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0 20: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记录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一种具有配置有多个记录头的头部和进行该头部的维护的维护装置的记录装置,专利文献1中示出其一例。

专利文献1公开的记录装置在上下方向上改变了头部的位置之后,使用维护装置进行维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478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记录装置中,使作为头部的记录部移动的上下方向为重力发挥作用的铅垂方向,因此,在使记录部移动时,重力的影响最大。换言之,作用于使记录部移动的移动机构部的负荷有可能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撑部,支撑输送中的介质;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并在对介质进行记录的一个以上的记录位置处与所述支撑部相对而配置;以及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移动至相对于所述记录位置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个以上的退避位置,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在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打印机的介质的输送路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的移动方向的角度和排出托盘的角度的概要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的周围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放大的立体图。

图5是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和主体框架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和调整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调整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将图7的行式头和调整单元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和维护单元的配置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维护单元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盖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和盖单元的端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盖单元的滚轮被引导面引导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位于记录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位于保管前的待机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位于拂拭前的待机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位于更换位置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位于记录位置时的各部分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位于退避位置时的各部分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行式头进行冲洗时的各部分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涉及的行式头为保管状态时的各部分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盖单元的板状部随着维护单元的移动而位移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打印机的盖单元的转动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2涉及的转动机构部使盖单元转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打印机的盖单元的转动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8的局部放大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打印机的罩单元的移动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打印机的盖单元的转动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盖单元滑动的状态的图。

1…打印机、2…壳体、3…排出部、4…介质盒、6…搓纸辊、7…输送辊对、8…输送辊对、9…手送托盘、10…输送单元、11…输送辊对、12…挡板、13…介质宽度传感器、14…带轮、15…输送带、16…废液储存部、20…行式头、20a…板部、21…排出托盘、21a…载置面、22…支撑框架、23…油墨收纳部、24…支撑销、25…滚轮、26…控制部、27…支撑销、28…齿条、28a…齿部、28b…长孔、29…螺旋弹簧、30…头移动单元、32…主体框架、33…侧架、34…侧架、34a…贯通孔、35…横架、36…引导部件、37…导轨、38…导轨、40…驱动单元、41…电机、42…轴、43…小齿轮、43a…齿部、46…调整单元、47…凸轮轴、48…偏心凸轮、49…电机、51…支架、51a…贯通孔、52…托架、52a…支撑板、53…调整螺钉、54…被检部件、54a…扇状部、55…位置传感器、56…轴承、60…维护单元、62…第一维护单元、63…盖主体、63a…侧壁、64…罩部、65…开口部、66…冲洗部、67…分隔壁、69…齿条、69a…齿部、71…导轨、72…第二维护单元、73…滚轮、74…主体部、76…刮片、80…驱动单元、82…齿轮、84…电机、90…盖单元、91…板状部、92…突出部、93…销部、94…侧板、94a…支轴部、95…引导槽、95a…第一槽部、95b…第二槽部、96…扭簧、97…盖部件、97a…缺口部、97b…钩挂部、98…托架、98a…钩挂部、99…拉伸弹簧、100…转动机构部、102…被接触部、103…被接触面、104…引导面、106…接触部、107…旋转部件、108…轴部、109…圆环部、109a…外周面、110…打印机、111…齿轮部、111a…齿部、112…转动机构部、113…引导轴、114…擦拭部、115…支撑框架、115a…圆筒部、115b…夹持部、115c…突出部、116…皮带、117…电机、118…圆筒部件、118a…被引导部、118b…圆筒部、119…贯通孔、120…转换部、122…轴部件、123…凸轮槽、124…齿轮部、125…齿部、130…打印机、132…转动机构部、133…线材、134…滑动部件、135…卷挂部、136…夹持部、140…打印机、142…驱动单元、143…主体部、144…驱动电机、145:臂部、146:臂部、147…被驱动部、147a…槽部、148…引导轴、150…打印机、151…插销、152…转动机构部、153…凸部、154…板部、155…托架、156…拉伸弹簧、160…打印机、162…转动机构部、164…被接触部、165…滑动面、166…引导面、168…接触部、169…曲面、g…转动轴、k…虚拟面、n…喷嘴、na…喷出面、t…输送路径、t1…输送路、t2…输送路、t3…输送路、t4…输送路、t5…翻转路、θ1…第一角度、θ2…第二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大概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撑部,支撑输送中的介质;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并在对介质进行记录的一个以上的记录位置处与所述支撑部相对而配置;以及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移动至相对于所述记录位置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个以上的退避位置;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在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方式,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移动。沿铅垂方向作用于所述记录部上的重力被分解为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的分力和沿着与所述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分力。在此,通过使沿所述移动方向作用于所述记录部的分力比沿铅垂方向作用于所述记录部的重力小,从而使所述记录部移动所需的力变小,因此,与使所述记录部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作用于所述移动机构部的负荷变大。

第二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所述记录部进行记录并包含所述支撑部的区域内的介质的输送方向是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所述移动方向是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

根据本方式,在将介质的输送路径的长度设为相同长度,并对该输送路径的设置范围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与所述输送方向为水平方向时相比,水平方向所需的宽度变小。进而,与所述输送方向为铅垂方向时相比,铅垂方向所需的高度变低。这样,能够使所述记录装置在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上都小型化。

第三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基础上,沿所述移动方向具有多个所述记录位置,并具有调整所述记录位置的调整部。

根据本方式,由于沿所述移动方向具有多个所述记录位置,并具有调整所述记录位置的调整部,因此,能够使所述记录部位于与介质的厚度对应的更适当的位置。

第四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中相比所述支撑部更靠下游的位置,而且相对于所述记录部在铅垂方向的上方,设置有载置从所述输送路径排出的介质的载置部件;所述载置部件中载置介质的载置面具有沿着介质排出方向朝向斜上方的倾斜;所述移动方向沿着所述记录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朝向斜上方。

根据本方式,由于能够使所述记录部与所述载置部件靠近而配置,因而能够减小所述记录装置的铅垂方向的大小。

第五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大于所述载置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

根据本方式,通过使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朝向远离所述记录位置的方向移动后的所述记录部靠近所述载置部件,因此,能够使所述记录部移动到所述载置部件的周边部。在此,在所述载置部件的周边部存在空间部以便从所述载置部件取出介质,因此,能够经由该空间部对所述记录部进行作业,并且,在该作业时所述记录部靠近所述空间部,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作业。

第六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的基础上,具备至少一个对所述记录部进行维护的维护单元;在所述记录部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使所述维护单元进入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在所述记录部从所述退避位置位于所述记录位置之前,使所述维护单元从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退避。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记录部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所述维护单元进入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然后,所述维护单元对行式头进行维护。由于是这样由所述维护单元对所述记录部进行维护,因此,能够抑制维护期间所述记录部落下至所述维护单元。

