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23:06: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用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2.儿童安全座椅安装于汽车座椅上以供儿童乘坐,其能在发生车祸时束缚儿童。儿童安全座椅一般包括底座和插装连接在底座上的提篮或安全座椅,提篮主要是供年龄较小的婴儿使用,安全座椅主要是供年龄较大的儿童的使用。为了方便提篮或安全座椅在底座上进行交替安装或方便拆卸下提篮或安全座椅,在底座与提篮或安全座椅之间会设置释锁结构,但现有的释锁结构设计都较为复杂,零部件多,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适于与椅身配合使用,所述椅身设有前锁杆和后锁杆,所述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旋转盘和释锁拉手,所述旋转盘活动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前锁杆锁定配合的前卡钩和用于与所述后锁杆锁定配合的后卡钩;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前卡钩解锁的前钩释锁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后卡钩解锁的后钩释锁组件,所述前钩释锁组件和所述后钩释锁组件均与所述释锁拉手联动连接,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进行释锁时,所述释锁拉手带动所述前钩释锁组件和所述后钩释锁组件同时动作,实现所述前钩释锁组件带动所述前卡钩及所述后钩释锁组件带动所述后卡钩同时释锁。
4.可选地,所述前钩释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前钩释锁驱动件和前钩锁止限位杆,所述释锁拉手与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联动连接,所述前卡钩与所述前锁杆相互锁定时,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与所述前卡钩配合以限制所述前卡钩动作,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时,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带动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移动以使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与所述前卡钩相互脱离,实现所述前卡钩释锁;所述后钩释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后钩释锁驱动件和后钩锁止限位杆,所述释锁拉手与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联动连接,所述后卡钩与所述后锁杆相互锁定时,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与所述后卡钩配合以限制所述后卡钩动作,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时,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带动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移动以使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与所述后卡钩相互脱离,实现所述后卡钩释锁。
5.可选地,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设有前驱动块,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设有后驱动块,所述底座铰接连接有前钩释锁块,所述前钩释锁块设有销轴、抵接块和与所述前驱动块的前侧钩接连接的前拨块,所述前拨块和所述抵接块分别位于所述销轴的上下两侧,所述释锁拉手设有与所述后驱动块的后侧钩接连接的后钩释锁块和与所述抵接块的后侧抵接的斜坡;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前移时,所述后钩释锁块移动带动所述后驱动块前移,以及所述斜坡前移带动所述前钩释锁块转动以使所述前拨块向后翻转来实现所述前拨块带动所述前驱动块后移。
6.可选地,所述前钩释锁组件还包括前钩复位弹性件,所述前钩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和所述旋转盘连接;所述后钩释锁组件还包括后钩复位弹性件,所述后钩复位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和所述旋转盘连接。
7.可选地,所述旋转盘与所述底座旋转连接,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设有前驱动块,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设有后驱动块,所述底座活动连接有第一侧释锁件和第二侧释锁件,所述第一侧释锁件设有与所述前驱动块钩接连接的第一侧拨块,所述第二侧释锁件设有与所述后驱动块钩接连接的第二侧拨块;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前移时,所述第一侧拨块移动带动所述前驱动块向左移动,以及所述第二侧拨块移动带动所述后驱动块向右移动。
