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4:2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2.pe管全称高密度聚乙烯管,与传统金属管以及其它塑料管材相比较,具有密度低、强度与质量比高、脆给温度化低、韧性好、耐腐蚀绝缘性能好、易着色、易于施工和安装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市政和建筑给排水、燃气、供热采暖、电线电缆穿线、农用节水灌溉和工业排污、矿山矿物输送等领域。
3.目前,现有的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其通常都是在pe管底部进行托起,然后通过输送带进行移动。
4.但是,类似于上述的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其在进行使用时,因为pe管经过挤出、冷却、切断等多道工具进行处理,使得pe管硬度较差,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弯曲的情况,且因为牵引装置只托起pe管底部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管壁没有被支撑,使得pe管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其优点在于便于对pe管进行牵引移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机盒,所述机盒内壁设置有电机,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共设有多个,所述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通槽,所述第一支撑板贯穿连接有第一调节管,所述机盒外壁活动连接有牵引机构。
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将该装置与挤出机对其,使挤出机的出料口与第一输送板对其,通过两者对其,使pe管出料后,能即刻被牵引机构输送移动,且通过第二调节管和第二输送板的配合,防止pe管出现变形的情况。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有输送带以及输送块,所述输送带共设有两个,所述输送带与所述机盒活动连接,所述输送带内壁设置有转辊,所述转辊共设有多个,所述转辊与所述机盒的电机输出端相配合,所述输送带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输送块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块共设有多个,所述输送块中间呈弧形。
1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机盒内电机的启动,使转辊转动,通过转辊转动,使输送带转动,通过输送带转动带动连接杆以及输送块移动,通过输送块移动,使贴合输送块内壁的pe管移动,从而使pe管向前移动,且通过输送块中间为弧形的设置,便于夹持贴合pe管,避免夹持时pe管变形。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块与输送块之间设置有间隔。
1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输送块与输送块之间的间隔,对夹持汇中的pe管进行散热,避免pe管温度过高,而导致变形。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板,所述第一输送板呈弧形。
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输送板的作用,对pe管底部进行支撑,使pe管被托起,避免pe管底部因为没有支撑而导致变形。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管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调节管,所述第二调节管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输送板,所述第一调节管和第二调节管上均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共设有多个,所述限位孔内壁贯穿连接有限位杆。
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人力拉动第二调节管,使第二调节管外端远离外壳,第二调节管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将限位杆与限位孔连接,通过两者接触,对第二调节管进行固定,避免第二调节管移动,且通过第二输送板的设置,便于对伸出外壳的pe管进行支撑,避免pe管变形。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调节管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贯穿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外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通槽相配合。
18.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支撑板的设置,当第二调节管外端远离外壳时,通过转杆的作用,使第二支撑板呈直线状态,从而使底板与地面接触,通过接触,对第二调节管进行支撑,避免第二调节管外端歪斜,且当需要收起第二调节管时,将第二支撑板外壁与第二调节管底部贴合,使第二支撑板呈水平状态,通过第二调节管靠近外壳,使第二支撑板与通槽贯穿,从而即可对第二支撑板收起。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输送板高于与第一输送板相同。
2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输送板高于与第一输送板相同的设置,避免pe管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磕碰,导致变形。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2.1、该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通过机盒内电机的启动,使转辊转动,通过转辊转动,使输送带转动,通过输送带转动带动连接杆以及输送块移动,通过输送块移动,使贴合输送块内壁的pe管移动,从而使pe管向前移动,且通过输送块中间为弧形的设置,便于夹持贴合pe管,避免夹持时pe管变形。
