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冷 机房 组合 地铁站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制冷机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地下铁道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铁内部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地铁乘客在车站内的舒适感,很大程度上是由车站的空气质量决定的。对配置集中空调的地铁车站而言其空调冷源

冷冻机房也必然带有地铁建筑设计的特殊性。集成化、小型化、定制化的中央冷冻站房成为了当前发展的趋势。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9131073u)在2019年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集成高效冷冻机房,包括集装箱体、冷冻机组、进出大门、水管管道、冷冻水泵、备用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备用冷却水泵、电气启动柜、电气控制柜、冷却塔、定压补水装置、检修大门,冷冻机组上设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塔的底部与集装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进出大门位于集装箱体一侧,检修大门位于进出大门的一侧。该冷冻机房能够工厂化预制、移动,但是整体结构较大,管道的布置和连接支撑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包括多个组合使用的模组,所述模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底层和顶层;所述底层上并排的设有冷冻循环水泵和冷却循环水泵,所述冷冻循环水泵分别连接有冷冻供水管道和冷冻出水管道,所述冷却循环水泵分别连接有冷却回水管道和冷却进水管道;所述顶层上依次设有第一主干管、第二主干管、第三主干管和第四主干管,所述第一主干管连接所述冷却进水管道,所述第二主干管连接所述冷冻出水管道,所述第三主干管连接有冷冻回水管道,所述第四主干管连接有冷却供水管道;所述冷冻回水管道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层,所述冷冻回水管道与所述冷冻供水管道之间连接并设有阀门;所述冷却供水管道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层,所述冷却供水管道与所述冷却回水管道之间连接并也设有阀门。
7.本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冷却循环和冷冻循环集成在一个模组中,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组的组合即可完成机房的主要布局,集约化和一站式特点突出,减少交叉施工与协调,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并且合理布置各个管道、阀门和仪表位置,便于维护,有利于提高后期运营效率。
8.所述冷冻循环水泵和所述冷却循环水泵成对的设置,并与制冷机(热交换装置)对应设置,形成冷却系统上的模数化,不仅简化了安装和施工工序,还能够到达较好的冷却降温效果。
9.所述框架以及这些管道、阀门等均采用模块化零件、标准化设计,布置结构条理清晰,各部件均具有可替换性,一方面在预制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较为方便和省事,成本效益较佳,另一方面也便于后期的维修保养。
10.进一步的,所述底层上设有一对减振台座,所述减振台座与所述底层的边框之间设有若干弹簧减振器;一对所述减振台座上分别安装所述冷冻循环水泵和所述冷却循环水泵。
11.所述减振台座和所述弹簧减振器的使用,能够减缓这些水泵和电机运行时带来的振动,降低噪音,减少管道连接因振动造成的松动;直接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不用单独做设备基础。
12.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为若干工字钢焊接或者螺接形成的落地桁架结构,所述底层和顶层之间通过若干竖向立柱支撑连接,所述竖向立柱两侧与所述底层之间分别设有斜肋板。
13.整体采用落地钢桁架结构,配合立柱支撑连接,结构稳定可靠,而且减少对墙梁板的安装依赖,只需要提供平整场地即可安装施工。
14.进一步的,所述底层具有底层矩形边框,所述底层矩形边框内设有一对底层横梁,其中一个所述底层横梁与所述底层矩形边框之间设有连接梁并分别形成安装所述冷冻循环水泵和所述冷却循环水泵的空间;所述底层横梁上还设有若干底层管支撑,所述底层管支撑分别支撑所述冷冻供水管道、所述冷冻回水管道、所述冷却回水管道、所述冷冻出水管道和所述冷却进水管道的弯管部分。
15.采用该种结构的所述底层结构简单,易于两种水泵的独立安装,便于多种管道的接入和引出,管道间不交叉,避免交叉施工;所述底层管支撑能够支撑各种管道的弯管部分,能够形成竖向和横向的多向支撑力,支撑更加稳定。
16.进一步的,所述底层管支撑包括螺接在所述底层横梁上的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弧形支撑板,所述弧形支撑板与所述弯管部分的外轮廓相适配设置。相当于在管道受力较大处设置所述底层管支撑。
17.进一步的,所述顶层具有顶层矩形边框,所述顶层矩形边框内设有顶层横梁,所述顶层矩形边框和所述顶层横梁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主干管、所述第二主干管、所述第三主干管和所述第四主干管的等间距平行排列的顶层管支撑;所述顶层矩形边框上还设有一对平行的横架,所述横架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冷冻供水管道和所述冷却回水管道的顶层管支撑。
