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汽车座椅及其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2: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调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其座椅姿态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拥有多排座椅的汽车,为了便于后排乘客的进出方便,越来越多的前排座椅要求增加便捷进入系统(easy entry,缩写eze)功能,具有便捷进入系统的前排座椅能调节座椅的角度、位置等姿态,从而增大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之间的可进出空间。
3.如图1示出了现有具有easy entry功能的座椅中,其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示意图。其包括有滑轨支架91、eze解锁连杆92、eze保持连杆93、eze保持横管94以及拉索95。其调节原理如下:手动解锁拉索95,并带动eze保持连杆93顺时针旋转,同时座椅前推。在座椅的前推过程中,eze保持连杆93越过eze保持横管94,以实现座椅姿态的解锁进入。当沿滑轨支架91向后滑动,eze解锁连杆92借助滑轨支架91的反作用力逆时针旋转,解锁拉锁95,eze保持连杆93逆时针旋转,并越过eze保持横管94后解锁,从而实现座椅姿态的定点复位。
4.然而发明人发现,如图1所示出的现有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中,采用拉索结构进行传动的传动效率低,同时结构复杂,整体结构对于空间的需求量偏大且整体结构具有较大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姿态调节组件,其能够便于实现easy entry功能。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其具有如前所述的座椅姿态调节组件。
7.为实现前述一个目的的座椅姿态调节组件包括:
8.滑轨组件,具有固定轨以及活动轨,所述活动轨相对所述固定轨可滑动;
9.滑轨锁定件,设置于所述活动轨上,具有第一配合部,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可活动,并在所述锁定位置限制所述活动轨相对所述固定轨的运动;
10.驱动连杆,第一端铰接连接所述活动轨,具有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三配合部,可转动至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可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抵,并驱使所述滑轨锁定件自所述锁定位置运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11.第一拨片,铰接连接所述活动轨,具有第四配合部以及第一卡部;
12.第二拨片,铰接连接所述活动轨,具有第二卡部,与所述第一拨片之间可相对运动至卡合位置以及解除位置,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第二卡部在所述位置卡合;
13.其中,所述第三配合部在所述卡合位置与所述第四配合部相卡,相卡合的所述第三配合部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将所述驱动连杆保持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拨片与所述第二拨片之间由弹性件以及相卡合的所述第三配合部和所述第四配合部保持于相卡合的
状态;
14.其中,自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三配合部可驱使第一拨片克服弹性力转动以运动至卡合位置。
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座椅姿态调节组件还包括:
16.复位连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端,具有第一限位部以及钩部;以及
17.复位拨片,通过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活动轨上,具有凸部,所述第二拨片上设置有弧形槽,在所述复位拨片与所述第二拨片的连接状态下,所述凸部卡入至所述弧形槽中;
18.其中,所述滑轨组件中设置有挡部,所述活动轨在所述固定轨的起始端与终止端之间可运动,当所述活动轨自所述终止端朝向所述起始端运动,且所述复位连杆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钩部与所述挡部相配合限制所述活动轨的运动;
19.在所述运动过程中,所述复位拨片将与所述挡部相抵后转动,转动过程中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弧形槽相抵,以使所述第二拨片相对第一拨片运动至所述解除位置,以允许所述驱动连杆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在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将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带动所述复位连杆转动,以使所述钩部与所述挡部脱扣。
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连杆与所述活动轨之间设置有弹簧。
2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复位拨片具有第一挂点,通过第一扭簧连接于所述活动轨上;
22.其中,所述第二拨片具有第二挂点,所述第一挂点与所述第二挂点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二拨片运动至所述卡合位置需要克服所述第一扭簧以及所述第一拉簧所施加的弹性力。
2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拨片与所述活动轨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一拨片运动至所述卡合位置需要克服所述第二扭簧施加的弹性力。
2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轨上具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拨片上具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部配合限制所述第一拨片在所述活动轨上的转动范围。
