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塔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5:21: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式风扇。


背景技术:

2.塔式风扇具有独特的柱式造型且没有外露的扇叶,相比于传统落地扇而言具有美观、节省空间的优点,但无扇叶的设计导致现有的塔式风扇往往风量风力都较小,而大风量的塔式风扇的体积又会增加,因此又存在收纳不便的缺陷。
3.因此,如何使得塔式风扇兼具大风量和便于收纳的特点成为了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塔式风扇,具有风量大且易于收纳的特点。
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塔式风扇,包括:底座;主出风壳,连接所述底座,所述主出风壳具有靠近所述底座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底座的第二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侧面,所述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且所述主出风壳内形成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风道;主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内;辅助出风壳,设置在所述主出风壳远离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端,且所述辅助出风壳可相对于所述主出风壳沿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所述辅助出风壳具有第二出风口;辅助风机,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辅助出风壳内且可随所述辅助出风壳的移动而移动。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出风壳包括:第一壳体,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主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辅助出风壳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第二壳体。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式风扇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固定在所述主出风壳内;第一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辅助出风壳内且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运动以带动所述辅助出风壳沿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辅助出风壳内且位于所述辅助出风壳靠近所述主出风壳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运动。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具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螺杆套设所述第一螺杆且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啮合;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辅助出风壳上,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螺杆
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使所述第二螺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辅助出风壳上;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式风扇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第一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辅助出风壳内且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运动以带动所述辅助出风壳沿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辅助出风壳内且位于所述辅助出风壳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运动;第二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且连接与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沿远离或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第二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且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以驱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运动。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具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具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具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螺杆套设所述第一螺杆且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啮合;所述第一螺杆套设所述第三螺杆且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啮合。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风机为斜流风机,所述塔式风扇还包括导风盘,所述导风盘抵接所述斜流风机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且所述导风盘具有与所述斜流风机的出口相对应的导流通道,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导风盘远离所述斜流风机的一端。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上安装有进风孔板,所述进风孔板靠近所述主风机的一侧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辅助出风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口相对应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辅助出风壳的不同侧;和/或,所述辅助出风壳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环绕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朝靠近所述辅助风机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所述辅助风机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进风孔。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塔式风扇还包括摇头机构,所述摇头机构包括:内齿轮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外齿轮,设置在所述主出风壳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且所述外齿轮的轮齿与所述内齿轮结构的轮齿啮合;第三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主出风壳内且连接所述外齿轮以驱动所述外齿轮转动。
