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6-08 18: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发生器 蒸汽 燃烧室 燃烧器 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和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蒸汽发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将用于供给燃气的燃气管在与燃烧室连通,燃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热量,在燃烧室内的换热管对进水管送入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蒸汽。为了避免烟气冷凝水滴落在燃烧腔内损坏燃烧腔内的器件,通常还需要设置竖向的冷凝水管,将冷凝水管的与冷凝器连接。这无疑使得燃烧室内的部件数量增多,装配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结构,使得燃烧室内布局合理,利于热交换。
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如下:
5.一种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热交换管和织物燃烧器,所述织物燃烧器用于与燃气进口连通;所述织物燃烧器穿过所述壳体的顶部从上向下地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热交换管穿过所述壳体使所述热交换管的外管壁与所述壳体围成燃烧腔,所述热交换管为多个并且环绕所述织物燃烧器周围。
6.本方案中由壳体围成燃烧腔,由于织物燃烧器从上向下地插入壳体内,将燃气在壳体内燃烧后均匀地将热量向四周辐射,这不仅仅增加了换热面积,还使得结构简单;由于织物燃烧器自上而下插入燃烧腔内,可避免产生的烟气冷凝水凝结损伤织物燃烧器;烟气在换热后需逆流至燃烧腔的上部排出,火焰中的大部分热量被吸收,从而有效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排放,且避免了铺设冷凝管等,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简单。
7.优选的,所述壳体呈圆柱状,所述热交换管沿壳体的纵向方向布置、在壳体的径向方向上排列呈环形排列;所述织物燃烧器呈圆柱状,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管中间。圆柱形的燃烧腔更有利于热量均匀地向四周辐散。
8.优选的,还包括水胆,所述壳体置于所述水胆内;所述织物燃烧器穿过所述水胆的顶部,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胆连通。将壳体围成的燃烧腔整个的放入水胆内,有利于换热。
9.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环状的侧壁、顶壁和底壁,所述顶壁和底壁分别与所述环状的侧壁焊接。这使得焊接缝均位于燃烧腔的外部,且燃烧腔在完全置于水胆中,避免高温火焰直接烧烤焊接缝,又可以增加有效换热面积。
10.优选的,所述燃烧腔的上部设有烟气转换口;还包括烟气转换腔,所述烟气转换腔通过烟气转换口与所述燃烧腔连通。烟气在换热后需逆流至燃烧腔的上部从烟气转换口排出,降低火焰温度,从而有效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排放;还可以消除预混织物燃烧容易
产生的“啸叫”现象。
11.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管多层环绕于所述织物燃烧器周围,外层的热交换管设置于内层的相邻两热交换管之间的缝隙使得内层和外层的热交换管交错排列。热交换管的外管壁作为热交换面使用,热交换管内可通水,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管共12根,内层共 6根热交换管,组成正六边形地环绕在中央的织物燃烧器的周围,外层共6根热交换管,填充在内层的相邻的热交换管的缝隙之间。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调整为三层、四层或者多层。由于热交换管多层排列,使得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穿过热交换管之间的缝隙,不仅仅有利于朝向织物燃烧器的一面的外管壁进行热量交换,可使热交换管之间、热交换管背向织物燃烧器的一面与烟气充分接触,提升热交换面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烟气的流动受到阻碍,也有利于更多地停留在热交换面上。
附图说明
12.图1是实施例1的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实施例1的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实施例1的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6.实施例1
17.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结构,包括壳体201,所述壳体 201内设有热交换管220和织物燃烧器210,所述织物燃烧器210用于与燃气进口300连通;所述织物燃烧器210穿过所述壳体201的顶部伸入所述壳体201内,所述热交换管220穿过所述壳体201使所述热交换管220的外管壁与所述壳体201围成燃烧腔,所述热交换管 220为多个并且环绕所述织物燃烧器210周围,燃气在壳体内燃烧后绕着热交换管220的外侧壁与热交换管发生热量交换。
18.所述壳体201呈圆柱状,所述热交换管220沿壳体201的纵向方向布置、在壳体201 的径向方向上排列呈环形排列;所述织物燃烧器210呈圆柱状,设置于所述热交换管220 中间。圆柱形的燃烧腔更有利于热量均匀地向四周辐散。
19.还包括水胆100,所述壳体201置于所述水胆100内;所述织物燃烧器210穿过所述水胆100的顶部,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胆连通。将壳体201围成的燃烧腔整个的放入水胆100内,有利于换热。
20.所述壳体201包括环状的侧壁、顶壁(图中未示意)和底壁102,所述顶壁和底壁102 分别与所述环状的侧壁焊接。这使得焊接缝均位于燃烧腔的外部,且燃烧腔在完全置于水胆100中,避免高温火焰直接烧烤焊接缝,又可以增加有效换热面积。
21.所述燃烧腔的上部设有烟气转换口;还包括烟气转换腔400,所述烟气转换腔400通过烟气转换口与所述燃烧腔连通。
22.所述热交换管220多层环绕于所述织物燃烧器周围,外层的热交换管设置于内层的相邻两热交换管之间的缝隙使得内层和外层的热交换管交错排列。热交换管的外管壁作为热交换面使用,热交换管内可通水,在实施例1中,参照图2所示,热交换管共12根,内层共
6根热交换管,组成正六边形地环绕在中央的织物燃烧器的周围,外层共6根热交换管,填充在内层的相邻的热交换管的缝隙之间。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调整为三层、四层或者多层。由于热交换管多层排列,使得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穿过热交换管之间的缝隙,不仅仅有利于朝向织物燃烧器的一面的外管壁进行热量交换,可使热交换管之间、热交换管背向织物燃烧器的一面与烟气充分接触,提升热交换面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烟气的流动受到阻碍,也有利于更多地停留在热交换面上。
23.本方案中由壳体围成燃烧腔,由于织物燃烧器从上向下地插入壳体内,将燃气在壳体内燃烧后均匀地将热量向四周辐射,这不仅仅增加了换热面积,还使得结构简单;由于织物燃烧器自上而下插入燃烧腔内,可避免产生的烟气冷凝水凝结损伤织物燃烧器;烟气在换热后需逆流至燃烧腔的上部排出,火焰中的大部分热量被吸收,从而有效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排放,且避免了铺设冷凝管等,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简单。
24.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