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图像处理方法、印刷方法和印刷系统与流程

2021-08-20 20: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印刷 方法 图像处理 系统
图像处理方法、印刷方法和印刷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方法以及使用该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印刷的印刷方法、印刷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利用喷墨打印机进行的文字、格线等的印刷中,为了抑制因墨水的浸渗导致的印刷质量下降而提出了各种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在为了抑制在双面印刷时墨水向背面浸渗而降低了墨水浓度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增加文字轮廓的浓度来维持文字的可读性。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技术:通过降低形成线图等印刷对象图像的轮廓线的墨水的浓度,能够抑制因图像轮廓的浸渗导致的印刷质量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80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9284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中存在如下课题:虽然通过增加文字轮廓的浓度来维持可读性,但根据减小文字的浓度的程度,有时会成为轮廓浓的镶边的文字,而与期望的印刷图像不同。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中存在如下课题:通过根据减小文字、格线的浓度的程度而使形成轮廓线的像素的灰度值变低,有时因形成于轮廓位置的点变得稀疏而无法印刷清晰的轮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基于图像数据来生成印刷数据,该印刷数据用于使印刷装置执行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被校正后的印刷,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校正浓度设定工序,设定校正浓度作为上述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校正值;像素区域识别工序,基于上述图像数据,提取包含构成上述印刷图像的轮廓的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区域,识别由上述边缘像素区域包围的内部像素区域和上述边缘像素区域;印刷浓度设定工序,在上述校正浓度为规定的阈值浓度以上的情况下,将上述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上述校正浓度,并且,将上述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与上述校正浓度不同的印刷浓度,在上述校正浓度小于上述规定的阈值浓度的情况下,将上述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上述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上述校正浓度;以及印刷数据生成工序,基于在上述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设定的印刷浓度,生成上述印刷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方法包括通过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生成印刷数据的工序和基于上述印刷数据进行印刷的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系统具备通过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生成印刷数据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基于上述印刷数据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从印刷头的下表面观察的喷嘴的排列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打印机驱动器的基本功能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边缘像素区域和内部像素区域的概念图。

图6是边缘提取处理的概念图。

图7是示出对rgb的每个通道进行边缘提取处理时的运算对象像素的矩阵图。

图8是示出进行边缘提取处理时的运算对象像素的灰度值的示例的矩阵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校正浓度、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校正浓度、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校正浓度、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4中的校正浓度、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校正浓度、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系统;5:印刷介质;10:印刷部;11:头单元;12:墨水供给部;13:印刷头;14:头控制部;20:移动部;30:打印机控制部;31:接口;32:cpu;33:存储器;34:驱动控制部;35:移动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6:喷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7: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0:扫描部;41:滑架;42:引导轴;50:输送部;51:供给部;52:收纳部;53:输送辊;55:压印板;74:喷嘴;100:打印机;110:个人计算机;111:印刷控制部;112:输入部;113:显示部;114:存储部;115:cpu;116:asic;117:dsp;118:存储器;119:打印机接口;120:通用接口;d1:图像数据;g1:印刷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1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标注的坐标中,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 z方向为向上方向,x轴方向为前后方向,-x方向为向前方向,y轴方向为左右方向, y方向为向左方向,x-y平面为水平面。

印刷系统1由作为印刷装置的打印机100以及打印机100所连接的作为图像处理装置的个人计算机110构成。个人计算机110在下文称为pc110。

打印机100是基于从pc110接收的印刷数据,来对以卷绕成卷筒状的状态设置的长条状的印刷介质5印刷期望的图像的喷墨打印机。

pc110具备:印刷控制部111、输入部112、显示部113、存储部114等,并进行使打印机100进行打印的打印作业的控制。另外,pc110生成用于使打印机100执行基于图像数据的期望图像的印刷的印刷数据。

pc110所运行的软件包括:处理所印刷的图像数据的普通图像处理应用程序软件、生成用于打印机100的控制或使打印机100执行印刷的印刷数据的打印机驱动器软件。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像处理应用程序软件简称为图像处理应用程序。另外,将打印机驱动器软件简称为打印机驱动器。