8.可选地,所述释锁拉手设有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所述第一侧释锁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圆柱滑动配合的第一侧斜槽,所述第二侧释锁件设有与所述第二圆柱滑动配合的第二侧斜槽,所述底座设有供所述第一侧释锁件和所述第二侧释锁件左右滑动的导轨。
9.可选地,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设有前斜槽,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设有后斜槽,所述旋转盘设有与所述前斜槽位置对应的前竖槽和与所述后斜槽位置对应的后竖槽;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贯穿所述前斜槽和所述前竖槽且与所述前斜槽和所述前竖槽滑动连接,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时,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带动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从所述前竖槽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以使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与所述前卡钩相互脱离,实现所述前卡钩释锁;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贯穿所述后斜槽和所述后竖槽且与所述后斜槽和所述后竖槽滑动连接,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时,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带动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从所述后竖槽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以使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与所述后卡钩相互脱离,实现所述后卡钩释锁。
10.可选地,所述前卡钩设有与所述前锁杆锁定配合的前锁槽和与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抵接的前限位部,所述后卡钩设有与所述后锁杆锁定配合的后锁槽和与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抵接的后限位部,所述前卡钩和所述后卡钩均与所述旋转盘铰接连接。
11.可选地,还包括前卡钩弹性件和后卡钩弹性件,所述前卡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卡钩和所述旋转盘连接,所述后卡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卡钩和所述旋转盘连接。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通过拉动释锁拉手来同时带动前钩释锁组件和后钩释锁组件动作,来驱动前卡钩和后卡钩同时释锁,这种通过一个拉动释锁拉手的动作来实现前卡钩和后卡钩同时联动释锁的结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成本低,操作也便捷。
13.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儿童安全座椅与上述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的局部爆炸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的局部爆炸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椅身的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释锁拉手与第一侧释锁件和第二侧释锁件组装的结构
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与释锁拉手组装的结构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在锁定时的局部结构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在释锁时的局部结构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在锁定时的剖视图;
23.图9为图8中a部的放大图;
24.图10为图8中b部的放大图;
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在释锁时的剖视图;
26.图12为图11中c部的放大图;
27.图13为图11中d部的放大图;
28.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在旋转盘转动到90
°
位置且锁定时的剖视图;
29.图15为图14中e部的放大图;
30.图16为图14中f部的放大图;
