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过载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11:2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过载离合器。


背景技术:

2.智能锁的驱动组件多是由电机和传动齿轮组构成,其中,电机作为驱动件驱动传动齿轮组依次运转,进而使传动齿轮组带动门锁的锁轴转动进行开启或关闭门锁。该智能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电机损坏导致传动齿轮组无法前进,同时也无法反转,进而卡死锁体内部结构导致门外使用应急钥匙或门内直接使用把手都无法开锁的问题,出现该种情况时,需要拆卸整门或强行破坏掉门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载离合器,该过载离合器应用在智能锁上,能在智能锁上的电机损坏或故障发生无法开启门锁的情形下,仍然可以通过门外应急机械钥匙或门内机械把手驱动门锁打开,避免因电机或传动齿轮故障卡死而造成应急钥匙和门内把手也无法开启门锁的灾难性隐患,大大提高智能锁的绝对安全性,降低产品使用风险和维护成本。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过载离合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轴套组件,所述轴套组件内设有转轴组件,所述轴套组件外套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轴套组件之间设有过载弹性组件,在传动齿轮不动的情况下,外力驱动轴套组件的力大于过载弹性组件的弹性力时,轴套组件在外力驱动下不被传动齿轮干涉仍然可以自由转动,因此,在机械钥匙反驱动下转轴组件可以带动轴套组件自由活动进行开锁,过程中轴套组件脱离传动齿轮和电机的阻力。
6.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通过对传动齿轮和轴套组件进行改进,在传动齿轮和轴套组件之间增设过载弹性组件,实现在智能锁电机损坏传动齿轮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外力驱动轴套组件和转轴组件转动使门锁开启,不仅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因电机损坏,导致无法开启门锁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无需破坏智能锁即可实现打开门锁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智能锁的绝对安全性,降低产品使用风险和维护成本。
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轮上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用于放置过载弹性组件。
8.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传动齿轮上增设多个用于放置过载弹性组件的放置槽,其放置槽的加工简单方便,在现有传动齿轮上加工即可,无需增加多余零件。
9.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沿传动齿轮内径面向外径面方向延伸一定深度,所述放置槽的外端部为敞口设置,所述放置槽的内端部为挡止面。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放置槽沿传动齿轮内径面向外径面方向延伸一定深度,传动齿轮的内径面即放置槽的外端部敞口设置,便于过载弹性组件的放入,同时保证过载弹性组件在放入放置槽后,过载弹性组件的外端部与轴套组件接触,为外力驱动轴套组件转动提供保障;放置槽的内端部为挡止面而非贯通面的设置,使外力通过轴套组件驱动过载弹性
组件时,挡止面能够挡止过载弹性组件,避免过载弹性组件滑脱。
11.进一步地,所述过载弹性组件由弹性件和限位钢珠构成,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放置槽的挡止面抵接,另一端与限位钢珠抵接。
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过载弹性组件由弹性件和限位钢珠构成,其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且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挡止面,一端抵接限位钢珠,使轴套组件在外力驱动下,通过限位钢珠向弹性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弹性件压缩,在外力达到一定的力后,限位钢珠从轴套组件脱出,轴套组件组件实现转动。
13.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钢珠的珠径大于所述弹性件的外径。确保限位钢珠在受到压力后向弹性件施加压力并使弹性件发生压缩,进而确保过载弹性组件的有效性。
14.进一步地,所述轴套组件包括主轴套,所述主轴套的外圆面上设有多个与限位钢珠相配合的球形凹陷,所述主轴套内固定有转轴组件。
15.上述技术方案中,主轴套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限位钢珠相配合的球形凹陷,在正常状态下,限位钢珠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陷入主轴套上的球形凹陷内,此时,传动齿轮通过载弹性组件带动主轴套转动,主轴套进而带动转轴组件转动实现门锁的开启和锁止;在非正常状态下,即电机损坏或发生故障无法转动时,此时传动齿轮受外部组件的原因无法转动,在此情况下,可通过对主轴套施加外力,施加的外力逐步通过限位钢珠向弹性件施加压力使弹性件压缩,使限位钢珠从主轴套上的球形凹陷逐步向外移动,直至限位钢珠从主轴套上的球形凹陷脱出,此时,限位钢珠与主轴套的外圆周面形成点接触,继续向主轴套施加外力驱动主轴套发生转动,待主轴套上的球形凹陷与下一个位置的限位钢珠配合后,重复上述动作,直至主轴套与转轴组件转动一定的角度打开门锁。
