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敏打印机机芯的制作方法

2021-08-17 13: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热敏 机芯 打印机 装置 打印
热敏打印机机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敏打印机机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敏打印机一般包括基架、电机、传动齿轮组件、打印头组件及能转动地设于基架上的胶辊,传动齿轮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与电机的主动输出齿轮啮合,动力输出端与设于胶辊端部的胶辊齿轮啮合,胶辊用于带动打印纸移动,胶辊与打印头组件之间具有进纸通道,打印头组件一般又包括打印头(简称tph,thermalprinthead)、打印头支架、压簧及压簧支撑架,打印头设于打印头支架上,压簧支撑架两端设于基架的两端,压簧两端分别与打印头支架及压簧支撑架相抵,这样打印头就能将打印纸压紧于胶辊表面。在打印纸装入或纠正处理时,一般通过拆卸胶辊实现,而胶辊两端一般设有两个轴承,基架上具有供轴承设置的凹槽,凹槽为半圆形状,工作状态下轴承始终位于凹槽内;需要上纸时,能轻松将胶辊连通轴承从凹槽内轻松脱开。但存在如下不足:轴承在凹槽内窜动幅度较大,影响胶辊的正常运行。

为此,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结构,参考专利号为zl200520130017.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微型热媒打印机机芯》(授权公告号为cn2725292y),该专利中增设了开门压片和回位弹片,通过回位弹片的压力作用于开门压片,从而保证胶辊稳定地位于定位槽内,上纸时,只要操作开门压片的扳动部,克服回位弹片的压力,胶辊就自然脱离定位槽。操作简单,并且,定位准备,运行顺畅,但该结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开门压片为非常规部件,提高了工艺难度和增加了制造成本。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人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胶辊可拆卸结构,见专利号为zl20112035782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基架与胶辊装配结构及应用有该装配结构的热敏打印机》(授权公告号为cn202271666u),该专利中的轴承通过一特殊形制的卡簧设于基架的凹槽内,使得胶辊的装配脱卸容易快捷,同时,使用过程中,受弹性限位部的作用轴承几乎不会发生窜动,保证胶辊的正常稳定运作。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申请人又申请了一款热敏打印机,见专利号为zl201710535432.6的中国发明专利《热敏打印机》(授权公告号为cn107310276b),该专利中打印纸装入或需要纠正处理时,只需轻轻扳动手柄,安装架就与基架弹开,同时第一摆件和第二摆件会瞬间作用于定刀,定刀在垂直方向的下沉,降低动刀刀刃与定刀刀刃的接触正压力,缓解动刀回位的阻力,使动刀顺利回位。但在实际使用情况中,碰到切不断的纸塞入动刀与定刀的接触面之间情况(通常叫卡纸),定刀下沉的让位也很难降低卡纸对动刀回位的阻力,引起动刀不能回退,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卡纸后动刀依然能迅速回位的热敏打印机机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敏打印机机芯,包括基架、安装架、打印头、动刀及胶辊组件,前述的打印头设于基架上,前述的胶辊组件通过胶辊轴能转动地设于安装架上,该安装架通过脱卸机构设于前述的基架上,前述安装架设置于基架的状态下,所述胶辊组件的胶辊靠近打印头,前述动刀能活动地设于基架上并至少一端具有齿条部,前述的基架一侧设有传动齿轮组,该传动齿轮组的输出齿轮与动刀一侧的齿条部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卸机构包括:

转轴,平行打印头的长度方向能转动地设于前述基架上;两端分别设有能随转轴一起转动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前述的第一摆杆一侧成型有第一轮齿并一端具有第一驱动部,

手柄,能转动地设于前述基架上,内侧成型有与前述第一轮齿啮合传动的第二轮齿,外端向外伸出形成扳动部;

复位件,设于前述的基架上并始终迫使转轴保持初始状态;以及

轴杆,设于前述的安装架上并平行前述的胶辊轴;

所述基架的两侧分别具有供轴杆设置的凹槽,前述的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分别靠近前述的凹槽布置;

所述基架上开设有条形槽,前述条形槽内设有驱动前述输出齿轮转动的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括

支轴,插装于前述的条形槽内;

推块,套设于前述支轴的底端并能上下移动;

