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3-03 09:29: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螺旋摆动油缸,特别是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2.螺旋摆动油缸的应用广泛。在自动化生产线工位上通常要求螺旋摆动油缸的摆动终点具有缓冲,以降低负载惯性冲击,动作平稳。如图1,螺旋摆动油缸100应用于环卫车翻转垃圾桶200动作中,翻转抓斗将垃圾桶200翻转上来倾倒垃圾,行程末端惯性冲击比较大,为了减小冲击,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需要增加缓冲功能。传统的做法是在主油孔位置增加节流塞300,并且在活塞杆上增加尼龙块400,节流塞300内径小于主油孔内径。如图2,活塞向右滑动经过主油孔,油液只能从节流塞300回流,压力升高,流量变小,摆动减缓。此种缓冲方式主要通过调节流量来实现缓冲。活塞杆末端的尼龙块400是塑性零件,起到辅助减震作用。由于翻转抓斗回程是空桶,冲击较小,所以摆缸左腔未加缓冲结构。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做焊接油口来配合节流塞使用,工序相对复杂;节流缓冲会导致油缸压力瞬间升高,损伤密封;活塞与缸筒配合间隙及同轴度要求高,否则缓冲效果不好或者拉伤缸筒。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所述的这种用于螺旋摆动油缸的节流缓冲结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油口工序复杂、缸筒和密封容易损伤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包括一个螺旋摆动油缸的缸筒,所述的缸筒的右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油口,所述的缸筒的左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油口,所述的缸筒内设置有一个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轴的外侧套设有一个活塞齿套,所述的活塞齿套右端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槽,所述的密封圈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5.其中,所述的输出轴右部外壁中设置有至少一条引流槽,所述的引流槽平行于所述的输出轴的轴向,
6.所述的活塞齿套右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位于所述的密封圈槽的左侧,所述的第二密封环位于第一密封环的左侧,第一密封环和所述的第二密封环中均设置有一个缺口,第一密封环的右端内径大于第一密封环的左端内径,第一密封环的右端内壁与所述的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环向间隙。
7.进一步的,所述的输出轴的杆体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所述的活塞齿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所述的第一传动齿和所述的第二传动齿啮合;所述的活塞齿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传动齿,所述的缸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传动齿,所述的第三传动齿和所述的第四传动齿啮合。
8.进一步的,所述的缸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端盖,任意一个所述的端盖的内侧设置有一个所述的轴承,所述的输出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一侧的所述的轴承和所述的端
盖并向所述的端盖外延伸。
9.进一步的,所述的活塞齿套的右端和所述的缸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缓冲块。
10.工作原理:密封圈槽将缸体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室,在输出轴上设置引流槽,在活塞齿套上设置有密封环,两者配合形成一个连通的油路,使油液在两个腔室之间流动,起到缓冲的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不用改变螺旋摆动油缸的外形,不用增加额外的零件,简单加工就可以实现缓冲的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环卫车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现有技术中螺旋摆动油缸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的a-a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的活塞齿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的活塞齿套的立体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的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
21.如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包括一个螺旋摆动油缸的缸筒1,缸筒1的右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油口19,缸筒1的左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油口20,缸筒1内设置有一个输出轴2,输出轴2的外侧套设有一个活塞齿套3,活塞齿套3右端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槽4,密封圈槽4内设置有密封圈6,
23.其中,输出轴2右部外壁中设置有至少一条引流槽8,引流槽8平行于输出轴2的轴向,
24.活塞齿套3右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5,第一密封环位于密封圈槽4的左侧,第二密封环5位于第一密封环的左侧,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5中均设置有一个缺口10,第一密封环的右端内径大于第一密封环的左端内径,第一密封环的右端内壁与输出轴2之间设置有环向间隙7。
25.进一步的,输出轴2的杆体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11,活塞齿套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
第二传动齿12,第一传动齿11和第二传动齿12啮合;活塞齿套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传动齿13,缸筒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传动齿14,第三传动齿13和第四传动齿14啮合。
26.进一步的,缸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端盖15,任意一个端盖15的内侧设置有一个轴承16,输出轴2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一侧的轴承16和端盖15并向端盖15外延伸。
27.进一步的,活塞齿套3的右端和缸筒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缓冲块18。
28.具体的,缓冲块18为尼龙块。
29.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30.活塞齿套3在液压推力作用下左右滑动,并在缸筒1内壁第四传动齿14的作用下旋转,活塞齿套3通过第二传动齿12和第一传动齿11带动输出轴2摆动。
31.当活塞齿套3的密封圈槽4向右滑动至引流槽8时,左腔油液通过缺口10、环向间隙和引流槽8溢流到右腔,左腔油液压力迅速下降,进而输出轴2摆动扭矩下降,达到溢流降压实现缓冲目的。缓冲块18起到辅助减震作用。
32.缺口10的宽度、缺口10在输出轴2圆周方向上的位置、环向间隙的大小、引流槽8的数目、深度和宽度可决定左腔油液的溢流流量。根据环卫车工况,一般在行程末端15度左右开始设计溢流。油缸回程时,可保证螺旋摆动油缸有足够的扭力翻转垃圾桶(尽管是空桶)。与传统方法通过减小流量实现缓冲不同,本实用新型通过降低压力来实现缓冲。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包括一个螺旋摆动油缸的缸筒(1),所述的缸筒(1)的右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油口(19),所述的缸筒(1)的左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油口(20),所述的缸筒(1)内设置有一个输出轴(2),所述的输出轴(2)的外侧套设有一个活塞齿套(3),所述的活塞齿套(3)右端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槽(4),所述的密封圈槽(4)内设置有密封圈(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轴(2)右部外壁中设置有至少一条引流槽(8),所述的引流槽(8)平行于所述的输出轴(2)的轴向,所述的活塞齿套(3)右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5),第一密封环位于所述的密封圈槽(4)的左侧,所述的第二密封环(5)位于第一密封环的左侧,第一密封环和所述的第二密封环(5)中均设置有一个缺口(10),第一密封环的右端内径大于第一密封环的左端内径,第一密封环的右端内壁与所述的输出轴(2)之间设置有环向间隙(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轴(2)的杆体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11),所述的活塞齿套(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12),所述的第一传动齿(11)和所述的第二传动齿(12)啮合;所述的活塞齿套(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传动齿(13),所述的缸筒(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传动齿(14),所述的第三传动齿(13)和所述的第四传动齿(14)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端盖(15),任意一个所述的端盖(15)的内侧设置有一个轴承(16),所述的输出轴(2)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一侧的所述的轴承(16)和所述的端盖(15)并向所述的端盖(15)外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齿套(3)的右端和所述的缸筒(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一个缓冲块(18)。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环卫车垃圾翻斗装置的螺旋摆动油缸的缓冲结构,缸筒的右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油口,缸筒的左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油口,缸筒内设置有一个输出轴,输出轴的外侧套设有一个活塞齿套,活塞齿套右端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圈槽,密封圈槽内设置有密封圈,输出轴右部外壁中设置有至少一条引流槽,活塞齿套右端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中均设置有一个缺口,第一密封环的右端内壁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环向间隙。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不用改变螺旋摆动油缸的外形,不用增加额外的零件,简单加工就可以实现缓冲的效果。简单加工就可以实现缓冲的效果。简单加工就可以实现缓冲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岳勇杰 张文君 钱雪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盾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3/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