2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锁定件自所述锁定位置至所述解锁位置运动时,通过弹性件复位。
2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配合部为凸柱,所述第四配合部为卡槽。
27.为实现前述另一目的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以及如前所述的座椅姿态调节组件;
28.其中,所述座椅本体的骨架侧板与所述驱动连杆的第二端铰接。
29.本实用新型的进步效果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30.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通过结合用于保持座椅姿态的第一拨片以及第二拨片,同时通过连杆对滑轨的行、止进行控制,实现了以较简单的结构实现汽车座椅的easy entry功能。与此同时,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相对传统具有easy entry功能的汽车座椅具有更轻且更小的体积,为实现车辆轻量化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3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32.图1示出了现有具有easy entry功能的座椅的示意图;
33.图2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以第一视角所示得的分解示意图;
34.图3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以第二视角所示得的分解示意图;
35.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本汽车座椅处于第一姿态下的示意图;
36.图5以及图6分别示出了当汽车座椅处于第一姿态下时,一个实施方式下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37.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本汽车座椅处于第二姿态下的示意图;
38.图8以及图9分别示出了当汽车座椅处于第三姿态下时,一个实施方式下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39.图10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本汽车座椅处于第三姿态下的示意图;
40.图11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1.图12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第二拨片处的分解示意图;
42.图13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第一拨片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
44.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另外,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也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45.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此外,不同实施方式下的变换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46.可以理解的是,后文所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附图标记系统与背景技术中的附图标记系统独立。
47.为解决现有姿态调节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于实现easy entry功能的座椅姿态调节组件。
48.如图2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以第一视角所示得的分解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以第二视角所示得的分解示意图。其中,第一视角以及第二视角分别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相异两侧。
49.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包括滑轨组件1、滑轨锁定件2、驱动连杆3、第一拨片4以及第二拨片5。
50.滑轨组件1具有固定轨10以及活动轨11,活动轨11相对固定轨10可活动。具体到如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轨10提供有滑槽100,滑槽100开设于固定轨10内,并沿着固定轨10的长度方向延伸,活动轨11设置于滑槽100中,沿着滑槽100的延伸方向,即固定轨10的长度方向可滑动。
51.滑轨锁定件2设置于活动轨11上,具体到如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滑轨锁定件2与活动轨11之间通过支架12连接,即在图中所示,活动轨11上固定连接有支架12,支架12与活动轨11之间可以通过如螺栓等紧固件连接,而滑轨锁定件2是设置于活动轨11上的支架12中。其中,滑轨锁定件2具有第一配合部21,并且滑轨锁定件2在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可活动。当滑轨锁定件2活动至解锁位置时,其允许活动轨11相对固定轨10的滑动。当滑轨锁定件2活动至锁定位置时,其限制活动轨11相对固定轨10的滑动。具体来说,滑轨锁定件2对活动轨11运动的限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本领域熟知的如通过卡扣或插销的方式止动,在此不多赘述。