在此,图像数据是还包括文本数据和全色图像数据等的rgb数字图像信息。

印刷控制部111具备:cpu115、asic116、dsp117、存储器118、打印机接口119、通用接口120等,并进行整个印刷系统1的集中管理。cpu是中央处理单元,asic是专用集成电路,dsp是数字信号处理器。

输入部112是作为用户界面的信息输入单元。具体而言,例如是键盘、鼠标指针等。

显示部113是作为用户界面的信息显示单元,并且在印刷控制部111的控制下,显示从输入部112输入的信息、在打印机100中印刷的图像、与印刷作业有关的信息等。

存储部114是硬盘驱动器、存储卡等可改写的存储介质,并存储有在作为pc110所运行的软件的印刷控制部111中运行的程序、印刷的图像、与印刷作业有关的信息等。

存储器118是确保存储cpu115运行的程序的区域和运行的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并且由ram、eeprom等存储元件构成。ram是指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是指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

通用接口120例如是lan接口、usb接口等能够连接外部电子设备的接口。lan是指局域网,usb是指通用串行总线。

打印机100由印刷部10、移动部20、打印机控制部30等构成。从pc110接收到印刷数据的打印机100基于印刷数据,通过打印机控制部30控制印刷部10、移动部20,并在印刷介质5上印刷图像。

印刷数据是对图像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以能够通过pc110具备的图像处理应用程序及打印机驱动器在打印机100中进行印刷的图像形成用数据,并且包括控制打印机100的命令。

印刷部10由头单元11、墨水供给部12等构成。

移动部20由扫描部40、输送部50等构成。

扫描部40由滑架41、引导轴42、滑架电机等构成。滑架电机省略了图示。

输送部50由供给部51、收纳部52、输送辊53、压印板55等构成。

头单元11具备印刷头13和头控制器14,印刷头13具备列设有将印刷用墨水作为墨滴喷出的多个喷嘴的多个喷嘴列。头单元11搭载在滑架41上,并且随着在作为扫描方向的x轴方向上移动的滑架41而在x轴方向上往复移动。

墨水供给部12具备墨罐以及从墨罐向印刷头13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路径等。关于墨罐和墨水供给路径,省略了图示。

关于墨水,使用在青色、品红色、黄色这三种颜色的墨水组中增加黑色墨水而得到的四种颜色的墨水组。

对每种墨水独立地设置墨罐、墨水供给路径以及到喷出相同墨水的喷嘴的墨水供给路径。

喷出墨滴的喷墨方式使用压电方式。压电方式是如下方式:通过利用了作为压电元件的压力元件的致动器对储存在压力产生室中的墨水施加与印刷信息信号对应的压力,并从与压力产生室连通的喷嘴喷射墨滴而进行印刷。

需要说明的是,喷出墨滴的方式不限定于此,还可以是使墨水以液滴状喷射,在印刷介质5上形成点组的其它印刷方式。

移动部20即扫描部40及输送部50在打印机控制部30的控制下,使印刷介质5相对于印刷头13相对移动。

引导轴42在x轴方向上延伸并以能够滑动接触的状态支承滑架41。另外,滑架电机是使滑架41沿着引导轴42往复移动时的驱动源。即,扫描部40在打印机控制部30的控制下,使滑架41即印刷头13沿着引导轴42在x轴方向上移动。搭载于滑架41的头单元11所具备的印刷头13向x轴方向移动的同时,在打印机控制部30的控制下向被压印板55支承的印刷介质5喷出墨滴,由此在印刷介质5上形成沿着x轴方向的多个点列。

供给部5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将印刷介质5卷绕成卷筒状的卷轴,并将印刷介质5送出至输送路径。收纳部5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卷绕有印刷介质5的卷轴,并从输送路径卷绕印刷完成后的印刷介质5。

输送辊53包括在压印板55的上表面使印刷介质5向作为输送方向的y轴方向移动的驱动辊、随着印刷介质5的移动而旋转的从动辊等,并且构成从供给部51经由印刷部10的印刷区域向收纳部52输送印刷介质5的输送路径。印刷区域是印刷头13在压印板55的上表面沿x轴方向移动的区域。

打印机控制部30具备:接口31、cpu32、存储器33、驱动控制部34等,并进行打印机100的控制。

接口31与pc110的打印机接口119连接,在pc110与打印机10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cpu32是用于进行整个打印机100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

