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有防油功能的数控机床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2:38: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油功能的数控机床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2.电机轴承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润滑油,润滑油要保证一定压力使得轴承上部油压大于大气压力,从而产生连续油膜,来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现有技术中,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漏油现象,显著表现为轴承处发生漏油现象,市面上所售的轴承往往容易发生这一问题,而经常漏油则会造成润滑不良,使得轴瓦与转轴之间无法形成连续的薄薄的油膜,从而造成轴瓦与转轴之间存在直接的摩擦,进而导致严重时造成烧瓦的现象,严重影响转子的转动造成运行安全性降低以及可能需要紧急停机。
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高速电机防漏油结构”,其公告号:cn107546903a,公开了转轴上设有轴承,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轴承座的后侧设有防漏油组件,所述防漏油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管道、通气箱体和环形通气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补平内外压力来防止漏油现象的发生,但是该方案没有考虑到对于漏油的循环利用,同时防漏效果有限,没有考虑到气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堵塞的问题。在中国专利文件上公开的授权专利“电机冷却器”,其公告号:cn109980851b,公开了本体及内风路风机,但是其内部风机效率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无法对漏液进行循环使用、平衡气管容易被油液堵塞及内部风机效率有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防油功能的数控机床驱动机构,能够在防止漏液的同时将漏液进行收集并进行循环利用,同时通过平衡内外压差来防止漏液,防止气管在使用过程中堵塞造成的防漏失效产生,并且提高内部风机效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带有防油功能的数控机床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体;电机主体连接有连接部;电机主体与连接部之间设有防油机构,用于防止运行过程中因为压差造成的漏液。防油机构包括气压平衡部,用于平衡内外压差,能够防止因为润滑油油压过低造成的漏液现象发生。气压平衡部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大气连接,气压平衡部连接有防堵塞部,能够防止运行过程中因为油液等杂物堆积造成的堵塞从而造成无法将内部与外侧进行连通。
7.作为优选的,防油机构设有循环部,用于收集油液并流回连接部;循环部连接有防漏部,用于防止漏液漏出连接部。循环部与连接部连接,循环部位于连接部内端面远离轴心一侧,防漏部与连接部连接,防漏部位于连接部径向一侧内端面上。能够将漏液进行收集并循环利用,同时防止漏液外溢造成油液损失。
8.作为优选的,气压平衡部包括:平衡管道,用于平衡内外压差;平衡管道连接有导流片,用于导流润滑油。平衡管道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平衡管道一端贯穿连接部延伸至外界与外界连通,导流片位于平衡管道与连接部之间,导流片与平衡管道内侧端壁连接,能够防
止气管堵塞造成的防漏液失效,也避免漏液从气管中流出,能够提高防漏液效果同时提高防漏液的可靠性。
9.作为优选的,电机主体内设有风扇,用于对电机进行降温;风扇连接有扭簧,风扇连接有单向轴承。风扇能够对工作状态下的电机进行降温,并能够在工作结束后持续进行一段时间的降温,电机主体与风扇之间连接有储能部,能够将一部分电机动力进行存储,用于在电机不工作时驱动风扇进行降温。储能部包括减速部,能够对电机轴动力进行减速传递,减速部包括多个减速齿轮,靠近电机轴的减速齿轮直径大于远离电机轴的减速齿轮,远离电机轴的减速齿轮连接有线轮,线轮连接有拉绳,拉绳连接有第二线轮,第二线轮连接有扭簧,第二线轮与风扇连接,能够在电机进行工作时将动力进行存储,在电机不进行工作的时候驱动风扇对电机进行散热。能够通过不增加能耗的方式增加工作时间从而提高降温效果,便于使用。
10.作为优选的,循环部包括:回流管,回流管与连接部连接;回流管连接有分散腔,用于将回流润滑油分散。回流管呈u型布置于轴承外侧,回流管末端与分散腔连接,分散腔连接有分散孔,分散孔呈阵列布置于分散腔末端端面上,分散孔贯穿分散腔末端端面。能够将漏液进行回流,同时将漏液分布式的导流至连接部中,提高循环效率。
11.作为优选的,连接部包括轴承,轴承与电机轴连接;连接部包括连接部外壳,连接部外壳与防油机构连接。连接部外壳内侧与防油机构连接,连接部外壳与电机轴连接,轴承位于电机轴上连接部外壳内侧。能够起到保护连接部与防油机构的作用。
12.作为优选的,防漏部还包括分隔板,分隔板与连接部连接,用于防止漏液从轴向流出。分隔板呈阵列布置在连接部外壳内侧端面上,分隔板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位于分隔板中部并与分隔板转动连接,分隔板靠近电机轴轴心处的末端设有电机轴板,电机轴板形状随电机轴形布置,相邻的电机轴板之间互不连接,相邻的电机轴板之间设有足够油液漏过的间隙。能够防止油液漏出同时在油液循环进入的时候将油液漏至电机轴上,能够随着电机轴的旋转使用不同的角度防止油液漏出。
