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制冷系统及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1-10-09 14: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冷系统 用于 控制 方法 提供


1.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具体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制冷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冷水机组、热泵机组、冷藏冷冻机组等,通常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也称为“冷凝器”)、节流机构、和第二换热器(也称为“蒸发器”)四种基本部件。这四种基本部件通过管路依次相接,以形成允许制冷剂(例如r32、r410a等)在其循环流动的制冷回路。现有的制冷系统配置成能够制冷、制热或者二者混合的功能。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首先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作用将其转化成高温高压的蒸气。第一换热器利用环境介质(例如空气、水、盐水等)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蒸气冷却、冷凝成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因此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充当冷凝器。节流机构通过膨胀降压使制冷剂转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节流后的制冷剂液体在第二换热器内蒸发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同时吸收被冷却介质(例如空气、水、盐水等)的热量,使被冷却介质的温度下降,实现制冷的目的。因此,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换热器充当蒸发器。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然后又被压缩机吸入和压缩,从而开始新的制冷循环。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向刚好相反,并且第一换热器充当蒸发器,而第二换热器充当冷凝器,高温高压蒸汽与被加热介质(例如空气、水、盐水等)进行热交换,实现制热的目的。
3.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而排气温度是衡量压缩机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当排气温度过高时,压缩机的电机绕组温度会增加,从而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另外,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也会产生碳化的现象,降低润滑效果。排气温度增加还会使排气压力相应增加,使得压缩机由于触发高压保护而出现频繁启停,不利于制冷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水冷式、风冷式、和喷淋式的降温方式来降低压缩机过高的排气温度。其中,水冷式是在压缩机气缸外设置可供冷却水流通的水套,以便在压缩机运行时通过流动的冷却水带走部分热量;风冷式是运用风机散热对压缩机进行降温;喷淋式是利用低温喷淋液对压缩机进行喷淋降温。但是,上述的降温方式都需要增加相应的降温装置,不仅会增大制冷系统的体积,还会增加制造成本。另外,无论是水冷式、风冷式,还是喷淋式的降温方式,在控制冷却量方面均较为粗放,不能做到精准控制。如果冷却量过低,则起不到有效降低排气温度的作用;如果冷却量过高,不仅会增加能耗,而且会降低压缩机的能效,影响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压缩机排气温度成本高、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布置在所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的排气管上;第一旁通回路,所述第一旁通回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到位于所述制冷系统的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制冷系统的第
一膨胀阀之间的第一液体管上,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旁通回路与所述冷却器相连通,其中,在所述第一旁通回路上设有定位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冷却器之间并且沿制冷剂流向依次串联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膨胀阀。
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制冷系统中,包括冷却器和第一旁通回路。其中,冷却器布置在压缩机的排气管上。第一旁通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位于制冷系统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一膨胀阀之间的第一液体管上,第一旁通回路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吸气管相连通。第一旁通回路与冷却器相连通,并且在第一旁通上设有定位在第一端和冷却器之间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膨胀阀。可以理解的是,当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时,第一旁通回路中的第一电磁阀被控制闭合,使得经第一换热器冷凝后的部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流向第一旁通回路。接着,这部分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二膨胀阀的膨胀作用转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然后流向冷却器,并在冷却器中和排气管内温度过高的制冷剂蒸气进行换热,从而有效地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由于本发明制冷系统不需要增加昂贵的降温设备,系统配置也相对简单,因此可以显著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第一电磁阀的通断可以基于实时监测的排气温度进行控制,控制的精度较高。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旁通回路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吸气管相连通,使得流经第一旁通回路的制冷剂液体在经过冷却器后蒸发转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能够顺利进入压缩机的吸气管,从而增加了压缩机的吸气量,提高了压缩机的运转效率。
7.在上述制冷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可连接所述制冷系统的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口端、第二进口端、和连接所述吸气管的出口端;具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旁通回路,所述第二旁通回路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连接到位于所述第二膨胀阀与所述冷却器之间的第一旁通回路上,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进口端相连通,使得所述第二旁通回路与所述冷却器形成并联。通过上述的配置,当排气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同时闭合,使得经第二膨胀阀膨胀的部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还能够通过第二旁通回路直接流向气液分离器,以便降低气液分离器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进而降低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从而快速降低排气温度。
8.在上述制冷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进口端相连通。第一旁通回路的第二端配置成与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进口端相连通,使得第一旁通回路内夹带的少量液体可以被气液分离器有效过滤,实现凝液回收和气相净化,防止压缩机产生液击。
9.在上述制冷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配置成分别与所述排气管、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吸气管相连通;具有第三电磁阀的第三旁通回路,所述第三旁通回路具有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连接到位于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第二液体管上,所述第六端连接到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之间的所述第一旁通回路上。通过在制冷系统中设置四通阀,可以使制冷系统兼具制热的功能。另外,通过设置具有第三电磁阀的第三旁通回路,可以使制冷系统在制热模式下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10.在上述制冷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器为套管式换热器,或者板式换热器。冷却器配置成套管式换热器或者板式换热器,可以方便地实现排气管和第一旁通回路之间的换热。进一步地,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换热器,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产品。
