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滑透明织带的制作方法

2023-01-06 01:52: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织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滑透明织带。


背景技术:

2.织带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有防滑透明织带、阻燃夜光织带、耐腐蚀柔性织带等等,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
3.目前,防滑透明织带采用透明纱线编织而成,在防滑透明织带的表面设置有多道凹槽,多道凹槽沿防滑透明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通过多道凹槽增加防滑透明织带的表面粗糙度,实现防滑透明织带的防滑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防滑透明织带在制作完成后,不论是在二次加工前还是运输过程中,由于凹槽的存在,防滑透明织带的表面易积灰纳垢,将降低防滑透明织带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防滑透明织带表面易积灰纳垢而导致美观度下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滑透明织带。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滑透明织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滑透明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设置有多个防滑凸条,多个所述防滑凸条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相邻所述防滑凸条之间留有供所述防滑凸条插接的插接间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织带本体制作完成后,将织带本体对折或将多条织带本体相贴合,使织带本体表面的防滑凸条插接于插接间隙内,固定织带本体的对折或多条织带本体贴合的姿态,以使织带本体表面外露的间隙数量减少。通过防滑凸条和插接间隙,使织带本体既能利用相邻防滑凸条之间的插接间隙实现防滑效果,还实现利用防滑凸条减少插接间隙的效果,并且还降低包装后的织带本体在运输过程中散落的风险,降低织带本体在二次加工前或运输过程中表面易在插接间隙内积灰纳垢的风险,从而改善防滑透明织带表面易积灰纳垢而导致美观度下降的问题。
9.可选的,所述织带本体背离所述防滑凸条的表面设置自清洁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带本体的一面有防滑凸条,另一面有自清洁层,在将织带本体对折或两条织带本体相贴合,防滑凸条插接于插接间隙内时,进一步缩减插接间隙外露于外界环境的数量,进一步降低插接间隙积灰纳垢的风险,并且自清洁层的引入,减少外界污渍粘附于织带本体表面的风险,进一步改善防滑透明织带表面易积灰纳垢而导致美观度下降的问题。
11.可选的,所述织带本体设置有清洁件,所述清洁件用于将所述插接间隙内的污垢剥离。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续织带本体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通过清洁件将插接间隙内的污垢剥离,便于后续对织带本体清洁的同时,改善织带本体使用过程中插接间隙易积灰纳垢的问题。
13.可选的,所述清洁件为透明布带,所述清洁件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对应多个所述防滑凸条,所述通孔供所述防滑凸条插设,所述清洁件的表面供所述织带本体的表面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清洁件的表面与织带本体的表面贴合。在需要将插接间隙内的污垢剥离时,将清洁件与织带本体分离,使防滑凸条脱离通孔,便可通过清洁件将插接间隙内的污垢剥离出插接间隙,从而便于使用者在使用织带本体过程中对插接间隙内的污垢进行清洁,提高清洁织带本体表面污垢的效率。
15.可选的,所述清洁件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织带本体相互远离的两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洁件与织带本体连为一体,降低清洁件丢失的风险,便于清洁件重复利用。
17.可选的,所述清洁件为透明尼龙线,所述清洁件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清洁件对应多个所述防滑凸条之间的插接间隙;所述插接间隙用于容纳所述清洁件;所述清洁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织带本体相互远离的侧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清洁件隐藏于插接间隙内,降低外界物体刮蹭或损坏清洁件的风险。在需要将插接间隙内的污垢剥离时,捏合织带本体相互远离的侧壁,由于清洁件的材质为尼龙,尼龙具有弹性,在捏合织带本体相互远离的侧壁时,清洁件可在织带本体的表面拱起,使插接间隙内的污垢被清洁件顶起剥离出插接间隙,从而便于使用者在使用织带本体过程中对插接间隙内的污垢进行清洁。
19.可选的,所述织带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沿所述织带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根所述清洁件均连接于所述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用于迫使所述清洁件脱离所述插接间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插接间隙内的污垢剥离时,捏合织带本体相互远离的侧壁,而后提拉连接线,迫使多根清洁件均脱离插接间隙,提高多根清洁件在捏合织带本体后脱离插接间隙的效率,提高清洁织带本体表面污垢的效率。
21.可选的,所述织带本体的侧壁设置有有色锁边线,所述有色锁边线的周侧供所述连接线的周侧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色锁边线的引入,一方面降低织带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线头散落的风险,另一方面在连接线周侧与有色锁边线抵接时,降低连接线与外界物体刮蹭的风险,提高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防滑凸条和插接间隙,固定织带本体的对折或多条织带本体贴合的姿态,使织带本体既能利用相邻防滑凸条之间的插接间隙实现防滑效果,还实现利用防滑凸条减少插接间隙的效果,并且还降低包装后的织带本体在运输过程中散落的风险,降低织带本体在二次加工前或运输过程中表面易在插接间隙内积灰纳垢的风险,从而改善防滑透明织带表面易积灰纳垢而导致美观度下降的问题;