52.驱动连杆3具有第一端31以及第二端32,并在第一端31与活动轨11之间铰接,驱动连杆3具有第二配合部33以及第三配合部34。当驱动连杆3以第一端31为转动中心相对活动轨11进行转动时,可转动至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并在自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转动过程中,第二配合部33能够与滑轨锁定件2的第一配合部21相抵,以使得滑轨锁定件2自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从而允许活动轨11相对固定轨10的滑动。其中,驱动连杆3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状态将于后文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53.在如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驱动连杆3的第一端31与活动轨11之间是通过第一台阶螺栓801铰接。
54.第一拨片4铰接连接于活动轨11,其具有第四配合部41以及第一卡部42。第二拨片5也与活动轨11铰接连接,并相对第一拨片4铰接于活动轨11的不同位置,其具有第二卡部51。其中,当第一拨片4以及第二拨片5分别相对于活动轨11转动时,能够彼此相对运动至卡合位置以及解除位置,如图3中所示状态下为第一拨片4以及第二拨片5处于解除位置的状态,此时第一拨片4以及第二拨片5彼此并未卡合,当第一拨片4以及第二拨片5对运动至卡合位置时,第一卡部42与第二卡部51之间相互卡合,其中的卡合状态将于后文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55.如前所述的座椅姿态调节组件可以应用于汽车座椅中,如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本汽车座椅处于第一姿态下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本汽车座椅处于第二姿态下的示意图,图10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下的本汽车座椅处于第三姿态下的示意图。
56.如图4中所示、处于第一姿态下的本汽车座椅为座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状态,图7所示、处于第二姿态下的本汽车座椅为座椅处于过渡至eze位置中间状态下的状态,图10所示、处于第三姿态下的汽车座椅为处于eze位置的座椅状态,此时的座椅状态便于后排乘客进出。
57.为进一步详述座椅在第一至第三姿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图5以及图6分别示出了当汽车座椅处于第一姿态下时,一个实施方式下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5以及
图6分别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外侧面示意图以及内侧面示意图。图8以及图9分别示出了当汽车座椅处于第三姿态下时,一个实施方式下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8以及图9分别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外侧面示意图以及内侧面示意图。
58.请结合图2以及图4至图10,汽车座椅具有座椅本体6,座椅本体6具有骨架侧板60,其中,驱动连杆3的第二端32与座椅本体6的骨架侧板60铰接。具体到如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连杆3的第二端32是通过第二台阶螺栓802铰接于骨架侧板60。
59.如图5以及图6所示,当汽车座椅处于第一姿态下时,驱动连杆3处于前述第一位置,第一拨片4以及第二拨片5处于解除位置,第一卡部42与第二卡部51之间并未相互卡合。当于驱动连杆3施加一外力,如通过推动座椅本体6,使得座椅本体6与驱动连杆3在铰接处相互转动的同时,带动驱动连杆3同步地转动,使得驱动连杆3以图5中所示的箭头a1朝向第二位置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第二配合部33会与滑轨锁定件2的第一配合部21接触,从而使得活动轨11与固定轨10之间解锁,允许活动轨11相对固定轨10的滑动。
60.与此同时,在图6中所示的解除位置中,第一拨片4是由弹性件保持,即弹性件对第一拨片4施加一弹性力,使其始终有自卡合位置朝向解除位置运动的趋势。当驱动连杆3的转动过程中,第三配合部34将会沿图6中所示的箭头a2移动,在移动的同时,将会与第一拨片4相接触,从而驱使第一拨片4克服弹性力并以箭头a3所示方向转动。与此同时,第二拨片5也是由弹性件保持于预定位置,弹性件对第二拨片5一弹性力,使其始终有朝向图中所示预定位置运动的趋势。当第一拨片4克服弹性力并以箭头a3所示方向转动时,第一拨片4将会与第二拨片5相抵,以驱使第二拨片5以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第一卡部42与第二卡部51相互卡合,此时的弹性件将继续驱使第二拨片5朝向图中所示预定位置运动,直至运动至如图7至图9所示的状态。
61.在一个具体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卡部42与第二卡部51在解除位置运动至卡合位置的过程中具有斜面配合的一段,以便于第一卡部42对第二卡部51施加外力时能够驱使第二拨片5转动。
62.如图8以及图9所示,当汽车座椅处于第三姿态下时,驱动连杆3处于前述第二位置,第一拨片4以及第二拨片5处于卡合位置。此时的第三配合部34与第四配合部41之间相卡合。处于图中所示,相卡合状态下的第三配合部34与第四配合部41将驱动连杆3保持于第二位置。同时,由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一拨片4的第一卡部42以及第二拨片5的第二卡部51始终具有朝向彼此运动的驱使,使得弹性件以及相卡合配合的第三配合部34与第四配合部41共同将第一拨片4以及第二拨片5保持于相卡合的状态。
63.当处于第二姿态下的汽车座椅朝向第一姿态运动时,如对座椅本体6施加一外力,使得座椅本体6与驱动连杆3在铰接处相互转动的同时,带动驱动连杆3同步地转动,以使驱动连杆3以图8中所示的箭头a4朝向第一位置转动。
64.与此同时,在驱动连杆3朝向第一位置转动的过程中,设置于驱动连杆3上的第三配合部34将会以箭头a5所示方向脱出与第四配合部41的相卡状态,当第三配合部34脱出后,第一拨片4将由弹性件驱使复位,以图中所示箭头a6方向转动,直至第一拨片4与第二拨片5之间运动至解除位置。
65.请继续参见图7以及图10,处于对处于图7中,第二姿态的汽车座椅施加外力,可使活动轨及其上支撑的座椅姿态调节组件及座椅本体沿固定轨滑动,从而运动至如图10中所
示的第三姿态,以便于乘客进出。
66.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通过结合用于保持座椅姿态的第一拨片以及第二拨片,同时通过连杆对滑轨的行、止进行控制,实现了以较简单的结构实现汽车座椅的easy entry功能。