18.所述顶层的结构布置也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各种管道有条理的支撑,所述顶层管支撑能够有效的连接和固定这些管道,将受力均匀分布在所述框架上。
19.进一步的,所述顶层管支撑为固设在所述顶层横梁和所述横架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圆形的安装孔。
2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远离所述冷冻循环水泵和冷却循环水泵的一侧的外部设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连接所述冷冻供水管道、所述冷冻回水管道、所述冷却回水管道和所述冷却供水管道的端部;所述第四主干管的一端连接至外部的冷却塔。
21.所述换热装置将冷却水和吸热后回流的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并制冷,冷冻的水经由冷冻供水管道、冷冻循环水泵进入第二主干管,第二主干管连通至地铁站进行外部换热后,
吸热的水由第三主干管回到冷冻回水管道到达换热装置进行循环;所述冷却塔能够为冷却供水管道提供冷却水,并进入冷却循环系统。
22.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设有集成照明,所述集成照明设置在靠近阀门和仪表处,便于阀门和仪表处的照明亮度,有利于后期运营管理;靠近所述底层的管道分别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框架的周边设有排水沟并连接至地漏,所述排水管分别连接所述排水沟,形成集中泄水的设计;所述模组内还设有集成配电与接地,采用架空地板的地插原理,防水电缆连接水泵配电,水泵与所述框架的支撑体系接地,所述框架再整体接地,安全性更高。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冷却循环和冷冻循环集成在一个模组中,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组的组合即可完成机房的主要布局,集约化和一站式特点突出,减少交叉施工与协调,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并且合理布置各个管道、阀门和仪表位置,便于维护,有利于提高后期运营效率;2、所述框架以及这些管道、阀门等均采用模块化零件、标准化设计,布置结构条理清晰,各部件均具有可替换性,一方面在预制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较为方便和省事,成本效益较佳,另一方面也便于后期的维修保养;3、整体采用落地钢桁架结构,配合立柱支撑连接,结构稳定可靠,而且减少对墙梁板的安装依赖,只需要提供平整场地即可安装施工;4、所述底层和所述顶层的布置结构简单合理,易于两种水泵的独立安装,便于多种管道的接入和引出,管道间不交叉,避免交叉施工;底层管支撑和顶层管支撑的配合设置能够支撑各种管道形成竖向和横向的多向支撑力,支撑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的单个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个模组中管道布置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个模组中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的单个模组的截面(供回水方向)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的单个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的两个模组的组合的管道布置示意图;
30.图中:1、框架;101、底层;102、顶层;103、竖向立柱;2、冷冻循环水泵;3、冷却循环水泵;4、冷冻供水管道;5、冷冻出水管道;6、冷冻回水管道;7、冷却回水管道; 8、冷却进水管道;9、冷却供水管道;10、第一主干管;11、第二主干管;12、第三主干管;13、第四主干管;14、减振台座;15、弹簧减振器;16、底层横梁;17、连接梁;18、底层管支撑;1801、连接法兰;1802、支撑柱;1803、弧形支撑板;19、顶层横梁;20、横架;21、顶层管支撑;22、排水管;23、换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
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图5所示,一种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包括模组,所述模组包括框架 1,所述框架1具有底层101和顶层102;所述底层101上并排的设有冷冻循环水泵2和冷却循环水泵3,所述冷冻循环水泵2分别连接有冷冻供水管道4和冷冻出水管道5,所述冷却循环水泵3分别连接有冷却回水管道7和冷却进水管道8;所述顶层102上依次设有第一主干管10、第二主干管11、第三主干管12和第四主干管13,所述第一主干管10连接所述冷却进水管道8,所述第二主干管11连接所述冷冻出水管道5,所述第三主干管12 连接有冷冻回水管道6,所述第四主干管13连接有冷却供水管道9;所述冷冻回水管道6、冷冻供水管道4、冷却回水管道7、冷却供水管道9远离水泵的一端均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层101,所述冷冻回水管道6与所述冷冻供水管道4之间(远离所述冷冻循环水泵2的一端的竖向管道上)连接并设有阀门;所述冷却供水管道9与所述冷却回水管道7之间(远离所述冷却循环水泵3的一端的竖向管道上)也连接并设有阀门。
