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20:07: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


背景技术:

2.车贴,就是贴在汽车、摩托车及其他车辆的贴纸,现有的车贴结构较为简单,多数只能起到装饰的功能,在车辆行驶时不具备通过灯光对行人或是气体车辆进行警示的功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
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2641554u公开了一种车贴,包括底图层、面图层、立体海绵双面胶、其特征在于底图层和面图层中间粘有立体海绵双面胶,现有的技术中cn202641554u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结构较为简单,多数只能起到装饰的功能,当车辆在夜间行驶时不具备通过车贴对行人或是车辆进行警示的功能,同时功能较为单一,在使用不具备对粘贴车贴的车辆外部孔进行监控的功能,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正面贴附有反光贴,且板体正面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警示红灯,且警示灯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警示绿灯,所述板体正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撞套,且防撞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板体内部的一侧两侧设置有第一控制腔,且第一控制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网络模块,所述板体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二控制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灯光模块。
6.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板体可以对贴附在车辆的外部,且板体的正面贴附有反光贴,反光贴可以对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对灯光进行反射,板体正面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警示灯,警示灯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警示红灯,警示灯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警示绿灯,警示红灯有警示绿灯通过交替闪烁可以在夜间通过灯光对行人或是其他车辆进行提醒警示,板体正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撞套,防撞套可以对车辆粘贴车贴处受到撞击时进行缓冲防护,避免或是降低了车辆粘贴车贴位置处受到撞击造成的损害,防撞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可以对安装车贴车辆外部进行视频监控拍摄,增加了车贴的功能性,板体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腔,且第一控制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网络模块,网络模块通过导线与摄像头连接,从而通过网络模块可以对摄像头进行联网作业,摄像头可以通过网络与驾驶人员的智能手机或是车辆智能中控进行连接,从而便于驾驶人员通过智能手机或是车辆的智能中控对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进行观看,板体内部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控制腔,且第二控制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灯光模块,灯光模块通过导线与警示灯连接,从而通过灯光模块可以对警示灯的闪烁模式进行调节控制。
7.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内部贴附有粘性垫,且粘性垫外侧板体的背部固定安装有真空吸盘。粘性垫可以对车贴粘贴在车辆的表面,同时真空吸盘可以对车贴的两侧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进行粘贴安装,避免车贴长时间使用时两边出现翘起的情况。
8.优选的,所述板体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电池腔,且电池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板体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电池腔,且电池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可以对车贴使用时提供电力供给。
9.优选的,所述板体正面的外侧设置有护板,且防撞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护板可以对板体的外边角进行防护处理,同时缓冲弹簧可以对防撞套进行弹性支撑,增加了防撞套对外部撞击缓冲的性能。
10.优选的,所述网络模块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蓝牙模块,且灯光模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gps模块。蓝牙模块便于驾驶人员通过智能收集与灯光模块进行连接,从而便于驾驶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对车贴的灯光警示模式进行调节,gps模块可以对粘贴车贴的车辆位置信息进行定位。
11.优选的,所述板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充电孔,且充电孔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密封垫。充电孔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从而通过充电孔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处理,同时通过密封垫可以对充电孔不用时进行闭合密封。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板体与粘性垫、真空吸盘、反光贴、警示灯、灯光模块配合,粘性垫可以对车贴粘贴在车贴的外部,同时真空吸盘可以对车贴的两侧进行粘贴安装,真空吸盘可以避免车贴长时间使用时两边出现翘起的情况,反光贴可以在夜间对灯光进行反射,警示灯可以对车辆在夜间行驶时进行灯光警示灯,灯光模块可以对警示灯的警示模式进行调节控制。