13.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4.(1)能够通过防油机构防止油液漏出,同时能够将漏液进行收集并重新导流至连接部,能够通过平衡内外压差来提高防漏油效果,同时保证气管不会被堵塞能够畅通的平衡内外压差;(2)能够在电机结束工作后对电机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降温,同时防止对电机进行降温时的漏液与气管堵塞;(3)能够通过不增加能耗的方式增加工作时间从而提高降温效果,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6.图1是本发明中防油机构与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中风扇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
19.1-电机主体;2-风扇;3-电机轴;4-回流管;5-连接部外壳;6-平衡管道;7-分隔板;
8-导流片;9-分散腔;10-轴承;11-转动轴;12-电机轴板;14-减速齿轮;16-齿轮轴;17-线轮;18-第二线轮;19-线轮轴;20-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防油功能的数控机床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体;电机主体连接有连接部;电机主体与连接部之间设有防油机构,用于防止运行过程中因为压差造成的漏液。防油机构包括气压平衡部,用于平衡内外压差,能够防止因为润滑油油压过低造成的漏液现象发生。气压平衡部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大气连接,气压平衡部连接有防堵塞部,能够防止运行过程中因为油液等杂物堆积造成的堵塞从而造成无法将内部与外侧进行连通。在使用时,电机主体通过连接部进行动力传动,防油机构能够防止润滑油从连接部流出,同时防油机构将连接部漏出的润滑油进行收集并重新流在连接部中。
22.防油机构设有循环部,用于收集油液并流回连接部;循环部连接有防漏部,用于防止漏液漏出连接部。循环部与连接部连接,循环部位于连接部内端面远离轴心一侧,防漏部与连接部连接,防漏部位于连接部径向一侧内端面上。能够将漏液进行收集并循环利用,同时防止漏液外溢造成油液损失。在使用时,循环部能够在连接部中形成一个回路,使得漏液能够进行循环使用,避免润滑油减少与浪费,同时防漏部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漏液产生。
23.气压平衡部包括:平衡管道6,用于平衡内外压差;平衡管道连接有导流片8,用于导流润滑油。平衡管道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平衡管道一端贯穿连接部延伸至外界与外界连通,导流片位于平衡管道与连接部之间,导流片与平衡管道内侧端壁连接,能够防止气管堵塞造成的防漏液失效,也避免漏液从气管中流出,能够提高防漏液效果同时提高防漏液的可靠性。在使用时,能够平衡管道将大气压与油压进行平衡,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防止漏液,同时导流片能够利用润滑油黏连的特性对润滑油进行导流,使得润滑油难以在平衡管中堆积造成堵塞,结构简单可靠,经济型好。
24.电机主体连接有风扇2,用于对电机进行降温;电机主体1连接有贯穿电机主体的电机轴3。风扇能够对工作状态下的电机进行降温,并能够在工作结束后持续进行一段时间的降温,电机主体与风扇之间连接有储能部,能够将一部分电机动力进行存储,用于在电机不工作时驱动风扇进行降温。储能部连接有减速部,能够对电机轴动力进行减速传递,减速部包括多个减速齿轮14,靠近电机轴的减速齿轮直径小于远离电机轴的减速齿轮,远离电机轴的减速齿轮连接有线轮17,线轮连接有拉绳,拉绳连接有第二线轮18,第二线轮连接有扭簧20,第二线轮与风扇连接,能够在电机进行工作时将动力进行存储,在电机不进行工作的时候驱动风扇对电机进行散热。远离电机轴的减速齿轮连接有齿轮轴16,齿轮轴前侧设有线轮,第二线轮连接有线轮轴19,线轮轴通过第一单向轴承与风扇连接,第二线轮与线轮轴之间连接有扭簧,在使用时,电机轴转动时通过减速齿轮带动线轮转动,线轮通过拉绳带动第二线轮转动,第二线轮克服扭簧的拉力进行转动,将电机轴的动力存储到扭簧中,风扇
与电机轴连接,风扇与电机轴通过一个与第一单向轴承方向相反的单向轴承连接,在电机轴转动时,风扇能够跟随电机轴转动,而不会影响线轮轴与扭簧的转动,在风扇受到扭簧的作用力转动的时候风扇不会受到电机轴的限制。能够通过不增加能耗的方式增加工作时间从而提高降温效果,便于使用。
25.循环部包括:回流管4,回流管分别与防漏部及连接部连接;回流管连接有分散腔9,用于将回流润滑油分散。回流管呈u型布置于轴承外侧,回流管末端与分散腔连接,分散腔连接有分散孔,分散孔呈阵列布置于分散腔末端端面上,分散孔贯穿分散腔末端端面。能够将漏液进行回流,同时将漏液分布式的导流至连接部中,提高循环效率。在使用时,漏液经过回流管重新回到连接部内侧,漏液流经分散腔与分散孔进入连接部的不同位置,起到润滑的作用。
26.连接部包括轴承10,轴承与电机轴连接;连接部包括连接部外壳5,连接部外壳与防油机构连接。连接部外壳内侧与防油机构连接,连接部外壳与电机轴连接,轴承位于电机轴上连接部外壳内侧。能够起到保护连接部与防油机构的作用。在使用时,润滑油位于轴承与电机轴之间,起到润滑保护的作用,连接部外外壳能够防止漏液流出同时能够防止外界杂物对防油机构造成影响。
27.防漏部还包括分隔板7,分隔板与连接部连接,用于防止漏液从轴向流出。分隔板呈阵列布置在连接部外壳内侧端面上,分隔板连接有转动轴11,转动轴位于分隔板中部并与分隔板转动连接,分隔板靠近电机轴轴心处的末端设有电机轴板12,电机轴板形状随电机轴形布置,相邻的电机轴板之间互不连接,相邻的电机轴板之间设有足够油液漏过的间隙。能够防止油液漏出同时在油液循环进入的时候将油液漏至电机轴上,能够随着电机轴的旋转使用不同的角度防止油液漏出。在使用时,传动轴板带动分隔板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使得分隔板能跟随电机的转动起到防止漏液的作用,转动轴可转动角度小于30
°
,电机轴板能够将漏液留在电机轴上。
28.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