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及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4: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安防 监控系统 装置 监控 摄像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监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及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监控技术领域的发展和人类安防意识的提高,安防技术和监控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对监控范围内的物体及其行为进行检测。摄像设备和雷达设备都是监控领域常用的监控设备,为了获取更好的监控效果,可以使用摄像设备和雷达设备对同一区域进行监控,然而,相关技术中摄像设备和雷达设备,安装成本高、安装角度误差大,雷达设备定位的目标点转换给摄像设备后难以准确定位,同时,在夜间工作时,由于受到光线的影响,摄像设备的目标采集准确性受到影响。
3.针对相关技术中,摄像设备和雷达设备联动工作过程中的准确性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及监控系统。
5.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包括摄像头、雷达、补光灯及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上开设有窗口,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雷达均容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并与所述窗口之间相对设置;所述补光灯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表面。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雷达均装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相互扣合并形成容置腔,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雷达均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窗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补光灯设置于所述第一壳盖上。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口包括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的形状与所述摄像头中镜头的形状相匹配。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口包括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的形状与所述雷达中发射头的形状相匹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光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窗口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窗口的中轴线共线设置,多个所述补光灯之间以所述第一窗口的中轴线为轴呈轴对称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雷达一体装置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具有相对靠近所述补光灯的入光面以及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出光面,所述导光件中入光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出光面的面积;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导光件的入光面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补光灯(3)且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孔相对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机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雷达和
所述摄像头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板处理所述雷达和所述摄像头采集到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传递给后端交换机;所述控制板上设置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与所述雷达、所述摄像头和所述补光灯电性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光灯为近光灯、远光灯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其中,所述摄像雷达一体装置为上述摄像雷达一体装置。