第七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六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记录部通过从喷出部喷出液体而在介质上进行记录;所述维护单元包括:第一维护单元,包括覆盖所述喷出部的罩部和覆盖所述喷出部并接收从所述喷出部喷出的液体的接收部;和第二维护单元,包括清扫所述喷出部的清扫部;所述记录部的所述退避位置包括:所述罩部能够覆盖所述喷出部的第一位置、所述接收部能够覆盖所述喷出部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清扫部能够对所述喷出部进行清扫的第三位置。

根据本方式,通过在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维护单元进入,从而成为所述盖部将所述喷出部覆盖的状态。

另外,通过在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维护单元进入,从而成为所述接收部将所述喷出部覆盖的状态。该状态下从所述喷出部喷出的液体被所述接收部接收。

进而,通过在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维护单元进入,从而成为所述清扫部能够清扫所述喷出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所述清扫部清扫所述喷出部。

这样,由于所述记录部的位置与所述罩部、所述接收部以及所述清扫部相对应地变化,因此,与所述记录部的位置与所述维护单元无关而为相同位置的构成相比,能够对所述记录部进行适当的维护。

第八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七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机构部在使所述记录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之前,使所述记录部位于远离所述支撑部的待机位置。

根据本方式,所述移动机构部在使所述记录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之前,使所述记录部位于所述待机位置。

由此,在所述维护单元进入时,能够在所述记录部与所述维护单元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防止所述维护单元在与所述记录部接触的同时移动。

第九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记录部的所述退避位置包括距离所述支撑部最远的更换位置;所述记录部能够在所述更换位置从所述移动机构部脱离。

根据该方式,由于在距介质的输送路径最远的更换位置更换所述记录部,因此,能够抑制在所述记录部的更换作业中所述支撑部及介质的输送路径被液体等记录用材料弄脏。

第一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撑部,支撑输送中的介质;记录部,对介质进行记录,并在对介质进行记录的一个以上的记录位置处与所述支撑部相对而配置;以及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移动至相对于所述记录位置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个以上的退避位置;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在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移动方向上移动。

第二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通过所述记录部进行记录并包含所述支撑部的区域内的介质的输送方向是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这两个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

第三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2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方向是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

第四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2-3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记录部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多个所述记录位置和多个所述退避位置停止;所述记录部在多个所述记录位置处对介质进行记录;所述记录部在多个所述退避位置处不对介质进行记录。

第五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4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具备至少一个对所述记录部进行维护的维护单元;多个所述退避位置包括通过所述维护单元进行维护的位置和不通过所述维护单元进行维护的待机位置。

第六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5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维护单元进行移动以进入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并且,在所述记录部在所述待机位置待机时结束移动。

第七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5或例6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维护单元包括:包含覆盖喷出部的罩部的第一维护单元、和包含对所述喷出部进行清扫的清扫部的第二维护单元;多个所述退避位置包括所述罩部能够将所述喷出部覆盖的第一位置和所述清扫部能够清扫所述喷出部的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相比所述第三位置更靠近所述支撑部。

第八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4至例7中任一例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中相比所述支撑部更靠下游的位置,而且相对于多个所述退避位置在所述铅垂方向的上方,设置有载置从所述输送路径排出的介质的载置部件。

第九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至例8中任一例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沿所述移动方向具有多个所述记录位置,并具有调整所述记录位置的调整部。

第十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9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调整部具备:与位于所述记录位置的所述记录部接触的偏心凸轮、和用于根据所述记录位置使所述偏心凸轮转动的电机。

第十一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0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偏心凸轮不与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记录部接触。

第十二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至例11中任一例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中相比所述支撑部更靠下游的位置,而且相对于所述记录部在铅垂方向的上方,设置有载置从所述输送路径排出的介质的载置部件;所述载置部件中载置介质的载置面具有沿着介质排出方向朝向斜上方的倾斜;所述移动方向沿着所述记录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朝向斜上方。

第十三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2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方向与所述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一角度大于所述载置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水平方向所成的第二角度。

第十四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至例13中任一例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具备至少一个对所述记录部进行维护的维护单元;在所述记录部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使所述维护单元进入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在所述记录部从所述退避位置位于所述记录位置之前,使所述维护单元从所述记录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退避。

第十五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4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记录部通过从喷出部喷出液体而在介质上进行记录;所述维护单元包括:第一维护单元,包括覆盖所述喷出部的罩部和覆盖所述喷出部并接收从所述喷出部喷出的液体的接收部;和第二维护单元,包括清扫所述喷出部的清扫部;所述记录部的所述退避位置包括:所述罩部能够覆盖所述喷出部的第一位置、所述接收部能够覆盖所述喷出部的第二位置、以及所述清扫部能够对所述喷出部进行清扫的第三位置。

第十六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5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机构部在使所述记录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以及所述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之前,使所述记录部位于远离所述支撑部的待机位置。

第十七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至例16中任一例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记录部的所述退避位置包括距离所述支撑部最远的更换位置;所述记录部能够在所述更换位置从所述移动机构部脱离。

第十八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7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机构部具备向所述记录位置、所述退避位置以及所述更换位置引导所述记录部的导轨。

第十九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8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中相比所述支撑部更靠下游的位置,而且相对于所述更换位置在所述铅垂方向的上方,设置有载置从所述输送路径排出的介质的载置部件。

第二十例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例19所述的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具备:偏心凸轮,与位于所述记录位置的所述记录部接触;以及电机,用于根据所述记录位置使所述偏心凸轮转动;所述偏心凸轮不与位于所述更换位置的所述记录部接触。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具体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了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1。打印机1构成为通过对以记录用纸为代表的介质p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来进行记录的喷墨方式的装置。此外,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为正交坐标系。

y方向是与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介质的宽度方向和装置进深方向,作为一例是水平方向。另外,y方向是与后述的a方向及b方向双方交叉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一例。将y方向的朝向眼前的方向称为 y方向,将朝向里侧的方向称为-y方向。

x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作为一例是水平方向。将x方向的从打印机1的操作者来看朝左的方向称为 x方向,将朝右的方向称为-x方向。

z方向是装置高度方向,作为一例是铅垂方向。将z方向的朝上的方向称为 z方向,将朝下的方向称为-z方向。

在打印机1中,介质p通过虚线所示的输送路径t进行输送。

x-z面中所示的a-b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a方向是输送路径t中与后述的行式头20对置的区域中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将a方向的朝向上游的方向称为-a方向,将朝向下游的方向称为 a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a方向是以 a方向位于相比-a方向更靠近 z方向的位置处的方式倾斜的方向。具体而言,相对于水平方向在50°~70°的范围内倾斜,更为具体而言,大致倾斜60°。b方向是移动方向的一例,且是作为后述行式头20相对于后述输送单元10进退的方向的移动方向。将b方向中的行式头20靠近输送路径t的方向称为 b方向,将远离输送路径t的方向称为-b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b方向是以-b方向位于相比 b方向更靠近 z方向的位置处的方式倾斜的方向,并与a方向正交。