15.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可以达成以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6.(1)采用主出风壳与辅助出风壳可相对移动的结构,且在主出风壳和辅助出风壳上都设置有风机,辅助风机可以随辅助出风壳移动,不仅能增大风量,还能增大出风面,且具有能节省收纳空间的特点。
17.(2)进风口设置空气过滤组件有利于保护内部结构。
18.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还应当知
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塔式风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的塔式风扇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22.图3为图1所示的塔式风扇的底座拆解示意图。
23.图4为图1所示的塔式风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塔式风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底座;20:主出风壳;21:第一端;22:第二端;23:侧面;24:第一进风口;241:进风孔板;242:空气过滤组件;25:第一出风口;26:第一壳体;27:第二壳体;30:主风机;40:辅助出风壳;41:第二出风口;42:第二进风口;4221:第一挡板;422:第二挡板;423:进风孔;50:辅助风机;61:第一导向结构;611:第一螺杆;62:第一传动组件;621:第二螺杆;622:轴承;623:第一固定板;624:第一齿轮;63:第一驱动组件;631:第一驱动电机;632:第二齿轮;64:第二传动组件;641:第三螺杆;65:第二驱动组件;70:导风盘;71:导流通道;80:摇头机构;81:内齿轮结构;82:外齿轮;83:第三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9.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31.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相互引用。
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塔式风扇,包括底座10(图2示出)、主出风壳20和辅助出风壳40。主出风壳20连接底座10且具有靠近底座10的第一端21
和远离底座10的第二端22,以及位于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之间的侧面23,侧面23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4和第一出风口25,且主出风壳20内形成连通第一进风口24和第一出风口25的风道。如图1中所示的方位,主出风壳20整体大致呈柱状,该柱状的下端为连接底座10的第一端21,该柱状的上端为远离底座10的第二端22,该柱状的周边为侧面23。第一进风口24和第一出风口25设置在侧面23上的不同位置。辅助出风壳40设置在主出风壳20远离底座10的第二端22,且可相对于主出风壳20沿远离或靠近底座10的方向移动。辅助出风壳40具有第二出风口41,例如参照图1的方位,辅助出风壳40套设于主出风壳20内,辅助出风壳40可相对于主出风壳20上下伸缩(或升降),第一出风口25和第二出风口41对齐设置。
33.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塔式风扇还包括主风机30和辅助风机50,主风机30设置在主出风壳20的风道内,辅助风机50对应第二出风口41设置在辅助出风壳40内且可随辅助出风壳40的移动而移动,即辅助风机50的出口与第二出风口41对准,辅助风机50可相对于主出风壳20上下移动。其中主风机30可以采用斜流风机或者离心风机,辅助风机50可以采用离心风机。该塔式风扇工作时,空气可由主风机30带动从第一进风口24进主出风壳20的风道内,辅助出风壳40收缩于主出风壳20内时,则主风机30吹出的风可先经过第二出风口41再经过第一出风口25吹出。辅助出风壳40伸出主出风壳20,则主风机30吹出的风可分别从第一出风口25和第二出风口41吹出。此时第二出风口41吹出的风主要由辅助风机50提供,可增大该塔式风扇的出风量。
34.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参照图4,第一进风口24上例如设置有进风孔板241,进风孔板241靠近主风机20的一侧安装有空气过滤组件242,以对从第一进风口24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具体的可以采用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空气过滤器),即hepa外侧设置进风孔板241进行初过滤,通过空气过滤组件242可以实现对塔式风扇内部结构的保护,也能对吸入内部的气流进行过滤净化。
35.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参照图2,辅助出风壳40上例如还设置有与辅助风机50的进口对应的第二进风口42,第二进风口42与第二出风口41分别位于辅助出风壳40的不同侧。启动辅助风机50时,辅助风机50的进风可来源于主风机30的出口,或者具有第二进风口42时还可通过第二进风口42进风,从而增大进风量和吹风效果。或者,参照图3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二进风口42例如包括第一挡板421和第二挡板422,第一挡板421环绕第二进风口42设置且朝靠近辅助风机50的一侧延伸,第二挡板422连接第一挡板421靠近辅助风机50的一侧,即连接第一挡板421的内侧,第一挡板上421上设置有进风孔423,进风孔423例如可以是图3中所示的多个。如此,将进风孔423设置在侧边,即可保证进风,又通过第二挡板422遮挡视线,具有防窥效果。
36.本实施例中,在塔式风扇内设置了分别位于主壳出风壳20和辅助出风壳40内的主风机30和辅助风机50两台风机,并且辅助风机50可随辅助出风壳40的升降而上下移动。由此,在使用该塔式风扇时,使辅助出风壳40伸出能增大出风面,且能通过辅助风机50增大风量,相比于传统塔式风扇仅在底部设置一个风机的风量更足。且在不需要增加出风面时可将辅助出风壳40缩回,由主风机30和辅助风机50同时工作,也能增大风量,还能节省收纳空间。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塔式风机兼具大风量、便于收纳、使用灵活的特点。