31.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在旋转盘转动到90
°
位置且释锁时的剖视图;
32.图18为图17中g部的放大图;
33.图19为图17中h部的放大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椅身;11、前锁杆;12、后锁杆;2、底座;21、导轨;3、旋转盘;31、前竖槽;32、后竖槽;4、释锁拉手;41、后钩释锁块;42、斜坡;43、第一圆柱;44、第二圆柱;5、前卡钩;51、前锁槽;52、前限位部;6、后卡钩;61、后锁槽;62、后限位部;7、前钩释锁组件;71、前钩释锁驱动件;711、前驱动块;712、前斜槽;72、前钩锁止限位杆;73、前钩复位弹性件;8、后钩释锁组件;81、后钩释锁驱动件;811、后驱动块;812、后斜槽;82、后钩锁止限位杆;83、后钩复位弹性件;9、前钩释锁块;91、销轴;92、抵接块;93、前拨块;10、第一侧释锁件;101、第一侧拨块;102、第一侧斜槽;20、第二侧释锁件;201、第二侧拨块;202、第二侧斜槽;30、前卡钩弹性件;40、后卡钩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产品正常使用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38.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设置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左方,x轴的反向代表右方,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适于与椅身1配合使用,
结合图1至图19所示,所述椅身1设有前锁杆11和后锁杆12,所述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包括底座2和安装于所述底座2的旋转盘3和释锁拉手4,所述旋转盘3活动连接有用于与所述前锁杆11锁定配合的前卡钩5和用于与所述后锁杆12锁定配合的后卡钩6;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前卡钩5解锁的前钩释锁组件7和用于驱动所述后卡钩6解锁的后钩释锁组件8,所述前钩释锁组件7和所述后钩释锁组件8均与所述释锁拉手4联动连接,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4进行释锁时,所述释锁拉手4带动所述前钩释锁组件7和所述后钩释锁组件8同时动作,实现所述前钩释锁组件7带动所述前卡钩5及所述后钩释锁组件8带动所述后卡钩6同时释锁。
40.其中,底座2用于安装旋转盘3、释锁拉手4,底座2还用于与汽车座椅连接;椅身1为安全座椅或提篮,前锁杆11和后锁杆12分别设置在椅身1底部的前后两端;前卡钩5与旋转盘3相互活动连接的方式优选为铰接连接,前卡钩5与旋转盘3通过轴与轴孔的结构配合来实现铰接连接,通过前卡钩5的旋转动作来实现与前锁杆11进行锁定或释锁;同理后卡钩6与旋转盘3相互活动连接的方式优选为铰接连接,后卡钩6与旋转盘3也通过轴与轴孔的结构配合来实现铰接连接,通过后卡钩6的旋转动作来实现与后锁杆12进行锁定或释锁;除此之外,前卡钩5与旋转盘3相互活动连接的方式及后卡钩6与旋转盘3相互活动连接的方式还可为滑动连接,通过前卡钩5的平移动作来实现与前锁杆11进行锁定或释锁,及通过后卡钩6的平移动作来实现与后锁杆12进行锁定或释锁。
41.椅身1被锁定时,前卡钩5与前锁杆11锁定,后卡钩6与后锁杆12锁定,以供婴幼童乘车使用;需要解锁椅身1时,使用者先作用力于释锁拉手4上以拉动释锁拉手4向前移动,释锁拉手4带动前钩释锁组件7和后钩释锁组件8同时动作,前钩释锁组件7带动前卡钩5动作使得前卡钩5与前锁杆11相互脱离以实现释锁,同时后钩释锁组件8带动后卡钩6动作使得后卡钩6与后锁杆12相互脱离以实现释锁,从而完成椅身1的解锁。
42.本实施例中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通过拉动释锁拉手4来同时带动前钩释锁组件7和后钩释锁组件8动作,来驱动前卡钩5和后卡钩6同时释锁,这种通过一个拉动释锁拉手4的动作来实现前卡钩5和后卡钩6同时联动释锁的结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成本低,操作也便捷。
43.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19所示,所述前钩释锁组件7包括相互连接的前钩释锁驱动件71和前钩锁止限位杆72,所述释锁拉手4与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71联动连接,所述前卡钩5与所述前锁杆11相互锁定时,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所述前卡钩5配合以限制所述前卡钩5动作,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4时,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71带动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72移动以使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所述前卡钩5相互脱离,实现所述前卡钩5释锁;所述后钩释锁组件8包括相互连接的后钩释锁驱动件81和后钩锁止限位杆82,所述释锁拉手4与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81联动连接,所述后卡钩6与所述后锁杆12相互锁定时,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所述后卡钩6配合以限制所述后卡钩6动作,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4时,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81带动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82移动以使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所述后卡钩6相互脱离,实现所述后卡钩6释锁。
