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车载飞行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8:3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适配的车载飞行器及配置有该种起降平台的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载飞行器一种以车辆为载具,靠电力驱动的飞行器,具有摄像功能。简称“飞行器”。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年轻的消费者要求车辆更潮更酷,智能化车载飞行器技术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全民小视频时代的背景下,车载无人机配置呼之欲出。
3.车载飞行器是以车辆为载具,当车辆行驶时,飞行器的有效固定对于无人机、车辆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当飞行器降落后,需要对其进行约束以限制其某个方向的位移和旋转;当飞行器起飞时,需要约束释放,以解除限制的位移和旋转,保证飞行器的自由起飞。
4.目前,车载飞行器存在精准降落后如何进行可靠的约束以及放飞前如何可靠地将约束解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适配的车载飞行器及配置有该种起降平台的车辆,旨在解决飞行器降落后的约束问题以及起飞前的约束释放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包括:
7.起降平台本体,设有抽气孔和通气孔;
8.真空装置,与所述抽气孔连通,用于将飞行器约束在所述起降平台本体上;以及
9.通气阀,设置于所述通气孔上;当所述通气阀呈打开态时,解除所述飞行器的约束;当所述通气阀呈关闭态时,所述飞行器与所述起降平台本体之间构成真空腔,以使所述飞行器约束在所述起降平台本体上。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气阀包括阀体、弹性件和密封结构;所述阀体滑动设置于所述通气孔上,且位于所述起降平台本体背向所述飞行器降落的底面上,所述阀体上设有阀孔,所述阀孔从所述阀体的下端中心向上延伸并从所述阀体的侧面穿出;所述弹性件限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起降平台本体的底面之间;所述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上端,与所述通气孔形成密封。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阀体包括阀芯和设置于所述阀芯下端的止挡盘,所述阀芯与所述通气孔滑动配合,所述阀孔设置于所述阀芯上;所述弹性件限位于所述止挡盘与所述起降平台本体之间。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阀芯的上端设有锥形卡接头,所述密封结构卡接于所述锥形卡接头上;所述通气孔的上端为适配所述锥形卡接头的锥形孔;所述阀孔的在所述阀体侧面的出气口位于所述锥形卡接头的下方。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锥形卡接头上的锥形密封套,所述锥形密封套与所述锥形孔形成密封。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气孔的上端还设有避让沉槽,所述锥形孔位于所述避让沉槽的下方。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真空装置包括排气管以及与所述排气管连接的真空泵,所述排气管固定于所述抽气孔上,且位于所述起降平台本体的下方。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在起降平台本体上设有抽气孔和通气孔,当飞行器降落在起降平台本体上时,利用真空装置在飞行器与起降平台本体之间形成真空吸附,从而对飞行器形成约束;当飞行器需要起飞时,打开通气阀,外界大气通过通气孔通气,解除飞行器与起降平台本体之间的真空吸附形成的约束,飞行器即可自由起飞。
1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飞行器,适配于所述的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其中,所述飞行器的底部设有可覆盖所述抽气孔和所述通气孔的真空吸盘。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飞行器,配置有真空吸盘,通过真空装置抽取形成真空吸附在起降平台本体上,利用通气阀向真空吸盘内通气解除约束,保证了飞行器降落后约束的可靠性,也便于飞行器起飞时约束的解除,使用简单方便。