1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压缩机排气温度成本高、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该制冷系统为上面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2.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13.将所述排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14.当所述排气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闭合;
15.重新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16.将当前的所述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17.当当前的所述排气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并保持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
18.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19.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首先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接着,将测得的排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当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说明此时排气温度过高,则控制第一电磁阀闭合,使得部分制冷剂液体能够顺利地流向第一旁通回路,以便经过第二膨胀阀膨胀后在冷却器中对排气管内温度过高的制冷剂蒸气进行降温。然后,重新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将当前的压缩机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当当前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说明此时排气温度已经降低到正常值,则控制第一电磁阀断开,以兼顾压缩机的能效,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20.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所述气分离器和所述第二旁通回路时,并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1.当所述排气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第二电磁阀闭合;
22.重新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23.将当前的排气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24.当当前的所述排气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并保持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断开,
25.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当制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和第二旁通回路时,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如果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还控制第二电磁阀闭合,可以使第一旁通回路中经第一膨胀阀膨胀的部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二旁通回路直接输送到气液分离器中,进而降低气液分离器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由此降低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从而快速降低排气温度。
26.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所述四通阀和所述第三旁通回路时,并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7.保持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
28.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29.将所述排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30.当所述排气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闭合;
31.重新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32.将当前的所述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33.当当前的所述排气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并保持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断开,
34.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当制冷系统包括四通阀和第三旁通回路时,当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保持第一电磁阀断开,能够通过控制第三电磁阀的通断方便地控制制冷剂流入第一旁通回路的时机。当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说明此时排气温度过高,控制第三电磁阀闭合,使得部分制冷剂液体能够顺利地经过第三旁通回路流向第一旁通回路,以便在冷却器中对排气管内温度过高的制冷剂蒸气进行降温。当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说明此时排气温度已经降低到正常值,则控制第三电磁阀断开,以兼顾压缩机的能效,提高制冷系统的制热效率。
35.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第二旁通回路时,并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36.当所述排气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第二电磁阀闭合;
37.重新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38.将当前的排气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39.当当前的所述排气温度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并保持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后,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断开,
40.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当制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和第二旁通回路时,并且当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如果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还控制第二电磁阀闭合,可以使第一旁通回路中经第一膨胀阀膨胀的部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二旁通回路直接输送到气液分离器中,进而降低气液分离器内制冷剂气体的温度,因此降低压缩机的吸气温度,从而快速降低排气温度。
41.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保持所述第三电磁阀断开,以便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的通断方便地控制制冷剂进入第一旁通回路的时机。
附图说明
42.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43.图1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44.图2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45.图3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46.图4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47.图5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48.图6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49.附图标记列表:
