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3:29: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自行车。


背景技术:

2.自行车是常见的代步交通工具。当人们骑行自行车在负重较大或者上坡时,自行车的负载增大,需要增加驱动力,通常需要依靠人们输入更大的蹬踏力,才能驱动自行车保持正常速度前行,且在骑行过程中维持正常速度骑行比较费力,需要持续输出较大的蹬踏力,持续消耗人体的体力,造成对人体体能的严重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使负重或爬坡骑行更加省力,减少对人体体能的消耗,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自行车。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自行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智能自行车,包括车体、处理器、蓄电池、助力电机、力矩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蓄电池均设置于所述车体内,所述助力电机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轮轴处,所述助力电机用于给车轮提供补偿驱动力,所述力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链轮曲柄组的中轴周侧并输出力矩信号,所述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助力电机内并输出速度信号;所述蓄电池、所述力矩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助力电机均电连接于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力矩信号和所述速度信号以用于控制所述助力电机输出补偿驱动力。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智能自行车负载较大或者处于上坡路段时,人体对链轮曲柄组的踩踏力增加,力矩传感器输出力矩信号,速度传感器输出速度信号,处理器接收力矩信号和速度信号并控制助力电机输出补偿驱动力,驱动车轮转动,提高自行车的速度,可以减少人体踏力的输出,从而减少人体体能的消耗,使骑行更加省力。
7.可选的,所述车体内设置有电池盒,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电池盒上设置有弹簧销,所述弹簧销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蓄电池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电池盒内,所述电池盒上设置有输电接头,所述处理器电连接于所述输电接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蓄电池的过程中,将蓄电池安装于电池盒内,再将电池盒安装于车体内,弹簧销插接于定位孔内,可以将电池盒固定在车体内,从而将蓄电池内置安装于车体内,进而使蓄电池可以随车携带,并且随时可以给车体供电。
9.可选的,所述电池盒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头,所述车体内设置有充电器,所述充电器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头电连接,所述充电器的另一端可电连接于市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电池需要充电时,从车体内取出充电器,充电器的一端与电池盒充电接头电连接,将充电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市电,从而可以给蓄电池充电,有利于满足用户随时给蓄电池充电的使用需求。
11.可选的,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水平仪传感器,所述水平仪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
接,所述水平仪传感器用于检测前进方向上所述车体的水平倾角,所述水平仪传感器输出倾角信号,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倾角信号以用于调整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功率。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自行车的行驶过程中,水平仪传感器检测前进方向上自行车的水平倾角,水平仪传感器输出倾角信号,处理器接收倾角信号并控制助力电机车体输出补偿驱动力,有利于减少爬坡骑行对人体体能的消耗。
13.可选的,所述车体的把手上设置有档位按钮,所述档位按钮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档位按钮用于切换所述助力电机的输出功率档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自行车助力电机当前输出助力不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时,车体上设置有档位按钮,用户按下档位按钮,档位按钮向处理器发送信号,处理器接收信号并控制助力电机输出功率增加,从而使助力电机输出更高的功率,进一步提升补偿驱动力,提高自行车的行驶速度。
15.可选的,所述车体的车头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处理器上的数据信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骑行过程中,显示屏将处理器上的数据信息显示出来,使用户可以直观的获取处理器连接的各个部件的信息,有利于用户获取当前行驶状态的数据信息。
