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2-09 10: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回收 热力 除氧器 装置 适用于

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属于除氧器乏汽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适用于各种行业热力系统中的热力除氧设备。


背景技术:

[0003]
热力除氧器由于工艺的需要,将水中的溶解氧排出的同时,也排出部分蒸汽,因而除氧器排汽是热力系统中汽水损失的一个来源。同时除氧器排汽伴随一定的噪音;蒸汽在大气中弥散造成周围工作环境不佳。
[0004]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告号为cn2060737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包括壳体、若干个蛇形盘管、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壳体内一端设置有进水管道,壳体内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道;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蛇形盘管,进水管道与每个蛇形盘管的一端相连接,出水管道与每个蛇形盘管的另一端相连接,该装置是通过蛇形盘管进行收能,实现了对除氧器乏汽回收再利用,但结构比较复杂,因而造价高。公告号为cn20833224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火电厂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包括除氧器、凝结水管和乏汽排空管,除氧器上设有凝结水管,乏汽排空管的排空出汽端与表面换热器相连接,凝结水管上设有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与表面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表面换热器的出水口设有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凝结水管相连通,该技术将原乏汽排空管引接至表面换热器壳程进行冷却换热,并将原除氧器的补充水引接至表面换热器作为冷却水,经换热后再回到除氧器,可有效的回收原排汽中的热量,提高补充水温度,但该装置结构复杂且不能全部杜绝外排汽体。上述两个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缺点是提供的设备不能直接安装在除氧器顶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复杂、不能全部杜绝外排汽体等缺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包括一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一密闭容器,容器内中上部设置一个上水封,容器中上部侧壁设置水封进水口和水封排水口,上水封将容器内部分成上下两个空间,上层空间于容器顶部设置排空口,下层空间的残余乏汽被水封隔绝以防外漏,下层空间是除氧器乏汽冷凝空间,冷凝空间中心是除氧器乏汽管,乏汽管向下穿出容器,乏汽管底部设置乏气入口,位于容器内的乏汽管外设置绝热套管,上水封下方沿容器内壁一周设置一个环形水室,水室与绝热套管之间的环形通道是蒸汽冷凝通道,水室位置于容器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水室下方于绝热套管和容器内壁之间设置一个下水封,容器侧面下部于下水封位置下方设置排水管。
[0007]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容器
底部还设置有凝结水放水口,位于绝热套管与乏汽管的夹层之间。
[0008]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乏汽管顶部与水室顶部距离h3一般为150~250mm。
[0009]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套管的直径比乏汽管的直径大100~200mm,绝热套管的高度与乏汽管高度相同或比乏汽管高度低50~100mm。
[0010]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乏汽管出口设置防冲板。