存储器33是确保存储cpu32运行的程序的区域、运行的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并且由ram、eeprom等存储元件构成。

cpu32根据存储在存储器33的程序以及从pc110接收到的印刷数据,经由驱动控制部34控制印刷部10、移动部20。

驱动控制部34包括基于cpu32的控制而运行的固件,并且控制印刷部10的头单元11、墨水供给部12、移动部20的扫描部40、输送部50的驱动。驱动控制部34由包括移动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5、喷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6、驱动信号生成电路37等的驱动控制电路,内置有控制这些驱动控制电路的固件的rom、闪存器等构成。对于内置有控制驱动控制电路的固件的rom、闪存器,省略了图示。在此,rom表示只读存储器。

移动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5是基于印刷数据并按照来自cpu32的指示,生成控制移动部20的扫描部40、输送部50的信号的电路。

喷出控制信号生成电路36是基于印刷数据并按照来自cpu32的指示,生成用于选择喷出墨水的喷嘴、选择喷出量、控制进行喷出的定时等的头控制信号的电路。

驱动信号生成电路37是生成驱动印刷头13所具备的压力产生室的驱动信号的电路。

参照图3来说明印刷头13的构成例。

印刷头13具备由喷出墨水的多个喷嘴74排列形成的黑色墨水喷嘴列k、青色墨水喷嘴列c、品红色墨水喷嘴列m、黄色墨水喷嘴列y。各喷嘴列的多个喷嘴74沿着输送方向即y轴方向以一定间隔分别整齐地排列。

通过以上结构,打印机控制部30通过对由供给部51、输送辊53供给到印刷区域的印刷介质5,重复进行在使支承印刷头13的滑架41沿着引导轴42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从印刷头13喷出墨滴的动作以及通过输送辊53使印刷介质5在与x轴方向交叉的 y方向上移动的动作,从而在印刷介质5上印刷期望的图像。

通过从pc110向打印机100发送印刷数据,开始在印刷介质5上进行印刷。印刷数据由打印机驱动器生成。

下面,参照图4来说明打印机驱动器进行的印刷数据的生成处理。

打印机驱动器从图像处理应用程序接收图像数据,将其转换为打印机100能够解释的形式的印刷数据,并将印刷数据输出到打印机100。在将来自图像处理应用程序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印刷数据时,打印机驱动器进行分辨率转换处理、颜色转换处理、半色调处理、栅化处理、命令附加处理等。

分辨率转换处理是将从图像处理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用于对印刷介质5进行印刷时的分辨率的处理。例如,在将印刷时的分辨率指定为720×720dpi的情况下,将从图像处理应用程序接收的矢量形式的图像数据转换成分辨率为720×720dpi的位图形式的图像数据。分辨率转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各像素数据由配置为矩阵状的像素构成。各像素具有rgb颜色空间的例如256级灰度值。即,分辨率转换后的像素数据表示对应的像素的灰度值。

将配置为矩阵状的像素内的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一列像素所对应的像素数据称为栅数据。此外,与栅数据对应的像素所排列的规定方向与印刷图像时的印刷头13的移动方向具体而言与x轴方向对应。印刷头13的移动方向即是印刷头13与印刷介质5相对移动的相对移动方向。

颜色转换处理是将rgb数据转换成cmyk颜色空间的数据的处理。cmyk颜色是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cmyk颜色空间的图像数据是与打印机100具有的墨水的颜色相对应的数据。因此,例如,在打印机100使用cmyk颜色的四种墨水的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基于rgb数据,生成cmyk颜色的四维空间的图像数据。

基于将rgb数据的灰度值与cmyk颜色数据的灰度值建立对应后的颜色转换查找表来进行该颜色转换处理。此外,颜色转换处理后的像素数据是由cmyk颜色空间表示的例如256级灰度的cmyk颜色数据。

半色调处理是将高灰阶的数据例如256级灰度的数据转换成打印机100可形成的灰阶的数据的处理。通过该半色调处理,表示256级灰度的数据被转换成例如表示有点、无点的2级灰度的1位半色调数据,或者表示无点、小点、中点、大点的4级灰度的2位半色调数据。具体而言,根据0~255的灰度值与点生成率对应的点的生成率表求出与灰度值相对应的点生成率。关于与灰度值对应求得的点的生成率,例如在4级灰度时求出无点、小点、中点、大点各自的生成率。在得到的各个生成率中,利用抖动法、误差扩散法等,以分散地形成点的方式创建像素数据。