这样,通过行式头20进行记录的包含输送单元10的区域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是与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两个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

打印机1具有作为装置主体的一例的壳体2。在壳体2的相比z方向中央更靠 z方向的位置,形成有形成排出记录了信息的介质p的空间部的排出部3。另外,壳体2中设置有多个介质盒4。

多个介质盒4中收纳有介质p。收纳于各介质盒4中的介质p通过搓纸辊6和输送辊对7、8沿着输送路径t输送。在输送路径t中,从外部装置输送介质p的输送路t1和从设置于壳体2上的手送托盘9输送介质p的输送路t2汇合。

另外,在输送路径t中,配置有后述输送单元10、输送介质p的多个输送辊对11、切换输送介质p的路径的多个挡板12、以及检测介质p的y方向宽度的介质宽度传感器13。

输送路径t在与介质宽度传感器13对置的区域中弯曲,并从介质宽度传感器13向斜上方、即a方向延伸。在输送路径t中的输送单元10的下游,设置有朝向排出部3的输送路t3和输送路t4、以及使介质p的表背翻转的翻转路t5。在排出部3中,与输送路t4相对应地设置有未图示的排出托盘。

另外,壳体2内设置有收纳油墨的油墨收纳部23、储存油墨的废液的废液储存部16、以及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分的动作的控制部26。油墨收纳部23经由未图示的管向行式头20供给油墨。废液储存部16储存从行式头20朝向冲洗部66(参照图9)喷出以进行维护的作为废液的油墨。

控制部26包括省略图示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26、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存储器而构成,控制打印机1中的介质p的输送、利用行式头20向介质p记录信息的动作。

如图2所示,构成排出部3底部的排出托盘21是作为载置部件的一例而形成为板状的部件,具有载置排出的介质p的载置面21a。

另外,排出托盘21设置于介质p的输送路径t中的后述输送单元10的下游,而且设置于z方向中的相对于后述行式头20的 z方向上。

具体而言,排出托盘21以 x方向的部位位于相比-x方向的部位更靠 z方向的位置处的方式斜向延伸。换言之,在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排出托盘21的下游端部位于相比上游端部更靠 z方向的位置处。载置面21a具有沿着介质p的排出方向斜向上的倾斜。b方向沿着后述行式头20从后述输送单元10离开的方向朝向斜上方。此外,在图2中,简化示出打印机1的各构成部。

在从y方向观察时,将b方向与x方向(水平方向的一例)所成的角度称为第一角度θ1。另外,将载置面21a的倾斜方向与x方向所成的角度称为第二角度θ2。第二角度θ2表示为载置面21a与沿着x方向的虚拟面k所成的角度。作为一例,第一角度θ1大于第二角度θ2。b方向是作为后述行式头20与输送单元10对置的方向的移动方向的一例。

打印机1的主要部分具有:输送介质p的输送单元10、向介质p记录信息的行式头20、以及使行式头20在b方向上移动的头移动单元30。

如图1所示,输送单元10是支撑部的一例,具有两个带轮14、挂绕在两个带轮14上的环状的输送带15、以及驱动带轮14的未图示的电机。介质p在被吸附在输送带15的皮带面上的同时在与行式头20对置的位置上输送。作为使介质p吸附于输送带15的方式,可以采用空气吸引方式或静电吸附方式等公知的吸附方式。这样,输送带15一边吸附介质p一边支撑介质p。输送单元10与行式头20在b方向上相对而配置。

行式头20是记录部的一例。另外,行式头20具有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的喷嘴n。喷嘴n是喷出部的一例。另外,行式头20在后述记录位置与输送单元10在b方向上相对而配置,并通过从喷嘴n喷出油墨而在介质p上记录信息。行式头20是构成为喷出油墨的喷嘴n覆盖作为介质p的宽度方向的y方向整个区域的喷墨头。另外,配置有喷嘴n的喷嘴面沿着a方向和y方向配置。

另外,行式头20被构成为能够以不会使介质p向宽度方向移动的状态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进行记录的喷墨头。但是,喷墨头的类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搭载于滑架上并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喷出油墨的类型。

如图4所示,行式头20沿y方向延伸。在行式头20的y方向两端部的 a方向的侧部上,朝向 a方向突出有板部20a。另外,在行式头20的y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支撑框架22。

支撑框架22构成为沿着a-b面的侧板,相对于行式头20朝向-b方向延伸。在支撑框架22的y方向外侧面的b方向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朝向 y方向及-y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支撑销24。支撑销24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圆环状的滚轮25。

另外,在支撑框架22的y方向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支撑销27、齿条28以及螺旋弹簧29。支撑销27从支撑框架22沿y方向突出。

齿条28是以y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部件,并沿b方向延伸。在齿条28的-a方向的端部,形成有沿b方向排列的多个齿部28a。另外,齿条28上形成有沿y方向贯通且在b方向上长的长孔28b。支撑销27插通在长孔28b中。由此,齿条28能够相对于支撑框架22在b方向上相对移动。

螺旋弹簧29的一端部安装于支撑框架22上。螺旋弹簧29的另一端部安装于齿条28上。由此,螺旋弹簧29向齿条28施加b方向的弹性力。

如图3所示,行式头20在b方向上距离输送单元10(参照图1)最远的更换位置处,能够脱离后述的头移动单元30。具体而言,通过将沿着后述导轨37(参照图5)朝向-b方向移动后的支撑框架22进一步沿着导轨38朝向 z方向抬起,从而使行式头20脱离头移动单元30。

如图2所示,头移动单元30是移动机构部的一例,使行式头20沿着b方向移动至后述的记录位置和退避位置。换言之,头移动单元30以行式头20的移动方向与铅垂方向及水平方向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式使行式头20沿b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头移动单元30具有:构成主体部分的主体框架32、沿b方向引导行式头20(参照图1)的引导部件36、沿b方向驱动行式头20的驱动单元40(参照图5)、以及调整行式头20的b方向上的位置的调整单元46(参照图6)。而且,头移动单元30使行式头20移动至相对于后述记录位置而远离输送单元10的一个以上的后述退避位置。具体而言,头移动单元30设置为能够使行式头20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此外,关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后进行叙述。

主体框架32包含于壳体2中。即,主体框架32包含于装置主体的一例中。具体而言,主体框架32具有侧架33、34和多个横架35。

侧架33、34分别构成为沿着a-b面的侧板,并在y方向上相隔间隔地相对而配置。侧架33配置于 y方向,侧架34配置于-y方向。侧架34上形成有供后述第二维护单元72(参照图10)移动的贯通孔34a。