44.其中,椅身1被锁定时,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前卡钩5配合以限制前卡钩5动作,使得前卡钩5与前锁杆11锁定,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后卡钩6配合以限制后卡钩6动作,使得后卡钩6与后锁杆12锁定;需要解锁椅身1时,使用者先作用力于释锁拉手4上以拉动释锁拉手4向前移动,释锁拉手4带动前钩释锁驱动件71和后钩释锁驱动件81同时动作,且前钩释锁
驱动件71带动前钩锁止限位杆72移动以使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前卡钩5相互脱离,以及后钩释锁驱动件81带动后钩锁止限位杆82移动以使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后卡钩6相互脱离,从而实现前卡钩5和后卡钩6同时释锁,完成椅身1的解锁。
45.本实施例中,设置相互连接且能跟随释锁拉手4同步移动的前钩释锁驱动件71和前钩锁止限位杆72以及设置相互连接且能跟随释锁拉手4同步移动的后钩释锁驱动件81和后钩锁止限位杆82,通过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前卡钩5的配合与脱离来实现前卡钩5与前锁杆11的锁定与解锁以及通过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后卡钩6的配合与脱离来实现后卡钩6与后锁杆12的锁定与解锁,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46.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13所示,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71设有前驱动块711,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81设有后驱动块811,所述底座2铰接连接有前钩释锁块9,所述前钩释锁块9设有销轴91、抵接块92和与所述前驱动块711的前侧钩接连接的前拨块93,所述前拨块93和所述抵接块92分别位于所述销轴91的上下两侧,所述释锁拉手4设有与所述后驱动块811的后侧钩接连接的后钩释锁块41和与所述抵接块92的后侧抵接的斜坡42;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4前移时,所述后钩释锁块41移动带动所述后驱动块811前移,以及所述斜坡42前移带动所述前钩释锁块9转动以使所述前拨块93向后翻转来实现所述前拨块93带动所述前驱动块711后移。
47.其中,销轴91水平设置,底座2设有与销轴91配合的通孔以实现前钩释锁块9与底座2铰接连接;斜坡42为前低后高的斜面,前钩释锁驱动件71和后钩释锁驱动件81均位于释锁拉手4的上方。本实施通过前驱动块711与前拨块93钩接连接及通过后驱动块811与后钩释锁块41钩接连接,使得在向前拉动释锁拉手4时,前钩释锁驱动件71和后钩释锁驱动件81能相互靠近,以分别解锁前卡钩5和后卡钩6,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8.需要解锁椅身1时,使用者先作用力于释锁拉手4上以拉动释锁拉手4向前移动,使得后钩释锁块41带动后驱动块811前移,以及同时使得斜坡42前移带动前钩释锁块9翻转使得抵接块92前移而前拨块93后移,后驱动块811移动带动后钩锁止限位杆82移动以使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后卡钩6相互脱离,前拨块93后移带动前驱动块711后移,前驱动块711移动带动前钩锁止限位杆72移动以使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前卡钩5相互脱离,从而实现前卡钩5和后卡钩6同时释锁,完成椅身1的解锁。
49.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19所示,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71设有前斜槽712,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81设有后斜槽812,所述旋转盘3设有与所述前斜槽712位置对应的前竖槽31和与所述后斜槽812位置对应的后竖槽32;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72贯穿所述前斜槽712和所述前竖槽31且与所述前斜槽712和所述前竖槽31滑动连接,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4时,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71带动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