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喷砂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9:3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喷涂领域,具体是一种喷砂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工件表面进行喷涂时,为了提高工件表面的光洁度以及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以及去除工件表面加工时残留的杂质,以及工件表面的锈层,从而为了后续喷涂漆料或其他涂层的附着做准备。
3.喷砂是利用高速砂流的冲击作用清理和粗化基体表面的过程。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劳性,增加了它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延长了涂膜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涂料的流平和装饰。
4.传统的喷砂工艺是在单独的喷砂房内对工件进行单独喷砂,喷砂房占用空间较大,而且喷砂时砂量大,若不进行回收利用会造成大量砂料的浪费,若单独进行回收费事费力而且有扬尘,影响身体健康。很多工厂因为占地面积的原因,根本没有单独喷砂房,所以传统的喷砂工艺十分受限,所以说需要一种喷砂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砂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它用于对喷砂机喷出的砂料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同时还不影响砂料作用于工件表面的效果,将喷砂装置喷出的砂料能够直接回收过滤,将可循环使用的砂料进行回收至喷砂装置内,提高了砂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成本,而且使用起来活动方便简单,节省空间,解决了传统喷砂装置的弊端。使得在喷砂作业时,既能够回收可循环的同时还能够将废弃的砂料回收,无需反复进行打扫,减轻了负担,而且整体作业过程中扬尘少。
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喷砂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包括喷砂装置、吸料装置、与喷砂装置连接的循环喷砂头、与吸料装置管路连接的筛料组件;所述循环喷砂头与筛料组件管路连接,所述循环喷砂头包括循环罩、与喷砂装置管路连接的连接嘴、设置在连接嘴上的导流罩;所述循环罩内螺纹连接设有连接嘴,所述循环罩与导流罩存有空腔,所述循环罩圆周内壁上设有吸料口,所述吸料口与空腔连通,所述吸料口与筛料组件管路连接。所述循环罩前端设有挡料件,传统喷砂时,喷砂的喷口与工件表面之间有一定间距,所以所述循环罩前端与挡料件末端间距80~120mm。
8.所述筛料组件包括筛料管道、滤网和排料口;所述滤网设置在排料口后方,所述排料口位于喷砂装置进料口的上方。所述排料口的滤网目数仅能够过滤循环利用的砂料。滤网目数仅能够过滤循环的砂料,因为加压喷出的砂料作用于工件表面后,会导致大颗粒的砂料破碎,使得大颗粒砂料细化,变成小颗粒砂料或者粉末,循环回收后利用价值不高,所
以需要对回收的砂料进行过滤,而且在选用滤网目数时,需要达到让可循环的大颗粒砂料滤出,小颗粒砂料或粉末,由吸料装置自带的过滤对废料进行过滤。
9.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能够用于对喷砂机喷出的砂料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同时还不影响砂料作用于工件表面的效果,将喷砂装置喷出的砂料能够直接回收过滤,将可循环使用的砂料进行回收至喷砂装置内,提高了砂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成本,而且使用起来活动方便简单,节省空间,解决了传统喷砂装置的弊端。使得在喷砂作业时,既能够回收可循环的同时还能够将废弃的砂料回收,无需反复进行打扫,减轻了负担,而且整体作业过程中扬尘少。
附图说明
1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视图。
12.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置整体视图。
13.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循环喷砂头剖视图。
14.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循环喷砂头视图。
15.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筛料组件剖视图。
16.附图中所示标号:
17.1、喷砂装置;2、吸料装置;3、筛料管道;4、滤网;5、排料口;6、喷砂装置进料口;7、循环罩;8、连接嘴;9、导流罩;10、空腔;11、吸料口;12、硬质毛刷;13、密封垫圈;14、筛料管道进料口;15、筛料管道出料口;16、排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
19.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喷砂循环利用一体化装置,主要用于对传统的喷砂工艺进行改进,在喷砂时对磨料进行回收利用,以下为装置的具体结构:
20.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主体结构包括喷砂装置1、吸料装置2、循环喷砂头;吸料装置2与喷砂装置1作为现有技术,二者并无主要创新点所以不再赘述,吸料装置2为工业吸尘器,喷砂装置1为喷砂机,喷砂装置1和吸料装置2共同放置在拖车上,便于活动位置。
21.喷砂装置1通过管路连接有循环喷砂头,循环喷砂头包括:与喷砂管路连接连接嘴8、设置在连接嘴8上的导流罩9;
22.循环罩7内螺纹连接设有连接嘴8,连接嘴8前端螺纹连接设有导流罩9,喷砂装置1通过压缩的空气带动砂料,通过喷砂管路从连接嘴8上的导流罩9喷出,导流罩9使得从连接嘴8内喷出加压后的砂料,呈束状作用在工件表面。循环罩7与导流罩9之间存在有空腔10,循环罩7圆周内壁上设有吸料口11,吸料口11与空腔10连通,吸料口11与吸料装置2通过吸料管路连接,加压砂料喷出作用于工件表面,与工件表面直接相互作用反弹后,从循环罩7与导流罩9之间的空腔10进入吸料口11,从吸料管路流经筛料组件,经过筛料组件对砂料进行分筛回收。
23.由于导流罩9与工件表面之间需要间隔一定距离,而且循环罩7几乎与导流罩9前端平齐,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喷出的砂料回收效果并不理想,仍然会有砂料掉落,所以为了进一步改进装置:循环罩7前端设有挡料件,挡料件为硬质毛刷12,其实挡料件可以实施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硬质毛刷12最佳选用的,因为在循环罩7前端增加一个挡料罩或者直接增加循环罩7端面的长度也能够实现对喷出的砂料进行阻挡,但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上述方法能够实现挡料的作用但是对于喷砂装置1对工件打磨具有很大影响,因为上述两种方法密闭性强影响气体的流通,喷砂时是通过增压的气流带动砂料作用于工件表面的,如果贴近工件表面使用导致,增压的气流和砂料由于气体循环不畅,会直接吸附进入吸料管路,很少作用于工件表面,如果距离工件表面间隔,则同样砂料仍然会掉落影响回收效果,优于未设置挡料件时,所以说上述方法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是最佳效果。
24.对于选用硬质毛刷12而言,硬质毛刷12的毛在透气的同时还能够过滤喷出砂料,防止砂料掉落,既能够使得增压的气流与外界循环,还能够使得负压管道将过滤的砂料吸入,实现循环利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能够起到对循环罩7与工件之间支持,方便手持时的使用。传统喷砂时,喷砂的喷口与工件表面之间有一定间距,所以循环罩7前端与硬质毛刷12末端间距80~120mm。
25.喷出的砂料进入吸料口11后,吸料装置2对砂料进行回收,吸料装置2的管路连接设有筛料组件,筛料组件对砂料进行分筛,如说明书附图图1和图2所示,筛料组件通过架体焊接在安装在喷砂装置1的上方,筛料组件包括筛料管道3、滤网4和排料口5;
26.筛料管道进料口14与吸料口11通过管路连接,筛料管道出料口15与吸料装置2通过管路连接,吸料装置2产生负压气流将喷砂口喷出的砂料吸入吸料口11内,而后随着气流进入筛料管道3;如说明书附图图2和图5所示,筛料管道3由两个倾斜的法兰接口安装,滤网4设置在两个接口拼接口内,为了不影响筛料管道3的气密性,两个接口外圈设有密封垫圈13。滤网4通过法兰接口固定在管道上,对法兰接口的螺栓进行拆卸即可更换滤网4,使得装置的适应性加强,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砂料,从而更换不同目数的滤网4来过滤可循环的砂料。滤网4目数仅能够过滤循环的砂料,因为加压喷出的砂料作用于工件表面后,会导致大颗粒的砂料破碎,使得大颗粒砂料细化,变成小颗粒砂料或者粉末,循环回收后利用价值不高,所以需要对回收的砂料进行过滤,而且在选用滤网4目数时,需要达到让可循环的大颗粒砂料滤出,小颗粒砂料或粉末,由吸料装置2自带的过滤对废料进行过滤。为了使得可循环的大颗粒砂料直接落入喷砂装置1的进料口内,所以滤网4进料口方向的前方设有排料口5,排料口5焊接有排料管16,滤网4过滤的大颗粒砂料从排料管16中排出,落入喷砂装置1的喷砂装置进料口6内,使得砂料循环利用,小颗粒砂料和粉末等直接通过滤网4进入吸料装置2的滤筒内。
27.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排料管16直径需要适中,如果排料管16直径过大会导致吸料装置2的吸附砂料的效果变差,影响装置对砂料回收的效果,如果排料管16直径过小会导致大颗粒砂料无法靠自重从排料管16中排出。因为在筛料管道3中,排料管16直径小空气流速快,所以排料管16内压强减少,与外界大气压行程压强差,给大颗粒砂料一个向上的压力,使得大颗粒物料无法靠自重落下,导致堵塞在滤网4处,影响吸料装置2的吸料效果,进而影响装置整体的循环性,使得装置的效果大大降低,所以排料管16直径在20—35mm之间为宜。
28.综上所述,本装置能够用于对喷砂机喷出的砂料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同时还不影
响砂料作用于工件表面的效果,将喷砂装置1喷出的砂料能够直接回收过滤,将可循环使用的砂料进行回收至喷砂装置1内,提高了砂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成本,而且使用起来活动方便简单,节省空间,解决了传统喷砂装置1的弊端。使得在喷砂作业时,既能够回收可循环的同时还能够将废弃的砂料回收,无需反复进行打扫,减轻了负担,而且整体作业过程中扬尘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