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卧式组合式燃油燃气生物质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2021-01-05 17: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热能 发生器 蒸汽 机械
一种卧式组合式燃油燃气生物质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及热能机械领域内一种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水容积小于30升的蒸汽锅炉,它是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工业锅炉是在各种工业企业中提供生产和供暖所需的蒸汽的必不可少的设备;传统的蒸汽发生器多采用直管、弯管和锅筒结合的结构形成,其出蒸汽时间慢,其受水容积的限制蒸发量不能增大,出蒸汽温度低,而该蒸发器在水容积小于规定的30升以内,采用独有的结构形式,大大增加了锅炉的蒸发量,从而达到出蒸汽快,使用安全,能耗大幅降低的优良性能。而以生物质能源做为燃料的锅炉叫生物质锅炉,传统热水锅炉结构燃烧效率低、烟气回程少、利用率低,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能耗消耗比较大,达不到想要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组合式燃油燃气生物质蒸汽发生器,该实用新型能够增大受热管的辐射受热面,提升受热效率,最红提高蒸汽在产生效率,同时也降低成本,同时将汽水混合物的两相分离,确保汽用汽设备所用蒸汽的干燥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组合式燃油燃气生物质蒸汽发生器,包括蒸发器本体,所述蒸发器本体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下集箱,位于下集箱上的炉膛,炉膛上对应设置有锅筒,锅筒和下集箱之间还设置有下降管;所述锅筒和下集箱之间设置有若干组受热面管组件,受热面管组件位于下集箱和锅筒之间,所述锅筒内配合设置有汽水分离器和环形再加热管;环形再加热管对应设置有主汽阀;所述锅筒上还分别配合设置有安全阀和压力表;所述炉膛旁边设置有送料器。

本实用新型工作的时候,可以直接朝向锅筒内进行送水,并且通过旁边的液位计来观察,然后再通过炉膛进行对生物质进行或者通过燃油或者燃气进行燃烧;在燃烧的时候,此时设置在锅筒和下集箱之间的若干组受热面管组件开始受热,而受热形成的汽水混合物上升形成蒸汽;在受热过程中,由于受热面管组件上的受热面管呈s形设置,这样增大受热面,与此同时受热管纵向段及过渡段上焊接有翅片,相邻的受热面管上的翅片还错开设置,这样可以更加增大受热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汽水混合物从下往上移动,在此过程中,汽水混合物朝上溢出并通过中间隔板下面两侧的u形挡板的通孔进入到蒸汽输入机构中去,在蒸汽输入机构中逐渐聚集,形成的水滴会附在u形挡板中,同时其余的汽水混合物再通过中间隔板设置的透气孔进入到蒸汽输出机构中去并从上面的u形挡板的通孔溢出去,在此过程中,汽水混合物在转折180°的输送位置,有利于汽水分离,同时附在上面u形挡板的水滴可以通过中间隔板的出水孔流出去,这样可以提高分离的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能够增大受热管的辐射受热面,提升受热效率,最红提高蒸汽在产生效率,同时也降低成本,同时将汽水混合物的两相分离,确保汽用汽设备所用蒸汽的干燥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受热面管组件的受热效率高,而且工作可靠;所述受热面管组件自前到后设置有若干组,相邻的受热面管组件之间间隔一端距离设置,所述受热面管组件包括受热管及设置在受热管上的翅片;所述受热面管组件包括左侧受热面机构和右侧受热面机构,左侧受热面机构和右侧受热面机构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左侧受热面机构和右侧受热面机构受热效率高,受热稳定;所述左侧受热面机构和右侧受热面机构分别呈s形设置,左侧受热面机构和右侧受热面机构中的受热管分别包括纵向段、横向段及过渡段;所述纵向段的外壁和过渡段的外壁上焊接有翅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左侧受热面机构和右侧受热面机构便于更好的进行散热,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左侧受热面机构和右侧受热面机构上的翅片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翅片扁平化设置并呈长条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汽水分离器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而且工作效率高;所述锅筒包括内层筒和外层筒,内层筒套装在外层筒内,所述汽水分离器设置在内层筒的顶部和外层筒之间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汽水分离器工作效率高,而且汽水分离效果好;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中间隔板,设置在中间隔板上面的蒸汽输出机构和设置在中间隔板下面的蒸汽输入机构,所述中间隔板呈v形设置,中间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中间隔板的两边分别与外层筒的内壁焊接在一起;所述蒸汽输出机构和蒸汽输入机构分别焊接在中间隔板的靠近外层筒的内壁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汽水混合物能够从中间隔板的两侧溢出,蒸汽输出机构和蒸汽输入机构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工作;所述蒸汽输出机构和蒸汽输入机构分别包括u形挡板,所述蒸汽输出机构的u形挡板朝下放置并焊接固定在中间隔板上,所述蒸汽输入机构的u形挡板朝上放置并焊接固定在中间隔板上,中间隔板上面的u形挡板焊接的位置对应中间隔板下面的u形挡板焊接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保证汽水便于进行分离,而且分离效果好;所述u形挡板靠近锅筒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通孔,两侧焊接有u形挡板的中间隔板上设置有透气孔,汽水混合物通过下面的u形挡板的通孔处进入并经过中间隔板的透气孔然后从设置在上面的u形挡板处的通孔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总装配图的主视图。