19.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配置有所述的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真空装置抽取形成真空吸附在起降平台本体上,利用通气阀向真空吸盘内通气解除约束,保证了飞行器降落后约束的可靠性,也便于飞行器起飞时约束的解除,使用简单方便且可靠。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降平台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通气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沿图5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排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与起降平台配合的结构示意图(通气阀关闭);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与起降平台配合的结构示意图(通气阀打开);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起降平台本体;11、通气孔;12、抽气孔;13、避让沉槽;14、锥形孔;2、排气管;3、通气阀;31、弹性件;32、止挡盘;33、进气口;34、阀芯;35、阀孔;36、密封结构;37、锥形卡接头;38、防护挡圈;39、出气口;4、飞行器;5、真空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出现的“上、下”方位术语,与起降平台安装在汽车上的使用状态的方位一致。
3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进行说明。所述车载飞行器回收定位起降平台,包括起降平台本体1、真空装置、通气阀3,起降平台本体1设有抽气孔12和通气孔11;真空装置与抽气孔12连通,用于将飞行器4约束在所述起降平台本体1上;通气阀3设置于通气孔11上;当通气阀呈打开态时,解除飞行器4的约束;当通气阀呈关闭态时,飞行器4与起降平台本体1之间构成真空腔,以使飞行器4约束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飞行器4回收定位起降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设有抽气孔12和通气孔11,当飞行器4降落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时,利用真空装置在飞行器4与起降平台本体1之间形成真空吸附,从而对飞行器4形成约束,如图8所示;如图9所示箭头流向,当飞行器4需要起飞时,打开通气阀3,外界大气通过通气孔11通气,解除飞行器4与起降平台本体1之间的真空吸附形成的约束,飞行器4即可自由起飞。
38.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气阀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8所示,通气阀3包括阀体、弹性件31和密封结构36;阀体滑动设置于通气孔11上,且位于起降平台本体1背向飞行器4降落的底面上,阀体上设有阀孔35,阀孔35从阀体的下端中心向上延伸并从阀体的侧面穿出;弹性件31限位于阀体与起降平台本体1的底面之间;密封结构36设置于阀体的上端,与通气孔11形成密封。
39.本实施例提供的通气阀3,利用密封结构36密封在通气孔11上,当阀孔35侧面的出气口39在通气孔11内时,由于密封结构36的密封及出气口39与通气孔11内壁的配合,阀孔35与真空腔不连通,或者说,起降平台本体1的上下两面不能通过阀孔35形成空气流通,此时通气阀3处于关闭状态,其中,飞行器4降落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时及飞行器4起飞后,通气阀3均处于关闭状态。
40.本实施例提供的通气阀3,在打开时,可手动向上顶起或通过顶升机构顶起阀体,使密封结构36脱离通气孔11,并直至阀孔35不受通气孔11的限制,即可使起降平台本体1的上下两面通过阀孔35形成空气流通,即可打开通气阀3,接触飞行器4的真空约束。其中设置的弹性件31具有弹性复位的功能,当向上顶起阀体时,弹性件31受到压缩,当阀体不受向上的推力时,阀体在弹性件31和自身重力下复位,使通气阀3仍处于关闭状态。
41.上述所提及的顶升机构,可以为电动推杆、气缸、升降丝杆等,顶升机构均可选择
微型、质量轻的产品,即可满足车载飞行器4的使用要求。这些顶升机构安装在车身上,可采用控制器自动控制,在车内仪表板上配备按钮或按钮集成在飞行器4的遥控器上。
42.需要说明的是,阀孔35在侧面的出口为出气口39,阀孔35在阀体下端中心端面开口为进气口33,阀体通过密封结构36与通气孔11形成密封,需要利用阀孔35连通起降平台本体1的上下两端面所处的环境空间。当通气阀3打开时,外界大气经阀体下端的进气口33、经阀孔35从出气口39进入起降平台本体1上方的环境空间。
43.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气阀3的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参见图5至图9所示,阀体包括阀芯34和设置于阀芯34下端的止挡盘32,阀芯34与通气孔11滑动配合,阀孔35设置于阀芯34上;弹性件31限位于止挡盘32与起降平台本体1之间。止挡盘32对弹性件31起到限位的作用。
44.可选地,弹性件31为弹簧,套装在阀芯34上;止挡盘32的四周还设有环形防护挡圈38,对弹簧起到保护的作用。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及图6所示,阀芯34的上端设有锥形卡接头37,密封结构36卡接于锥形卡接头37上;通气孔11的上端为适配锥形卡接头37的锥形孔14;阀孔35的在阀体侧面的出气口39位于锥形卡接头37的下方。在阀芯34上设置锥形卡接头37,利用锥形卡接头37即可使通气阀3连接在通气孔11上,换言之,锥形卡接头37构成对阀体的限位,而且利用弹性件31的弹性复位,可使锥形卡接头37抵顶在通气孔11的锥形孔14上。此时,密封结构36可以套装在锥形卡接头37与阀芯34的连接部位,也可以包覆在锥形卡接头37的外锥面上,与锥形孔14的侧壁实现弹性密封。