多个横架35在y方向上连接侧架33、34。另外,行式头20配置于由多个横架35包围的空间中。

引导部件36是引导部的一例,在侧架33、3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此外,两个引导部件36相对于主体框架32的y方向中央大致对称地配置。因此,对-y方向的引导部件36进行说明,省略 y方向的引导部件36的说明。

如图5所示,引导部件36安装在侧架34的 y方向的侧面上。引导部件36上形成有沿b方向延伸的导轨37、和从导轨37的中途部位分叉出来并沿z方向延伸的导轨38。导轨37、38均为朝向 y方向开口的槽。另外,导轨37、38沿b方向或z方向引导滚轮25。

此外,导轨37的-b方向的端部朝向 z方向弯曲(参照图3)。另外,-y方向的引导部件36中与贯通孔34a在y方向上重叠的部分被除去。换言之,引导部件36相对于贯通孔34a也设置于 b方向上。

如图5和图8所示,侧架33、34上设置有一组导轨71。一组导轨71形成为朝向y方向的内侧开口的槽状,并沿a方向延伸。另外,一组导轨71将后述多个滚轮73支撑为能够沿a方向移动。即,通过由导轨71沿a方向引导多个滚轮73(参照图10),从而能够使后述维护单元60(参照图9)沿a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驱动单元40包括电机41、未图示的齿轮部、轴42以及小齿轮43而构成,并通过控制部26(参照图1)来控制驱动。

轴42沿y方向延伸。轴42的两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在侧架33(参照图3)和侧架34上。

小齿轮43安装于轴42的y方向的两端部。小齿轮43的外周部形成有与齿部28a(参照图3)啮合的齿部43a。

电机41经由未图示的齿轮部使轴42及小齿轮43向一个方向或反方向旋转。这样,驱动单元40通过驱动小齿轮43进行旋转而使行式头20沿b方向移动。

如图6所示,调整单元46是调整部的一例,设置于主体框架32上。具体而言,调整单元46具有凸轮轴47、两个偏心凸轮48、电机49、支架51、托架52、调整螺钉53、被检部件54、位置传感器55以及轴承56(参照图7)。

凸轮轴47是在y方向上长的部件,从侧架33延伸至侧架34。

两个偏心凸轮48安装于凸轮轴47上。另外,两个偏心凸轮48的外周面与行式头20的板部20a的 b方向的部分接触。由此,两个偏心凸轮48随着凸轮轴47的转动而转动,由此在b方向上调整行式头20的位置。

电机49设置于侧架34上。另外,电机49通过由控制部26(参照图1)控制驱动,从而使凸轮轴47朝向一个方向或反方向转动。

如图7所示,支架51由板金构成,并安装在侧架33上。支架51上形成有沿y方向贯通的贯通孔51a。轴承56以能够沿b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贯通孔51a中。由此,支架51支撑轴承56。轴承56中插入凸轮轴47。支架51也可以在驱动单元40使行式头20沿b方向移动而使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接触之后,使偏心凸轮48转动并移动至配置行式头20的预定位置。

托架52安装在侧架33相对于支架51的-b方向的部位上。另外,托架52具有可旋转地支撑调整螺钉53的支撑板52a。调整螺钉53的 b方向的端部与支架51的螺纹孔卡合。由此,通过使调整螺钉53旋转而使支架51上下移动,能够调整凸轮轴47的b方向上的位置和行式头20(参照图1)的b方向上的位置。

被检部件54安装于凸轮轴47的 y方向的端部。另外,被检部件54具有从凸轮轴47沿径向伸出的扇状部54a。

位置传感器55安装于支架51上。另外,作为一例,位置传感器55是具备未图示的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光学式传感器,通过扇状部54a遮蔽光。即,位置传感器55根据光是否被遮蔽来检测凸轮轴47的转动的角度。

如图8所示,调整单元46根据配置行式头20的预定位置而使偏心凸轮48转动。预定位置换言之是行式头20与输送单元10(参照图1)的b方向的间隔。在偏心凸轮48转动之后,驱动单元40使行式头20在b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接触。此时,通过螺旋弹簧29的压缩变形吸收齿条28的停止位置的误差。也可以是在驱动单元40使行式头20在b方向上移动,而使板部20a与偏心凸轮48接触之后,使偏心凸轮48转动并移动至配置行式头20的预定位置。

如图6所示,针对行式头20的b方向的位置调整,调整单元46通过-y方向的电机49的驱动进行自动调整,另一方面,在 y方向上,能够通过操作者手动操作调整螺钉53来调整 y方向的端部相对于-y方向的端部在b方向上的偏移。此外,调整单元46在行式头20位于后述记录位置时用于调整行式头20的位置。

如图9所示,打印机1还具有维护单元60、驱动单元80、盖单元90以及转动机构部100。

维护单元60是保管喷嘴n并进行喷嘴n的维护的保管部的一例。另外,维护单元60设置为能够在后述驱动单元80的作用下沿a方向移动。具体而言,维护单元60具有覆盖喷嘴n的第一维护单元62和通过擦拭喷嘴n中的油墨的喷出面na进行清扫的第二维护单元72(参照图10)。

第一维护单元62是罩单元的一例。另外,第一维护单元62包括盖主体63、覆盖喷嘴n的罩部64、以及覆盖喷嘴n并接收从喷嘴n喷出的油墨的冲洗部66而构成。

另外,第一维护单元62沿着a方向具备罩部64和冲洗部66,并通过沿a方向移动而切换罩部64与喷嘴n对置的状态和冲洗部66与喷嘴n对置的状态。

进而,第一维护单元62在a方向上的相比行式头20更靠上游的位置处具有待机位置,并从a方向上的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有待机位置、喷出位置以及罩位置。

喷出位置是冲洗部66与喷嘴n对置时的第一维护单元62的位置。

罩位置是罩部64覆盖喷嘴n时的第一维护单元62的位置。

如图10所示,盖主体63形成为在y方向上长且在a方向上短的箱状。盖主体63上形成有朝向-b方向开口的开口部65。盖主体63中的 y方向的侧壁63a上形成有沿a方向延伸的齿条69。齿条69具有沿a方向排列的多个齿部69a。另外,在两个侧壁63a上,设置有能够以y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的多个滚轮73。

盖主体63的内侧设置有分隔壁67。分隔壁67将盖主体63内的空间划分为 a方向的空间和-a方向的空间。在分隔壁67的-a方向的空间中配置有罩部64,在分隔壁67的 a方向的空间中配置有冲洗部66。