栅化处理是按照印刷时的点形成顺序对呈矩阵状排列的上述1位、2位像素数据进行重排的处理。栅化处理包括进程(pass)分配处理,该进程分配处理将由半色调处理后的像素数据构成的图像数据分配给在印刷头13移动的同时喷出墨滴的各进程。当进程分配完成时,分配形成构成印刷图像的各栅线的实际喷嘴。

命令附加处理是对栅化处理后的数据附加与印刷方式相应的命令数据的处理。作为命令数据,例如有与印刷介质5的输送规格有关的输送数据等。输送规格例如是在压印板55的上表面上的印刷介质5沿输送方向的移动量、速度等。

基于打印机驱动器的上述一系列处理在cpu115的控制下由asic116和dsp117进行,在印刷数据发送处理中,将通过上述一系列处理生成的印刷数据经由打印机接口119发送到打印机100。

除了以上说明的打印机驱动器的基本功能之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驱动器即印刷系统1还具有抑制因墨水浸渗引起的印刷质量下降的功能。

在通常的印刷中,通过由墨滴形成的点被印刷介质吸收而使印刷图像定影在印刷介质上,但在以超过印刷介质的吸收容量的密度将墨滴喷出并赋予至印刷介质时,或者在印刷介质具有高渗透性时,墨滴的一部分有时会超出所着落的位置过度地扩散。与此相对,印刷系统1例如为了抑制墨水浸渗到印刷介质5的背面、墨水超出印刷图像的轮廓过度地浸渗,而具有减少对印刷介质5赋予的墨水量的功能即将印刷图像的浓度任意地设定为低的功能。另外,印刷系统1具有抑制在将印刷图像的浓度设定为低时造成与期望的印刷图像不同、文字和格线等印刷图像的轮廓清晰度受损的情况的边缘处理的功能。

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作为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印刷系统1具有:校正浓度设定功能,受理校正浓度的设定作为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校正值;像素区域识别功能,识别包含构成印刷图像轮廓的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区域和由边缘像素区域包围的内部像素区域;印刷浓度设定功能,基于设定的校正浓度值设定内部像素区域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以及印刷数据生成功能,基于设定的各个印刷浓度生成印刷数据。

换言之,在作为包括运用了这些功能的工序的图像处理方法来观察时,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校正浓度设定工序,受理校正浓度的设定作为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校正值;像素区域识别工序,识别包含构成印刷图像轮廓的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区域和由边缘像素区域包围的内部像素区域;印刷浓度设定工序,基于设定的校正浓度值,设定内部像素区域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以及印刷数据生成工序,基于设定的各个印刷浓度生成印刷数据。

关于校正浓度设定工序,在执行印刷时,从用户受理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校正规格的输入,设定校正浓度作为校正值。作为从用户受理的校正规格,可以使用作为数值的校正浓度、相对于校正前的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浓度比率、能够与校正浓度建立关联的印刷介质5的规格、印刷模式等信息。另外,受理校正规格并设定校正浓度作为校正值的功能可以作为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通过经由在显示部113中显示的用户界面画面受理并处理来自输入部112的输入来实现。

在像素区域识别工序中,基于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提取包含构成印刷图像轮廓的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区域,识别由边缘像素区域包围的内部像素区域和边缘像素区域。例如,如图5所示,作为印刷图像的示例的文字t可以识别为由白色圆圈表示的边缘像素区域和由黑色圆圈表示的内部像素区域。后面对提取边缘像素区域的方法进行描述。

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在所设定的校正浓度为规定的阈值浓度以上的情况下,将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校正浓度,另外,作为边缘处理,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与校正浓度不同的印刷浓度。

另外,在所设定的校正浓度小于规定的阈值浓度的情况下,将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校正浓度。即,在设定的校正浓度小于规定的阈值浓度的情况下,不进行边缘处理。