滑块,套设于前述支轴的底端并能上下移动及横向移动,并且,该滑块的底面与前述推块的上端面相抵;以及

复位弹簧,套设于前述的支轴上并底端与滑块相抵;

施力于扳动部状态下,第二轮齿驱动第一轮齿,第一摆杆转动,从而使转轴转动,进而第二摆杆转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同时驱动轴杆,迫使轴杆脱离凹槽,安装架脱离基架,同时,第一摆杆的第一驱动部驱动推块向上移动,而推块驱动滑块,使滑块作用于输出齿轮上,输出齿轮转动并驱动动刀回位。

所述输出齿轮的轮齿的宽度沿着输出齿轮的环形外周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对应地,所述滑块具有与输出齿轮的轮齿接触配合的倾斜部,该倾斜部横向向外伸出。这样设计可以保证滑块能顺利复位的同时不影响输出齿轮的正常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块中部具有腰形孔,所述的支轴贯穿设置于该腰形孔内并相对横向移动。

为使轴杆能顺利带动胶辊脱离基架,所述的轴杆设有胶辊支架,所述胶辊支架的两端向上延伸设置有支撑部,所述的胶辊组件能转动地设于前述的支撑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中间齿轮和输出齿轮,前述的中间齿轮为双联齿轮并两端分别与主动齿轮和输出齿轮啮合,前述的中间齿轮能转动地设于齿轮支架的支撑轴上,该齿轮支架设于基架的上并能绕一支点转动,扳动部按压状态下,所述的第一摆杆驱动齿轮支架转动并使中间齿轮脱离主动齿轮。第一摆杆转动后能驱动齿轮支架带动中间齿轮脱离主动齿轮,切断动刀的动力传输,确保推动动刀回位的顺畅,也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所述的输出齿轮能转动地设于基架的支撑轴上,对应地,所述齿轮支架具有供支撑轴贯穿通过的轴孔,所述的齿轮支架以该轴孔为中心支点能转动,并且,所述齿轮支架的下端具有受力部,对应地,所述第一摆杆具有与前述受力部配合以驱动齿轮支架转动的第二驱动部。

进一步,所述的齿轮支架上具有限制滑块横向移动的限位部。

为使动刀移动平稳,所述的动刀两端均具有齿条部,对应地,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齿条部啮合传动的辅助齿轮该辅助齿轮能与输出齿轮同步驱动齿条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摆杆向外延伸有撬动部;所述的第一摆杆通过转轴设有能驱动第二摆杆并能同步转动,所述扳动部按压状态下,该撬动部与第二摆杆能同时作用于驱动轴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按下手柄,手柄驱动第一摆杆转动,第一摆杆推动推块移动,推块作用于滑块上,滑块移动后推动输出齿轮转动,而输出齿轮转动进而推动齿条部后移,因齿条部是动刀的一部分,所以最终动刀回位。即便遇到切刀卡纸的情况,滑块的存在,能顺利完成驱动动刀回位,杜绝动刀不能回退,功能失效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架部分和安装架部分脱开后的状态图。

图3为图2中安装架部分另一视角的装配图。

图4为图3的分解图。

图5为图2中基架部分的分解图。

图6为基架部分去除齿轮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基架部分的截面图。

图8为第一摆杆的放大图。

图9为输出齿轮放大图。

图10为手柄的放大图。

图11为齿轮支架的放大图。

图12为图5中驱动组件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热敏打印机机芯包括基架部分1a和安装架部分1b。安装架11b通过脱卸机构设于基架1上。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安装架部分1b包括安装架、胶辊组件、轴杆和胶辊支架。轴杆15b,胶辊组件12b通过胶辊轴122b能转动地设于安装架11b上,轴杆15b设于安装架11b上并平行胶辊轴122b;轴杆15b设有胶辊支架13b,胶辊支架13b的两端向上延伸设置有支撑部14b,胶辊组件12b能转动地设于支撑部14b上。

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基架部分主要包括基架1、打印头2、动刀7、传动齿轮组5及驱动组件6。打印头2设于基架1上。本实施例中的基架1有由主体架11、盖板12和顶板13装配而成。

