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9:1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


背景技术:

2.大型suv第三排座椅属于汽车内饰件之一,传统的第三排座椅都是坐垫安装在后地板总成上,靠背单独通过铰链安装于后地板总成上。第三排座椅和后储物箱之间往往会因为造型和布置的原因,使得第三排座椅翻倒后与后储物箱有台阶,导致第三排座椅和后储物箱不能呈水平,给需要水平放置的大件造成放置不便。
3.现有技术中,如cn2081449131u所公开的一种翻折式车辆第三排三人座椅,通过四连杆结构同时解锁靠背和坐垫,放平第三排三人座椅并使其与后备箱地板齐平,增加了用户的乘用空间,也方便用户取用和放置物品。但是,当靠背放平后,其管框式靠背骨架的承重能力有限,局部受力较大时容易造成薄弱处破损;且其前拉带和后拉带的设计,并未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取得增加第三排座椅放平后与后储物箱总成水平使用情景的同时,保证靠背的承重能力的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包括座骨架,座骨架的后端连接有可向前放平的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和座骨架之间通过调角器总成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靠背骨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平板状的背板,所述靠背骨架与背板之间设有靠背放平拉带,所述靠背放平拉带通过靠背放倒机构的拉线与调角器总成相连,靠背放平拉带的自由端设在靠背骨架的上端;靠背骨架向前放平后,所述背板与行李箱总成(后备箱地板)齐平。
7.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背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
8.所述靠背骨架的背部间隔固定有若干第一固定支架,各第一固定支架用于与背板相连的连接面共面,背板与各第一固定支架的连接面相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靠背骨架的背部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靠背复位拉带,拉动所述靠背复位拉带即可使向前放平的靠背骨架向后复位;所述背板上对应靠背复位拉带固定的位置贯穿开设有复位孔,所述靠背复位拉带的自由端从所述复位孔穿出后置于背板的背部。
10.进一步地,所述靠背骨架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靠背下连接板,两靠背下连接板之间固连有靠背横管和靠背上弯管;
11.所述若干第一固定支架的个数为8个,2个第一固定支架均匀分布在靠背下连接板背部的上端,4个第一固定支架均匀分布在靠背上弯管的背部,2个第一固定支架均匀分布在靠背横管的背部。
12.进一步地,靠背下连接板中部的外侧固连有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外侧设有连接板;
13.所述座骨架包括设于两连接板之间的上座框,连接板的后端分别与所在侧的第二固定支架可转动连接,连接板的前端与上座框的后部的外侧相固定连接,所述上座框的下方设有下座框;
14.下座框的后部与靠背下连接板的下端可转动连接,下座框的前部和上座框的前部之间设有前撑腿,所述前撑腿的两端分别与下座框的前部和上座框的前部可转动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呈几字形,几字形的凸起面与靠背下连接板的外侧相对设置;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几字形的凸起面转动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前撑腿的一端与上座框的前部的内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座框的前部的内侧可转动连接且该端凸起形成有限位部,下座框的前部的内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限位部相抵接时实现座椅的向后限位。
17.进一步地,所述下座框的中部横向间隔设有两根互相平行的加强圆管。
18.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分别设置有靠背解锁拉带、靠背放平拉带和靠背复位拉带,以实现靠背骨架的向前放平和一步到位的向后复位,操作简单,且方便用户在不同的位置操作;座椅靠背向前放平后,靠背骨架的背面增设的背板与行李箱总成齐平呈180
°
,方便与行李箱总成配合使用,丰富第三排座椅的使用场景;同时呈整体板状的背板通过靠背骨架支撑,能够保证靠背的承重能力,避免局部破损。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向前放平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背板);
22.图3为实施例的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的总装后功能实现图;