在此,规定的阈值浓度是预先设定的印刷浓度的值,并且是用于判定是否实施边缘处理的阈值。

例如,以抑制墨水向印刷介质5的背面浸渗的目的而将印刷图像校正变浅时,在进行仅不对边缘像素区域进行浓度校正的边缘处理以抑制印刷图像轮廓的清晰度受损的情况下,根据减小印刷图像的浓度的程度,通过该边缘处理,有时会出现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相对增加而成为轮廓被镶边的图像的情况。与此相对,在进行比规定的阈值浓度低的校正时,由于不进行边缘处理,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不会出现成为轮廓被镶边的图像的情况,或者其得到抑制。

另外,例如,在为了抑制因印刷图像的轮廓的浸渗而导致的印刷质量的下降,进行将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校正为低于内部像素区域的浓度的边缘处理的情况下,根据减小印刷图像的浓度的程度,通过该边缘处理形成轮廓线的像素的灰度值变得更低,从而有时因形成于轮廓位置的点变得稀疏而不能印刷清晰的轮廓。与此相对,在进行比规定的阈值浓度低的校正时,由于不进行边缘处理,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不会出现因形成于轮廓位置的点变得稀疏而不能印刷清晰的轮廓的情况,或者其得到抑制。

这样,由于规定的阈值浓度是影响印刷质量的参数,因此优选为预先在充分的评估下进行设定。此外,根据印刷图像的类型、目的、用户的喜好等,对于成为轮廓被镶边的图像的允许水平、对于因形成于轮廓位置的点变得稀疏而不能印刷清晰的轮廓的允许水平不同,规定的阈值浓度也可以根据用户的指定而改变。例如,可以作为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经由在显示部113所显示的用户界面画面从输入部112输入用户的指定。

在印刷数据生成工序中,基于由印刷浓度设定工序设定的内部像素区域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来生成印刷数据。通过利用基于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设定的内部像素区域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生成的印刷数据执行印刷,从而即使在进行印刷浓度的校正而抑制了墨水浸渗的印刷时,也能够进行抑制印刷质量下降的印刷。

下面,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6来说明提取边缘像素区域的边缘提取处理。

边缘提取处理例如是基于图像数据提取构成文字、线条画等印刷图像的轮廓的边缘像素,并提取作为边缘处理对象的边缘像素区域的处理。

边缘提取处理基于与印刷图像g1对应的图像数据d1,来提取包含构成印刷图像g1的轮廓的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区域。

在边缘提取处理中,如图6所示,首先,将印刷图像g1的rgb图像数据分解为红色r、绿色g、蓝色b的通道,并对每个通道提取边缘像素rf、边缘像素gf、边缘像素bf。后面对边缘像素提取的算法进行描述。

接着,将在各个通道中判定为边缘像素的位置像素合并,并将其结果提取为印刷图像g1的边缘像素rgbf。

接着,对在边缘提取处理中提取的边缘像素rgbf确定作为后续的边缘处理对象的边缘像素区域rgbm。作为对提取的边缘像素rgbf进行边缘处理的对象范围的边缘像素区域rgbm将以边缘像素rgbf为中心的周围的像素范围预先设定为远离边缘像素rgbf的像素间距的数量。在将远离边缘像素rgbf的像素间距的数量为0的情况下,边缘像素rgbf=边缘像素区域rgbm。

指定边缘像素区域rgbm的范围的间距数优选以与印刷介质5所使用的材料和墨水的特性对应地预先进行充分评估的结果而适当地确定,但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指定而进行改变。例如,可以作为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经由在显示部113中显示的用户界面画面从输入部112输入用户的指定。

图5所示的例子示出在将远离边缘像素rgbf的像素的间距数设为0即边缘像素=边缘像素区域的情况下,将作为印刷图像的示例的文字t识别为由白色圆圈表示的边缘像素区域和由黑色圆圈表示的内部像素区域的结果。

参照图7、图8来说明边缘像素提取的算法。

边缘提取处理使用判定是否为边缘像素的对象像素即关注像素、以及其周围3×3像素内的四个像素的图像数据具体而言浓度值即灰度值来进行。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设为灰度值越大则浓度越浓。

在图7所示的3×3像素内,像素0是关注像素,像素2、4、5、7是用于判定的运算对象像素。

根据关注像素0的灰度值与其周围像素2、4、5、7的灰度值之差来判定是否为边缘像素。在关注像素0与像素2、4、5、7中任一个像素的灰度值之差超过规定的边缘判定阈值,并且关注像素0的灰度值比超过规定边缘判定阈值的周围像素的灰度值大的情况下,将关注像素0判定为边缘像素。另外,在关注像素0的周围未备齐运算对象的像素2、4、5、7的端部像素的情况下,在能够进行相同运算的周围像素的范围内也进行相同的判定。