46.可选地,锥形卡接头37为圆锥形结构,也可以为正棱锥结构,对应的锥形孔14为圆锥孔或棱锥孔。
47.一些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密封结构36包括套装于锥形卡接头37上的锥形密封套,锥形密封套与锥形孔14形成密封。采用锥形密封套与锥形卡接头37配合的方式,能够增大锥形密封套与锥形卡接头37的接触面积,也增大了锥形密封套与锥形孔1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密封的可靠性,避免了在通气阀3关闭状态时,大气从通气阀3的侧壁与通气孔11侧壁之间逸出的问题,从而保证通气阀3关闭状态时,对飞行器4的真空吸附可靠性。
48.如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密封结构36还包括封闭于锥形密封套上端的封板,封板与锥形卡接头37的上端面密贴;其中,封板与锥形密封套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解释的是,密封结构36包括锥形密封套和封板,在避免大气从通气阀3的侧面与通气孔11的侧壁之间逸出的风险时,还能够避免大气从锥形密封套与锥形卡接头37之间逸出的风险。同时,采用这种密封结构36,还能够提升密封结构36与阀体连接的可靠性。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图8及图9所示,通气孔11的上端还设有避让沉槽13,锥形孔14位于避让沉槽13的下方。避让沉槽13构成的避让空间,在通气阀3向上顶起打开时,可避免通气阀3的上端与约束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的飞行器4发生干涉。换言之,当通气阀3向上顶起直至阀孔35的出气口39外露在避让沉槽13内时,通气阀3的上端不会凸出于避让沉槽13,也就是说,即使在通气阀3打开状态时,阀体的上端面低于或平齐于起降平台本体1的上端面。当通气阀3关闭状态时,密封结构36的封板的上端面与避让沉槽13的槽底平齐或略高于避让沉槽13的槽底。
50.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通气阀3还可以是电磁阀,通过与行车控制器连接,或
通气阀3的控制器集成在飞行器4的遥控器上,实现通气阀3的自动控制打开和关闭。
51.作为真空装置的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图8及图9所示,真空装置包括排气管2以及与排气管2连接的真空泵,排气管2固定于抽气孔12上,且位于起降平台本体1的下方。可选地,排气管2螺接于抽气孔12上,真空泵选用微型真空泵;真空泵与行车控制器电性连接。当飞行器4降落到起降平台本体1上时,启动真空泵,即可对飞行器4与起降平台本体1之间抽取真空腔,使飞行器4约束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此时通气阀3处于关闭状态;需要飞行器4起飞时,向上推动通气阀3,使阀孔35与上面的真空腔连通,外界大气进入真空腔,当真空腔内大气压与外界气压一致时,飞行器4即可自由起飞。其中,真空泵可装配于车身上,也可以装配于起降平台本体1上。
52.这种约束飞行器4起飞和降落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行。
53.在装配到车辆时,起降平台本体1可利用支脚支撑。具体地,在起降平台本体1的底部设有支脚,利用支脚或螺接、或卡接、或插接在车身钣金上即可。
5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飞行器4,如图8至图11所示,适配于所述的车载飞行器4回收定位起降平台,其中,飞行器4的底部设有可覆盖抽气孔12和通气孔11的真空吸盘5。
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飞行器4,配置有真空吸盘5,通过真空装置抽取形成真空腔,真空吸附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利用通气阀3向真空吸盘5内通气解除约束,保证了飞行器4降落后约束的可靠性,也便于飞行器4起飞时约束的解除,使用简单方便。其中,真空吸盘5为橡胶材质,飞行器4降落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时,真空吸盘5与起降平台本体1之间形成密封腔,通过抽真空,形成真空腔,使飞行器4约束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
5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配置有所述的车载飞行器4回收定位起降平台。
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真空装置抽取形成真空吸附在起降平台本体1上,利用通气阀3向真空吸盘5内通气解除约束,保证了飞行器4降落后约束的可靠性,也便于飞行器4起飞时约束的解除,使用简单方便且可靠。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