72从所述前竖槽31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以使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所述前卡钩5相互脱离,实现所述前卡钩5释锁;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82贯穿所述后斜槽812和所述后竖槽32且与所述后斜槽812和所述后竖槽32滑动连接,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4时,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81带动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82从所述后竖槽32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以使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所述后卡钩6相互脱离,实现所述后卡钩6释锁。
50.其中,前斜槽712的倾斜方向是前低后高,后斜槽812的倾斜方向是前高后低,前竖槽31与后竖槽32的长度方向与旋转盘3的旋转平面垂直;前斜槽712、后斜槽812、前竖槽31、
后竖槽32均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前钩锁止限位杆72能在前斜槽712和前竖槽31内滑动以及后钩锁止限位杆82能在后斜槽812和后竖槽32内滑动;前斜槽712和前竖槽31的宽度与前钩锁止限位杆72的外径相近,后斜槽812和后竖槽32的宽度与后钩锁止限位杆82的外径相近,以尽量减少结构的窜动。
51.前卡钩5与前锁杆11相互锁定时,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前卡钩5配合以限制前卡钩5动作,此时前钩锁止限位杆72位于前斜槽712的顶端和前竖槽31的顶端,当拉动释锁拉手4时,前钩释锁驱动件71前移,前钩锁止限位杆72从前斜槽712的顶端向底端移动,且在前斜槽712的作用力下前钩锁止限位杆72同时也从前竖槽31的顶端向底端移动,从而使得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下移后与前卡钩5相互脱离,实现前卡钩5释锁;后卡钩6与后锁杆12相互锁定时,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后卡钩6配合以限制后卡钩6动作,此时后钩锁止限位杆82位于后斜槽812的顶端和后竖槽32的顶端,当拉动释锁拉手4时,后钩释锁驱动件81后移,后钩锁止限位杆82从后斜槽812的顶端向底端移动,且在后斜槽812的作用力下后钩锁止限位杆82同时也从后竖槽32的顶端向底端移动,从而使得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下移后与后卡钩6相互脱离,实现后卡钩6释锁。
52.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19所示,所述前卡钩5设有与所述前锁杆11锁定配合的前锁槽51和与所述前钩锁止限位杆72抵接的前限位部52,所述后卡钩6设有与所述后锁杆12锁定配合的后锁槽61和与所述后钩锁止限位杆82抵接的后限位部62,所述前卡钩5和所述后卡钩6均与所述旋转盘3铰接连接。
53.其中,前卡钩5和后卡钩6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前卡钩5间隔设置且共同与前锁杆11锁定连接,两个后卡钩6间隔设置且共同与前锁杆11锁定连接,使得椅身1能被牢固锁定。
54.椅身1被锁定时,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前限位部52抵接以限制前锁槽51向前旋转,使得前卡钩5与前锁杆11锁定,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后限位部62抵接以限制后锁槽61向后旋转,使得后卡钩6与后锁杆12锁定;需要解锁椅身1时,使用者先作用力于释锁拉手4上以拉动释锁拉手4向前移动,释锁拉手4带动前钩释锁驱动件71和后钩释锁驱动件81同时动作,且前钩释锁驱动件71同步带动前钩锁止限位杆72移动以使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前限位部52相互脱离,使得前锁槽51能向前转动并与前锁杆11脱离,以及后钩释锁驱动件81带动后钩锁止限位杆82移动以使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后限位部62相互脱离,使得后锁槽61能向后转动并与后锁杆12脱离,从而实现前卡钩5和后卡钩6同时释锁,完成椅身1的解锁。
55.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19所示,还包括前卡钩弹性件30和后卡钩弹性件40,所述前卡钩弹性件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卡钩5和所述旋转盘3连接,所述后卡钩弹性件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卡钩6和所述旋转盘3连接。
