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8-27 10: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电 垃圾焚烧
一种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垃圾焚烧电厂基本采用中温中压蒸汽参数,考虑焚烧电厂主要收入为发电上网收入,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提高发电蒸汽参数,提高垃圾焚烧发电效率被提上议程。

蒸汽锅炉工质的加热过程可分为水的预热、水的蒸发和蒸汽的过热三个阶段。随着蒸汽压力及温度的提高,过热器受热面需大量增加。立式锅炉过热器布置于第3烟道,过热器与第3通道的支撑形式是一难题。国内常见结构为支撑结构,采用卡板连接过热器与第3通道水冷壁,现场支撑安装空间小,焊接量大,操作不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方便固定、方便检测的过热器支撑、固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竖直设置的烟道内设有至少一个过热器,每个所述过热器均由多根水平布置的受热面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热器的部分受热面管伸出所在烟道的烟道壁并固定在烟道壁上。

每个所述过热器的受热面管均由水平设置的受热面管构成,每根受热面管端部通过弯管与相邻一个受热面管连接共同构成单进单出的通水管道,其中伸出烟道的受热面管壁厚大于未伸出烟道的受热面管壁厚。

每个所述过热器伸出所在烟道的受热面管占全部受热面管的25-40%。

每个所述过热器伸出所在烟道的受热面管为位于过热器中部区域的受热面管。

所述固定过热器的烟道为第三烟道,所述第三烟道旁设有第二烟道,所述第二烟道的上方设有辐射室,下方设有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二烟道的烟气经辐射室、蒸发器进入第三烟道。

所述第三烟道内设有三个过热器,分别位于第三烟道的上部、中部和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过热器自身管道固定,降低了固定难度,也降低了固定成本,同时也方便采样测温。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辐射室;2、蒸发器;3、过热器;4、第三烟道;5、受热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立式锅炉具有竖直设置的烟道,其中第三烟道4和第二烟道相邻设置,过热器3固定在第三烟道4内,一般来说第三烟道4内固定有三个(组)过热器3,分别位于第三烟道4的上部、中部和底部。每个过热器3的结构均相同,由水平设置的受热面管5构成,每根受热面管5端部通过弯管与相邻一个受热面管5连接共同构成单进单出的通水管道,即一个过热器3通过受热面管5构成一个供水通过的管道,第二烟道的上方设有辐射室1,下方设有蒸发器2,焚烧的烟气通过第二烟道的烟气经辐射室1、蒸发器2进入第三烟道4。

为了方便固定过热器3,每个过热器3的部分受热面管5伸出所在烟道的烟道壁并固定在烟道壁上,即通过部分伸出的受热面管5来支撑整个过热器3,利用固定在烟道壁内的受热面管5将过热器3悬空固定在第三烟道4内,这样的外伸式支撑结构能有效解决过热器3支撑现场安装难题。

为了提高支撑的可靠性,其中伸出烟道的受热面管5壁厚大于未伸出烟道的受热面管5壁厚。为了提高经济性,每个过热器3伸出所在烟道的受热面管5占全部受热面管5的25-40%,每个过热器3伸出所在烟道的受热面管5为位于过热器3中部区域的受热面管5,这样既能保证支撑可靠,也能降低对外散热造成热能流失。

此外,还可以在每个过热器3的其中一个伸出烟道壁的受热面管5上固定一个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输送至检测设备,能检测过热器3金属壁温,为预防过热器3壁温超温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竖直设置的烟道内设有至少一个过热器,每个所述过热器均由多根水平布置的受热面管构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热器的部分受热面管伸出所在烟道的烟道壁并固定在烟道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热器的受热面管均由水平设置的受热面管构成,每根受热面管端部通过弯管与相邻一个受热面管连接共同构成单进单出的通水管道,其中伸出烟道的受热面管壁厚大于未伸出烟道的受热面管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热器伸出所在烟道的受热面管占全部受热面管的25-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热器伸出所在烟道的受热面管为位于过热器中部区域的受热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过热器的烟道为第三烟道,所述第三烟道旁设有第二烟道,所述第二烟道的上方设有辐射室,下方设有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二烟道的烟气经辐射室、蒸发器进入第三烟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烟道内设有三个过热器,分别位于第三烟道的上部、中部和底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立式锅炉过热器支撑结构,竖直设置的烟道内设有至少一个过热器,每个所述过热器均由多根水平布置的受热面管构成,每个所述过热器的部分受热面管伸出所在烟道的烟道壁并固定在烟道壁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过热器自身管道固定,降低了固定难度,也降低了固定成本,同时也方便采样测温。

技术研发人员:张皓;周静;王晓兵;赵米晗;周锴;彭文轶;柯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9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