37.进一步地,具体地,参照图4,主出风壳20例如具体包括第一壳体26和第二壳体27,第一壳体26连接底座10,第二壳体27设置在第一壳体26远离底座10的一端。其中,第一进风
口24设置在第一壳体26上,第一出风口25设置在第二壳体27上,主风机30设置在第一壳体26内且位于第一进风口24远离底座10的一端,辅助出风壳40套设于第二壳体27内。第一壳体26例如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7内,且可相对于第一壳体26沿远离或靠近底座10的方向移动。如此,辅助出风壳40可收缩于第二壳体27内,第一壳体26也可部分收缩于第二壳体27内,便于不使用时减少该塔式风扇的占地,节约收纳空间。
38.更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该塔式风扇还包括第一导向结构61、第一传动组件62和第一驱动组件63以实现辅助出风壳40的升降。具体地,第一导向结构61固定在主出风壳20内,更具体地固定在第二壳体27内。第一传动组件62设置在辅助出风壳40内且与第一导向结构61配合连接,第一传动组件62可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61运动以带动辅助出风壳40沿远离或靠近底座10的方向移动。第一驱动组件63设置在辅助出风壳40内且位于辅助风机50靠近主出风壳20的一端。第一驱动组件63连接第一传动组件62以驱动第一传动组件62相对第一导向结构61运动。更进一步地,实现第一壳体26相对于第二壳体27的伸缩还需要包括第二传动组件64和第二驱动组件65,可与辅助出风壳40共用第一导向结构61或者另外设置一第二导向结构。以共用第一导向结构61为例,第二传动组件64连接第一壳体26且与第一导向结构61配合连接,第二传动组件64可相对于第一导向结构61运动以带动第二壳体27相对于第一壳体26沿远离或靠近底座10的方向移动。第二驱动组件65连接第一壳体26且连接第二传动组件64,以驱动第二传动组件64相对第一导向结构61运动。若不共用第一导向结构61,则在第二壳体27内另外设置一第二导向结构,第二传动组件64连接第一壳体26且与第二导向结构配合连接,第二传动组件64可相对于第二导向结构运动以带动第二壳体27相对于第一壳体26沿远离或靠近底座10的方向移动。第二驱动组件65连接第一壳体26且连接第二传动组件64,以驱动第二传动组件64相对第二导向结构运动。其中第二传动组件64可以是直接连接第一壳体26,或者通过第一壳体26上的其它部件与第一壳体26间接连接。
39.更具体地,参照图5,第一导向结构61例如包括第一螺杆611,第一螺杆611具有第一外螺纹,第一传动组件62例如包括第二螺杆621,第二螺杆621具有第一内螺纹。第二螺杆621套设在第一螺杆611外且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啮合。当第二螺杆621相对于第一螺杆611转动时,可实现辅助出风壳40相对于第二壳体27的上下移动。具体的,参照图6,第一导向结构61例如还包括连接在第二壳体27上用于固定第一螺杆611的固定板。第一传动组件62还包括第一固定板623用于固定第二螺杆621,第一固定板623固定在辅助出风壳40上,具体地第一固定板623通过轴承622连接第二螺杆621,轴承622套设在第二螺杆621外,且固定在第一固定板623上,如此实现第二螺杆621与第一固定板623的可转动连接,第二螺杆621转动时可通过第一固定板623带动辅助出风壳40上下移动。第一传动组件62例如还包括固定在在第二螺杆621外的第一齿轮624,具体地第一齿轮624设置在第二螺杆621远离轴承622的一端,第一驱动组件63例如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31和连接第一驱动电机631输出轴的第二齿轮632,第一驱动电机631固定在辅助出风壳40上,第二齿轮632与第一齿轮624相啮合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631带动第二螺杆621转动。
40.更进一步的,例如共用第一导向结构61时,则第一螺杆611例如还具有第二内螺纹。第二传动组件64包括第三螺杆641,第三螺杆641具有第二外螺纹,第一螺杆611套设在第三螺杆641外且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啮合。当第一螺杆611与第三螺杆641相对转动时,可实现第二壳体27相对于第一壳体26上下移动。第一壳体26上例如设置有用于安装第
二传动组件64和第二驱动组件65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主风机30例如采用斜流风机,该塔式风扇还设置有导风盘70,导风盘70抵接该斜流风机的远离底座10的一端,即抵接在该斜流风机的出口一侧,且导风盘70还具有与斜流风机的出口相对应的导流通道71,具体的例如导流通道71内还设置多个格栅板,以均布主风机30的出风,另一方面可将第二传动组件64和第二驱动组件65设置在导风盘70上。例如参照图5第二传动组件64还包括连接在第三螺杆641端部的第三齿轮,第二驱动组件65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连接在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四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相啮合,且都与导风盘70可转动连接,使得可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三螺杆641相对第一螺杆611转动。当然,以上只是关于实现辅助出风壳40和第一壳体26(或者第二壳体27)升降收缩功能的一种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并不限制于此。
41.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塔式风扇还包括摇头机构80,参照图3,摇头机构80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上的内齿轮结构81、设置在主出风壳20上靠近底座10一端的外齿轮82和第三驱动组件83。第三驱动组件83设置在主出风壳20内且连接外齿轮82以驱动外齿轮82转动,外齿轮82的轮齿与内齿轮结构81的轮齿啮合,以使得外齿轮82能在内齿轮结构81内转动,从而实现摇头功能,其中内齿轮结构81例如的轮齿可以只布置在部分圆周上。
42.以下对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提供的穿戴式风扇的工作和操作原理进行简要说明。
43.普通吹风模式:辅助出风壳40收缩在主出风壳20内,启动主风机30,空气由经主风机30从第一进风口24吸入,经过第二出风口41后从第一出风口25吹出。
44.大风量模式:辅助出风壳40收缩在主出风壳20中,启动主风机30和辅助风机50,两台风机同时工作,空气由第一进风口24进入,经第二出风口41后从第一出风口25吹出,增大风量。
45.升高模式:辅助出风壳40伸出主出风壳20,启动主风机30和辅助风机50,两台风机同时工作,第一出风口25的出风由主风机30提供,第二出风口41的出风由辅助风机50提供,增大吹风面和吹风角度,同时保证大出风量。
46.收纳模式:辅助出风壳40收入第二壳体27中,第一壳体26部分收入第二壳体27中,断电,塔式风扇整机高度下降,便于收纳。
47.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主出风壳与辅助出风壳可相对移动的结构,且在主出风壳和辅助出风壳上都设置有风机,辅助风机可以随辅助出风壳移动,不仅能增大风量,还能增大出风面,且具有能节省收纳空间的特点。
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