17.可选的,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智能尾灯,所述车体上设置有智能尾灯,所述智能尾灯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速度传感器在发生所述车体速度减小时发出减速信号,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减速信号以用于控制所述智能尾灯开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自行车发生减速时,速度传感器输出减速信号,处理器接收减速信号并判断自行车处于减速状态时,处理器控制智能尾灯亮起,显示车体处于减速状态,从而对其它车辆作出警示,提醒其他车辆避让,从而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自行车骑行的安全性。
19.可选的,所述车体底杆上设置车锁,所述车锁位于所述车体的车轮轮辐处,所述车锁上设置有无线信号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无线信号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终端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外部终端信号并控制所述车锁启闭。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自行车需要开锁或关锁时,无线信号模块可以无线接收外界终端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控制车锁启闭,从而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车锁启闭,有利于满足用户智能锁车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处理器的信号处理逻辑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11、定位孔;12、档位按钮、13、显示屏;14、智能尾灯;2、处理器;3、蓄电池;31、电池盒;311、弹簧销;312、充电接头;313、输电接头;4、助力电机;5、力矩传感器;6、充电器;7、水平仪传感器;8、车锁;81、无线信号模块;82、锁体;83、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自行车。参照图1,智能自行车包括车体1、处理器2、蓄电池3、助力电机4,处理器2为mcu芯片,mcu芯片安装于车体1的车头,蓄电池3可拆卸安装于电池盒31内,电池盒31为开放中空管,电池盒31的周侧设置有弹簧销311,车体1的斜杆上设置有定位孔11,弹簧销311插接于定位孔11,使电池盒31固定在车体1的斜杆上。电池盒31的一端设置有输电接头313和充电接头312,mcu芯片通过导线与输电接头313电连接,车体1的横杆中安装有充电器6,充电器6的一端通过导线与充电接头312电连接。需要对蓄电池3充电时,可以从横杆中取出充电器6的另一端插接于外接电路。
26.参照图1,智能自行车还包括力矩传感器5和速度传感器(图中未标出),力矩传感器5套设在车体1的链轮曲柄组中轴的周侧,力矩传感器5可以检测中轴上的踏力变化,力矩传感器5输出力矩信号,mcu芯片接收力矩信号并判断自行车的踏力是否增加;速度传感器嵌设于助力电机4内,速度传感器检测助力电机4的转速,速度传感器输出速度信号,mcu芯片接收速度信号并判断自行车的速度是否变化。
27.参照图2,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力矩传感器5输出力矩信号,速度传感器输出速度信号,mcu芯片接收力矩信号并判断自行车踏力变化,若自行车踏力增加,mcu芯片接收速度信号并判断自行车速度变化,若速度增加则自行车处于正常行驶状态,mcu芯片不控制助力电机4输出补偿驱动力,若速度不增加则自行车处于需要助力的行驶状态,mcu芯片控制助力电机4输出补偿驱动力,提升自行车的速度,减少人体踏力的输入,从而使骑行更加省力,有利于减少人体体能的消耗。
28.参照图1,车体1的底杆内水平安装有水平仪传感器7,水平仪传感器7前进方向上设置有应变片,可以检测自行车前进方向上的水平倾角,水平仪传感器7通过信号线与mcu芯片连接,水平仪传感器7输出倾角信息, mcu芯片接收倾角信号,并将倾角信号与预设倾角值进行对比,当倾角信号大于预设倾角值时,mcu芯片判断自行车处于上坡路段,mcu芯片控制给助力电机4输出补偿驱动力,使上坡骑行更加省力,从而减少人体的踏力输出,进而减少对人体体能的消耗。
29.参照图1,车体1的把手上固定连接有档位按钮12,档位按钮12与mcu芯片电连接,按下档位按钮12,mcu芯片切换控制电路,控制助力电机4增加输出功率,使自行车助力速度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行车的行驶速度。
30.参照图1,车体1的车头固定连接有显示屏13,显示屏13为长方形,显示屏13与mcu芯片通过信号线连接,显示屏13可以展示出mcu芯片上的数据信息如力矩信息、速度信息和电量信息等,从而可以方便用户直观的获取自行车的信息。
31.参照图1,车体1的座椅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智能尾灯14,智能尾灯14通过信号线与mcu芯片连接,当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下降时,速度传感器输出减速信号,mcu芯片接收减速信号并控制智能尾灯14亮起,可以提示其他车辆进行避让,有利于提高骑行的安全性。
32.参照图1,车体1的底杆上安装有车锁8,车锁8包括锁体82和活动杆83,锁体82为长方体,活动杆83穿设于锁体82,活动杆83相对于锁体82滑动,锁体82上安装有无线信号模块81,无线信号模块81可以接收外界终端信号并通过电连接将信号传递至mcu芯片,mcu芯片接收外界终端信号并控制活动杆83在锁体82上移动,从而控制车锁8的开闭,实现车锁8的
远程智能控制。
3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智能自行车的实施原理为:当自行车负载较大时,踏力增加,力矩传感器5输出力矩信号,速度传感器输出速度信号,mcu芯片接收力矩信号判断自行车踏力是否增加,若踏力增加,mcu芯片接收电信号并判断自行车速度是否增加,若速度增加,则判断自行车处于正常行驶状态,不控制助力电机4输出,若速度不增加,则判断自行车处于需要助力状态,mcu芯片控制助力电机4输出补偿驱动力,减少人体踏力输入;水平仪传感器7输出倾角信号,mcu芯片接收倾角信号并将倾角信号与预设倾角值比较,若倾角信号大于预设倾角值,判断自行车为上坡状态,mcu芯片控制助力电机4输出补偿驱动力,进一步减少人体踏力的输入,从而使骑行更加省力,有利于减少人体体能的消耗。
3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