35.本地铁站用制冷机房组合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冷却循环和冷冻循环集成在一个模组中,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组的组合即可完成机房的主要布局,集约化和一站式特点突出,减少交叉施工与协调,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并且合理布置各个管道、阀门和仪表位置,便于维护,有利于提高后期运营效率。
36.所述冷冻循环水泵2和所述冷却循环水泵3成对的设置,并与制冷机(热交换装置) 对应设置,形成冷却系统上的模数化,不仅简化了安装和施工工序,还能够到达较好的冷却降温效果。
37.所述框架1以及这些管道、阀门等均采用模块化零件、标准化设计,布置结构条理清晰,各部件均具有可替换性,一方面在预制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较为方便和省事,成本效益较佳,另一方面也便于后期的维修保养。
38.进一步的,所述底层101上设有一对减振台座14,所述减振台座14与所述底层101 的边框之间设有若干弹簧减振器15;一对所述减振台座14上分别安装所述冷冻循环水泵 2和所述冷却循环水泵3。
39.所述减振台座14和所述弹簧减振器15的使用,能够减缓这些水泵和电机运行时带来的振动,降低噪音,减少管道连接因振动造成的松动;直接设置在所述框架1上,不用单独做设备基础。
4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为若干工字钢焊接形成的落地桁架结构,所述底层101和顶层 102之间通过若干竖向立柱103支撑连接,所述竖向立柱103两侧与所述底层101之间分别设有斜肋板。
41.整体采用落地钢桁架结构,配合竖向立柱103支撑连接,结构稳定可靠,而且减少
对墙梁板的安装依赖,只需要提供平整场地即可安装施工。
42.进一步的,所述底层101具有底层矩形边框,所述底层矩形边框内设有一对底层横梁 16,其中一个所述底层横梁16与所述底层矩形边框之间设有连接梁17并分别形成安装所述冷冻循环水泵2和所述冷却循环水泵3的空间;所述底层横梁16上还设有若干底层管支撑18,所述底层管支撑18分别支撑所述冷冻供水管道4、所述冷冻回水管道6、所述冷却回水管道7、所述冷冻出水管道5和所述冷却进水管道8等弯管部分。
43.采用该种结构的所述底层101结构简单,易于两种水泵的独立安装,便于多种管道的接入和引出,管道间不交叉,避免交叉施工;所述底层管支撑18能够支撑各种管道的弯管部分,能够形成竖向和横向的多向支撑力,支撑更加稳定。
44.进一步的,所述底层管支撑18包括螺接在所述底层横梁16上的连接法兰1801,所述连接法兰1801上设有支撑柱1802,所述支撑柱1802的上端部设有倾斜设置的弧形支撑板 1803,所述弧形支撑板1803与所述弯管部分的外轮廓相适配设置。相当于在管道受力较大处设置所述底层管支撑18。
45.进一步的,所述顶层102具有顶层矩形边框,所述顶层矩形边框内设有顶层横梁19,所述顶层矩形边框和所述顶层横梁19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主干管10、所述第二主干管11、所述第三主干管12和所述第四主干管13的等间距平行排列的顶层管支撑21;所述顶层矩形边框上还设有一对平行的横架20,所述横架20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冷冻供水管道4和所述冷却回水管道7的顶层管支撑21。
46.所述顶层102的结构布置也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各种管道有条理的支撑,所述顶层管支撑21能够有效的连接和固定这些管道,将受力均匀分布在所述框架1上。
47.进一步的,所述顶层管支撑21为固设在所述顶层横梁19和所述横架20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圆形的安装孔。
48.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远离所述冷冻循环水泵2和冷却循环水泵3的一侧的外部设有换热装置23,所述换热装置23连接所述冷冻供水管道4、所述冷冻回水管道6、所述冷却回水管道7和所述冷却供水管道9的端部;所述第四主干管13的一端连接至外部的冷却塔。
49.所述换热装置23将冷却水和吸热后回流的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并制冷,冷冻的水经由冷冻供水管道4、冷冻循环水泵2进入第二主干管11,第二主干管11连通至地铁站进行外部换热后,吸热的水由第三主干管12回到冷冻回水管道6到达换热装置进行循环;所述冷却塔能够为冷却供水管道9提供冷却水,并进入冷却循环系统。实际中接入时,根据管道的类型也可以调整顺序和位置。
50.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上设有集成照明,所述集成照明设置在靠近阀门和仪表处,便于阀门和仪表处的照明亮度,有利于后期运营管理;靠近所述底层101的管道分别连接有排水管22,所述框架1的周边设有排水沟并连接至地漏,所述排水管22分别连接所述排水沟,形成集中泄水的设计;所述模组内还设有集成配电与接地,采用架空地板的地插原理,防水电缆连接水泵配电,水泵与所述框架1的支撑体系接地,所述框架1再整体接地,安全性更高。
51.实施例二:
52.本实施例提供了两套所述模组的连接安装方式。
53.如图6所示,两个所述框架1并列设置,所述第一主干管10、所述第二主干管11、所
述第三主干管12和所述第四主干管13能够连通共用,所述冷冻供水管道4、冷冻回水管道6、冷却回水管道7和冷却供水管道9依次布置并连接相应的主干管和水泵;整个布置结构条理清晰,模组间易于搭配安装。
5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