23.其中,靠背下连接板11,靠背横管12,靠背上弯管13,第二固定支架14,第一固定支架15,上座框21,下座框22,前撑腿23,加强圆管24,调角器总成3,背板4,复位孔41,靠背解锁拉带5,靠背放平拉带6,靠背放倒机构7,靠背复位拉带8,连接板9。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7.请参见图1和图2,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包括座骨架,座骨架的后端连接有可向前放平的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和座骨架之间通过调角器总成3实现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角器总成3连接有靠背解锁拉带5以使拉动所述靠背解锁拉带即可解锁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平板状的背板4,所述靠背骨架与背板4之间设有靠背放平拉带6,所述靠背放平拉带6通过靠背放倒机构7的拉线与调角器总成3相连,靠背放平拉带6的自由端设在靠背骨架的上端;靠背骨架向前放平后,所述背板4与行李箱总成齐平(可参见图3)。
28.实施例的一种第三排多功能折叠座椅结构总成,通过在靠背骨架的背面设有平板状的背板4,来保证靠背骨架向前放平后整个靠背的承重能力以使足以承载更多重物,且背板4受力平均,不易损坏;所述靠背骨架向前放平后,背板4与行李箱总成齐平呈180
°
,方便与行李箱总成配合使用,丰富第三排座椅的使用场景。
29.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其中,所述背板4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靠背骨架的背部间隔固定有若干第一固定支架15,各第一固定支架15用于与背板4相连的连接面共面,背板4与各第一固定支架15的连接面相固定连接。
30.这样,若干通孔在背板4上呈蜂窝状,使得背板4受力均匀以提高背板4的承重强度。
31.实施时,所述背板4的材质为pp。
32.其中,靠背骨架的背部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靠背复位拉带8,拉动所述靠背复位拉带8即可使向前放平的靠背骨架向后复位;所述背板4上对应靠背复位拉带8固定的位置贯穿开设有复位孔41,所述靠背复位拉带8的自由端从所述复位孔41穿出后置于背板4的背部。
33.这样,由于靠背骨架向前放平后并未锁止,且也不需要锁止(因为座椅本身的重量),当需要复位时,直接拉动靠背复位拉带8实现一步复位,且靠背复位拉带8的位置的设置方便用户在后备箱方位操作。
34.其中,所述靠背骨架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靠背下连接板11,两靠背下连接板11之
间固连有靠背横管12和靠背上弯管13;
35.所述若干第一固定支架15的个数为8个,2个第一固定支架15均匀分布在靠背下连接板11背部的上端,4个第一固定支架15均匀分布在靠背上弯管13的背部,2个第一固定支架15均匀分布在靠背横管12的背部。
36.其中,靠背下连接板11中部的外侧固连有第二固定支架14,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4的外侧设有连接板9;所述座骨架包括设于两连接板9之间的上座框21,连接板9的后端分别与所在侧的第二固定支架14可转动连接,连接板9的前端与上座框21的后部的外侧相固定连接,所述上座框21的下方设有下座框22;
37.下座框22的后部与靠背下连接板11的下端通过调角器总成3可转动连接(为节约成本,单侧使用调角器总成3即可,另一侧对应为铰接),下座框22的前部和上座框21的前部之间设有前撑腿23,所述前撑腿23的两端分别与下座框22的前部和上座框21的前部可转动连接。
38.这样,下座框22、前撑腿23、上座框21、连接板9和靠背下连接板11连接成四杆机构,拉动靠背放平拉带6,靠背骨架向前放倒的同时,上座框21也会同步向前折叠,以保证背板4与行李箱总成齐平。
39.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4呈几字形,几字形的凸起面与靠背下连接板11的外侧相对设置;连接板9通过螺栓与几字形的凸起面转动连接。
40.这样,通过几字形的设计,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4能够与靠背横管12错位,结构设计自由度高,通过螺栓实现旋转联动。
41.实施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4采用钣金冲压。
42.其中,所述前撑腿23的一端与上座框21的前部的内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下座框22的前部的内侧可转动连接且该端凸起形成有限位部,下座框22的前部的内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限位部的前端面相抵接时实现座椅的向后限位。
43.这样,当对靠背骨架进行复位时,通过所述对座骨架的向后限位,有助于一步回到整个座椅骨架最开始的位置。
44.其中,所述下座框22的中部横向间隔设有两根互相平行的加强圆管24。
45.这样,有助于加强座骨架的强度。
46.本实用新型中,调角器总成3和靠背放倒机构7为现有技术,故不多加赘述,且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所在。
4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