例如,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在将规定的边缘判定阈值设为90的情况下,关注像素0的灰度值120与周围像素2的灰度值25之差为95,因此关注像素0被判定为边缘像素。

进行边缘像素的判定时的规定的边缘判定阈值优选预先设定为适当的值,但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指定来改变。例如,可以作为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经由在显示部113所显示的用户界面画面从输入部112输入用户的指定。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识别边缘像素区域的边缘提取处理是根据灰度值的差异程度、灰度值的分布进行判定的方法即可,并不限于上述说明的方法。例如,既可以是以关注像素0周围的八个像素为对象进行运算的方法,也可以是根据更宽范围内的灰度值的变化倾向的程度来进行判定的方法。另外,也可以不是对印刷图像g1的rgb的图像数据进行,而是对颜色转换处理后的cmyk颜色的图像数据以同样的方式进行。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具体的实施例,说明了在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与校正浓度不同的印刷浓度的边缘处理内,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比校正浓度浓的印刷浓度的情况。即,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比校正后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浓的印刷浓度。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校正前的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设为db,将校正浓度设为ds,将规定的阈值浓度设为dt,将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设定的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为de,并且将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设定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为di。

另外,在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的图9、图10以及示出后述的实施方式2中的实施例的图12~图14中,横轴是校正浓度ds,纵轴是印刷浓度设定后的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以及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表示作为印刷浓度的校正值而设定的校正浓度ds与基于校正浓度ds设定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之间的关系。

1.1.实施例1

参照图9来说明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在ds<dt的情况下,di=de=ds,在dt≤ds<db的情况下,di=ds,de=db。

即,在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比规定的阈值浓度dt小的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均设定为校正浓度ds。即,不进行边缘处理。

另外,在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规定的阈值浓度dt以上的高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设定为浓度比经校正为校正浓度ds后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高的、校正前的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db。

1.2.实施例2

参照图10来说明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边缘像素区域的最大允许印刷浓度设为dmax时,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在ds<dt的情况下,di=de=ds,在dt≤ds<db的情况下,在de≤dmax时,设为di=ds,de=(ds-dt)k dt。另外,在计算出的de超过dmax的情况下,de=dmax。其中,系数k为k>1。

即,在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比规定的阈值浓度dt小的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均设定为校正浓度ds。即,不进行边缘处理。

另外,在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规定的阈值浓度dt以上的高浓度的情况下,在最大允许印刷浓度dmax以下的范围内,相对于经校正为校正浓度ds后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校正浓度ds设定得越高,则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设定得越高。

接着,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包括上述图像处理方法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工序s1,获取印刷的图像数据。具体而言,pc110中,在图像处理应用程序的功能中,经由通用接口120从外部电子设备获取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或者,从预先获取并存储在存储部114中的图像数据中选择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

接着,作为工序s2,确定印刷规格。具体而言,在图像处理应用程序、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中,经由在显示部113中显示的用户界面画面,受理来自输入部112的输入,确定包括印刷图像的尺寸、分辨率及锐度等印刷模式的印刷规格。

接着,作为工序s3,设定校正浓度作为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校正值。具体而言,在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中,经由在显示部113中显示的用户界面画面,从输入部112受理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校正规格的输入,设定校正浓度作为校正值。工序s3是校正浓度设定工序。

接着,作为工序s4,在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中进行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转换处理,作为工序s5,基于分辨率转换处理完成后的图像数据,提取包含构成印刷图像轮廓的边缘像素的边缘像素区域,并识别由边缘像素区域包围的内部像素区域和边缘像素区域。工序s5是像素区域识别工序。

接着,作为工序s6,在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中,基于设定的校正浓度的值和规定的阈值浓度,设定内部像素区域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工序s6是印刷浓度设定工序。

接着,作为工序s7,在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中,基于设定的内部像素区域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各自的印刷浓度,生成印刷数据。具体而言,进行图4所示的打印机驱动器进行的印刷数据生成处理中的从颜色转换处理到命令附加处理的处理。工序s7是生成印刷数据的印刷数据生成工序。

