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作辊换辊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02 23:10: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冶金轧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作辊换辊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轧机设备中,工作辊换辊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四辊可逆热、冷轧机中,由于上工作辊没有轨道,在换辊时只能由下工作辊背出,为了避免辊面损伤及平稳地将上辊背出,在换辊时上、下工作辊辊面不得接触,所以在更换工作辊前,需要在传动侧和操作侧的上、下轴承座中间放置等高垫块,以便轴承座能够互相接触,平稳地将上、下工作辊一同抽出。
3.目前,现有工作辊错位换辊装置的轴端通常设置四个卡板以及四个卡板液压缸用来控制进行错位换辊,结构复杂,维护麻烦,且换辊用的时间比较长,使得轧机的正常作业时间显著减少,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换辊装置通常设置四个卡板以及四个卡板液压缸用来控制进行错位换辊,结构复杂,换辊用的时间比较长,影响生产效率。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工作辊换辊结构,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包括轴端卡板、锁紧结构和止挡结构,所述轴端卡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轴端卡板均设置于轧机主体内,所述轧机主体上靠近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操作侧处设置有开口,两个所述轴端卡板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两侧;
7.两个所述轴端卡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锁紧结构和所述止挡结构,平行于所述上工作辊轴线的方向上,所述锁紧结构靠近所述开口设置,且所述止挡结构远离所述开口设置;垂直于所述上工作辊轴线的方向上,所述止挡结构靠近所述开口设置,且所述锁紧结构远离所述开口设置;
8.两个所述轴端卡板用于相互靠近,以使所述轴端卡板上的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上工作辊和所述下工作辊的端部侧面相抵接;或者,两个所述轴端卡板用于相互远离,以使移动后的所述下工作辊的端部侧面与所述轴端卡板上的所述止挡结构相抵接。
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辊换辊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10.轴端卡板朝向靠近开口方向移动,使得锁紧结构与上工作辊、下工作辊的外壁相接触,进而实现两个锁紧结构分别从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两个外侧进行锁紧,便于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正常工作,由于平行于上工作辊轴线的方向上,锁紧结构靠近开口设置,且止挡结构远离开口设置,此时,止挡结构不影响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工作;当需要换辊时,轴端卡板朝向远离开口方向移动,使得锁紧结构与上工作辊、下工作辊的外壁相分离,并使得止挡结构与下工作辊相对齐,之后移动下工作辊,使得下工作辊的端部侧面与止挡结构相接触,进而使得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相错开,进入换辊状态,便于下一步快速换辊的操
作,由于垂直于上工作辊轴线的方向上,止挡结构靠近开口设置,且锁紧结构远离开口设置,此时,止挡结构不影响换辊操作;其中,只需要两个轴端卡板即可使得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进入换辊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11.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台阶结构,所述锁紧结构为所述台阶结构上的锁紧台阶面,所述止挡结构为所述台阶结构上的止挡台阶面,所述锁紧台阶面和所述止挡台阶面形成连续台阶面。
12.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用于设置于所述上工作辊的上轴承座和所述下工作辊的下轴承座之间,以使换辊状态下的所述上工作辊与所述下工作辊之间呈距离设置。
13.优选地,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销分别用于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下轴承座上表面,两个所述上轴承座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工作槽和换辊槽;
14.两个所述定位销用于同时与两个所述工作槽插接配合,或者,两个所述定位销用于同时与两个所述换辊槽插接配合。
15.优选地,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销分别用于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上轴承座底面,两个所述下轴承座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工作槽和换辊槽;
16.两个所述定位销用于同时与两个所述工作槽插接配合,或者,两个所述定位销用于同时与两个所述换辊槽插接配合。
17.优选地,所述工作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换辊槽的深度。
18.优选地,平行于所述上工作辊轴线的方向上,所述轴端卡板上的所述锁紧台阶面与所述止挡台阶面之间距离等于所述工作槽与所述换辊槽之间的距离。
19.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轧机主体上的卡板液压缸,所述卡板液压缸也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板液压缸对称设置于所述开口的两侧,两个所述卡板液压缸的伸缩杆的尾端分别用于与所述轴端卡板相连接,两个所述轴端卡板通过两个所述卡板液压缸于所述上工作辊和所述下工作辊的所述操作侧的两侧运动。
20.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导向块和导向杆,所述导向块用于设置于所述轧机主体上且朝向所述轴端卡板的一侧,所述导向杆用于固定设置于所述导向块的外壁;