67.与此同时,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相对传统具有easy entry功能的汽车座椅具有更轻且更小的体积,为实现车辆轻量化提供基础。
68.虽然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一个实施例如上所述,但是在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其他实施例中,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具有更多的细节,并且这些细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多样的变化。下面以一些实施例对这细节和些变化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说明。
69.图12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第二拨片处的分解示意图,请继续参见图2以及图12,在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还包括复位连杆7,复位连杆7铰接连接驱动连杆3的第一端31,其具有第一限位部71以及钩部70,滑轨组件1中具有挡部14。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还包括复位拨片52,该复位拨片52上具有第一挂点521,并通过第一扭簧804连接于活动轨11上。第二拨片5上具有第二挂点53,在第一挂点521与第二挂点53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805,当第二拨片5运动至卡合位置时,需要克服第一拉簧805以及第一扭簧804连所施加的弹性力转动。进一步地,在第二拨片5上设置有弧形槽54,复位拨片52具有凸部522,在连接状态下,是将凸部522卡入至弧形槽54中。
70.其中,活动轨11在固定轨10的起始端与终止端之间可运动,当活动轨11自固定轨10的起始端朝向终止端运动时,即如图7所示位置朝向图10所示位置运动时,复位连杆7将在运动过程中与挡部14相接触,具体来说,在此运动方向上,复位连杆7朝向挡部14的一侧为斜面,从而当复位连杆7与挡部14相接触时,复位连杆7将会以铰接处为中心转动,从而越过挡部14,允许活动轨11继续运动。
71.当活动轨11自固定轨10的终止端朝向起始端运动时,即如图10所示位置朝向图7所示位置运动时,首先对处于第三姿态下的座椅本体6施加一沿图中从右向左的力,使得座椅本体6朝向起始端滑动,此时,复位拨片52将首先撞击挡部14,并使得复位拨片52沿图9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运动至允许座椅本体6继续朝向起始端滑动的位置,随后处于第二位置下的复位连杆7的钩部70将会勾住挡部14,使得钩部70与挡部14配合限制活动轨11在固定轨10上的运动,座椅本体6由钩部70以及挡部14配合限制继续朝向起始端滑动。与此同时,在复位拨片52沿图10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凸部522与弧形槽54的端壁相抵,从而驱动第二拨片5以图9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第二拨片5与第一拨片4分离。第一拨片4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以图9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拨片5与第一拨片4运动至解除位置,第一拨片4与驱动连杆3上的第三配合部34分离,座椅本体6可以从第二姿态恢复至第一姿态。同时驱动连杆3自如图8中所示的第二位置运动至如图5中所示的第一位置时,驱动连杆的第二配合部33将会带动复位连杆7的第一限位部71,从而带动复位连杆7以图8中所示箭头a7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钩部70与挡部14脱扣,以允许活动轨11继续运动。通过设置复位连杆7,使得只有当驱动连杆3及其连接的座椅本体运动至第一姿态或接近于第一姿态的状态下时,才能允许滑轨继续运动,以防止座椅在未调整至正确的姿态的情况下移动过度。
72.图11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继续参见图6以及图11,在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复位连杆7与活动轨11之间设置有弹簧803,弹簧803能够拉动复位连杆7,使其被保持于钩部70能够与挡部14相扣的位置。如具体来说,当复位连杆7如图6所示转动了一定角度时,弹簧803能够拉动复位连杆7使其以图中所示箭头a8方向转动复位。
73.图13示出了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第一拨片处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活动轨11与第一拨片4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簧806,具体来说,第一拨片4是与支架12铰接连接,在第一拨片4与支架12之间设置有第二扭簧806,该第二扭簧806为如前所述的弹性件,当第一拨片4运动至卡合位置时需要克服第二扭簧806所施加的弹性力。
74.进一步地,在如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架12与活动轨11为分体设置的两个部件,在其他一些与图中所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支架12与活动轨11之间也可以是一体部件。
75.进一步地,在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活动轨11上设置有限位槽120,具体来说,在如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槽120是设置于支架12上,第一拨片4上具有限位凸部45,该限位槽120与限位凸部45配合以限制第一拨片4在活动轨11上的转动范围。
76.在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滑轨锁定件2自锁定位置至解锁位置运动时,是通过弹性件进行复位。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滑轨锁定件2的复位也可以是通过重力作用复位。
77.在本座椅姿态调节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配合部34是如图所示的凸柱,第四配合部41为卡槽。
78.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