接着,作为工序s8,在打印机驱动器的功能中,将生成的印刷数据发送到打印机100,打印机100基于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工序s8是基于印刷数据进行印刷的工序。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首先,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方法,在校正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情况下,当校正浓度与规定的阈值浓度相同或高于规定的阈值浓度时,将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校正浓度,并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为与校正浓度不同的印刷浓度。另外,在校正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情况下,当校正浓度低于规定的阈值浓度时,将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校正浓度。

即,例如作为印刷图像,虽然进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的校正,但不对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进行校正,或者,在通过进行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为比内部像素区域的校正浓度高的印刷浓度等的边缘处理来抑制印刷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当校正浓度低于规定的阈值浓度时不进行该边缘处理。其结果是,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将校正浓度设定为低,从而不会出现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因边缘处理而相对变高,成为轮廓被镶边的图像的情况,或者得以抑制。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印刷浓度设定工序,在校正浓度与规定的阈值浓度相同或高于规定的阈值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比校正浓度高的印刷浓度。另外,在校正浓度低于规定的阈值浓度的情况下,将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校正浓度。

即,在通过进行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为比内部像素区域的校正浓度高的印刷浓度的边缘处理来抑制印刷图像的印刷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当校正浓度低于规定的阈值浓度时不进行该边缘处理。其结果是,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将校正浓度设定为较低,从而不会出现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因边缘处理而相对变高,成为轮廓被镶边的图像的情况,或者得以抑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在dt≤ds<db的情况下,di=ds、de=db,因此在将内部像素区域变浅至校正浓度ds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使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高于内部像素区域的浓度的边缘处理。

另外,由于在ds<dt的情况下,di=de=ds,即不进行边缘处理,因此,不会出现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因边缘处理而相对变高,成为轮廓被镶边的图像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在k>1、de≤dmax时,在dt≤ds<db的情况下,di=ds、de=(ds-dt)k dt,因此在将内部像素区域变浅至校正浓度ds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使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高于内部像素区域的浓度的边缘处理。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将ds设定为越小的浓度,则de也越小,即越接近规定的阈值浓度,则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和内部像素区域的浓度之差越小,因此可以抑制因边缘处理而成为轮廓被镶边的图像。

另外,在k>1、ds<dt的情况下,由于di=de=ds即不进行边缘处理,因此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从而不会出现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因边缘处理而相对变高,成为轮廓被镶边的图像这一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方法,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能够进行抑制因将校正浓度设定为较低导致的印刷质量下降的印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能够进行抑制因将校正浓度设定为较低导致的印刷质量下降的印刷。

2.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2,说明了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校正浓度为规定的阈值浓度以上时,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比校正浓度高的印刷浓度的情况,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校正浓度为规定的阈值浓度以上时,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比校正浓度低的印刷浓度的情况。即,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比校正后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低的印刷浓度。

2.1.实施例3

参照图12来说明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在ds<dt的情况下,设为di=de=ds,在dt≤ds<db的情况下,设为di=ds、de=dt。

即,在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比规定的阈值浓度dt低的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均设定为校正浓度ds。即,不进行边缘处理。

另外,在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规定的阈值浓度dt以上的高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设定为浓度比经校正为校正浓度ds后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低的规定的阈值浓度dt。

2.2.实施例4

参照图13对实施例4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在ds<dt的情况下,设为di=de=ds,在dt≤ds<db的情况下,设为di=ds、de=(ds-dt)k dt。其中,系数k为0<k<1。

即,在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比规定的阈值浓度dt低的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均设定为校正浓度ds。即,不进行边缘处理。

另外,在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规定的阈值浓度dt以上的高浓度的情况下,在比经校正为校正浓度ds后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低的浓度范围内,校正浓度ds设定得越高,则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设定得越高。

2.3.实施例5

参照图14对实施例5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情况:相对于实施例3,校正浓度ds被设定为比校正前的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db高的浓度。

本实施例中,在印刷浓度设定工序中,在ds<dt的情况下,设为di=de=ds,在dt≤ds<db的情况下,设为di=ds、de=dt,在db≤ds的情况下,设为de=dsdt/db。另外,在计算出的de超过dmax的情况下,设为de=dmax。