50.1、制冷系统;10、压缩机;101、排气管;102、吸气管;11、冷却器;111、第一接口;112、第二接口;113、第三接口;114、第四接口;115、基础管部;116、冷却管部;12、四通阀;121、d接管;122、c接管;123、e接管;124、s接管;13、第一换热器;14、第一膨胀阀;15、第二换热器;16、气液分离器;161、第一进口端;162、第二进口端;163、出口端;171、第一气体管;172、第一液体管;173、第二液体管;174、第二气体管;175、第三气体管;18、第一旁通回路;181、第一端;182、第二端;183、第一电磁阀;184、第二膨胀阀;185;第一管段;186、第二管段;19、第二旁通回路;191、第三端;192、第四端;193、第二电磁阀;20、第三旁通回路;201、第五端;202、第六端;203、第三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压缩机排气温度成本高、精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1。该制冷系统1包括:冷却器11,冷却器11布置在制冷系统1的压缩机10的排气管101上;第一旁通回路18,第一旁通回路18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81和第二端182,第一端181连接到位于制冷系统1的第一换热器13和制冷系统1的第一膨胀阀14之间的第一液体管172上,第二端182与压缩机10的吸气管102相连通,并且第一旁通回路18与冷却器11相连通,其中,在第一旁通回路18上设有定位在第一端181和冷却器11之间并且沿制冷剂流向依次串联的第一电磁阀183和第二膨胀阀184。
54.图1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发明制冷系统1为冷水机组。替代地,该制冷系统1也可为热泵机组、冷冻冷藏机组或者其它合适的制冷系统。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1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相连的压缩机10、第一换热器13、第一膨胀阀14、和第二换热器15,从而形成允许制冷剂在其中循环流动的制冷主回路。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压缩机10包括并联布置的3个压缩机。每个压缩机10可以是螺杆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或者其它合适的压缩机。替代地,压缩机10的数量也可设置成比3个多或少的其它合适的数量,例如1个、2个、4个等。压缩机10具有连接到每个压缩机10的排气口(图中未示出)的排气管101和连接到每个压缩机10的吸气口(图中未示出)的吸气管102。压缩机10的排气管101通过第一气体管171与第一换热器13相连通。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3为管壳式换热器。替代地,第一换热器13也可配置成套管式换热器、盘管式换热器或者其它合适的换热器。第一换热器13通过第一液体管172与第一膨胀阀14相连通。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膨胀阀14为电子膨胀阀。替代地,第一膨胀阀14也可为热力膨胀阀或者其它合适的膨胀阀。第一膨胀阀14通过第二液体管173与第二换热器15相连通。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5为管壳式换热器。替
代地,第二换热器15也可配置成套管式换热器、盘管式换热器或者其它合适的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5通过第二气体管174与压缩机10的吸气管102相连通。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制冷剂为r32。替代地,制冷剂也可为r410a或者其它合适的制冷剂。
55.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压缩机10的排气管101上设置有冷却器11。冷却器11具有第一接口111、第二接口112、第三接口113、和第四接口114。第一接口111和第二接口112之间形成有基础管部115。排气管101与第一接口111和第二接口112分别相接,使得从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可以从第一接口111流入,并顺着基础管部115流到第二接口112,再顺着排气管101排出。第三接口113和第四接口114之间形成有冷却管部116。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冷却管部116与基础管部115配置成具有同一中心线且横截面不同的内管和外管,即冷却器11为套管换热器。替代地,冷却器11也可配置成板式换热器或者其它合适的换热器。进一步地,冷却管部116和基础管部115之间也可配置成相互平行且彼此抵靠的制冷剂管,以便冷却管部116与基础管部115有效换热而降低排气温度。
56.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包括第一旁通管路18。第一旁通管路18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81和第二端182。第一端181连接到位于第一换热器13和第一膨胀阀14之间的第一液体管172上。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端182连接到压缩机10的吸气管102上。第一旁通管路18包括第一管段185和第二管段186。其中,第一管段185配置成从第一端181延伸接到冷却器11的第三接口113。第二管段186配置成从冷却器11的第四接口114延伸到第二端182。在第一管段185上沿着制冷剂流向依次串联有第一电磁阀183和第二膨胀阀184。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膨胀阀184为电子膨胀阀。替代地,第二膨胀阀184也可为热力膨胀阀或者其它合适的膨胀阀。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电磁阀183闭合后,液体制冷剂可以从第一端181流入第一旁通回路18中,并经过第二膨胀阀184膨胀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这部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可以顺着管路从冷却器11的第三接口113流入冷却管部116,以便对基础管部115内温度过高的制冷剂蒸气进行降温。
57.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还包括第二旁通回路19和气液分离器16。第二旁通回路19具有相对的第三端191和第四端192。第三端191连接到位于第二膨胀阀184和冷却器11的第三接口113之间的第一管段185上。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四端192连接到第一旁通回路18的第二管段186上,并且第二管段186的第二端182与气液分离器16的第二进口端162相连接。替代地,第四端192配置成与气液分离器16的第二进口端162直接相连。在第二旁通回路19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93,以便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193的通断控制制冷剂在第二旁通回路19内的流通。
58.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16为重力沉降式气液分离器。替代地,气液分离器16也可为折流分离式、离心分离式或者其它合适的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16包括第一进口端161、第二进口端162、和出口端163。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进口端161配置成通过第二气体管174与第二换热器15相连通。第二进口端162与第一旁通回路18中的第二端182以及第二旁通回路19中的第四端192相连通。出口端163通过吸气管102与压缩机10的吸气口相连通。
59.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还包括四通阀12,以便制冷剂可通过四通阀12进行换向,从而使制冷系统1具备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四通阀12包括d接管121、c接管122、e接管123、和s接管124。其中,d接管121通过排气管
101与压缩机10相连,c接管122通过第一气体管171与第一换热器13相连,e接管123通过第二气体管174与第二换热器15相连,s接管124通过第三气体管175与气液分离器16的第一进口端161相连,进而与压缩机10的吸气管102相连。
60.如图1所示,当制冷剂1具有四通阀12时,制冷系统1还包括第三旁通回路20。第三旁通回路20包括相对的第五端201和第六端202。第五端201连接到位于第一膨胀阀14和第二换热器15之间的第二液体管173上。第六端202连接到位于第一电磁阀183和第二膨胀阀184之间的第一旁通回路18的第一管段185上。在第三旁通回路20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03,以便通过控制第三电磁阀203的通断控制制冷剂在第三旁通回路20内的流通。
61.下面基于上述的制冷系统1详细介绍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合适的制冷系统。