罩部64的大小及形状为覆盖喷出面na(参照图9)的大小及形状。另外,罩部64通过与喷出面na在b方向上相对而配置,从而将喷出面na覆盖。通过由罩部64将喷出面na覆盖,而抑制喷嘴n干燥,从而抑制油墨的粘性增加。此外,罩部64能够在行式头20(参照图1)位于退避位置时覆盖喷嘴n。

冲洗部66是接收部的一例,设置于开口部65内。另外,冲洗部66配置于a方向上的相比罩部64更靠下游的位置处。换言之,在第一维护单元62配置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冲洗部66配置于a方向上的相比罩部64更靠近行式头20的位置处。另外,冲洗部66构成为朝向-b方向开口且具有毛毡等多孔质的纤维的冲洗盒。而且,冲洗部66捕捉从喷嘴n喷出的油墨。此外,冲洗部66能够在行式头20位于退避位置时将喷嘴n覆盖。

在喷嘴n中,在油墨的粘性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朝向冲洗部66喷出油墨,从而使油墨的粘性维持在设定范围内。由此,油墨从喷嘴n的喷出不佳得到抑制。

第二维护单元72包括主体部74和作为清扫部的一例的刮片76而构成。主体部74形成为朝向-b方向开口的箱状。

作为一例,刮片76由矩形板状的橡胶构成。另外,刮片76以擦拭喷嘴n(参照图1)的部位从主体部74朝向-b方向突出,且相对于a方向及y方向倾斜的状态设置于主体部74上。

第二维护单元72能够在未图示的驱动单元的作用下在y方向上前进和退避。作为一例,未图示的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安装第二维护单元72的皮带而构成,通过电机的旋转而使皮带环绕移动,从而使第二维护单元72沿y方向移动。此外,第二维护单元72在第一维护单元62将行式头20覆盖时以及行式头20进行记录时,相对于侧架34(参照图3)向-y方向退避。

驱动单元80是使维护单元60在a方向上前进或退避的驱动部的一例。具体而言,驱动单元80具有齿轮82和使齿轮82旋转的电机84,该齿轮82具有与齿条69的齿部69a啮合的齿部82a。驱动单元80的驱动控制由控制部26(参照图1)进行。

驱动单元80在行式头20(参照图1)位于后述退避位置时,使维护单元60进入行式头20与输送单元10(参照图1)之间。另外,驱动单元80在行式头20位于后述记录位置之前,使维护单元60从行式头20与输送单元10之间向-a方向退避。

如图11所示,盖单元90是在顺着a方向的封闭姿态下将开口部65(参照图10)封闭的盖部的一例。另外,盖单元90整体形成为在y方向上长的长方体状,能够绕沿y方向延伸的转动轴g转动。另外,盖单元90配置于a方向上的相比行式头20(参照图1)更靠下游的位置处。

具体而言,盖单元90具有板状部91、从板状部91沿b方向突出的突出部92、形成于板状部91上的销部93、以及配置于相对于板状部91的 y方向和-y方向的侧板94。进而,盖单元90具有扭簧96、盖部件97、托架98(参照图12)以及拉伸弹簧99(参照图12)。此外,作为一例,盖单元90相对于y方向的中央对称地形成。因此,对盖单元90的 y方向的各部分进行说明,省略-y方向的各部分的说明。

板状部91是盖部件的一例。另外,板状部91是从 b方向封闭开口部65(参照图10)的部件。板状部91在从b方向观察时,形成为y方向上长且a方向上短的矩形状。板状部91的a方向上的长度比罩部64(参照图10)的a方向上的长度长,而且比冲洗部66(参照图10)的a方向上的长度长。

突出部92是从板状部91的 a方向的端部朝向 b方向突出的部位。另外,突出部92相对于维护单元60(参照图10)位于 a方向。在此,突出部92和板状部呈一体化。由此,通过维护单元60朝向 a方向移动,突出部92与维护单元60接触,从而使板状部91向 a方向移动。

两个销部93是突出部的一例,从板状部91的y方向两端部朝向 y方向及-y方向突出。另外,两个销部93分别形成为以y方向为轴向的圆柱状。进而,两个销部93在a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侧板94是侧部的一例,形成为以y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在侧板94的 a方向端部的 b方向的端部,形成有朝向y方向的两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支轴部94a。支轴部94a的中心轴相当于转动轴g。

另外,支轴部94a被支撑在设置于壳体2(参照图1)内的未图示的框架上。进而,侧板94上形成有两个引导槽95。

两个引导槽95在a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并沿y方向贯通侧板94。另外,作为一例,两个引导槽95由第一槽部95a和第二槽部95b构成。第一槽部95a和第二槽部95b均形成为能够供销部93插通的大小的长孔。另外,第一槽部95a和第二槽部95b支撑并引导销部93。

在从y方向观察时,第一槽部95a在侧板94的 b方向的部位上沿a方向延伸。

在从y方向观察时,第二槽部95b以随着从第一槽部95a的-a方向的端部朝向-a方向而更位于-b方向的方式斜向延伸。

销部93在由第一槽部95a支撑和引导时,呈最靠近输送单元10(参照图1)的配置状态。另外,销部93在由第二槽部95b支撑和引导时,呈随着在第二槽部95b内朝向-a方向,而在b方向上远离输送单元10的配置状态。

在此,在盖单元90中,以随着维护单元60(参照图10)将突出部92朝向 a方向推压的动作,板状部91在b方向上靠近开口部65(参照图10)的方式,由侧板94支撑销部93。

扭簧96在支轴部94a被插入的状态下,一端部安装于侧板94上,另一端部安装于未图示的框架上,从而对盖单元90施力。由此,盖单元90的姿态成为板状部91沿着a方向的封闭姿态。

盖部件97将两个侧板94的相对于a方向中央的-a方向的部分在y方向上连接。另外,盖部件97从-b方向覆盖板状部91的相对于a方向中央的-a方向的部分。在盖部件97的y方向两端部中的-a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朝向-a方向开口的缺口部97a。另外,盖部件97的 a方向的端部上形成有钩挂部97b(参照图12)。

如图12所示,托架98固定于板状部91的y方向两端部的-b方向的面上。托架98的 a方向的端部形成有钩挂部98a。

拉伸弹簧99的一端部钩挂在钩挂部97b上。另外,拉伸弹簧99的另一端部钩挂在钩挂部98a上,但在图12中示出了分离的状态。由此,板状部91被施加朝向-a方向的作用力。换言之,板状部91以销部93进入第二槽部95b(参照图11)的方式被施力。而且,在罩部64将喷嘴n覆盖时,盖单元90采取覆盖冲洗部66的封闭姿态。

图12所示的转动机构部100是使盖单元90绕作为沿y方向的支轴部94a的中心轴的转动轴g转动的机构部。另外,转动机构部100在头移动单元30(参照图3)使行式头20从后述记录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使盖单元90转动,以使盖单元90的姿态变为封闭姿态。