即,在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比规定的阈值浓度dt低的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和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均设定为校正浓度ds。即,不进行边缘处理。

另外,在比校正前的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db低的浓度范围内,将印刷图像校正得浅的校正浓度ds设定为规定的阈值浓度dt以上的高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设定为浓度比经校正为校正浓度ds后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低的规定的阈值浓度dt。

另外,在将校正浓度ds设定为校正前的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db以上的高浓度的情况下,在最大允许印刷浓度dmax以下的范围内,比经校正为校正浓度ds后的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i低的浓度范围内,校正浓度ds设定得越高,则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de设定得越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在校正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情况下,当校正浓度与规定的阈值浓度相同或高于规定的阈值浓度时,将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校正浓度,并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与校正浓度不同的印刷浓度。另外,在校正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的情况下,当校正浓度低于规定的阈值浓度时,将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校正浓度。

即,例如在通过进行使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为比内部像素区域的校正浓度低的印刷浓度的边缘处理,从而抑制印刷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当校正浓度低于规定的阈值浓度时,不进行该边缘处理。其结果是,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将校正浓度设定得较低,从而不会出现通过边缘处理形成轮廓线的像素的灰度值变低,在轮廓位置形成的点变得稀疏,而不能印刷清晰的轮廓的情况,或者得以抑制。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的印刷浓度设定工序,在校正浓度与规定的阈值浓度相同或高于规定的阈值浓度的情况下,将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比校正浓度低的印刷浓度。另外,在校正浓度低于规定的阈值浓度的情况下,将内部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和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设定为校正浓度。

即,在通过进行使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为比内部像素区域的校正浓度低的印刷浓度的边缘处理,从而抑制印刷图像的印刷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当校正浓度低于规定的阈值浓度时,不进行该边缘处理。其结果是,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将校正浓度设定得较低,从而不会出现通过边缘处理形成轮廓线的像素的灰度值变低,在轮廓位置形成的点变得稀疏,而不能印刷清晰的轮廓的情况,或者得以抑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在dt≤ds<db的情况下,di=ds、de=dt,因此在将内部像素区域变浅至校正浓度ds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使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低于内部像素区域的浓度的边缘处理。

另外,由于在ds<dt的情况下,di=de=ds,即不进行边缘处理,因此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从而不会出现通过边缘处理形成轮廓线的像素的灰度值变低,在轮廓位置形成的点变得稀疏,而不能印刷清晰的轮廓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在k<1、dt≤ds<db的情况下,由于di=ds、de=(ds-dt)k dt,因此在将内部像素区域变浅至校正浓度ds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使边缘像素区域的浓度低于内部像素区域的浓度的边缘处理。

另外,在k<1、ds<dt的情况下,由于di=de=ds,即不进行边缘处理,因此通过预先适当地设定规定的阈值浓度,从而不会出现通过边缘处理形成轮廓线的像素的灰度值变低,在轮廓位置形成的点变得稀疏,而不能印刷清晰的轮廓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5,对于校正浓度ds的设定被设定为比校正前的印刷图像的印刷浓度db高的浓度的情况,也可以得到与实施例3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虽描述为印刷系统1由作为印刷装置的打印机100以及与打印机100连接的作为图像处理装置的个人计算机110构成,但也可以通过使打印机100具备个人计算机110的功能,并以一台印刷装置构成印刷系统1。

另外,上述边缘提取处理不一定是基于rgb、cmyk颜色的图像数据的灰度值来进行判定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是根据半色调处理后的1位、2位的半色调数据的分布来进行判定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对作为提取的边缘像素区域的1位、2位半色调数据进行边缘处理。具体而言,例如,在边缘处理是进行减小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的处理的情况下,半色调数据例如由表示四级灰度即无点、小点、中点、大点的多个点尺寸的2位以上的数据构成的情况下,将各自的半色调数据转换为小1个尺寸的点。此外,在小点的情况下,减小1个尺寸是指变更为无点。另外,例如在边缘处理是进行增加边缘像素区域的印刷浓度的处理的情况下,半色调数据例如由表示四级灰度即无点、小点、中点、大点的多个点尺寸的2位以上的数据构成的情况下,将小点、中点的半色调数据转换为大1个尺寸的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