15.上述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和监控系统,通过将雷达和摄像头设置于同一壳体组件内,壳体组件上开设有窗口,摄像头与所述雷达与窗口之间相对设置,并且在壳体组件表面设置有补光灯,实现摄像设备和雷达设备一体设置,监控角度准确统一,同时,在夜间工作时,补光灯可以提供摄像补光,同时实现雷达探测、图像拍摄和夜间补光的功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摄像雷达一体机的设计思路图。
1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摄像雷达一体机中部分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包括摄像头2、雷达1、补光灯3及壳体组件,壳体组件上开设有窗口,摄像头2与雷达1均容置于壳体组件内并与窗口之间相对设置;补光灯3设置于壳体组件的表面。可选地,补光灯3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设计不同规格和类型,例如红光灯或者白光灯,也可以同时设置不同种类的补光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不同的补光模式;补光灯3可以设置于摄像头2两侧,也可以呈环形围设于摄像头2周围。壳体组件的形状可以为立方体,也可以为球状。窗口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相对摄像头2与雷达1可以分别设置独立的窗口,也可以设置共用窗口,可选地,壳体组件采用透明材料,此时窗口则可视为与壳体组件结合为同一组件。补光灯3通过卡扣、螺栓等方式设置于壳体组件的表面,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一方面,补光灯的光照范围和强度明显提高,将补光灯设置于壳体组件内部的情况下,补光灯的光照强度将受到窗口材料的影响,补光灯的光照范围则受限于窗口的形状,而将补光灯设置于壳体组件的表面则将减小窗口对补光灯光照的影响;另一方面,无论是在应用场景的切换导致的需要更换补光灯类型的情况下,还是在补光灯故障时需要进行维修的情况下,该设置使得补光灯的更换更加方便。此外,将补光灯设置于壳体组件上还有利于后续对补光灯的照射范围和角度进行进一步调控。
20.上述摄像雷达一体装置通过将雷达1和摄像头2设置于同一壳体组件内,雷达1与摄像头2的监控角度一致,减小安装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摄像头与雷达的监控角度准确性;将雷达1和摄像头2设置于壳体内,由于雷达1和摄像头2包含精细元件,设置于壳体内可以延长摄像头寿命,壳体组件上开设有窗口,通过设置与摄像头形状匹配的窗口,使得摄像头能
够从该窗口进行监控摄像;此外,在壳体组件表面设置有补光灯,即使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摄像头也能在补光灯的作用下采集图像,同时实现了雷达探测、图像拍摄和夜间补光的功能。
21.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精确控制雷达1和摄像头2的角度,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包括固定支架4,固定支架4包括支架平面和支架支脚,雷达1和摄像头2固定于支架平面,固定支架4通过支架支脚螺接于壳体组件内。
22.可选地,固定支架4为阶梯状,用于固定雷达1的平面与用于固定摄像头2的平面平行。可选地,固定支架4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装设于壳体组件内,可以通过调节固定支架4的角度同时调节雷达1和摄像头2的监控角度。本实施例通过将雷达1与摄像头2装设于同一固定支架4上,使得雷达1与摄像头2在工作过程中的拍摄角度一致,保证雷达1与摄像头2的相对位置和角度精度,使得两者的拍摄角度定位准确,进一步提高了摄像头2和雷达1联动工作的准确性。
23.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摄像雷达一体装置的调测和维修,壳体组件包括上盖5和下盖7,上盖5和下盖7相互扣合并形成容置腔,雷达1和摄像头2均收容于容置腔内,上盖5上开设有窗口,窗口上安装有透光材料,如玻璃,补光灯3设置于上盖5,上盖5此处开孔保证补光灯灯光顺利透出。通过本实施例,将壳体组件分为上盖5和下盖7一方面方便摄像雷达一体装置的装配、调测和维修,另一方面,将窗口和补光灯3均设置于上盖5上,而不是在下盖7上,即补光灯的灯光直接作用于壳体组件之外而不是通过窗口透出,使得补光灯3的补光范围更广,补光效果更好。
24.在一个实施例中,窗口包括第一窗口,第一窗口的形状与摄像头中镜头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上盖5上开设有与摄像头形状相匹配的窗口,有利于摄像头进行画面采集。
25.在一个实施例中,窗口包括第二窗口,第二窗口的形状与雷达发射头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上盖5上开设有与雷达发射头相匹配的窗口,有利于雷达定位。可选地,上述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相连,即壳体上开设窗口,摄像头和雷达均通过该窗口进行监控。