23.2、该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通过人力拉动第二调节管,使第二调节管外端远离外壳,第二调节管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将限位杆与限位孔连接,通过两者接触,对第二调节管进行固定,避免第二调节管移动,且通过第二输送板的设置,便于对伸出外壳的pe管进行支撑,避免pe管变形。
24.3、该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通过第二支撑板的设置,当第二调节管外端远离外壳时,通过转杆的作用,使第二支撑板呈直线状态,从而使底板与地面接触,通过接触,对第二调节管进行支撑,避免第二调节管外端歪斜,且当需要收起第二调节管时,将第二支撑板外壁与第二调节管底部贴合,使第二支撑板呈水平状态,通过第二调节管靠近外壳,使第二支撑板与通槽贯穿,从而即可对第二支撑板收起。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整体的立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整体的立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整体的立体结构第三视角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外壳;101、机盒;102、支撑杆;103、第一支撑板;104、通槽;105、第一调节管;106、第一输送板;107、第二调节管;108、第二输送板;109、限位孔;110、限位杆;111、连接块;112、转杆;113、第二支撑板;114、底板;2、牵引机构;201、输送带;202、输送块;203、转辊;20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3.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35.实施例一
36.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高强度pe管材生产用挤出机牵引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有机盒101,机盒101内壁设置有电机,外壳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2,支撑杆102共设有多个,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03,第一支撑板103上设置有通槽104,第一支撑板103贯穿连接有第一调节管105,机盒101外壁活动连接有牵引机构2。
37.实施例二
38.参照图1和图4,牵引机构2包括有输送带201以及输送块202,输送带201共设有两个,输送带201与机盒101活动连接,输送带201内壁设置有转辊203,转辊203共设有多个,转辊203与机盒101的电机输出端相配合,输送带201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4,连接杆204与输送块202固定连接,输送块202共设有多个,输送块202中间呈弧形,利用机盒101内电机的启动,使转辊203转动,通过转辊203转动,使输送带201转动,通过输送带201转动带动连接
杆204以及输送块202移动,通过输送块202移动,使贴合输送块202内壁的pe管移动,从而使pe管向前移动,且通过输送块202中间为弧形的设置,便于夹持贴合pe管,避免夹持时pe管变形;输送块202与输送块202之间设置有间隔,利用输送块202与输送块202之间的间隔,对夹持汇中的pe管进行散热,避免pe管温度过高,而导致变形。
39.实施例三
40.参照图1、图2、图3和图5,第一支撑板10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板106,第一输送板106呈弧形,利用第一输送板106的作用,对pe管底部进行支撑,使pe管被托起,避免pe管底部因为没有支撑而导致变形;第一调节管105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调节管107,第二调节管10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输送板108,第一调节管105和第二调节管107上均设置有限位孔109,限位孔109共设有多个,限位孔109内壁贯穿连接有限位杆110,利用人力拉动第二调节管107,使第二调节管107外端远离外壳1,第二调节管107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将限位杆110与限位孔109连接,通过两者接触,对第二调节管107进行固定,避免第二调节管107移动,且通过第二输送板108的设置,便于对伸出外壳1的pe管进行支撑,避免pe管变形;第二调节管107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1,连接块111上贯穿连接有转杆112,转杆112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3,第二支撑板113外壁固定连接有底板114,第二支撑板113与通槽104相配合,利用第二支撑板113的设置,当第二调节管107外端远离外壳1时,通过转杆112的作用,使第二支撑板113呈直线状态,从而使底板114与地面接触,通过接触,对第二调节管107进行支撑,避免第二调节管107外端歪斜,且当需要收起第二调节管107时,将第二支撑板113外壁与第二调节管107底部贴合,使第二支撑板113呈水平状态,通过第二调节管107靠近外壳1,使第二支撑板113与通槽104贯穿,从而即可对第二支撑板113收起;第二输送板108高于与第一输送板106相同,利用第二输送板108高于与第一输送板106相同的设置,避免pe管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磕碰,导致变形。
41.工作原理:利用机盒101内电机的启动,使转辊203转动,通过转辊203转动,使输送带201转动,通过输送带201转动带动连接杆204以及输送块202移动,通过输送块202移动,使贴合输送块202内壁的pe管移动,从而使pe管向前移动,且通过输送块202中间为弧形的设置,便于夹持贴合pe管,避免夹持时pe管变形。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