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充电移动储能车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19:54: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移动储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废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引起的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的出现可以摆脱对石油等非再生能源的依赖,而且能逐步实现对大气的零排放。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大多为直接连接国家电网的固定式充电桩;还有部分直接连接国家电网的固定式充电桩采用了机械臂进行自动插抢、拔枪的充电模式;也有极少部分是采用连接国家电网但是可以先进行充电储能,然后再通过储能电池给电动汽车充电的固定式储能充电站。
3.现有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存在以下缺陷:(1)车主需要自己开着车去找有充电桩且处于空位的停车位,使用不方便、体验差,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出现汽车电耗完还没找到充电桩的情况;(2)停车位上的固定式充电桩,不管是车主插抢、拔枪模式还是机械臂进行自动插抢、拔枪的充电模式,都会受到如下限制,一方面安装充电桩需要现场施工改造,需要进行电网扩容建设,同时一个车位一个充电桩,投资、浪费非常大;另一方面安装有固定式充电桩的车位,经常有燃油车停入的情况,这样即使安装了充电桩需要充电的电动车依然无法停入进行充电,利用率低,固定式储能充电站也有同样的问题,还有这不能根据用电情况进行错峰充电,也增加了国家电网的用电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充电移动储能车,包括动力底盘、车体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动力底盘上的控制模块、储能电池模块、充电枪线模块和驾驶感应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储能电池模块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的内部,所述充电枪线模块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的外部,所述驾驶感应模块分布在所述车体外壳的表面,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动力底盘、所述储能电池模块、所述充电枪线模块和所述驾驶感应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枪线模块与所述储能电池模块电连接。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充电枪线模块包括机械臂、关节电机、充电枪头和识别相机,所述关节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械臂上,所述充电枪头和所述识别相机均连接在所述机械臂的端部,所述识别相机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关节电机的输入端。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电源分配管理模块和放电模块,所述电源分配管理模块和所述放电模块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池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枪头通过所述放电模块与所述储能电池模块电连接。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液冷模块,所述液冷模块设置在所述放电模块和所述储能电池模块之间,所述液冷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驾驶感应模块包括鱼眼相机、超声波探测仪和激光雷达,所述鱼眼相机和所述超声波探测仪均分布在所述车体外壳的四周,所述激光雷达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随所述动力底盘前进/后退方向的表面,所述鱼眼相机的输出端、所述超声波探测仪的输出端和所述激光雷达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回充补能插座,所述回充补能插座与所述储能电池模块连接。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的外表面,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上的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警示灯,所述警示灯环绕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的外部,所述警示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故障报警模块,所述故障报警模块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的顶部,所述故障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技术方案充电移动储能车通过驾驶感应模块和动力底盘实现储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能自动移动至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所在车位,再结合充电枪线模块,可以实现自动插抢、拔枪的功能,从而完成对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
17.本实用新型充电移动储能车解决了车主到处找充电桩以及找到充电桩后又发现车位被占用的尴尬局面,节约资源,节约时间;同时移动储能车全过程全自动充电,整个充电过程不需要车主自己动手,真正达到全自动充电的效果;安装部署不需要现场施工改造,不需要进行电网扩容建设,同时一个停车场可以更加灵活的根据充电需求快速的部署移动储能车,且数量可以灵活控制,减少投资、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及资金周转;以及可以根据用电情况进行错峰充电,减小了国家电网的用电压力。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立体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车体外壳后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车体外壳后另一角度立体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枪线模块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5.结合附图1至附图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移动储能车,包括动力底盘1、车体外壳2和设置在所述动力底盘1上的控制模块3、储能电池模块4、充电枪线模块5和驾驶感应模块6,所述控制模块3和所述储能电池模块4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2的内部,所述充电枪线模块5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2的外部,所述驾驶感应模块6分布在所述车体外壳2的表面,所述控制模块3分别与所述动力底盘1、所述储能电池模块4、所述充电枪线模块5和所述驾驶感应模块6电连接,所述充电枪线模块5与所述储能电池模块4电连接。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枪线模块5包括机械臂51、关节电机52、充电枪头53和识别相机54,所述关节电机52设置在所述机械臂51上,所述充电枪头53和所述识别相机54均连接在所述机械臂51的端部,所述识别相机54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3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关节电机52的输入端。充电枪线模块采用了多机械臂多关节的结构设计,关节电机连接在机械臂之间,使充电枪头的位置灵活调整,能到达其行程范围内任意位置,结合前端识别相机拍照对比进行精准定位,在关节电机的驱动下实现自动定位及插拔充电枪线的目的。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相机54采用结构光3d相机。
28.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分配管理模块7和放电模块8,所述电源分配管理模块7和所述放电模块8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池模块4电连接,所述充电枪头53通过所述放电模块8与所述储能电池模块4电连接。电源分配管理模块能够很好的分配和管理电源,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同时对电池的状态进行监控管理,提高电池使用寿命;放电模块实现从储能电池给电动汽车的充电,可以根据不同电动汽车的需求调整充电功率,充电速度较快,达到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的目的。
29.在本实施例中,单独设置了电源分配管理模块用于储能电池模块的分配和管理,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电源分配管理模块也可以集成在控制模块中,由控制模块分配和管理储能电池模块。
30.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液冷模块14,所述液冷模块14设置在所述放电模块8和所述储能电池模块4之间,所述液冷模块14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连接。液冷模块用于储能电池模块、放电模块及全自动一体化充电枪线模块的散热,提高整个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感应模块6包括鱼眼相机61、超声波探测仪62和激光雷达63,所述鱼眼相机61和所述超声波探测仪62均分布在所述车体外壳2的四周,所述激光雷达63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2随所述动力底盘1前进/后退方向的表面,所述鱼眼相机61的输出端、所述超声波探测仪62的输出端和所述激光雷达6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控制模块3的输入端。具体地,车体外壳四周的每一面设置有一个鱼眼相机和两个超声波探测仪;车体外壳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激光雷达,这里所指的前端和后端是动力底盘前进/后退方向的表面;通过鱼眼相机、超声波探测仪和激光雷达对环境的感知,能够自己规划路径,能绕过障碍物到达目标车辆位置给目标车辆进行充电的及回到回充桩进行补电的目的。
32.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回充补能插座9,所述回充补能插座9与所述储能电池模块4连接。回充补能插座用于充电移动储能车与回充桩连接对储能电池模块进行补电。
3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屏10,所述显示屏10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2的外表面,所述显示屏10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连接。显示屏用于与客户进行交互,以及显示设备工作状
态。
3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2上的急停按钮11,所述急停按钮11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连接。当储能车出现异常失控时,可以按下急停按钮,停止储能车的一切工作,进行检修维护,防止储能车失控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3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警示灯12,所述警示灯12环绕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2的外部,所述警示灯12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连接。警示灯可以显示充电移动储能车的工作状态和运行状态;也可以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醒目的提示作用。
3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故障报警模块13,所述故障报警模块13设置在所述车体外壳2的顶部,所述故障报警模块13与所述控制模块3电连接。当储能车出现严重故障时会发出声音,同时灯光闪烁,达到提示现场维保人员的目的。
37.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