具体而言,转动机构部100具有设置于行式头20上的被接触部102和接触部106,该接触部106设置于盖单元90上,并随着行式头20朝向记录位置的移动动作而改变与被接触部102的接触位置,从而使盖单元90转动。

当行式头20处于-b方向的上升位置时,盖单元90沿着a方向配置。当行式头20位于 b方向的下降位置时,盖单元90以支轴部94a为转动轴,并以接触部106比支轴部94a更位于-z方向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如图13所示,被接触部102具有被接触面103和将接触部106向被接触面103引导的引导面104。

被接触面103形成为相对于行式头20的板部20a(参照图12)在y方向的内侧且 a方向的侧面。另外,被接触面103在从y方向观察时沿b方向延伸。进而,被接触面103在行式头20位于后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b方向观察时,与接触部106重叠。

引导面104在b方向上位于输送单元10(参照图1)相对于被接触面103所处的一侧,而且形成于 b方向。另外,引导面104在从y方向观察时为沿着与a方向和b方向两者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面。进而,引导面104在行式头20位于后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b方向观察时,与接触部106重叠。

作为一例,接触部106由旋转部件107构成。旋转构件107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轴部108、和从轴部108的y方向中央部沿径向突出的圆环部109。

轴部108以y方向为轴向可旋转地设置于侧板94上。

圆环部109从盖部件97的缺口部97a(参照图12)朝向外侧突出。另外,圆环部109的外周面109a在行式头20位于后述退避位置的状态下从y方向观察时,与被接触部102在b方向上并列。

旋转部件107通过与被接触面103的接触以及与引导面104的接触而旋转。

对于图2所示的行式头20在通过头移动单元30移动时的b方向上的各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行式头20的记录位置是指能够通过行式头20向介质p记录信息时的行式头20的停止位置。此外,记录位置能够通过调整单元46进行调整,因而存在一个以上。

行式头20的退避位置是指行式头20从记录位置朝向-b方向远离输送单元10时的行式头20的停止位置。行式头20的退避位置包括后述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待机位置以及更换位置。

如图15所示,行式头20的第一位置是指b方向上罩部64将喷嘴n覆盖时的行式头20的位置。

如图16所示,行式头20的第二位置是指冲洗部66与喷嘴n在b方向上的距离相比第一位置更远并对置时的行式头20的位置。此外,在第二位置,冲洗部66也可以相对于喷嘴n分离。

如图17所示,行式头20的第三位置是指b方向上第二维护单元72能够清扫喷嘴n的喷出面na时的行式头20的位置。

如图18和图19所示,行式头20的待机位置是指b方向上行式头20相比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更加远离输送单元10的位置。这是在罩部64、冲洗部66、第二维护单元72移动时行式头20进行待机直到移动结束为止的待机位置。

如图20所示,行式头20的更换位置是指b方向上行式头20相比待机位置进一步远离输送单元10的位置。换言之,行式头20的更换位置是在b方向上距离输送单元10最远的位置。

这样,作为一例,头移动单元30被设置为能够移动至记录位置、退避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待机位置以及更换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另外,头移动单元30被构成为:在使行式头20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之前,使行式头20位于待机位置。

(1)如图2所示,根据打印机1,头移动单元30使行式头20在b方向上移动。沿z方向作用于行式头20上的重力分解为沿b方向的分力和沿与b方向正交的a方向的分力。在此,通过使沿b方向作用于行式头20的分力比沿z方向作用于行式头20的重力小,从而使行式头20移动所需的力变小,因此,与使行式头20在z方向上移动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作用于头移动单元30的负荷变大。

(2)如图1所示,在行式头20对介质p进行记录的区域中,将介质p的输送路径t的长度设为相同长度,并对输送路径t的设置范围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与a方向为水平方向时相比,打印机1的水平方向所需的宽度变小。进而,与a方向为铅垂方向时相比,铅垂方向所需的高度变低。这样,在水平方向和铅直方向上均可使打印机1小型化。

(3)如图6所示,根据打印机1,由于沿着b方向具有多个记录位置,并具有调整记录位置的调整单元46,因此,能够使行式头20位于与介质p的厚度对应的更适当的位置。

(4)如图1所示,根据打印机1,能够使行式头20与排出托盘21靠近而配置,因此,能够减小打印机1的z方向上的大小。

(5)如图2所示,根据打印机1,通过使第一角度θ1大于第二角度θ2,朝向远离记录位置的方向移动后的行式头20靠近排出托盘21,因此,能够使行式头20移动至排出托盘21的周边部。在此,在排出托盘21的周边部存在空间部,以便从排出托盘21取出介质p,因此,能够经由该空间部对行式头20进行作业(例如更换作业),并且,在该作业时,行式头20靠近该空间部,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述作业。

(6)如图15所示,根据打印机1,在行式头20位于退避位置时,维护单元60进入行式头20与输送单元10之间。然后,维护单元60进行行式头20的维护。由于是这样由维护单元60对行式头20进行维护,因而能够抑制维护期间行式头20落下至维护单元60。

(7)如图15所示,根据打印机1,通过在头移动单元30使行式头2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维护单元62进入,从而成为罩部64将喷嘴n覆盖的状态。

另外,如图16所示,通过在头移动单元30使行式头2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维护单元62进入,从而成为冲洗部66将喷嘴n覆盖的状态。该状态下从喷嘴n喷出的油墨由冲洗部66接收。

进而,如图17所示,通过在头移动单元30使行式头20移动至第三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二维护单元72进入,从而成为刮片76能够清扫喷嘴n的喷出面n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利用刮片76清扫喷嘴n的喷出面na。

这样,由于行式头20的位置与罩部64、冲洗部66以及刮片76相对应地改变,因此,与行式头20的位置与维护单元60无关而为同一位置的构成相比,能够对行式头20进行适当的维护。

(8)如图18和图19所示,根据打印机1,头移动单元30在使行式头20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之前,使行式头20位于待机位置。由此,在维护单元60进入时,能够在行式头20与维护单元60之间形成间隙,因而能够防止维护单元60一边与行式头20接触一边移动。

(9)如图20所示,根据打印机1,由于在距离介质p的输送路径t最远的更换位置更换行式头20,因此,能够抑制在行式头20的更换作业中油墨等记录用材料使输送单元10以及介质p的输送路径t变脏。

如图21所示,盖单元90在行式头20位于记录位置时被行式头20限制向封闭姿态旋转,从而配置为作为自由端的部位朝向输送单元10配置的非使用姿态。此时,旋转部件107(参照图13)与被接触面103(参照图13)接触。

