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压顶式支腿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1:54: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腿,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顶式支腿。


背景技术:

2.半挂车支腿是挂车车厢上的重要部件,便于通过半挂车支腿支撑起半挂车车架前部,方便半挂车底盘脱离半挂车车架,目前,现有的半挂车支腿为机械结构,现有机械结构的支腿对地面的支撑力较小,拧动机械结构的支腿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顶式支腿,解决了现有半挂车支腿为机械结构,现有机械结构的支腿对地面的支撑力较小,拧动机械结构的支腿比较费力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液压顶式支腿,包括导液组件1、管a2、活塞b3、支撑杆4、管b5、管c6、密闭环601和密封件7,导液组件1上配合设置管a2,所述导液组件1包括矩形块101、沉孔a102、沉孔b103、沉孔c104、沉孔d105、沉孔x106、环形沉孔e107、沉孔f108、沉孔g109、沉孔h110、活塞a111、连接板a112、连接板b113、连接板c114、连接板d115、连接板e116、压力管117、螺纹孔a118、螺栓a119、钢球a120、托板121、固定钉122、螺栓b123、钢球b124、螺纹孔b125、螺栓c126、耳片127,矩形块101右侧壁开设沉孔a102,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a102左部上侧开设沉孔b103,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b103左部开设沉孔c104,所述矩形块101下表面左部开设沉孔d105,且所述沉孔d105与所述沉孔c104左部连通设置,所述矩形块101下表面中部开设沉孔x106,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x106顶部右侧开设沉孔g109,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g109顶部开设沉孔h110,且所述沉孔h110与所述沉孔a102左部连通,所述矩形块101下表面开设环形沉孔e107,且所述沉孔d105、沉孔x106位于所述环形沉孔e107内,所述沉孔a102内滑动设置活塞a111,所述活塞a111右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a112,连接板b113左部与所述连接板a112右部铰接,所述矩形块101右侧壁前部固定设置连接板c114,连接板d115左部与所述连接板c114右部铰接,所述连接板b113右部与连接板e116后部铰接,所述连接板d115右部与所述连接板e116前部铰接,所述连接板e116右部与压力管117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101前侧壁开设螺纹孔a118,所述螺纹孔a118内螺接螺栓a119,且所述螺栓a119后部插入所述沉孔b103左部,所述沉孔b103左部放置钢球b124,所述沉孔g109内放置钢球a120,所述沉孔x106顶部设置托板121,所述钢球a120位于所述托板121右部上侧,所述托板121左部通过固定钉122固定在所述矩形块101上,所述矩形块101左侧壁开设沉孔f108,且所述沉孔f108分别与所述沉孔d105、沉孔x106连通设置,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f108左部螺接螺栓b123,所述矩形块101前侧壁开设螺纹孔b125,所述螺纹孔b125上螺接螺栓c126,且所述螺栓c126后部封闭相互连通的沉孔d105、沉孔x106,所述螺栓c126前端固定设置耳片127,管a2上部与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
沉孔x106螺接,所述管a2内滑动设置活塞b3,支撑杆4插入管a2内,且所述支撑杆4上部与所述活塞b3下部固定连接,管b5上部与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d105下部螺接,管c6上部与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环形沉孔e107螺接,所述管c6内侧壁下端固定设置密闭环601,所述密闭环601上配合设置密封件7,所述密封件7包括环形板701、连接管702,环形板701上表面固定设置连接管702,所述连接管702与所述密闭环601螺接,管a2、管c6、密闭环601、连接管702、环形橡胶垫10围成的空间内放入适量液压油。
6.所述的支撑杆4下端固定设置n形架8,挂车支撑脚9上部放置在n形架8之间,且所述挂车支撑脚9上部与所述n形架8铰接,便于通过挂车支撑脚9降低支撑杆4下端对地面的压强。
7.所述的环形板701上表面放置环形橡胶垫10,所述管a2将所述环形橡胶垫10压紧在所述环形板701上,便于通过环形橡胶垫10密闭管a2、环形板701之间的间隙。
