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铜渣回收渣包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3:5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渣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渣回收渣包。


背景技术:

2.渣包是冶炼行业中用来容纳、转移金属材料熔炼过程中产生的金属汁液或渣体的必需工件;而铜渣包则是在铜冶炼行业中,用来转移、容纳高温铜液体或铜渣,从而实现对铜渣的回收利用。一般而言,铜渣包主要是采用钢材料铸造而成。
3.铜渣包在空冷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淋水冷却,传统的淋水冷却大多通过对铜渣包顶部进行喷淋,喷淋的冷却液沿着包体外表面的导水槽流动,从而对包体外部进行降温,此喷淋冷却的方式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冷却液沿着包体外周向下流动时,冷却液会首先与包体外周顶部进行热交换,当冷却液流动至包体底部时,冷却液稳定较高,难以起到对包体良好的冷却效果,从而导致对包体外周冷却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冷却液从上向下流动过程中,冷却液流动至包体外周下方时温度过高,使得不能对包体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从而导致包体外部冷却不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铜渣回收渣包。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铜渣回收渣包,包括包体和固定在包体上的两个耳轴,所述包体呈上宽下窄且内部中空的圆台形结构,所述包体的外周从上往下间隔分布有多个导水组件,所述导水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包体外周的加固环,所述加固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周向上折弯的导水环,所述导水环的外周具有与所述导水环内侧连通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进水孔,所述包体的顶部具有用于所述包体顶部喷淋的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的输出端与每个所述进水孔均连通。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喷淋组件包括通过固定柱固定在包体顶部的进水仓,所述进水仓的底部具有多个下水孔,所述加固环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呈环形等距分布的与所述进水孔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导管与进水仓连通。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导水环的顶部具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与所述进水孔数量匹配,所述导水槽呈外窄内宽的扇形结构。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包体的底部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呈不完全闭合的环形结构,所述进水管的底部连通有多个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延伸端延伸至所述支撑环的内侧。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包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顶部与所述包体之间具有间
隙,所述接水盘的外周与所述支撑环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接水盘的底部位于所述支撑环的底部上方。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连通管的末端位于所述接水盘和所述包体之间的间隙处。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通过喷淋组件将冷却液通过进水孔导入导水环的内侧,使得冷却液沿着导水环朝着包体外周流动,由于进水孔呈环形阵列分布,使得冷却液能均匀的对包体外周进行冷却降温,通过多个导水组件之间的间隔分布,使得对包体外周热交换后的冷却液通过多个导水组件之间的间隙处向外排出,通过多个导水组件从上往下分别对包体的外周进行冷却,并且,多个导水组件之间的冷却液互不干扰,解决了冷却液从上向下流动过程中,冷却液流动至包体外周下方时温度过高,使得不能对包体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从而导致包体外部冷却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水组件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水盘与包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包体;2、进水仓;201、下水孔;3、导管;4、加固环;5、耳轴;6、进水管;7、接水盘;8、支撑环;9、连通管;10、导水环;1001、导水槽;1002、进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铜渣回收渣包,包括包体1和固定在包体1上的两个耳轴5,包体1呈上宽下窄且内部中空的圆台形结构,包体1的外周从上往下间隔分布有多个导水组件,导水组件包括固定在包体1外周的加固环4,加固环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外周向上折弯的导水环10,导水环10的外周具有与导水环10内侧连通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进水孔1002,包体1的顶部具有用于包体1顶部喷淋的喷淋组件,喷淋组件的输出端与每个进水孔1002均连通。
28.通过喷淋组件将冷却液通过进水孔1002导入导水环10的内侧,使得冷却液沿着导水环10朝着包体1外周流动,由于进水孔1002呈环形阵列分布,使得冷却液能均匀的对包体1外周进行冷却降温,通过多个导水组件之间的间隔分布,使得对包体1外周热交换后的冷却液通过多个导水组件之间的间隙处向外排出,加固环4的设置,用于对包体1的外周进行加固支撑,并且,通过加固环4的设置,防止上方热交换后的冷却液流动至下方的导水环10
内侧,通过多个导水组件从上往下分别对包体1的外周进行冷却,并且,多个导水组件之间的冷却液互不干扰,解决了冷却液从上向下流动过程中,冷却液流动至包体1外周下方时温度过高,使得不能对包体1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从而导致包体1外部冷却不均的问题。
29.具体的,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喷淋组件包括通过固定柱固定在包体1顶部的进水仓2,进水仓2的底部具有多个下水孔201,加固环4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呈环形等距分布的与进水孔1002连通的进水管6,进水管6通过导管3与进水仓2连通,导水环10的顶部具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导水槽1001,导水槽1001与进水孔1002数量匹配,导水槽1001呈外窄内宽的扇形结构。
30.将冷却液导入进水仓2的内侧,通过进水仓2底部的下水孔201流动至包体1的顶部,从而对包体1的顶部进冷却,同时,进水仓2内的冷却液通过导管3流动至进水管6的内侧,通过进水管6将冷却液分别导入导水环10的内侧,通过导水槽1001的设置,使得流动至导水环10内侧的冷却液沿导水槽1001的呈扇形扩张的形式向包体1方向流动,保障了冷却液对包体1外周的全面覆盖。
31.具体的,如图2和图5所示,包体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环8,支撑环8呈不完全闭合的环形结构,进水管6的底部连通有多个连通管9,连通管9的延伸端延伸至支撑环8的内侧,包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水盘7,接水盘7的顶部与包体1之间具有间隙,接水盘7的外周与支撑环8之间具有间隙,接水盘7的底部位于支撑环8的底部上方,连通管9的末端位于接水盘7和包体1之间的间隙处。
32.通过支撑环8对包体1底部进行支撑,便于对包体1底部进行冷却,进水管6内的冷却液通过连通管9流动至接水盘7和包体1的底部之间,位于接水盘7上的冷却液,完成对包体1底部的冷却,热交换后的冷却液通过接水盘7与支撑环8之间的间隙处向下流动,再通过支撑环8的不完全闭合处向外排出,实现了对包体1底部的水冷降温。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