如图22所示,盖单元90通过使行式头20移动至退避位置而变为封闭姿态,并沿a方向配置。在该状态下,维护单元60向 a方向移动。

如图23所示,盖单元90在冲洗部66与喷嘴n对置的状态下保持为封闭姿态。

如图24所示,盖单元90在维护单元60向 a方向移动且罩部64将喷嘴n覆盖的状态下,从-b方向将冲洗部66覆盖,从而将冲洗部66封闭。

如图25所示,具体来说,通过维护单元60向 a方向移动并与突出部92接触,使突出部92沿a方向移动。随着突出部92沿a方向移动,板状部91沿a方向移动。此时,通过引导槽95引导销部93,板状部91朝向靠近维护单元60的方向移动,将冲洗部66封闭。

(10)如图21至图25所示,根据打印机1,在头移动单元30使行式头20从记录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时,转动机构部100使盖单元90转动,以使盖单元90的姿态变为封闭姿态。然后,通过维护单元60沿a方向移动,罩部64将喷嘴n覆盖,盖单元90将开口部65封闭。这样,通过形成为盖单元90转动的构成,与使盖单元90滑动的构成相比,能够抑制打印机1在盖单元90的滑动方向上大型化。

(11)根据打印机1,在维护单元60具有罩部64和冲洗部66的构成中,在罩部64将喷嘴n覆盖时,盖单元90将冲洗部66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冲洗部66干燥。

(12)根据打印机1,在维护单元60位于待机位置时,冲洗部66位于比罩部64更靠近行式头20的位置处。由此,在记录作业中途从喷嘴n向冲洗部66喷出油墨时,使维护单元60移动的时间变短,因而能够抑制记录吞吐量降低。

(13)如图13所示,根据打印机1,接触部106随着行式头20的移动动作而改变与被接触部102的接触位置,从而使盖单元90转动。即,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使盖单元90转动的驱动源,不需要确保该驱动源的设置空间,因而能够抑制打印机1大型化。

(14)根据打印机1,由于接触部106通过与引导面104接触而被引导至被接触面103,因此,能够抑制接触部106挂在被接触部102上。

另外,由于旋转部件107通过与被接触部102接触而一边旋转一边移动,因此,与接触部106不具有旋转部件107的构成相比,能够降低接触部106与被接触部102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

(15)如图25所示,根据打印机1,在盖单元90成为沿着a方向的封闭姿态的状态下,维护单元60移动至与盖单元90对置的位置时,维护单元60将突出部92朝向a方向推压,从而使板状部91朝向b方向移动。在此,随着板状部91的移动,两个销部93被引导槽95引导,由此使板状部91靠近开口部65,将开口部65封闭。这样,即使不变更盖单元90的姿态,由于构成盖单元90的一部分的板状部91与开口部65靠近,因此,盖单元90与开口部65在a方向上不会摩擦,从而能够抑制在b方向上形成间隙。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机110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打印机1(参照图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及效果也省略说明。

如图26所示,在打印机110中,取代转动机构部100(参照图13)而设置有转动机构部112。在盖单元90的侧板94上形成有齿轮部111。齿轮部111形成于侧板94的 a方向且相对于引导槽95而言与支轴部94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齿轮部111具有多个齿部111a。多个齿部111a相对于支轴部94a的转动中心沿圆周方向排列。在打印机110的未图示的主体框架上,架设有沿y方向延伸的引导轴113。

转动机构部112被设置为能够沿y方向移动,具有作为清扫喷嘴n的喷出面na(参照图2)的清扫部的一例的擦拭部114、和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转换部120。

擦拭部114包括主体部74、刮片76、支撑主体部74的支撑框架115、环状的皮带116以及电机117而构成。

支撑框架115上形成有沿y方向开口的圆筒部115a和夹持皮带116的一部分的夹持部115b。圆筒部115a通过引导轴113沿y方向引导。

皮带116在内侧面上形成有多个齿部,通过电机117使与该齿部啮合的齿轮旋转,从而使皮带116环绕移动。

夹持部115b通过夹持皮带116的一部分,从而与皮带116的环绕移动相应地在y方向上直线状地移动。

这样,主体部74、刮片76以及支撑框架115成为一体,能够通过电机117的旋转而在y方向上移动。

转换部120由侧板94的齿轮部111、圆筒部件118以及后述的轴部件122和齿轮部124构成。

圆筒部件118具有板状的被引导部118a和与被引导部118a一体化的圆筒部118b。被引导部118a上形成有贯通孔119。

贯通孔119插入有引导轴113。即,圆筒部件118能够沿着引导轴113在y方向上移动。在圆筒部118b的内侧,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未图示的突起。

圆筒部118b与擦拭部114各自独立地构成,能够沿着轴部件122在y方向上移动,并且被未图示的弹簧朝向 y方向按压。另外,圆筒部118b构成为能够与擦拭部114卡合。

轴部件122是圆柱状的部件,沿y方向延伸。另外,轴部件122被未图示的托架可转动地支撑。在轴部件122的相对于y方向中央的-y方向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凸轮槽123。形成于圆筒部118b的内侧的未图示的突起插入凸轮槽123中。

在轴部件122的相对于y方向中央的 y方向部分上,形成有半圆状的齿轮部124。齿轮部124具有多个齿部125。多个齿部125与多个齿部111a啮合。

当圆筒部件118沿y方向移动时,形成于圆筒部118b的内侧的未图示的突起在形成于轴部件122上的螺旋状的凸轮槽123内移动,由此使轴部件122旋转。当轴部件122旋转时,盖单元90旋转。

在此,擦拭部114在-y方向的端部具有起始位置,在擦拭部114位于起始位置时,擦拭部114将圆筒部件118朝向-y方向推动,由此使盖单元90成为封闭姿态(参照图22)。当擦拭器部114从该状态朝向 y方向移动时,通过未图示的弹簧使圆筒部件118与擦拭部114一起如图26至图27的变化所示那样朝向 y方向移动。由此,轴部件122进行旋转,擦拭部114被切换为非使用姿态(参照图21)。

这样,转换部120被构成为将擦拭部114的沿y方向的直线运动转换为使盖单元90转动的旋转运动。

如图26和图27所示,在擦拭部114清扫喷嘴n(参照图1)之后沿y方向移动时,转换部120将擦拭部114的直线运动转换为使盖单元90转动的旋转运动。即,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使盖单元90转动的驱动源,不需要确保该驱动源的设置空间,因而能够抑制打印机110大型化。此外,在图27中,省略了擦拭部114(参照图26)的图示。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机130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打印机1(参照图1)或者打印机110(参照图26)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作用及效果也省略说明。

如图28所示,在打印机130中,取代转动机构部100(参照图13)而设置有转动机构部132。此外,在图28中,省略了电机117(参照图26)的图示。另外,支撑框架115上形成有朝向 a方向突出的板状的突出部115c。