21.所述轴端卡板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杆相适配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沿着所述轴端卡板的运动方向呈线性设置,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腰型孔并与所述腰型孔滑动连接。
22.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换辊液压缸和换辊小车,所述换辊液压缸通过换辊挂钩与所述换辊小车相连接,所述换辊小车用于载动所述下工作辊的操作侧以运动。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辊换辊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辊换辊结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辊换辊结构锁紧状态下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辊换辊结构换辊状态下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侧面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轧机主体、11卡板液压缸、12导向块、13导向杆、2上工作辊、20上轴承座、21工作槽、22换辊槽、3下工作辊、30下轴承座、4开口、5轴端卡板、50腰型孔、6台阶结构、7锁紧台阶面、8止挡台阶面、9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z轴、x轴、y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作辊换辊结构,包括轴端卡板5、锁紧结构和止挡结构,所述轴端卡板5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轴端卡板5均设置于轧机主体1内,所述轧机主体1上靠近上工作辊2和下工作辊3的操作侧处设置有开口4,两个所述轴端卡板5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开口4的两侧,且用于相互靠近或远离;
35.两个所述轴端卡板5朝向所述开口4的侧壁均设置有所述锁紧结构和所述止挡结构,平行于所述上工作辊2轴线的方向上,所述锁紧结构靠近所述开口4设置,且所述止挡结构远离所述开口4设置;垂直于所述上工作辊2轴线的方向上,所述止挡结构靠近所述开口4设置,且所述锁紧结构远离所述开口4设置;
36.两个所述轴端卡板5用于相互靠近,以使所述轴端卡板5上的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的端部侧面相抵接;或者,两个所述轴端卡板5用于相互远离,以使移动后的所述下工作辊3的端部侧面与所述轴端卡板5上的所述止挡结构相抵接。
37.参阅图4-图5,其中,当所述轴端卡板5上的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的端部侧面相抵接时,所述轴端卡板5与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处于锁紧状态;当两个所述轴端卡板5用于相互远离,移动后的所述下工作辊3的端部侧面与所述轴端卡板5上的所述止挡结构相抵接时,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处于换辊状态。
38.具体地,所述上工作辊2轴线理解为所述上工作辊2安装至所述轧机主体1上后所述上工作辊2的轴线。
39.参阅图6,在图6中,b侧为传动侧,c侧为操作侧,由于轧机主体1的传动装置占地比较大,且系统复杂,为了统一设计,通常都会以轧制中心线为中心,将轧机、飞剪、各种设备的传动装置统一放在轧机的一侧,而这一侧就被称为传动侧,在轧制中心线对面的另一侧
则是作为主要物流通道和检修操作的空间,称为操作侧。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端卡板5朝向靠近所述开口4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上工作辊2、所述下工作辊3的外壁相接触,进而实现两个所述锁紧结构分别从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的两个外侧进行锁紧,便于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正常工作,由于,平行于所述上工作辊2轴线的方向上,所述锁紧结构靠近所述开口4设置,且所述止挡结构远离所述开口4设置,此时,所述止挡结构不影响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工作;当需要换辊时,所述轴端卡板5朝向远离所述开口4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上工作辊2、所述下工作辊3的外壁相分离,并使得所述止挡结构与所述下工作辊3相对齐,之后移动所述下工作辊3,使得所述下工作辊3的端部侧面与所述止挡结构相接触,进而使得所述上工作辊2与所述下工作辊3相错开,进入换辊状态,便于下一步快速换辊的操作,由于,垂直于所述上工作辊2轴线的方向上,所述止挡结构靠近所述开口4设置,且所述锁紧结构远离所述开口4设置,此时,所述止挡结构不影响换辊操作;其中,只需要两个轴端卡板5即可使得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进入换辊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41.参阅图2-图3,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台阶结构6,所述锁紧结构为所述台阶结构6上的锁紧台阶面7,所述止挡结构为所述台阶结构6上的止挡台阶面8,所述锁紧台阶面7和所述止挡台阶面8为连续台阶面。
42.具体地,所述锁紧台阶面7用于与所述上工作辊2以及所述下工作辊3的外壁相接触,所述止挡台阶面8用于与所述下工作辊3的外壁相接触。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端卡板5朝向靠近所述开口4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锁紧台阶面7与所述上工作辊2、所述下工作辊3的外壁相接触并卡紧,进而实现两个所述锁紧台阶面7分别从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的两个外侧进行锁紧,便于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正常工作;当需要换辊时,所述轴端卡板5朝向远离所述开口4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锁紧台阶面7与所述上工作辊2、所述下工作辊3的外壁相分离,且所述止挡台阶面8与所述下工作辊3相对齐,之后移动所述下工作辊3,使得所述下工作辊3的端头与所述止挡台阶面8相接触,进而使得所述上工作辊2与所述下工作辊3相错开,进入换辊状态,便于下一步快速换辊的操作;其中,只需要两个轴端卡板5即可使得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进入换辊状态,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44.参阅图6,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用于设置于所述上工作辊2的上轴承座20和所述下工作辊3的下轴承座30之间,以使换辊状态下的所述上工作辊2与所述下工作辊3之间呈距离设置。