8.所述的压力管117内插入钢管11,便于通过钢管11压动压力管117。
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导液组件、管a、活塞b、支撑杆、管b、管c、密闭环、密封件、n形架、挂车支撑脚、环形橡胶垫组成的液压顶式支腿固定在挂车大梁前部,其中矩形块上表面与挂车大梁前部固定,如果需要支撑起挂车大梁前部,将钢管前部插入压力管,向右拉钢管后部,压力管带动连接板e,连接板e作用于连接板b、连接板d,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连接板e、压力管相互联动,连接板e后部向右拉连接板b,连接板b带动连接板a,连接板a带动活塞a,钢球b沿沉孔b向右滚动,钢球b碰到螺栓a后不再滚动,钢球a堵住沉孔h,管b抽取适量管a、管c、密闭环、连接管、环形橡胶垫围成的空间内的液压油,液压油经管b、沉孔d、沉孔c、沉孔b进入沉孔a左部,向左压钢管后部,压力管带动连接板e,连接板e作用于连接板b、连接板d,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连接板e、压力管相互联动,连接板e后部向左压连接板b,连接板b带动连接板a,连接板a带动活塞a,钢球b沿沉孔b向左滚动,钢球b堵住沉孔c,钢球a在沉孔g内落在托板上,沉孔a左部内的液压油经沉孔h、沉孔g进入管a上部,液压油下顶活塞b,活塞b带动支撑杆下行,支撑杆带动n形架,n形架带动挂车支撑脚下行,重复以上动作至挂车支撑脚顶紧地面,从压力管内抽出钢管,如果需要收起挂车支撑脚,逆时针转动耳片,耳片带动螺栓c向前移动至适当位置,停止拧动耳片,上抬挂车支撑脚,挂车支撑脚带动n形架,n形架带动支撑杆,支撑杆带动活塞b沿管a上行,管a内的液压油经沉孔f、沉孔d、管b进入管a、管c、密闭环、连接管、环形橡胶垫围成的空间内,挂车支撑脚抬高至初始高度,停止上抬挂车支撑脚,顺时针转动耳片,耳片带动螺栓c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螺栓c后部封闭相互连通的沉孔d、沉孔x,停止拧动耳片。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液压顶式支腿对地面的支撑力较大,压动钢管比较费力。2、支撑杆下端固定设置n形架,挂车支撑脚上部放置在n形架之间,且所述挂车支撑脚上部与所述n形架铰接,便于通过挂车支撑脚降低支撑杆下端对地面的压强。3、环形板上表面放置环形橡胶垫,所述管a将所述环形橡胶垫压紧在所述环形板上,便于通过环形橡胶垫密闭管a、环形板之间的间隙。4、压力管内插入钢管,便于通过钢管压动压力管。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液组件的剖视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液组件的俯视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管c的剖视图。
16.其中,1-导液组件、101-矩形块、102-沉孔a、103-沉孔b、104-沉孔c、105-沉孔d、106-沉孔x、107-环形沉孔e、108-沉孔f、109-沉孔g、110-沉孔h、111-活塞a、112-连接板a、113-连接板b、114-连接板c、115-连接板d、116-连接板e、117-压力管、118-螺纹孔a、119-螺栓a、120-钢球a、121-托板、122-固定钉、123-螺栓b、124-钢球b、125-螺纹孔b、126-螺栓c、127-耳片、2-管a、3-活塞b、4-支撑杆、5-管b、6-管c、601-密闭环、7-密封件、701-环形板、702-连接管、8-n形架、9-挂车支撑脚、10-环形橡胶垫、11-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18.参照图1-5,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液压顶式支腿,包括导液组件1、管a2、活塞b3、支撑杆4、管b5、管c6、密闭环601和密封件7,导液组件1上配合设置管a2,所述导液组件1包括矩形块101、沉孔a102、沉孔b103、沉孔c104、沉孔d105、沉孔x106、环形沉孔e107、沉孔f108、沉孔g109、沉孔h110、活塞a111、连接板a112、连接板b113、连接板c114、连接板d115、连接板e116、压力管117、螺纹孔a118、螺栓a119、钢球a120、托板121、固定钉122、螺栓b123、钢球b124、螺纹孔b125、螺栓c126、耳片127,矩形块101右侧壁开设沉孔a102,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a102左部上侧开设沉孔b103,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b103左部开设沉孔c104,所述矩形块101下表面左部开设沉孔d105,且所述沉孔d105与所述沉孔c104左部连通设置,所述矩形块101下表面中部开设沉孔x106,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x106顶部右侧开设沉孔g109,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g109顶部开设沉孔h110,且所述沉孔h110与所述沉孔a102左部连通