14.2、通过设置防撞套与缓冲弹簧、摄像头、网络模块、gps模块配合,防撞套与缓冲弹簧可以对车辆粘贴车贴位置处受到碰撞时进行缓冲,避免或是降低了外力撞击对车贴粘贴处造成的损害,摄像头可以对粘贴车贴的车辆外部进行视频监控处理,同时网络模块可以对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进行传输,gps模块可以对粘贴车贴的车辆进行实时定位,使得车贴更加便于使用,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板体;101、护板;102、第一控制腔;103、电池腔;104、第二控制腔;105、粘性垫;106、真空吸盘;2、反光贴;3、警示灯;301、警示红灯;302、警示绿灯;4、防撞套;401、缓冲弹簧;5、摄像头;6、网络模块;7、蓝牙模块;8、蓄电池;9、gps模块;10、灯光模块;11、充电孔;110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包括板体1,板体1的正面贴附有反光贴2,且板体1正面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警示灯3,警示灯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警示红灯301,且警示灯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警示绿灯302,板体1正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撞套4,且防撞套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5,板体1内部的一侧两侧设置有第一控制腔102,且第一控制腔1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网络模块6,板体1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控制腔104,第二控制腔1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灯光模块10。
23.基于实施例1的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工作原理是:板体1可以对贴附在车辆的外部,且板体1的正面贴附有反光贴2,反光贴2可以对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对灯光进行反射,板体1正面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警示灯3,警示灯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警示红灯301,警示灯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两组警示绿灯302,警示红灯301有警示绿灯302通过交替闪烁可以在夜间通过灯光对行人或是其他车辆进行提醒警示,板体1正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防撞套4,防撞套4可以对车辆粘贴车贴处受到撞击时进行缓冲防护,避免或是降低了车辆粘贴车贴位置处受到撞击造成的损害,防撞套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5,摄像头5的型号可为:k8型,摄像头5可以对安装车贴车辆外部进行视频监控拍摄,增加了车贴的功能性,板体1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腔102,且第一控制腔1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网络模块6,网络模块6的型号可为:ec20型,网络模块6通过导线与摄像头5连接,从而通过网络模块6可以对摄像头5进行联网作业,摄像头5可以通过网络与驾驶人员的智能手机或是车辆智能中控进行连接,从而便于驾驶人员通过智能手机或是车辆的智能中控对摄像头5拍摄的画面进行观看,板体1内部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控制腔104,且第二控制腔10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灯光模块10,灯光模块10的型号可为:rgbw5a型,灯光模块10通过导线与警示灯3连接,从而通过灯光模块10可以对警示灯3的闪烁模式进行调节控制。
24.实施例二
25.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反光警示功能的车贴,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板体1的内部贴附有粘性垫105,且粘性垫105外侧板体1的背部固定安装有真空吸盘106,板体1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电池腔103,且电池腔1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8,板体1正面的外侧设置有护板101,且防撞套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401,网络模块6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蓝牙模块7,且灯光模块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gps模块9,板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充电孔11,且充电孔1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密封垫1101。
26.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粘性垫105可以对车贴粘贴在车辆的表面,同时真空吸盘106可以对车贴的两侧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进行粘贴安装,避免车贴长时间使用时两边出现翘起的情况;如图2所示,板体1内部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电池腔103,且电池腔1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8,蓄电池8可以对车贴使用时提供电力供给;如图1所示,护板101可以对板体1的外边角进行防护处理,同时缓冲弹簧401可以对防撞套4进行弹性支撑,增加了防撞套4对外部撞击缓冲的性能;如图2所示,蓝牙模块7便于驾驶人员通过智能收集与灯光模块10进行连接,从而便于驾驶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对车贴的灯光警示模式进行调节,gps模块9可以对粘贴车贴的车辆位置信息进行定位,蓝牙模块7的型号可为:fsc-bt986型,gps模块9
的型号可为:bd-125型;如图2所示,充电孔11通过导线与蓄电池8连接,从而通过充电孔11可以对蓄电池8进行充电处理,同时通过密封垫1101可以对充电孔11不用时进行闭合密封。
27.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