26.在一个实施例中,补光灯3的数量为多个,第一窗口的中轴线与第二窗口的中轴线共线设置,多个补光灯3之间以第一窗口的中轴线为轴呈轴对称设置,可选地,补光灯以摄像头为圆心,呈环状设置于摄像头周围。为了减少单侧灯光导致的补光不均匀以及阴影,在本实施例中,将补光灯3设置在摄像头2以及雷达1的窗口两侧,增加了补光范围的同时,使得摄像头附近的补光更加均匀,轴对称设置则进一步提高补光灯的补光效果,减少由于两侧补光灯补光范围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阴影,从而提高了摄像头拍摄的准确性。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个实施例中补光灯3的设置方式,在摄像头2和雷达1周围设置了四个补光灯,四个补光灯位于摄像头2和雷达1的两侧,每一侧分别设置了两个补光灯,同时,两侧的补光灯以摄像头2以及雷达1的中轴线为轴呈轴对称设置。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雷达一体装置所述摄像雷达一体装置还包括导光件,导光件具有相对靠近补光灯3的入光面以及相对靠近第一壳体的出光面,导光件中入光面的面积小于出光面的面积;上盖5上开设有透光孔,导光件的入光面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补光灯3且所述导光件的出光面与所述透光孔相对设置,上述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扣、螺钉或者胶连等。通过改变导光件的入光面与出光面面积之比改变补光灯的光照范围,通过改变导光
件的安装角度则可以改变补光灯的光照角度,在导光件的入光面与出光面面积之比在30%至60%的情况下,则可以兼顾导光灯的光强和范围。通过导光件可以调节补光灯3的光照范围和方向,因此,通过更换导光件,可以方便地改变补光灯3的补光模式,从而使在不更换补光灯的情况下,补光灯能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雷达一体装置还包括控制板6,控制板6分别与雷达1和摄像头2通信连接,控制板6处理雷达1和摄像头2采集到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后端交换机;摄像头拍摄的图像通过排线回传给控制板,控制板通过算法判定嫌疑违规物体的目标位置,雷达将检测到嫌疑违规物体的目标坐标点也通过排线回传给控制板,两个目标位置吻合则判定违规成立,通过雷达和图像双模式判定更加准确。控制板对监控数据集进行分析处理后,再传递给后端交换机,提高了监控数据处理效率,也减轻了后端交换机的数据处理负荷。此外,控制板6上设置供电线路,供电线路与雷达1、摄像头2和补光灯3电性连接,外部电源线连接到控制板上,控制板进行变压和分流处理后给雷达、摄像头、补光灯进行供电,节省了壳体组件内的电线走线空间。
29.在一个实施例中,补光灯3为近光灯、远光灯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补光灯类型,其中远光灯穿透力较强但是照明范围较窄,而近光灯的照明范围较宽但是照明距离近,优选地,可以同时成对设置一组近光灯和一组远光灯,从而能够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环境条件,提供适用性更强的补光方式。
3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摄像雷达一体机的设计思路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摄像雷达一体机的结构设计思路,将雷达模块1、摄像头2和补光灯3融合为一体设计,在摄像头2和雷达1周围设置了四个补光灯3,四个补光灯3位于摄像头2和雷达1的两侧,每一侧分别设置了两个补光灯,同时,两侧的补光灯以摄像头2以及雷达1的中轴线为轴呈轴对称设置。通过设备内部控制器控制补光灯夜间开启,白天关闭;从而同时实现雷达探测、图像拍摄和夜间补光的功能。
3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摄像雷达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包括雷达1、摄像头2、补光灯3、固定支架4、上盖5、控制板6和下盖7。上盖5和下盖7相互扣合并形成容置腔,雷达1、摄像头2、固定支架4和控制板6均收容于容置腔内,上盖5上开设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第一窗口的形状与摄像头中镜头的形状相匹配,窗口包括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的形状与雷达的形状相匹配,第一窗口的中轴线与第二窗口的中轴线共线设置。补光灯3设置于上盖5,上盖5此处开孔保证补光灯灯光顺利透出,补光灯3的数量为4个,补光灯3以第一窗口的中轴线为轴呈轴对称设置于第一窗口的两侧,每一侧2个。雷达1与摄像头2固定在同一个支架4上,保证了雷达与摄像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精度。外部电源线连接到控制板6上,控制板6进行变压和分流处理后给雷达1、摄像头2、补光灯3进行供电。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通过排线回传给控制板6,控制板6通过算法判定物体的目标位置,雷达将检测到物体的目标坐标点也通过排线回传给控制板6,在两个目标位置吻合的情况下确定物体的位置,通过雷达和图像双模式使得物体位置判断更加准确。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摄像雷达一体装置,每个摄像雷达一体装置中摄像设备和雷达设备一体设置,监控角度准确统一,在夜间工作时,补光灯还可以提供摄像补光,实现雷达探测、图像拍摄和夜间
补光的功能,上述监控系统包括摄像雷达一体装置族群,可以更好地实现从更多角度、更多地理位置对于违规物体的监控和跟踪。
33.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雷达一体机集补光灯、雷达、摄像头设计为一体,首先保证了雷达和摄像头的相对安装精度,进而保证了雷达和摄像头对于检测嫌疑物位置的精度,判定数据更准确;其次,该摄像雷达一体装置自带补光灯,可实现白天和黑夜的拍摄及探测功能,不需额外增加补光设备;另外,该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只需一套外壳,节省了物料及成本;最后,该摄像雷达一体装置只需一对供电线即可满足所有功能的工作,可兼容dc12v、ac24v、pce等多种供电方式。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