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传动齿轮组5包括传动齿轮组5包括主动齿轮51、中间齿轮52和输出齿轮53,中间齿轮52为双联齿轮并两端分别与主动齿轮51和输出齿轮53啮合,输出齿轮53与动刀7一侧的齿条部71啮合。这里的主动齿轮51由电机无显示驱动。动刀7的两端均具有齿条部71,对应地,输出齿轮53通过支撑轴14设置有辅助齿轮53a并能同步转动。辅助齿轮53a也与其中一个齿条部71啮合传动。

结合图5、图8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脱卸机构包括转轴41c、第一摆杆4、第二摆杆4c、手柄3、复位件9和轴杆15b,转轴41c平行打印头2的长度方向能转动地设于基架1上;两端分别设有能随转轴41c一起转动的第一摆杆4和第二摆杆4c,第一摆杆4一侧成型有第一轮齿41并一端具有第一驱动部43,

手柄3能转动地设于基架1上,内侧成型有与第一轮齿41啮合传动的第二轮齿31,外端向外伸出形成扳动部32;复位件9设于基架1上并始终迫使转轴41c保持初始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复位件9为扭簧。

轴杆15b设于安装架11b上并平行胶辊轴122b;基架1的两侧分别具有供轴杆15b设置的凹槽15,第一摆杆4和第二摆杆4c分别靠近凹槽15布置;基架1上还具有供胶辊组件12b设置的限位槽16。

基架1上开设有条形槽111,条形槽111内设有驱动输出齿轮53转动的驱动组件6。

结合图5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6包括支轴61、推块64、滑块63及复位弹簧62,支轴61插装于条形槽111内;推块64套设于支轴61的底端并能上下移动;滑块63套设于支轴61的底端并能上下移动及横向移动,并且,该滑块63的底面与推块64的上端面相抵;具体地,滑块63中部具有腰形孔632,支轴61贯穿设置于该腰形孔632内并相对横向移动。复位弹簧62套设于支轴61上并底端与滑块63相抵;

输出齿轮53的轮齿的宽度沿着输出齿轮53的环形外周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对应地,滑块63具有与输出齿轮53的轮齿接触配合的倾斜部631,该倾斜部631横向向外伸出。

结合图9所示,输出齿轮53的轮齿的宽度沿着输出齿轮的环形外周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在附图中轮齿531、轮齿532和轮齿533依次递减,并且输出齿轮中部的轴孔534为腰形孔,这样输出齿轮相对支撑轴14可上下移动。滑块6具有与输出齿轮53的轮齿接触配合的倾斜部63。倾斜部631横向向外伸出。倾斜部63与输出齿轮53的轮齿配合能避让轮齿,这样设计可以保证滑块能顺利复位的同时不影响输出齿轮53的正常转动。中间齿轮52能转动地设于齿轮支架8的支撑轴81上,齿轮支架8设于基架1的上并能绕一支点转动,扳动部32按压状态下,第一摆杆4驱动齿轮支架8转动并使中间齿轮52脱离主动齿轮51。

输出齿轮53能转动地设于基架的支撑轴14上,对应地,结合图11,齿轮支架8具有供支撑轴14贯穿通过的轴孔82,齿轮支架8以该轴孔82为中心支点能转动,并且,齿轮支架8的下端具有受力部84,对应地,第一摆杆4具有与受力部84配合以驱动齿轮支架8转动的第二驱动部44。齿轮支架8上具有限制滑块63横向移动的限位部83。

结合图8所示,第一摆杆4向外延伸有撬动部42;第一摆杆4通过转轴41c设有能驱动第二摆杆4c并能同步转动,扳动部32按压状态下,该撬动部42与第二摆杆4c能同时作用于驱动轴杆15b。

施力于扳动部32状态下,第二轮齿31驱动第一轮齿41,第一摆杆4转动,从而使转轴41c转动,进而第二摆杆4c转动,第一摆杆4的撬动部和第二摆杆4c同时驱动轴杆15b,迫使轴杆15b脱离凹槽15,安装架11b脱离基架1,同时,第一摆杆4的第一驱动部43驱动推块64,而推块64驱动滑块63,使滑块63作用于输出齿轮53上,输出齿轮53转动并驱动动刀7回位。又同时第一摆杆4的第二驱动部44作用于齿轮支架8的受力部84上,使齿轮支架8绕轴孔82转动,进而带动中间齿轮52脱离主动齿轮,切断动刀的传动。撤去外力后,滑块6在复位弹簧62的作用力下,回到初始位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