如图29所示,转动机构部132具有线材133、滑动部件134、卷挂部135、未图示的钩挂部以及夹持部136。

滑动部件134被支撑在未图示的托架上,并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另外,滑动部件134相对于突出部115c配置于-y方向,并在支撑框架115朝向-y方向的收纳位置移动时,通过与突出部115c接触而向-y方向移动。进而,滑动部件134夹持线材133的一端部。

卷挂部135是以b方向为轴向的圆柱状的部位,可转动地设置于未图示的托架上。

未图示的钩挂部和夹持部136形成于侧板94上。

线材133以一端部被滑动部件134夹持的状态沿y方向延伸,并卷挂于卷挂部135后沿b方向延伸。进而,线材133通过将朝向b方向延伸的部位钩挂在未图示的钩挂部上而弯曲。然后,线材133的另一端部被夹持部136夹持。此外,盖单元90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转动。

这样,在转动机构部132中,随着擦拭部114在y方向上移动而使线材133被拉伸或松弛,从而使盖单元90转动。

图28所示的状态表示擦拭部114位于相比-y方向的端部、即起始位置稍微靠 y方向的位置处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线材133松弛,盖单元90在自重的作用下呈非使用姿态(参照图21)。当擦拭部114从该状态起朝向-y方向移动时,滑动部件134被突出部115c向-y侧推压,从而朝向-y方向移动。因此,线材133变为张紧状态,盖单元90被朝向-b侧拉起。然后,盖单元90的姿态变为封闭姿态(参照图22)。

这样,在打印机130中,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使盖单元90转动的驱动源,不需要确保该驱动源的设置空间,因而能够抑制打印机130大型化。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实施方式4的打印机140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打印机1(参照图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2、3相同的作用及效果也省略说明。

如图30的上图和下图所示,在打印机140中,取代驱动单元80(参照图10)而设置有驱动单元142。

驱动单元142是使维护单元60在a方向上前进或退避的驱动部的一例。具体而言,驱动单元142具有主体部143、驱动电机144、臂部145和臂部146以及被驱动部147。此外,维护单元60由一组引导轴148以能够沿a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

主体部143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小齿轮和齿轮。未图示的小齿轮和齿轮通过驱动电机144而以b方向为轴向转动。

臂部145和臂部146从主体部143朝向 a方向延伸。另外,臂部145和臂部146分别以能够以b方向为轴向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143上。而且,臂部145和臂部146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小齿轮和齿轮的转动而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在臂部145的自由端和臂部146的自由端,分别朝向 b方向形成有插销151。

被驱动部147形成于维护单元60的-a方向的端部。具体而言,被驱动部147形成为y方向上长的棱柱状。另外,在被驱动部147上,沿y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槽部147a。两个槽部147a朝向-b方向开口。另外,两个槽部147a沿y方向延伸。而且,在两个槽部147a中分别插入有一个插销151。这样,驱动单元142构成为连杆机构部。驱动单元142的驱动控制由控制部26(参照图1)进行。

如图30的上图所示,当臂部145和臂部146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时,维护单元60朝向 a方向前进。

如图30的下图所示,当臂部145和臂部146朝向彼此分离的方向转动时,维护单元60朝向-a方向退避。

这样,通过使用作为连杆机构部的驱动单元142进行维护单元60的进退移动,也可以不在维护单元60上形成在a方向上长的齿条。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实施方式5的打印机150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打印机1(参照图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2、3、4相同的作用及效果也省略说明。

如图31所示,在打印机150中,取代转动机构部100(参照图13)而设置有转动机构部152。转动机构部152具有凸部153、板部154、托架155以及拉伸弹簧156。

凸部153形成于侧板94,并从侧板94朝向-b方向突出。

板部154从行式头20的-a方向的侧面朝向-a方向突出,并以b方向为厚度方向而配置。此外,凸部153位于板部154的移动区域内。

托架155以与盖单元90在b方向上对置的方式安装于未图示的主体框架上。

拉伸弹簧156连接侧板94和托架155。在拉伸弹簧156的长度为自然长度的状态下,以盖单元90的自由端部被抬高至相比支轴部94a更靠近-b方向的位置。

在此,盖单元90配置于a方向上的相比行式头20更靠上游的位置。实施方式5的维护单元60在a方向上相比行式头20更靠上游处具有待机位置。另外,维护单元60仅具有罩部64。而且,维护单元60在待机位置与罩部64将喷嘴n覆盖的盖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31所示,在打印机150中,当从罩部64将喷嘴n覆盖的保管状态起,维护单元60移动至相比行式头20更靠a方向上游的位置时,盖单元90将维护单元60的开口部65封闭。

具体而言,通过在维护单元60移动至-a方向的退避位置的状态下,行式头20移动至记录位置,从而板部154朝向 b方向推压凸部153。由此,盖单元90将维护单元60的开口部65封闭。

这样,即使是维护单元60仅具有罩部64的构成,也能够通过盖单元90将开口部65封闭。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实施方式6的打印机160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打印机1(参照图1)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2、3、4、5相同的作用及效果也省略说明。

如图32所示,在打印机160中,取代转动机构部100(参照图13)而设置有转动机构部162。

转动机构部162具有设置于行式头20上的被接触部164和设置于盖单元90上的接触部168。

被接触部164具有作为被接触面的一例的滑动面165和引导面166,该引导面166在b方向上形成于相对于滑动面165靠近输送单元10(参照图1)的部位,并朝向滑动面165引导接触部168。在从y方向观察时,引导面166沿着与a方向和b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延伸。

接触部168随着行式头20向记录位置移动而与被接触部164接触,并且使盖单元90转动。另外,接触部168具有与引导面166及滑动面165接触的曲面169。曲面169在从y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

如图32所示,接触部168通过与引导面166接触而被引导至滑动面165,因而能够抑制接触部168卡在被接触部164上。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3、4、5、6涉及的打印机1、110、130、140、150、160基本上具有以上所述的构成,当然也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部分构成的变更、省略等。

在打印机1中,也可以不具有调整单元46。

b方向也可以是以排出托盘21中的远离输送单元10的端部位于相比靠近输送单元10的端部更靠z方向下方的位置处的方式倾斜的方向。

第一角度θ1也可以是第二角度θ2以下的大小。

打印机1也可以不具有维护单元60。另外,打印机1也可以不具有第二维护单元72。

进而,打印机1也可以沿y方向安装和拆除行式头20。另外,冲洗部66也可以配置在相比罩部64更靠a方向上游的位置处。

头移动单元30也可以在使行式头20位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之前,不使行式头20位于待机位置。

也可以仅具有被接触面103及引导面104中的一方。

行式头20与输送单元10对置的区域中的介质p的输送路径t并不限于a方向的路径,也可以是水平方向的路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