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钒钛球团矿焙烧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3-02-19 13:41: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矿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钒钛球团矿焙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焙烧是在低于物料熔化温度下完成某种化学反应的过程,为炉料准备的组成部分。绝大部分物料始终以固体状态存在,因此焙烧的温度以保证物料不明显熔化为上限,焙烧使矿石中的非氧化物矿物变成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在湿法冶金过程中会转入溶液中以提取金属,在火法冶金过程中会还原成金属状态。
3.目前对钒钛球团矿的焙烧方法主要采用焙烧机进行直接焙烧,钒钛球团矿没有经过特别的处理,在进行焙烧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良好的焙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钒钛球团矿焙烧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钒钛球团矿焙烧控制方法,包括焙烧管,所述焙烧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中空的集料箱1,所述集料箱1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料斗,焙烧管外壁平行固定连接有安装边架,所述安装边架之间围绕焙烧管外壁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安装边架之间在加热棒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护罩,焙烧管顶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吸气管,吸气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气泵的吸气端,抽气泵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集料箱的侧面安装有传料电机,传料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于集料箱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出料绞龙,所述传料绞龙位于焙烧管和集料箱内部。
6.更进一步地,所述焙烧管顶部等距设置有出气头,所述吸气管通过出气头连接在焙烧管上,所述吸气管、抽气泵和排气管均设置有多个,位于靠近集料箱一侧的抽气泵的吸气端连接在排气管上。
7.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边架、防护罩和集料箱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工形的底板。
8.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料箱正面安装有控制柜,所述传料电机、抽气泵和加热棒分别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9.更进一步地,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所述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10.步骤一:将钒钛球团矿使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保证其破碎后的物料大小最大之间超过4厘米;
11.步骤二:经破碎后的钒钛球团矿使用水进行淋喷;
12.步骤三:将淋喷完毕的钒钛球团矿放置到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中进行焙烧;
13.步骤四:焙烧完成后通过出料管接收焙烧完毕的钒钛球团矿完成整个焙烧操作。
14.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对破碎后的钒钛球团矿进行淋喷时,保证每千克的钒钛球团矿均匀淋喷到300-500ml的水。
15.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使用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进行焙烧时钒钛球团矿焙烧
装置内部的传料绞龙的转速控制在10-15r/分钟,加热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2000-2500℃之间。
16.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的抽气泵的运行功率控制在100-150m3/h之间。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该钒钛球团矿焙烧控制方法,通过设置能够进行自动注气和排气的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能够在进行钒钛球团矿焙烧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从而增加整个钒钛球团矿的氧化过程,加速焙烧过程。
19.(2)、该钒钛球团矿焙烧控制方法,通过在对钒钛球团矿进行焙烧之前对其进行颚式破碎机的破碎随后利用水进行淋喷,从而使其在进入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能够有更大的受热面积,此外水可以在高温下加速钒钛球团矿的氧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焙烧速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的主体部分背面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主体部分正面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集料箱;2、焙烧管;3、出料管;4、防护罩;5、底板;6、集料斗;7、控制柜;8、吸气管;9、抽气泵;10、排气管;11、传料绞龙;12、出气头;13、加热棒;14、安装边架;15、传料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28.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29.实施例
30.在进行钒钛球团矿焙烧操作时使用了本发明提供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和钒钛球团矿焙烧控制方法进行钒钛球团矿的焙烧,使粉状物料变成块状或球团状,利于冶炼过程的进行,本次采用的是氧化焙烧方案,粉碎后的固体原料在氧气中焙烧,使其中的有用成分
转变成氧化物,同时除去易挥发的砷、锑、硒、碲等杂质,通过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内部设置的抽气泵9和吸气管8以及排气管10为整个焙烧的过程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和废气回收,为提高焙烧的效率可以将进行注气操作的抽气泵9连接氧气供应设备,使用纯氧进行焙烧操作,进行抽气的抽气泵9连接的排气管需要连接废气回收装置,焙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硫高氮的废气以及一些重金属络合物,直接排放有害于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
31.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提供钒钛球团矿焙烧控制方法的全部图解,其中主要的核心部件包括焙烧管2,焙烧管2一端固定连接有中空的集料箱1,集料箱1内部中空位置与焙烧管2相互连接,集料箱1顶部固定连接有集料斗6,集料斗6用于淋喷破碎完毕的钒钛球团矿的投放,焙烧管2外壁平行固定连接有安装边架14,安装边架14之间围绕焙烧管2外壁安装有加热棒13,加热棒13直接贴合在焙烧管2的外壁能够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安装边架14之间在加热棒13的外围固定连接有防护罩4,防护罩4用于隔绝加热棒13的热辐射从而能够提高热量的集中程度,焙烧管2顶部等距固定连接有吸气管8,吸气管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气泵9的吸气端,抽气泵9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10,集料箱1的侧面安装有传料电机15,传料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于集料箱1侧面外壁固定连接有传料绞龙11,传料绞龙11位于焙烧管2和集料箱1内部,焙烧管2顶部等距设置有出气头12,吸气管8通过出气头12连接在焙烧管2上,吸气管8、抽气泵9和排气管10均设置有3个,位于靠近集料箱1一侧的一个抽气泵9的吸气端连接在排气管10上,其目的用于对整个焙烧管2内部进行注气,从而增加内部的含氧量以提高物料的氧化速度,安装边架14、防护罩4和集料箱1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工形的底板5,集料箱1正面安装有控制柜7,传料电机15、抽气泵9和加热棒13分别与控制柜7电性连接,设置能够进行自动注气和排气的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能够在进行钒钛球团矿焙烧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从而增加整个钒钛球团矿的氧化过程,加速焙烧过程。
32.钒钛球团矿焙烧控制方法,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33.步骤一:将钒钛球团矿使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保证其破碎后的物料大小最大之间超过4厘米;
34.步骤二:经破碎后的钒钛球团矿使用水进行淋喷,对破碎后的钒钛球团矿进行淋喷时,保证每千克的钒钛球团矿均匀淋喷到300-500ml的水,对钒钛球团矿进行焙烧之前对其进行颚式破碎机的破碎随后利用水进行淋喷,从而使其在进入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能够有更大的受热面积,此外水可以在高温下加速钒钛球团矿的氧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焙烧速度;
35.步骤三:将淋喷完毕的钒钛球团矿放置到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中进行焙烧,使用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进行焙烧时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内部的传料绞龙11的转速控制在10-15r/分钟,加热棒13的加热温度控制在2000-2500℃之间,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的抽气泵9的运行功率控制在100-150m3/h之间;
36.步骤四:焙烧完成后通过出料管3接收焙烧完毕的钒钛球团矿完成整个焙烧操作。
37.需要注意的是,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的工作工程中需要外接工业电源,使用的抽气泵9内部旋转电机和传料电机15均为交流电机,其工作电压为220v,在进行传料电机15的启动时需要事先保证传料绞龙11不与焙烧管2内部进行摩擦,从而导致设备损坏。
38.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一次焙烧操作后需要对整个钒钛球团矿焙烧装置内部进行清理,清洁传料绞龙11与焙烧管2内部之间缝隙,并在焙烧完毕后保持加热棒13工作一端时
间蒸发残留在设备内部的水分,避免绞龙发生锈蚀。
39.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柜7能够控制传料电机15的旋转速度,以此来控制物料在焙烧管2内部的焙烧时间,通过颚式破碎机破碎的物料其直径小于4cm能够有效的提高焙烧速度,相较于传统的焙烧机单位时间内能够有更高的物料焙烧量。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