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蒸汽锅炉的底部吸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5-04 10: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换热 蒸汽锅炉
一种蒸汽锅炉的底部吸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锅炉的底部吸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锅炉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产生的热蒸汽不但由底部向上排放,而且还会有大量热气会由底部排出,现有蒸汽炉接受蒸汽的工作部位大多数位于顶部,而由底部向下释放的热量会无规律散出,得不到综合利用,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锅炉的底部吸换热装置,将换热装置作为蒸汽炉使用时的底部固定座,此换热式底座可将蒸汽炉燃烧过程中底部产生的热量再次收集,并再次转换,达到煮水供热的目的,并且还能将煮水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向上传送到原有蒸汽管上排出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锅炉的底部吸换热装置,包括底座和风机,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安装有换热炉,所述换热炉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气管和注水管,由注水管向换热炉内注入清水,所述上气管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上气管通过连接管与蒸汽炉的蒸汽管管道连接,所述换热炉的左侧还设置有阀门式的排水管,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放置蒸汽锅炉的交热管;

所述换热炉的左侧安装有陶瓷固定板,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陶瓷固定板上,所述风机的进气管连接在排水管上,所述风机的排气管连接在上气管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交热管的周边设置有向下穿过连接座并与连接座底部换热炉相通的墩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墩管的底端伸入换热炉内腔底部,所述墩管的顶端封口设计。

作为优选的:所述墩管与所述交热管之间还通过交热接管连接,所述交热接管、墩管以及交热管均为铜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风机上还设置有助气管,所述助气管向上设置并位于蒸汽炉的燃烧填料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设置有底座,底座底部设置有换热炉,蒸汽炉使用时位于底座顶部,其内部燃烧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向下排出,进入换热炉中,换热炉可加热清水,将加热的水可应用于其它环境中,例如企业澡堂,拓展了应用范围,底座上设置有多结构式的墩放管,将蒸汽炉放置使用时所产生的热量由这些绞织的墩放管呈更加集热的方式排入底部的换热炉中,因此底座结构设计合理。

2.在换热炉排水管侧设置有排气式风扇,可将排水过程中产生的蒸气向上吸收,顺着上气管连同换热炉加热清水时所产生的蒸汽一并向上排到顶部蒸汽炉上的现有蒸汽排气管上,与原有蒸汽炉蒸汽回收管内产出的蒸汽融合并排出应用,因此所设置的换热炉不但可将蒸汽炉工作过程中向下产出的热能进行转换应用,而且还能进一步制造蒸汽,设计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的示意图(底座顶部的长方形为蒸汽炉);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除蒸汽炉后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部断开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由图4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连接座;3、换热炉;4、排水管;5、上气管;6、连接管;7、交热管;8、交热接管;9、墩管;10、注水管;11、风机;12、陶瓷固定板;13、助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1-5,一种蒸汽锅炉的底部吸换热装置,包括底座1和风机11,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座2,连接座2的底部安装有换热炉3,换热炉3的设置,构成了底座1底部的换热结构,如图1所示,此时位于底座1顶部的蒸汽炉通电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不但向上释放,而且还有部分热量向下释放,向下释放的热量正好作用于底部的换热炉3上,又由于换热炉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气管5和注水管10,由注水管10向换热炉3内注入清水,因此换热炉3所注入的清水会被蒸煮加热,与此同时也会产生蒸汽,蒸汽顺着上气管5向上排出,又由于上气管5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管6,上气管5通过连接管6与蒸汽炉的蒸汽管管道连接,因此最终由底部换热炉3所产生的蒸汽,由此管道机构进入蒸汽炉的管道内,与原有蒸汽炉蒸汽回收管内产出的蒸汽融合并排出应用,加大了蒸汽的收集量,由此换热炉3的设置,不但拓展了应用范围,而且可集存更多的蒸汽数量,换热炉3的左侧还设置有阀门式的排水管4,底座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蒸汽锅炉的交热管7;

换热炉3的左侧安装有陶瓷固定板12,风机11固定于陶瓷固定板12上,风机11的进气管连接在排水管4上,风机11的排气管连接在上气管5上,风机11上还设置有助气管13,助气管13向上设置并位于蒸汽炉的燃烧填料口处,风机11通电工作时,可利用助气管13将排出的气体助于填料口内部燃烧料的助燃,由排水管4向外排出热水过程中的水蒸气向上吸收,并通过管道再次注入上气管5上,因此风机11的设置提高了功能性。

具体的: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交热管7的周边设置有向下穿过连接座2并与连接座2底部换热炉3相通的墩管9,墩管9的底端伸入换热炉3内腔底部,墩管9的顶端封口设计,墩管9与交热管7之间还通过交热接管8连接,交热接管8、墩管9以及交热管7均为铜管,三大铜管结构,可将顶部所落放的蒸汽炉底部所产生的热量更好的向下吸收,令向下吸收的热量由墩管9直接作用于换热炉3内,使换热炉3内注入的清水得以加热煮沸,因此底座1上的上述管件结构设计合理。

如图1所示,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位于底座1上的蒸汽炉在实际使用时,会产生较高热量,顶部热量输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另述,总之蒸汽炉工作时产出的蒸汽由排气管道向外排出,而本设计所要指出的是,其加热过程中向下产出的热量会作用于交热接管8、墩管9以及交热管7上,此三类管件将热量向下传递到换热炉3中,换热炉3内存有清水,向下的热量对换热炉3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并迫使清水加热,加热后的热水可应用于工业环境的其它场合,拓展了应用范围,加热后的清水会向上产出蒸汽并由上气管5再次注入顶部原有蒸汽炉所排放蒸汽的管路上,因此所设置的换热炉3不但可将蒸汽炉工作过程中向下产出的热能进行转换应用,而且还能进一步制造蒸汽。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