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金属银牺牲层的石墨烯转移方法与流程

2021-09-17 21: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石墨 牺牲 转移 方法 金属银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金属银牺牲层的石墨烯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金属基底上生长石墨烯,得到第一样片;将银均匀沉积在所述石墨烯上,得到第二样片;在所述第二样片上旋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第三样片;用刻蚀液刻蚀掉所述第三样片中的所述金属基底,得到第四样片;将所述第四样片转移到目标基底上,得到第五样片;去除所述第五样片中的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刻蚀所述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银牺牲层的石墨烯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金属基底上生长石墨烯的步骤中:所述金属基底为铜、镍、铂、钴、铁、钼、钌或铱,所述石墨烯为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或多层石墨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银牺牲层的石墨烯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银均匀沉积在所述石墨烯上,得到第二样片的步骤包括:用热碱清洗第一玻璃培养皿和第二玻璃培养皿;用去离子水冲洗第一玻璃培养皿和第二玻璃培养皿;用氮气枪将第一玻璃培养皿和第二玻璃培养皿吹干;将所述第一样片固定在所述第二玻璃培养皿中,并将二者放入所述第一玻璃培养皿中;将15~30ml质量分数为5%的银氨溶液倒入所述第二玻璃培养皿中;将5~10ml量分数为17%的葡萄糖溶液倒入所述银氨溶液中,均匀混合;所述第一玻璃培养皿放上加热台;在所述第一玻璃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将加热台的温度设定为65~75℃;对所述第一玻璃培养皿水浴加热,得到所述第二样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银牺牲层的石墨烯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样片上旋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步骤中:旋涂的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厚度为1.5~2.7u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银牺牲层的石墨烯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刻蚀溶液刻蚀掉所述第三样片中的所述金属基底的步骤中:所述刻蚀液的浓度为0.5~1mol/l,所述刻蚀液为过硫酸铵溶液、硝酸铁溶液或氯化铁溶液。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银牺牲层的石墨烯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四样片转移到目标基底上的步骤中:所述目标基底为硅片、氧化硅片、蓝宝石、玻璃片或陶瓷。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银牺牲层的石墨烯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所述第五样片中的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刻蚀所述银的步骤中:使用丙酮去除所述第五样片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使用硝酸刻蚀所述第五样片中的所述银,从而完成所述石墨烯的转移。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银牺牲层的石墨烯转移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金属基底上生长石墨烯,将银均匀沉积在所述石墨烯上,旋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刻蚀液刻蚀掉金属基底,最后使用丙酮除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硝酸刻蚀银,完成石墨烯的转移。在石墨烯的表面上均匀地沉积了一层金属银,可以避免石墨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石墨烯处于一个重P掺的状态也避免了石墨烯转移过程中有机物的残留。金属银的均匀覆盖还会使石墨烯完全展开,便于石墨烯转移到目标基底上。通过银氨溶液和葡萄糖反应产生的银均匀沉积在石墨烯表面。墨烯表面。墨烯表面。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福 孙曼莉 陈武良 徐敏华 彭慧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5.24
技术公布日:2021/9/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