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蓄热式节能电锅炉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20:3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锅炉,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节能电锅炉,其属于电锅炉采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电锅炉以电力为能源并将其转化成热能,是目前比较环保的取暖设备。随着社会越来越注重环保理念,以及国家“煤改电”政策的实施,电锅炉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供热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取暖领域。但是,现有的电锅炉仍存在一些问题:1、采用普通电阻式加热器进行加热,升温速度慢,不利于节约能源;2、电锅炉本身不具备储热功能,余温消散较快,断电降温快,取暖时需一直通电运行,能耗较高;3、需额外增加储热设备,不但增加了设备体积,也提高了造价和维修成本;4、与农村现有的家用取暖设备适配性差,提高了“煤改电”的实施成本。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蓄热效率高、节约能源的蓄热型电锅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蓄热式节能电锅炉。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蓄热式节能电锅炉,包括炉体、加热腔、储水腔和控制器;所述炉体上设置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加热腔和储水腔设置在炉体内部,所述储水腔贴合加热腔外壁设置,所述储水腔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通,所述加热腔上下壁分别设置有上格栅和下格栅,所述下格栅与进风口相通,上格栅与第一出风口相通;所述加热腔内固定有若干加热管,并填充有蓄热球,所述蓄热球分布在加热管周围;所述控制器与若干加热管电连接。
6.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为碳纤维加热管或石英石加热管,所述蓄热球为氧化铝陶瓷球。
7.更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置在炉体侧壁底部,并设置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炉体顶面,并设置有第一盖体。
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为圆形炊事口。
9.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格栅与第一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风道,所述下格栅与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风道。
10.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控制器电连接。
11.更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设置有与第一风道相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内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垂直设置时,第二出风口关闭,所述隔板水平设置时,第二出风口开启。
12.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的控制面板包括电源开关、调节按钮和温度显示屏。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操作简单,达到预设温度自动断电,低于预设温度自动启动,更加节能;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电锅炉,本装置采用碳纤维加热管或石英石加热管,升温快,通过在加热腔内填充氧化铝陶瓷球,利用其储热性能,提高保温性,降温慢,并利用球体之间的间隙,增加导热效率;3、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农村煤改电,与已有暖气片、土炕等取暖设备高度适配;4、通过风扇、风口和风道,可用于烹饪,方便生活,提高了热能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视图立体图,为了便于展示,本图除去蓄热球;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a面剖视图平面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图。
20.在图中,1、炉体;101、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第二出风口;104、进水口;105、出水口;106、第二盖体;107、第一盖体;2、加热腔;201、上格栅;202、下格栅;3、储水腔;4、控制器;5、加热管;6、蓄热球;7、第一风道;8、第二风道;9、风扇;10、隔板;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漏电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一种蓄热式节能电锅炉,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炉体1、加热腔2、储水腔3和控制器4;所述炉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01、第一出风口102、进水口104和出水口105,所述加热腔2和储水腔3设置在炉体1内部,所述储水腔3贴合加热腔2外壁设置,加热腔2将热量传递给储水腔3,进而加热储水腔3内的水。所述加热腔2内固定有若干加热管5,并填充有蓄热球6,所述蓄热球6分布在加热管5周围;所述控制器4与若干加热管5电连接。所述控制器4控制若干加热管5通电,所述加热管5加热,热量传递给蓄热球6,再传递给储水腔3,以达到取暖目的。
23.所述加热管5为碳纤维加热管或石英石加热管,所述加热管5的固定位置和数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改变和增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5为八根碳纤维加热管,分别固定于加热腔2底部,所述碳纤维加热管包括玻璃罩体和设置于罩体内的碳纤维发热丝,所述加热管5为现有技术中的碳纤维加热管,通电后升温速度快,发热均匀,电热转换效率高。所述蓄热球6为氧化铝陶瓷球,球体大小根据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中,氧化铝陶瓷球填充在加热腔2内部,并分布在加热管5周围;所述加热管5通电发热后,所述氧化铝陶瓷球吸收热能,并进行热传递,因氧化铝陶瓷球导热率和热容量大,且球体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促进了热量的传导和流通;又因氧化铝陶瓷球储热效率高,使得同样条件下,填充了氧化铝陶瓷球后电热炉保温性更高、更加节能。
24.所述进风口101设置在炉体1侧壁底部,并设置有第二盖体106,所述第一出风口102设置在炉体1顶面,并设置有第一盖体107。所述加热腔2上下壁分别设置有上格栅201和
下格栅202,所述下格栅202与进风口101相通,上格栅201与第一出风口102相通;所述上格栅201与第一出风口102之间设置有第一风道7,所述下格栅202与进风口101之间设置有第二风道8。所述进风口101、第二风道8、加热腔2、第一风道7和第一出风口102构成气循环通道。
25.所述储水腔3与进水口104和出水口105相通,所述进水口104的位置低于出水口105,所述进水口104、储水腔3和出水口105构成水循环通道。所述出水口105连接至暖气片入水管,且所述出水口105和入水管之间设置有排气阀,所述进水口104连接至暖气片回水管和补水箱。所述暖气片可为已有的暖气设备。
26.所述第一出风口102为圆形炊事口,适用于烹饪。所述第二风道8内设置有风扇9,所述风扇9与控制器4电连接。烹饪时,打开第一盖体107和第二盖体106,启动风扇9,进而提高炉体1内的温度和热传递速度。
27.所述炉体1上设置有与第一风道7相通的第二出风口103,所述第二出风口103内设置隔板10,所述隔板10垂直设置时,第二出风口103关闭,所述隔板10水平设置时,第二出风口103开启,通过控制所述隔板10的位置,控制第二出风口103的启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03可与现有的土炕烟道相连,用于加热土炕。
28.所述进水口104和出水口105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与控制器4电连接,用于监测回水、出水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器4。
29.所述控制器4的控制面板包括电源开关、调节按钮和温度显示屏。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器4与若干加热管5、风扇9、第一温度传感器1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电连接,可根据预设温度以及反馈的出水、回水温度,自动控制工作的加热管5数量。整个装置通过控制器4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器4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30.本装置还包括漏电保护装置13,所述漏电保护装置13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漏电保护器,当电路或用电设备漏电电流大于装置的整定值,或发生触电危险时,漏电保护装置13迅速动作,切断电源,提高了安全性。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