56.其中,前卡钩弹性件30和后卡钩弹性件40均为拉伸弹簧,实现前卡钩5能自动转动与前锁杆11释锁及后卡钩6能自动转动与后锁杆12释锁,操作更加便携;向前拉动释锁拉手4来释锁时,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前限位部52脱离,前卡钩5在前卡钩弹性件30的力作用下使得前锁槽51能向前转动,实现解锁,此时向上搬动椅身1时前锁槽51便能与前锁杆11脱离,以拆卸下椅身1;向前拉动释锁拉手4来释锁时,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后限位部62脱离,后卡钩6在后卡钩弹性件40的力作用下使得后锁槽61能向后转动,实现解锁,此时向上搬动椅身1时后锁槽61便能与后锁杆12脱离,以拆卸下椅身1。
57.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19所示,所述前钩释锁组件7还包括前钩复位弹性件73,所述
前钩复位弹性件7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71和所述旋转盘3连接;所述后钩释锁组件8还包括后钩复位弹性件83,所述后钩复位弹性件8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81和所述旋转盘3连接。
58.其中,前钩复位弹性件73和后钩复位弹性件83均为压缩弹簧,前钩复位弹性件73的两端分别与前钩释锁驱动件71的前弹性件柱和旋转盘3的第一弹性件柱连接,实现前钩释锁驱动件71能在使用者松开释锁拉手4后自动复位,后钩复位弹性件83的两端分别与后钩释锁驱动件81的后弹性件柱和旋转盘3的第二弹性件柱连接,实现后钩释锁驱动件81能在使用者松开释锁拉手4后自动复位,操作更加便捷,功能也更加可靠。
59.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7、图14至图19所示,所述旋转盘3与所述底座2旋转连接,所述前钩释锁驱动件71设有前驱动块711,所述后钩释锁驱动件81设有后驱动块811,所述底座2活动连接有第一侧释锁件10和第二侧释锁件20,所述第一侧释锁件10设有与所述前驱动块711钩接连接的第一侧拨块101,所述第二侧释锁件20设有与所述后驱动块811钩接连接的第二侧拨块201;当拉动所述释锁拉手4前移时,所述第一侧拨块101移动带动所述前驱动块711向左移动,以及所述第二侧拨块201移动带动所述后驱动块811向右移动。
60.其中,底座2的中部设有圆柱,旋转盘3的中部设有旋转孔,底座2和旋转盘3通过圆柱与旋转孔的配合来实现相互旋转连接;第一侧释锁件10和第二侧释锁件20相互对称设置在底座2的左右两侧,释锁拉手4前后移动的过程中,第一侧释锁件10和第二侧释锁件20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靠近和远离,以此来实现旋转盘3相对于底座2旋转到90
°
位置时前卡钩5和后卡钩6的释锁和锁定,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61.在旋转盘3相对于底座2旋转到90
°
位置时并需要解锁椅身1时,使用者先作用力于释锁拉手4上以拉动释锁拉手4向前移动,使得第一侧拨块101带动前驱动块711左移,以及同时使得第二侧拨块201带动后驱动块811右移,后驱动块811移动带动后钩锁止限位杆82移动以使后钩锁止限位杆82与后卡钩6相互脱离,前驱动块711移动带动前钩锁止限位杆72移动以使前钩锁止限位杆72与前卡钩5相互脱离,从而实现前卡钩5和后卡钩6同时释锁,完成椅身1的解锁。
62.可选地,结合图1至图7、图14至图19所示,所述释锁拉手4设有第一圆柱43和第二圆柱44,所述第一侧释锁件10设有与所述第一圆柱43滑动配合的第一侧斜槽102,所述第二侧释锁件20设有与所述第二圆柱44滑动配合的第二侧斜槽202,所述底座2设有供所述第一侧释锁件10和所述第二侧释锁件20左右滑动的导轨21。
63.其中,第一侧斜槽102的前端向右倾斜,使得释锁拉手4前移时第一侧释锁件10向左移动,第二侧斜槽202的前端向左倾斜,使得释锁拉手4前移时第二侧释锁件20向右移动;第一侧斜槽102和第二侧斜槽202均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第一圆柱43能在第一侧斜槽102内滑动以及第二圆柱44能在第二侧斜槽202内滑动;第一侧斜槽102的宽度与第一圆柱43的外径相近,第二侧斜槽202的宽度与第二圆柱44的外径相近,以尽量减少结构的窜动。
64.椅身1被锁定时,第一圆柱43位于第一侧斜槽102的后端,第二圆柱44位于第二侧斜槽202的后端,当拉动释锁拉手4时,第一侧释锁件10通过与导轨21的配合及通过第一侧斜槽102与第一圆柱43的配合实现左移,从而也带动前钩释锁驱动件71左移,最终实现前卡钩5释锁,同时第二侧释锁件20通过与导轨21的配合及通过第二侧斜槽202与第二圆柱44的配合实现右移,从而也带动后钩释锁驱动件81右移,最终实现后卡钩6释锁。
65.本实施例中,在底座2上设置导轨21及在释锁拉手4上设置第一圆柱43和第二圆柱44,使得第一侧释锁件10和第二侧释锁件20在释锁拉手4前移释锁时只能沿着导轨2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确保拉动释锁拉手4时前卡钩5和后卡钩6能被顺利释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6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后钩同时释锁联动结构。
67.本实施例中的儿童安全座椅,通过拉动释锁拉手4来同时带动前钩释锁组件7和后钩释锁组件8动作,来驱动前卡钩5和后卡钩6同时释锁,这种通过一个拉动释锁拉手4的动作来实现前卡钩5和后卡钩6同时联动释锁的结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成本低,操作也便捷。
68.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