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氧气湿化瓶

2022-11-23 10:03: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氧气湿化瓶。


背景技术:

2.氧气湿化瓶主要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供医疗单位急救给氧和缺氧病人作氧气吸入用,氧气湿化瓶通常包括瓶体及插设于瓶体内的供氧管,供氧管的出口位于瓶体的湿化液内,使供氧管中的氧气经湿化液湿润后排出,并供给给病人,但氧气在从湿化液排出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而气泡的破裂声对病人的休息有较大的影响。
3.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氧气湿化瓶外壁上装有消音棉等消音装置,但消音的效果不明显,仍然会有噪音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气湿化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氧气湿化瓶在湿化作业中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氧气湿化瓶,包括瓶体及设于所述瓶体开口处的盖体,所述盖体上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及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设有供氧管,所述供氧管包括连接供氧装置的主体管、连接所述主体管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吸水棉条,所述吸水棉条包括位于所述出气管内部的湿润部,及由所述湿润部延伸形成的吸水部,所述氧气湿化瓶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于连接所述出气管的与所述主体管之间的连接软管,及设于所述瓶体内的漂浮块,所述漂浮块连接所述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排气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漂浮块的底面设置。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出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通孔上设有吸水棉条,通过吸水棉条对湿化液进行吸附并传输至出气管内,使出气管无需置入湿化液内,在湿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气泡,从源头上减少了噪音的产生,同时该氧气湿化瓶还包括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连接出气管的漂浮块,通过设置漂浮块使出气管可以随着液面的上升或下降进行移动,即可以采用较短的吸水棉条实现上述湿化液的吸附传输,降低传输行程,提高吸附效率。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出气管包括连接所述漂浮块的连接部、靠近所述排气口设置的排气部,及蜿蜒设于所述排气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加湿部,若干个所述通孔均匀设于所述加湿部上。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瓶体内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滑动式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连接所述漂浮块。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漂浮块包括空心块及设于所述空心块一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滑动块。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瓶体的外壁设置有监测刻度线。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瓶体的底部一侧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收纳腔,所述瓶体位于所述收纳腔内。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氧气湿化瓶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收纳腔内壁的若干个弹性压块。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一侧的若干个吸盘,所述吸盘远离所述收纳腔设置。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与/或附加的方面与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与容易理解,其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氧气湿化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瓶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主要元器件符号说明:
18.瓶体100、盖体110、进气口111、供气口112、监测刻度线120、主体管210、出气管220、连接软管230、连接部221、加湿部222、排气部223、排气口224、吸水棉条225、导向杆310、滑动块320、连接架330、空心块340、安装板350、底座400、收纳腔410、弹性压块420、吸盘430。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2.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氧气湿化瓶,包括瓶体100及设于所述瓶体100开口处的盖体110,所述盖体110上分别开设有进气口111及供气口112,所述进气口111上设有供氧管,所述供氧管包括连接供氧装置的主体管210、连接所述主体管210的出气管220,所述出气管220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吸水棉条225,所述吸水棉条225包括位于所述出气管220内部的湿润部,及由所述湿润部延伸形成的吸水部,所述氧气湿化瓶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于连接所述出气管220的与所述主体管210之间的连接软管230,及设于所述瓶体100内的漂浮块,所述漂浮块连接所述出气管220,所述出气管220的排气口224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漂浮块的底面设置。
23.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氧气湿化瓶,通过在出气管220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通孔上设有吸水棉条225,吸水棉条225包括位于出气管220内部的湿润部,及由湿润部延伸形成的吸水部,通过吸水部对湿化液进行吸附并传输至出气管220内,使出气管220无需置入湿化液内,在湿化过程中氧气从出气管220一端进入,并在出气管220内部完成加湿排出,并从上述供气口112处的管体排出给病人供氧,湿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气泡,从源头上减少了噪音的产生,同时该氧气湿化瓶还包括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连接出气管220的漂浮块,通过设置漂浮块使出气管220可以随着液面的上升或下降进行移动,即可以采用较短的吸水棉条225实现上述湿化液的吸附传输,降低传输行程,提高吸附效率。
2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出气管220包括连接所述漂浮块的连接部221、靠近所述排气口224设置的排气部223,及蜿蜒设于所述排气部223与所述连接部221之间的加湿部222,若干个所述通孔均匀设于所述加湿部222上。具体来说,通过将上述加湿部222蜿蜒设置,可以加大加湿部222的排布设置面积,通过在加湿部222上设置多个吸水棉条225,可以增加出气管220内湿化液的含量,从而提高湿化效果。
25.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瓶体100内固定有导向杆310,所述导向杆310上滑动式设有滑动块320,所述滑动块320连接所述漂浮块。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漂浮块包括空心块340及设于所述空心块340一侧的安装板350,所述安装板350上固定有连接架330,所述连接架330连接所述滑动块320。通过设置上述导向杆310及滑动块320,并将滑动块320连接漂浮块,保证漂浮块的稳定移动,同时对出气管220进行限位,防止出气管220与瓶体100的内壁发生碰撞。
2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医护人员对瓶内湿化液的体积进行观察,上述瓶体100的外壁设置有监测刻度线120。
27.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瓶体100的底部一侧设有底座400,所述底座400上开设有收纳腔410,所述瓶体100位于所述收纳腔410内。可以理解地,在氧气湿化瓶的湿化作业中,由于瓶体100内外的温差,使瓶体100上会产生冷凝水,通过设置上述底座400,并在底座400上开设收纳腔410,可以对冷凝水进行收集,防止冷凝水流至作业台面,影响作业环境。
2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氧气湿化瓶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收纳腔410内壁的若干个弹性压块420。具体来说,上述弹性压块420为橡胶材质,通过弹性压块420可以将瓶体100固定于底座400上,防止瓶体100倾倒,导致湿化液从供气口112流出。
29.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400一侧的若干个吸盘430,所述吸盘430远离所述收纳腔410设置。通过设置上述吸盘430可以使底座400稳定固定于作业台面,进一步保证瓶体100的稳定放置。
30.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氧气湿化瓶,通过在出气管220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通孔上设有吸水棉条225,吸水棉条225包括位于出气管220内部的湿润部,及由湿润部延伸形成的吸水部,通过吸水部对湿化液进行吸附并传输至出气管220内,使出气管220无需置入湿化液内,在湿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气泡,从源头上减少了噪音的产生,同时该氧气湿化瓶还包括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连接出气管220的漂浮块,通过设置漂浮块使出气管220可以随着液面的上升或下降进行移动,即可以采用较短的吸水棉条225实现上述湿
化液的吸附传输,降低传输行程,提高吸附效率。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