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侧冲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3-01-17 16:58: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冲模具。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为气水分离器的一个零件产品,在其侧面需加工两个侧面通孔,且该两个侧面通孔需中心对称设置。现有的加工工序中,通常用冲压模具对零件产品侧面进行冲压得到上述侧面通孔。然而,若由冲头一次完成两个侧面通孔的冲压,则在冲头撤出产品复位时,极易出现冲头拉伤零件产品或冲头卡在零件产品上的现象(冲头冲压入产品过深,撤出零件产品复位距离过长)。
3.鉴于此,本技术发明人发明了一种侧冲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可有效保证零件产品冲孔质量的侧冲模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冲模具,包括
6.上模,所述上模的底端设有冲头,
7.下模,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所述下模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立式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一竖直设置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面对应冲头设有上模孔及下模孔,且上模孔及下模孔关于固定环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环的内部对应上模孔设有一限位块,对应下模孔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及位于定位柱上方的定位块,所述定位柱的底端伸入所述下模孔内,其顶端与定位块之间设有弹性件。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其一端与所述定位柱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块连接固定。
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对应弹簧设有容纳槽,所述弹簧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连接固定。
1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直径与所述下模孔的孔径对应,所述定位柱的底端端面为球面。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环具有与固定孔对应卡合固定的固定部,所述固定孔非圆孔。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并延伸至所述上模孔的下方。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座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板的两侧与所述底座之间均设有加强板。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5.本实用新型侧冲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可实现对应待加工零件产品的侧面冲孔的加工,对冲头的限位,可避免零件产品的损坏,定位结构的设计,则可有效保证侧面冲孔的位置准确,从而有效保证零件产品的冲孔质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冲模具加工零件产品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冲模具示意图,此时上模与下模合模状态;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固定环与固定部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加工零件产品的第二个侧面通孔时,上模与下模合模状态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0-上模,
22.11-冲头,12-模柄,
23.20-下模,
24.21-底座,
25.22-固定板,
26.23-固定环,231-上模孔,232-下模孔,233-限位块,234-固定部,235-环形台阶,
27.24-定位结构,241-定位柱,242-定位块,243-弹性件,
28.25-加强板,
29.30-零件产品,
30.31-侧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实施例
34.配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冲模具,用于如图1所示零件产品30的加工,该侧冲模具主要用于侧冲加工该零件产品30的两个侧面通孔31,需强调的是,零件产品30上的两个侧面通孔31关于零件产品30的中心对称设置。
35.一种侧冲模具,包括上模10及下模20,该侧冲模具使用时需与压力机配合使用,其中,压力机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在此不展开赘述。