[0011]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密闭容器。
[0012]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封由上水封顶板、上水封立板、上水封侧板、上水封底板及容器内壁组成,其中上水封顶板为一块水平设置的钢板,上水封立板为一竖直设置的管状板,上水封顶板周边与上水封立板的顶部连接,优选上水封顶板周边与水封立板的顶部焊接,上水封侧板为一竖直设置的管状板,上水封底板为一环形钢板,上水封底板的内环周边与上水封侧板的底部连接,上水封底板的外环周边连接在容器内壁上,优选上水封底板的内环周边与上水封侧板的底部焊接,上水封底板的外环周边焊接在容器内壁上。
[0013]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封的水封有效高度h2一般为50~1000mm,优选100~200mm。
[0014]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水室由上水封底板、水室底板、水室立板和容器内壁组成,水室立板为竖直设置的管状板,水室底板为一环形钢板,水室立板顶部与上水封底板内环周边连接,水室立板底部与水室底板内环周边连接,水室底板外环周边与容器内壁连接,所述连接优选均为焊接,所述水室立板上开有小孔。
[0015]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水室的宽度b为15~20mm。
[0016]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水室立板上所开小孔的总面积为进水管截面积的0.75~1倍,小孔直径一般为2~20mm,优选3~5mm。
[0017]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封由下水封顶板、下水封侧板、下水封立板和容器内壁组成,其中下水封顶板是一弓形板,下水封侧板和下水封立板均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下水封顶板的弦边与下水封侧板顶部连接,下水封顶板的弧边与容器内壁连接,下水封立板底部与容器底部连接,所述连接均为焊接,使下水封形成一个齿型水封。
[0018]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封的水封有效高度h3为150~1000mm,优选150~300mm。
[0019]
本发明的设备材质推荐全部采用不锈钢。
[0020]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适用于各种行业热力系统中的热力除氧设备。
[00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使用时水室喷出的水雾可以与除氧器乏汽混合换热,乏汽冷凝成水后与冷凝水一起进入容器下水室,在经过下水室水封后排出设备外,而蒸汽从乏汽管进入该上水封后转向180
°
向下经过水室与隔热套管之间的环形蒸汽冷凝通道,在此通道中冷凝成水进入水空间;由于蒸汽被上水封和下水封密闭在一个空间内,保证了乏汽不能逃逸。这样一方面保证蒸汽全部被回收,完全避免了“白色污染”,改善了操作环境;另一方面回收了蒸汽及其热量,一般三个月即可回收全部投资;建议采用除盐水冷却,这样水汽全部回收,使除氧器真正做到了零排放。
[0022]
下面用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剖视图。
[0024]
图2为图1俯视图。
[0025]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0026]
图4为图1的b-b剖面图。
[0027]
图5为图1的c-c剖面图。
[0028]
图6为图1的d-d剖面图。
[0029]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 1-容器;
ꢀꢀꢀꢀꢀꢀꢀꢀꢀ
2-排空口;
ꢀꢀꢀꢀꢀꢀꢀꢀꢀ
3-水封进水口; 4-进水口;
ꢀꢀꢀꢀꢀꢀꢀ
5-乏气入口;
ꢀꢀꢀꢀꢀꢀꢀꢀꢀꢀ
6-乏汽管; 7-排水管;
ꢀꢀꢀꢀꢀꢀꢀ
8-绝热套管;
ꢀꢀꢀꢀꢀꢀꢀꢀꢀꢀꢀ
9-上水封顶板; 10-上水封立板;
ꢀꢀ
11-上水封底板;
ꢀꢀꢀꢀꢀꢀꢀꢀ
12-上水封侧板; 13-水室立板;
ꢀꢀꢀꢀ
14-小孔;
ꢀꢀꢀꢀꢀꢀꢀꢀꢀꢀꢀꢀꢀꢀ
15-下水封顶板; 16-下水封侧板;
ꢀꢀ
17-下水封立板;
ꢀꢀꢀꢀꢀꢀꢀꢀ
18-水封排水口; 19-水室;
ꢀꢀꢀꢀꢀꢀꢀꢀ
20-放水口;
ꢀꢀꢀꢀꢀꢀꢀꢀꢀꢀꢀꢀ