25.2.通过自清洁层,在将织带本体对折或两条织带本体相贴合,防滑凸条插接于插
接间隙内时,进一步缩减插接间隙外露于外界环境的数量,进一步降低插接间隙积灰纳垢的风险,减少外界污渍粘附于织带本体表面的风险,进一步改善防滑透明织带表面易积灰纳垢而导致美观度下降的问题;
26.3.通过清洁件,在后续织带本体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通过清洁件将插接间隙内的污垢剥离,便于后续对织带本体清洁的同时,改善织带本体使用过程中插接间隙易积灰纳垢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用于展示捏合实施例1织带本体相互远离的侧壁,提拉连接线,迫使清洁件远离插接间隙的状态示意图。
29.图3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用于展示实施例2的清洁件与织带本体分离的状态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织带本体;2、防滑凸条;3、自清洁层;4、插接间隙;5、清洁件;51、通孔;6、有色锁边线;7、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滑透明织带,以改善防滑透明织带表面易积灰纳垢而导致美观度下降的问题。
34.实施例1
35.参照图1和图2,一种防滑透明织带包括织带本体1,织带本体1为由透明尼龙纱线编织而成的两层的透明带体。织带本体1的一面固定有多个防滑凸条2,另一面覆盖有自清洁层3。多个防滑凸条2沿织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相邻所述防滑凸条2之间留有供防滑凸条2插接的插接间隙4,即插接间隙4有多道。织带本体1设置有清洁件5,清洁件5用于将插接间隙4内的污垢剥离。通过多道插接间隙4,增加织带本体1的表面粗糙度,实现织带本体1的防滑效果,通过清洁件5清洁位于插接间隙4内的污垢,降低插接间隙4内的污垢影响织带本体1美观度的风险。
36.参照图1和图2,具体地,防滑凸条2可以是缝合固定于织带本体的透明尼龙纱线段,可以是二次注塑或粘接固定于织带本体1的透明树脂块。自清洁层3为自清洁涂料,可以是超疏水二氧化硅纳米涂层,还可以纳米疏水疏油涂层。防滑凸条2沿织带本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相邻防滑凸条2相互平行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滑凸条2沿织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多个防滑凸条2位于同一直线上。设计插接间隙4和自清洁层3的意义在于:在将织带本体1对折或两条织带本体1相贴合时,防滑凸条2插接于插接间隙4内,固定织带本体1的对折或两条织带本体1贴合的姿态,隐藏织带本体1表面外露的间隙,降低插接间隙4积灰纳垢的风险,自清洁层3减少外界污渍粘附于织带本体1表面的风险,从而改善防滑透明织带表面易积灰纳垢而导致美观度下降的问题。
37.参照图1和图2,清洁件5为透明尼龙线,清洁件5设置有多根,多根清洁件5对应多道插接间隙4,插接间隙4用于容纳清洁件5。清洁件5的两端分别缝合固定于织带本体1相互
远离的侧壁,即清洁件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织带本体1相互远离的长边。织带本体1相互远离的侧壁缝合固定有有色锁边线6,有色锁边线6沿织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即织带本体1的长边固定有有色锁边线6。
38.参照图1和图2,织带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连接线7,连接线7沿织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连接线7的两端分别缝合固定于织带本体1的表面。多根清洁件5的周侧均绕设于连接线7的周侧,连接线7用于迫使清洁件5脱离插接间隙4。
39.参照图2,有色锁边线6的周侧供连接线7的周侧抵接,有色锁边线6与连接线7的颜色不一,借此设计,在连接线7周侧与有色锁边线6抵接时,限制连接线7脱离织带本体1的风险,降低连接线7与外界物体刮蹭的风险,提高连接线7的使用寿命。
40.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清洁件5隐藏于插接间隙4内,降低外界物体刮蹭或损坏清洁件5的风险,多道插接间隙4增加织带本体1表面的粗糙度,为织带本体1增加防滑性能。在需要将插接间隙4内的污垢剥离时,捏合织带本体1相互远离的侧壁,由于清洁件5的材质为尼龙,尼龙具有弹性,在捏合织带本体1相互远离的侧壁时,位于织带本体1相互远离侧壁的有色锁边线6相互靠近,提拉连接线7,清洁件5在织带本体1的表面拱起,使插接间隙4内的污垢被清洁件5顶起剥离出插接间隙4,便于使用者在使用织带本体1过程中对插接间隙4内的污垢进行清洁。
41.实施例2
42.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清洁件5为透明布带,清洁件5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通孔51,多个通孔51对应多个防滑凸条2,通孔51供防滑凸条2插设,以使清洁件5的表面供织带本体1的表面抵接。清洁件5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缝合固定于织带本体1相互远离的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清洁件5可拆卸连接于织带本体1的表面,以提高清洁件5的使用寿命,例如,可以是通孔51和防滑凸条2的插设使清洁件5可拆卸连接于织带本体1,还可以是通过魔术贴使清洁件5可拆卸连接于织带本体1的表面。
43.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清洁件5的表面与织带本体1的表面贴合。在需要将插接间隙4内的污垢剥离时,将清洁件5与织带本体1分离,使防滑凸条2脱离通孔51,便可通过清洁件5将插接间隙4内的污垢剥离出插接间隙4,从而便于使用者在使用织带本体1过程中对插接间隙4内的污垢进行清洁,提高清洁织带本体1表面污垢的效率。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