36.上模10,所述上模10的底端设有冲头11,上模10的顶端设有模柄12,且上模10通过所述模柄12固定在压力机的滑块上,并随滑块一起沿压力机导轨上下运动。其中,冲头11的直径与待冲孔零件产品30的侧面通孔31的孔径相等。
37.下模20,下模20固定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上模10的下方,所述下模20包括底座21、设于底座21上的立式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上设有一竖直设置的固定环23,所述固定环23的侧面对应冲头11设有上模孔231及下模孔232,且上模孔231及下模孔232关于固定环23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固定环23的内部对应上模孔231设有一限位块233,对应
下模孔232设有定位结构24,所述定位结构24包括定位柱241及位于定位柱241上方的定位块242,所述定位柱241的底端伸入所述下模孔232内,其顶端与定位块242之间设有弹性件243。
38.其中,固定环23与零件产品30匹配设置,零件产品30可对应套置固定环23的外周,从而实现零件产品30的固定。上模孔231及下模孔232的孔径与零件产品30侧面通孔31的孔径均相等,上模孔231及下模孔232均位于冲头11的正下方,冲头11向下冲压时,即对应朝上模孔231的位置冲压并可恰好冲入上模孔231内。
39.限位块233用于限制冲头11往下冲压的距离,冲头11向冲压时,当冲头11与限位孔相抵时,冲头11及停止冲压,如此可防止冲头11往下冲压过深,从而可有效避免在冲头11撤出复位时,冲头11拉伤零件产品30或冲头11卡在零件产品30上。
40.定位结构24则用于零件产品30的定位。当冲压完成零件产品30的第一个侧面通孔31时,需进行零件产品30的第二个侧面通孔31的侧冲加工,此时定位结构24即与已完成的第一个侧面通孔31配合实现零件产品30的定位,从而确保两个侧面通孔31关于零件产品30的中心对称设置。
41.使用时,该侧冲模具固定在压力机上,之后将待冲孔的零件产品30对应套置固定环23的外周卡合固定,加工第一个侧面通孔31时,零件产品30的位置无特殊要求,只需与固定环23对应卡合到位即可。零件产品30固定后,上模10带动冲头11向下运动并对应冲压入上模孔231,从而在零件产品30侧面冲出第一个侧面通孔31,冲头11运动至与限位块233相碰时停止运动,上模10带动冲头11向上复位。之后取下零件产品30,并再次将零件产品30卡合固定至固定环23上,套入时,将第一个已加工完成的侧面通孔31对准定位柱241的位置,同时将定位柱241朝固定环23内侧挤压以便于零件产品30套置固定环23,待零件产品30套置固定环23外周并卡合到位时,定位柱241在弹性件243的作用下朝固定环23外侧运动,使定位柱241的底端对应穿过下模孔232及第一个侧面通孔31,如此实现零件产品30的定位,之后上模10再次带动冲头11向下运动并对应冲压入上模孔231,从而在零件产品30侧面冲出第二个侧面通孔31,如此可保证零件产品30上的两个侧面通孔31关于其中心对称设置。
42.其中,所述弹性件243为弹簧,其一端与所述定位柱241连接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块242连接固定。具体的,所述定位块242对应弹簧设有容纳槽,所述弹簧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连接固定。容置槽为圆形槽,且与弹簧的尺寸对应(容置槽的直径比弹簧外径稍微大一点),弹簧被压缩时,被压缩至容置槽内。容置槽的设计,在弹簧被压缩时具有一定的导向和限制作用,如此使得定位柱241的运动能更加平稳。
43.所述定位柱241的直径与所述下模孔232的孔径对应,所述定位柱241的底端端面为球面。其中,定位柱241与下模孔232的孔径对应,可避免定位柱241在下模孔232内晃动。而定位柱241底端端面设计为球面,一方面便于零件产品30套置固定环23,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定位柱241底端对零件产品30内壁的磨损。优选的,当弹性件243驱动定位柱241穿出下模孔232时,定位柱241底端的球面完全位于固定环23外部,如此可保证对零件产品30的定位精准。
44.所述固定板22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环23具有与固定孔对应卡合固定的固定部234,所述固定孔非圆孔。固定部234与固定孔匹配卡合固定,从而使得固定环23固定在固定板22上,其中,固定环23的外径大于固定部234的最大直径,固定环23与固定部234之间存在
一个环形台阶235,当该环形台阶235与固定板22表面配合相抵时,固定部234即与固定孔安装到位。而固定孔设计成非圆孔,固定部234也与固定孔适配设计,本实施例中,固定孔的内壁由曲面及平面组成,如此可防止固定部234与固定板22之间相对转动,保证固定部234及固定环23的稳固。
45.所述限位块233设于所述固定环23的内壁,并延伸至所述上模孔231的下方。限位块233只需延伸至下模孔232的下方,对冲头11具有限位作用即可。将其设置在固定环23的内壁,使其可减少占用固定环23的内部空间。
46.所述固定板22与所述底座21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板22的两侧与所述底座21之间均设有加强板25。加强板25的设计,有效加强固定板22与底座21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提升下模20的整体强度。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