱分别位于印章的墨盒托3右侧的第一轨道组31的右边导轨和第二导柱组12的右边导轨中运行。在章体支撑柱1运行第一阶段,如图3所示,由章体支撑柱1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导柱组11带动印章的墨盒托3进行翻转活动。当行程达到第一轨道组31的最大行程时,左右两侧的第一导柱组11滑出第一轨道组31,引导失效,进而将由章体支撑柱1的左右两侧的第二导柱组12带动印章的墨盒托3进行翻转活动.如图4所示,当第二导柱组12运行至其最大行程时,印章的墨盒托3翻转完成,盖印动作也完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