62.图2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开始后,首先执行步骤s10,即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通过布置在排气管101上的高压传感器进行实时检测,以便提高控制的精度。替代地,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也可配置成间隔预设时间后进行检测。预设时间可以是5s,或者是比5s多或少的其它合适的时间。接着,执行步骤s11,将测得的排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85℃。替代地,第一预设温度也可设置成比85℃高或低的其它合适的温度。然后,执行步骤s12,当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83闭合。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段为10s。替代地,第一预设时间段也可设置成比10s长或短的其它合适的时间。当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说明此时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过高,需要进行降温处理。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183闭合,使得经第一换热器13冷凝后的部分制冷剂液体可以流入第一旁通回路18,并经过第二膨胀阀184膨胀而转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这部分制冷剂液体经过冷却器11的冷却管部116,并与基础管部115中温度过高的制冷剂蒸气进行换热,从而显著地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控制方法然后前进到步骤s13,即重新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接着,执行步骤s14,将当前的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为60℃。替代地,第二预设温度也可设置成比60℃高或低的其它合适的温度。当当前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83断开(步骤s1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183闭合,使得部分制冷剂流向第一旁通回路18,从而在冷却器11内参与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当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说明此时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已经降低到正常值,则控制第一电磁阀183断开,以兼顾压缩机10的能效,使制冷系统1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当步骤s15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63.图3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当制冷系统1包括气液分离器16和第二旁通回路19时,并且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方法还执行步骤s20,即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接着,执行步骤s21,将排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比较。然后,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22,当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第二电磁阀193闭合。在制冷系统1上设置气液分离器16和第二旁通回路19,使得当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
时,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193闭合,可以将经第二膨胀阀184膨胀降压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二旁通回路19输送到气液分离器16内,从而与气液分离器16内的制冷剂气体混合,降低压缩机10的吸气温度,进而快速地降低排气温度。当第二电磁阀193闭合后,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23,即重新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接着,执行步骤s24,将当前的排气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温度为70℃。替代地,第三预设温度也可设置成比70℃高或低的其它合适的温度。当当前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说明此时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已经降低,则控制第二电磁阀193断开(步骤s25),使得制冷主回路内制冷剂的流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实施例中关于第一电磁阀183的控制方法。由于控制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4.图4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当制冷系统1包括四通阀12和第三旁通回路20时,并且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时,控制方法首先执行步骤s30,即保持第一电磁阀183断开。当制冷系统1包括四通阀12时,可以通过控制四通阀12使得制冷剂在制冷主回路内反向流动(相较于制冷模式时的流向),使得制冷系统1兼具制热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时,保持第一电磁阀183断开,能够通过控制第三电磁阀203的通断方便地控制制冷剂流入第一旁通回路18的时机。接着,执行步骤s31,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然后,将排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比较(步骤s32)。当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第三电磁阀203闭合(步骤s33)。当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说明此时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过高,需要进行降温处理。通过控制第三电磁阀203闭合,使得经第二换热器15冷凝后的部分制冷剂液体可以流入第三旁通回路20,进而流入第一旁通回路18,并经过第二膨胀阀184的膨胀转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这部分制冷剂液体经过冷却器11的冷却管部116,与基础管部115中温度过高的制冷剂蒸气进行换热,从而显著地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控制方法然后前进到步骤s34,即重新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接着,执行步骤s35,将当前的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当当前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第三电磁阀183断开(步骤s36)。当步骤s36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65.图5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当制冷系统1包括四通阀12、第三旁通回路20、气液分离器16和第二旁通回路19时,并且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方法还执行步骤s40,即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接着,执行步骤s41,将排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进行比较。然后,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42,当排气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控制第二电磁阀193闭合。当第二电磁阀193闭合后,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43,即重新检测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接着,将当前的排气温度与第三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步骤s44)。当当前的排气温度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并保持第一预设时间段时,说明此时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已经降低,则控制第二电磁阀193断开(步骤s45),使得制冷主回路内制冷剂的流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第四实施例还包括第三实施例中关于第一电磁阀183的控制方法。由于控制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6.图6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当制
冷系统1包括四通阀12和第三旁通回路20时,并且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保持第三电磁阀203断开(步骤s50),以便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183的通断方便地控制制冷剂进入第一旁通回路18的时机。需要指出的是,第五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实施例中关于第一电磁阀183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地,当制冷系统1包括四通阀12、第三旁通回路20、气液分离器16和第二旁通回路19时,并且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五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实施例中关于第二电磁阀193的控制方法。由于控制方法相同,在此均不再赘述。
67.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