45.具体地,所述辅助结构可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工作辊2的上轴承座20和所述下工作辊3的下轴承座30之间,也可活动设置于所述上工作辊2的上轴承座20和所述下工作辊3的下轴承座30之间。
46.在本实施例中,在更换工作辊前,在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的传动侧和操作侧的上、下轴承座30中间均设置辅助结构,以便所述上轴承座20和所述下轴承座30能够分离,有利于平稳地将上、下工作辊3一同抽出。
47.参阅图6,优选地,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定位销9,所述定位销9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销9分别用于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下轴承座30上表面,两个所述上轴承座20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工作槽21和换辊槽22;
48.两个所述定位销9用于同时与两个所述工作槽21插接配合,或者,两个所述定位销9用于同时与两个所述换辊槽22插接配合。
49.优选地,所述辅助结构包括定位销9,所述定位销9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销9分别用于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上轴承座20底面,两个所述下轴承座30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工作槽21和换辊槽22;
50.两个所述定位销9用于同时与两个所述工作槽21插接配合,或者,两个所述定位销9用于同时与两个所述换辊槽22插接配合。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处于正常工作时,两个所述定位销9插接于两个所述工作槽21内;当需要换辊时,所述轴端卡板5朝向远离所述开口4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锁紧结构与所述上工作辊2、所述下工作辊3的外壁相分离,且所述止挡结构与所述下工作辊3相对齐,之后移动所述下工作辊3,使得所述下工作辊3的端头与所述止挡结构相接触,进而使得所述上工作辊2与所述下工作辊3相错开,且两个所述定位销9与所述换辊槽22相对齐,利用天车将所述上工作辊2往下移动,并使得两个所述定位销9与所述换辊槽22相插接,此时所述上工作辊2及所述下工作辊3的辊面不接触,而且通过两个所述定位销9把所述上工作辊2及所述下工作辊3连为一体,通过拉动所述下工作辊3可以平稳地将所述上工作辊2一同拉出,天车将所述上工作辊2吊走,不需将所述定位销9拆除,即可用天车将所述下工作辊3吊走,换新辊时则相反。
52.优选地,所述工作槽21的深度大于所述换辊槽22的深度。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槽21的深度大于所述换辊槽22的深度,该结构使得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在工作时能够尽量靠近,但不影响彼此工作,通过所述定位销9插接进所述换辊槽22内使得所述上工作辊2与所述下工作辊3城距离设置,使得所述上工作辊2与所述下工作辊3处于换辊状态又不彼此影响。
54.优选地,平行于所述上工作辊2轴线的方向上,所述轴端卡板5上的所述锁紧台阶面7与所述止挡台阶面8之间距离等于所述工作槽21与所述换辊槽22之间的距离。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台阶面7与所述止挡台阶面8之间的距离设置,使得所述止挡台阶面8与所述下工作辊3相接触时,所述定位销9正好与所述换辊槽22相对齐,以便于所述定位销9插接进所述换辊槽22中而进行换辊操作。
56.参阅图1-图2,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轧机主体1上的卡板液压缸11,所述卡板液压缸11也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板液压缸11对称设置于所述开口4的两侧,两个所述卡板液压缸11的伸缩杆的尾端分别用于与所述轴端卡板5相连接,两个所述轴端卡板5通过两个所述卡板液压缸11于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的所述操作侧的两侧运动。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板液压缸11推动所述轴端卡板5移动,以便于所述轴端卡板5工作对所述上工作辊2和所述下工作辊3实现锁紧状态和换辊状态。
58.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导向块12和导向杆13,所述导向块12用于设置于所述轧机主体1上且朝向所述轴端卡板5的一侧,所述导向杆13用于固定设置于所述导向块12的外壁;
59.所述轴端卡板5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杆13相适配的腰型孔50,所述腰型孔50沿着所述轴端卡板5的运动方向呈线性设置,所述导向杆13贯穿所述腰型孔50并与所述腰
型孔50滑动连接。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板液压缸11推动所述轴端卡板5移动时,所述轴端卡板5上的所述导向杆13在所述腰型孔50中移动,进而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所述轴端卡板5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位置偏移。
61.优选地,所述工作辊换辊结构还包括换辊液压缸和换辊小车,所述换辊液压缸通过换辊挂钩与所述换辊小车相连接,所述换辊小车用于载动所述下工作辊3的操作侧以运动。
6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所述定位销9把所述上工作辊2及所述下工作辊3连为一体,然后由所述换辊液压缸通过所述换辊挂钩拉动所述换辊小车,平稳地将所述下工作辊3和所述上工作辊2一同拉出即可。
63.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