16.进一步地,所述轴套组件还包括上定位圈和底板定位圈,所述上定位圈和底板定位圈分别位于所述主轴套的两侧,且与主轴套转动连接。
17.上述技术方案中,上定位圈和底板定位圈的设置,分置于主轴套的两侧,一方面对主轴套起到防护作用,另一方面,便于主轴套的安装,进而确保传动齿轮在与主轴套配合后,距离固定板一定距离,保证传动齿轮在驱动力下自由转动。
1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还包括护板,所述护板设在传动齿轮装有过载弹性组件的一侧面。
19.上述技术方案中,护板的设置,对过载弹性组件起到防护作用,防止过载弹性组件脱出传动齿轮,同时将对位于门锁内侧的上定位圈起到限位作用。
20.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轮和护板上均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护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传动齿轮上。
2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紧固件将护板固定在传动齿轮上,使护板与传动齿轮形成可拆卸连接,在过载弹性组件因长久使用弹力减弱或失效时,可拆除护板,更换上新的过载弹性组件,进而有效提升智能锁的使用寿命。
22.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通过对传动齿轮和轴套组件进行改进,在传动齿轮和轴套组件之间增设过载弹性组件,实现在智能锁电机损坏传动齿轮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外力驱动轴套组件进行转动使门锁开启,不仅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因电机损坏,导致无法开启门锁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无需破坏智能锁即可实现打开门锁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智能锁的
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的装配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的分解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中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中传动齿轮上装配有过载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中轴套组件与转轴组件的装配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中轴套组件与转轴组件的分解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中轴套组件与转轴组件和限位钢珠装配后不含上定位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2.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一种过载离合器,包括底板10,所述底板10上设有轴套组件20,所述轴套组件20内设有转轴组件30,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组件30包括方轴旋纽31,所述方轴旋纽31内连接有方形转轴(图中未示出),所述轴套组件20外套设有传动齿轮40,所述传动齿轮40与轴套组件20之间设有过载弹性组件50,在传动齿轮40不动的情况下,外力驱动轴套组件20的力大于过载弹性组件50的弹性力时,轴套组件20在外力驱动下仍然可以不被传动齿轮40干涉而自由转动,因此,在机械钥匙反驱动下转轴组件31可以带动轴套组件20自由活动进行开锁,过程中轴套组件20脱离传动齿轮40和电机的阻力。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方轴旋纽31的外部设有至少两条相对分布且呈向外凸出的第一挡位条311,所述轴套组件20的内径面设有向内凸出且与第一挡位条311相对应的第二挡位条211,所述第二挡位条211的数量与第一挡位条311的数量相同,在外力驱动轴套组件20发生转动时,轴套组件20通过第一挡位条311和第二挡位条211的相互挡止带动转轴组件30发生转动,当然,除了上述两条挡位条互相挡止带动转动外,也可以采用将其中一个挡位条设置成凹槽,形成挡位条和凹槽相配合的结构实现互相带动旋转。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通过对传动齿轮40和轴套组件20进行改进,在传动齿轮40和轴套组件20之间增设过载弹性组件50,实现在智能锁电机损坏传动齿轮40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外力驱动轴套组件20和转轴组件转动使门锁开启,不仅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因电机损坏,导致无法开启门锁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无需破坏智能锁即可实现打开门锁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智能锁的绝对安全性,降低产品使用风险和维护成本。