21-水室底板; 22-防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本发明所述容器1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密闭容器。图1中所示容器形状为一上部带封头的圆柱状。包括一个容器1,所述容器1为一密闭容器,容器1内中上部设置一个上水封,容器中上部侧壁设置水封进水口3和水封排水口18,上水封将容器1内部分成上下两个空间,上层空间于容器1顶部设置排空口2,下层空间的残余乏汽被水封隔绝以防外漏,下层空间是除氧器乏汽冷凝空间,冷凝空间中心是除氧器乏汽管6,乏汽管6向下穿出容器1,乏汽管6底部设置乏气入口5,位于容器1内的乏汽管6外设置绝热套管8,上水封下方沿容器1内壁一周设置一个环形水室19,水室19与绝热套管8之间的环形通道是蒸汽冷凝通道,水室19位置于容器1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4,水室19下方于绝热套管8和容器1内壁之间设置一个下水封,容器1侧面下部于下水封位置下方设置排水管7。
[0031]
所述乏汽管6顶部与水室19顶部距离h3一般为150~250mm。绝热套管8的直径比乏汽管6的直径大100~200mm,绝热套管8的高度与乏汽管6高度相同或比乏汽管6高度低50~100mm。图1中乏汽管6出口设置防冲板22。
[0032]
图1中,上水封由上水封顶板9、上水封立板10、上水封侧板12、上水封底板11及容器1内壁组成,上水封实际上由这样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沿容器1的内壁周边360
°
设置的、上端面敞开的凹槽,另一部分是上端封闭的管道短节,该管道短节外扣在上述凹槽形成水封,其中上水封顶板9为一块水平设置的钢板,上水封立板10为一竖直设置的管状板,上水封顶板9周边与上水封立板10的顶部连接,上水封侧板12为一竖直设置的管状板,上水封底板11为一环形钢板,上水封底板11的内环周边与上水封侧板12的底部连接,上水封底板11的外环周边连接在容器1内壁上,上水封立板10位于上水封侧板12和容器1内壁之间,所述连接均优选焊接。
[0033]
本发明所述上水封的水封有效高度h2一般为50~1000mm,优选100~200mm。
[0034]
所述水室19由上水封底板11、水室底板21、水室立板13和容器1内壁组成,水室立板13为竖直设置的管状板,水室底板21为一环形钢板,水室立板13顶部与上水封底板11内环周边连接,水室立板13底部与水室底板21内环周边连接,水室底板21外环周边与容器1内壁连接,所述连接优选均为焊接,所述水室立板13上开有小孔14。水室的宽度b一般为15~20mm。水室立板13上所开小孔14的总面积为进水管4截面积的0.75~1倍,小孔14直径一般为2~20mm,优选3~5mm。
[0035]
所述下水封由下水封顶板15、下水封侧板16、下水封立板17和容器1内壁组成,其中下水封立板17位于下水封侧板16和容器1内壁之间,下水封顶板15是一弓形板,下水封侧板16和下水封立板17均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下水封顶板15的弦边与下水封侧板16顶部连接,下水封顶板15的的弧边与容器1内壁连接,下水封立板17底部与容器底部连接,所述连接均为焊接,使下水封形成一个齿型水封。下水封的水封有效高度h3通常推荐为150~1000mm,优选150~300mm。
[0036]
本发明运行时会产生强烈的氧腐蚀,因此设备材质全部采用不锈钢。
[0037]
本发明所述一种喷雾式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适用于各种行业热力系统中的热力除氧设备,可以直接布置在除氧器顶上,与除氧器排气管直接连接。
[0038]
本发明上水封的其他尺寸及h1不作要求,满足水的流动即可。
[0039]
所述绝热套管8与乏汽管6的夹层底部设置凝结水放水口20。
[0040]
本发明所述下水封的其他尺寸h1、h2、h4及下水封侧板16与下水封立板17之间的间距不做要求,只要满足进排水平衡即可。
[0041]
该除氧器乏汽回收水封容器的运行简单过程为:冷却水通过进水口4进入水室19,水室中的冷却水经过小孔14成雾状喷入该乏汽回收水封容器,水室19喷出的水雾与除氧器乏汽混合换热,乏汽冷凝成水后与冷凝水一起进入容器1底部水室,冷却除氧器乏汽后落入下部水室,通过下水封进入排水口7排出设备外;除氧器乏汽经乏气入口5、乏汽管6进入该设备后,遇到上水封顶板9折180
°
向下经过水室侧板13与隔热管8之间的环形通道,在此通道中冷凝成水进入水空间;由于蒸汽被上下水封密闭在一个空间内,保证了乏汽不能逃逸。上水封既防止了蒸汽从上部逃逸,又给水封容器定压使该容器维持很低的工作压力。
[0042]
凡属设备制造、检修等结构要求的其他设备附件,本发明所示的图中没有示出,对
此不作要求。但这不影响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案例,不能以其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