,所述矩形块101下表面开设环形沉孔e107,且所述沉孔d105、沉孔x106位于所述环形沉孔e107内,所述沉孔a102内滑动设置活塞a111,所述活塞a111右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a112,连接板b113左部与所述连接板a112右部铰接,所述矩形块101右侧壁前部固定设置连接板c114,连接板d115左部与所述连接板c114右部铰接,所述连接板b113右部与连接板e116后部铰接,所述连接板d115右部与所述连接板e116前部铰接,所述连接板e116右部与压力管117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101前侧壁开设螺纹孔a118,所述螺纹孔a118内螺接螺栓a119,且所述螺栓a119后部插入所述沉孔b103左部,所述沉孔b103左部放置钢球b124,所述沉孔g109内放置钢球a120,所述沉孔x106顶部设置托板121,所述钢球a120位于所述托板121右部上侧,所述托板121左部通过固定钉122固定在所述矩形块101上,所述矩形块101左侧壁开设沉孔f108,且所述沉孔f108分别与所述沉孔d105、沉孔x106连通设置,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f108左部螺接螺栓b123,所述矩形块101前侧壁开设螺纹孔b125,所述螺纹孔b125上螺接螺栓c126,且所述螺栓c126后部封闭相互连通的沉孔d105、沉孔x106,所述螺栓c126前端固定设置耳片127,管a2上部与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x106螺接,所述管a2内滑动设置活塞b3,支撑杆4插入管a2内,且所述支撑杆4上部与所述活塞b3下部固定连接,管b5上部与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沉孔d105下部螺接,管c6上部与所述矩形块101上开设的所述环形沉孔e107螺接,所述管c6内侧壁下端固定设置密闭环601,所述密闭环601上配合设置密封件7,所述密封件
7包括环形板701、连接管702,环形板701上表面固定设置连接管702,所述连接管702与所述密闭环601螺接,管a2、管c6、密闭环601、连接管702、环形橡胶垫10围成的空间内放入适量液压油。
19.所述的支撑杆4下端固定设置n形架8,挂车支撑脚9上部放置在n形架8之间,且所述挂车支撑脚9上部与所述n形架8铰接,便于通过挂车支撑脚9降低支撑杆4下端对地面的压强。
20.所述的环形板701上表面放置环形橡胶垫10,所述管a2将所述环形橡胶垫10压紧在所述环形板701上,便于通过环形橡胶垫10密闭管a2、环形板701之间的间隙。
21.所述的压力管117内插入钢管11,便于通过钢管11压动压力管117。
2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将导液组件、管a、活塞b、支撑杆、管b、管c、密闭环、密封件、n形架、挂车支撑脚、环形橡胶垫组成的液压顶式支腿固定在挂车大梁前部,其中矩形块上表面与挂车大梁前部固定,如果需要支撑起挂车大梁前部,将钢管前部插入压力管,向右拉钢管后部,压力管带动连接板e,连接板e作用于连接板b、连接板d,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连接板e、压力管相互联动,连接板e后部向右拉连接板b,连接板b带动连接板a,连接板a带动活塞a,钢球b沿沉孔b向右滚动,钢球b碰到螺栓a后不再滚动,钢球a堵住沉孔h,管b抽取适量管a、管c、密闭环、连接管、环形橡胶垫围成的空间内的液压油,液压油经管b、沉孔d、沉孔c、沉孔b进入沉孔a左部,向左压钢管后部,压力管带动连接板e,连接板e作用于连接板b、连接板d,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连接板e、压力管相互联动,连接板e后部向左压连接板b,连接板b带动连接板a,连接板a带动活塞a,钢球b沿沉孔b向左滚动,钢球b堵住沉孔c,钢球a在沉孔g内落在托板上,沉孔a左部内的液压油经沉孔h、沉孔g进入管a上部,液压油下顶活塞b,活塞b带动支撑杆下行,支撑杆带动n形架,n形架带动挂车支撑脚下行,重复以上动作至挂车支撑脚顶紧地面,从压力管内抽出钢管,如果需要收起挂车支撑脚,逆时针转动耳片,耳片带动螺栓c向前移动至适当位置,停止拧动耳片,上抬挂车支撑脚,挂车支撑脚带动n形架,n形架带动支撑杆,支撑杆带动活塞b沿管a上行,管a内的液压油经沉孔f、沉孔d、管b进入管a、管c、密闭环、连接管、环形橡胶垫围成的空间内,挂车支撑脚抬高至初始高度,停止上抬挂车支撑脚,顺时针转动耳片,耳片带动螺栓c向后移动至初始位置,螺栓c后部封闭相互连通的沉孔d、沉孔x,停止拧动耳片。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液压顶式支腿对地面的支撑力较大,压动钢管比较费力。2、支撑杆下端固定设置n形架,挂车支撑脚上部放置在n形架之间,且所述挂车支撑脚上部与所述n形架铰接,便于通过挂车支撑脚降低支撑杆下端对地面的压强。3、环形板上表面放置环形橡胶垫,所述管a将所述环形橡胶垫压紧在所述环形板上,便于通过环形橡胶垫密闭管a、环形板之间的间隙。4、压力管内插入钢管,便于通过钢管压动压力管。
2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