33.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传动齿轮40上设有多个放置槽42,所述放置槽42内用于放置过载弹性组件50。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传动齿轮40上增设多个用于放置过载弹性组件50的放置槽42,其放置槽42的加工简单方便,在现有传动齿轮40上加工即可,无需增加多余零件。具体地,所述放置槽42沿传动齿轮40内径面向外径面方向延伸一定深度,所述放置槽42的外端部为敞口设置,所述放置槽42的内端部为挡止面421。放置槽42采用沿传动齿轮40内径面向外径面方向延伸一定深度,传动齿轮40的内径面即放置槽42的外端部敞口设置,便于过载弹性组件50的放入,同时保证过载弹性组件50在
放入放置槽42后,过载弹性组件50的外端部与轴套组件20接触,为外力驱动轴套组件20转动提供保障;放置槽42的内端部为挡止面421而非贯通面的设置,使外力通过轴套组件20驱动过载弹性组件50时,挡止面421能够挡止过载弹性组件50,避免过载弹性组件50滑脱。
34.参照图1、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过载弹性组件50由弹性件51和限位钢珠52构成,所述弹性件51的一端与放置槽42的挡止面421抵接,另一端与限位钢珠52抵接。该技术方案中,过载弹性组件50由弹性件51和限位钢珠52构成,其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且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弹性件51的一端抵接挡止面421,一端抵接限位钢珠52,使轴套组件20在外力驱动下,通过限位钢珠52向弹性件51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弹性件51压缩,在外力达到一定的力后,限位钢珠52从轴套组件20脱出,轴套组件20组件实现转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1优选为弹簧,弹簧原料来源丰富,弹性力好;当然,也可以选用具有弹性的弹性柱或弹性体作为弹性件51。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钢珠52的珠径大于所述弹性件51的外径。确保限位钢珠52在受到压力后向弹性件51施加压力并使弹性件51发生压缩,进而确保过载弹性组件50的有效性。
35.参照图1、图2和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轴套组件20包括主轴套21,所述主轴套21的外圆面上设有多个与限位钢珠52相配合的球形凹陷212,所述主轴套21内固定有转轴组件30。该技术方案中,主轴套21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限位钢珠52相配合的球形凹陷212,在正常状态下,限位钢珠52在弹性件51弹力作用下陷入主轴套21上的球形凹陷212内,此时,传动齿轮40通过载弹性组件50带动主轴套21转动,主轴套21进而带动转轴组件30转动实现门锁的开启和锁止;在非正常状态下,即电机损坏或发生故障无法转动时,此时传动齿轮40受外部组件的原因无法转动,在此情况下,可通过对主轴套21施加外力,施加的外力逐步通过限位钢珠52向弹性件51施加压力使弹性件51压缩,使限位钢珠52从主轴套21上的球形凹陷212逐步向外移动,直至限位钢珠52从主轴套21上的球形凹陷212脱出,此时,限位钢珠52与主轴套21的外圆周面形成点接触,继续向主轴套21施加外力驱动主轴套21发生转动,待主轴套21上的球形凹陷212与下一个位置的限位钢珠52配合后,重复上述动作,直至主轴套21与转轴组件30转动一定的角度打开门锁。
36.参照图1、图2和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轴套组件20还包括上定位圈22和底板定位圈23,所述上定位圈22和底板定位圈23分别位于所述主轴套21的两侧,且与主轴套21转动连接。该技术方案中,上定位圈22和底板定位圈23的设置,分置于主轴套21的两侧,一方面对主轴套21起到防护作用,另一方面,便于主轴套21的安装,进而确保传动齿轮40在与主轴套21配合后,距离固定板一定距离,保证传动齿轮40在驱动力下自由转动。
37.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过载离合器还包括护板60,所述护板60设在传动齿轮40装有过载弹性组件50的一侧面。该技术方案中,护板60的设置,对过载弹性组件50起到防护作用,防止过载弹性组件50脱出传动齿轮40,同时将对位于门锁内侧的上定位圈22起到限位作用。
38.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非限制实施例,所述传动齿轮40和护板60上均设有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护板60通过紧固件70固定在所述传动齿轮40上。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紧固件70将护板60固定在传动齿轮40上,使护板60与传动齿轮40形成可拆卸连接,在过载弹性组件50因长久使用弹力减弱或失效时,可拆除护板60,更换上新的过载弹性组件50,进
而有效提升智能锁的使用寿命。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护板60的固定孔为台阶孔61,所述台阶孔61使紧固件70的螺钉头在安装后沉入台阶孔61内,使紧固件70的外表面在安装后不突出护板60;所述传动齿轮40上的固定孔为盲孔41,盲孔41的设置,确保紧固件70将护板60紧固在传动齿轮40上。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
上”、“下”、“前”、“后”、
ꢀ“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