图2为总装配图的侧视图一。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总装配图的侧视图二。

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其中,1锅筒、2下降管、3通孔、4底座、5蒸发器本体、6右侧受热面机构、7左侧受热面机构、8受热管、9翅片、10炉膛、11环形再加热管、12纵向段、13横向段、14过渡段、15透气孔、16受热面管组件、17送料器、18u形挡板、19内层筒、20外层筒、21出水孔、22中间隔板、23蒸汽输入机构、24蒸汽输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组合式燃油燃气生物质蒸汽发生器,包括蒸发器本体5,所述蒸发器本体5包括底座4,设置在底座4上的下集箱,位于下集箱上的炉膛10,炉膛10上对应设置有锅筒1,锅筒1和下集箱之间还设置有下降管2;所述锅筒1和下集箱之间设置有若干组受热面管组件16,受热面管组件16位于下集箱和锅筒1之间,所述锅筒1内配合设置有汽水分离器和环形再加热管11;环形再加热管11对应设置有主汽阀;所述锅筒1上还分别配合设置有安全阀和压力表;所述炉膛10旁边设置有送料器17;所述受热面管组件16自前到后设置有若干组,相邻的受热面管组件16之间间隔一端距离设置,所述受热面管组件16包括受热管8及设置在受热管8上的翅片9;所述受热面管组件16包括左侧受热面机构7和右侧受热面机构6,左侧受热面机构7和右侧受热面机构6间隔设置;所述左侧受热面机构7和右侧受热面机构6分别呈s形设置,左侧受热面机构7和右侧受热面机构6中的受热管8分别包括纵向段12、横向段13及过渡段14;所述纵向段12的外壁和过渡段14的外壁上焊接有翅片9;所述左侧受热面机构7和右侧受热面机构6上的翅片9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翅片9扁平化设置并呈长条形;所述锅筒1包括内层筒19和外层筒20,内层筒19套装在外层筒20内,所述汽水分离器设置在内层筒19的顶部和外层筒20之间的位置;所述汽水分离器包括中间隔板22,设置在中间隔板22上面的蒸汽输出机构24和设置在中间隔板22下面的蒸汽输入机构23,所述中间隔板22呈v形设置,中间隔板22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21,中间隔板22的两边分别与外层筒20的内壁焊接在一起;所述蒸汽输出机构24和蒸汽输入机构23分别焊接在中间隔板22的靠近外层筒20的内壁的位置;所述蒸汽输出机构24和蒸汽输入机构23分别包括u形挡板18,所述蒸汽输出机构24的u形挡板18朝下放置并焊接固定在中间隔板22上,所述蒸汽输入机构23的u形挡板18朝上放置并焊接固定在中间隔板22上,中间隔板22上面的u形挡板18焊接的位置对应中间隔板22下面的u形挡板18焊接的位置;所述u形挡板18靠近锅筒1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通孔3,两侧焊接有u形挡板18的中间隔板22上设置有透气孔15,汽水混合物通过下面的u形挡板18的通孔3处进入并经过中间隔板22的透气孔15然后从设置在上面的u形挡板18处的通孔3流出。

本实用新型工作的时候,可以直接朝向锅筒1内进行送水,并且通过旁边的液位计来观察,然后再通过炉膛10进行对生物质进行或者通过燃油或者燃气进行燃烧;在燃烧的时候,此时设置在锅筒1和下集箱之间的若干组受热面管组件16开始受热,而受热形成的汽水混合物上升形成蒸汽;在受热过程中,由于受热面管组件16上的受热面管呈s形设置,这样增大受热面,与此同时受热管8纵向段12及过渡段14上焊接有翅片9,相邻的受热面管上的翅片9还错开设置,这样可以更加增大受热面,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汽水混合物从下往上移动,在此过程中,汽水混合物朝上溢出并通过中间隔板22下面两侧的u形挡板18的通孔3进入到蒸汽输入机构23中去,在蒸汽输入机构23中逐渐聚集,形成的水滴会附在u形挡板18中,同时其余的汽水混合物再通过中间隔板22设置的透气孔15进入到蒸汽输出机构24中去并从上面的u形挡板18的通孔3溢出去,在此过程中,汽水混合物在转折180°的输送位置,有利于汽水分离,同时附在上面u形挡板18的水滴可以通过中间隔板22的出水孔21流出去,这样可以提高分离的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