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0:56: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


背景技术:

2.常规环保污水处理生化池都是用砼混结构,一套污水处理系统分为尘沙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水需要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后进行泥水分离,同样池体的有效处理量较小,建造周期相对比较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该环保污水处理生化池占地面积较大。
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旨在解决现有污水处理系统需要多个处理池配合工作且处理量小、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5.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分隔为反应区和过滤区,所述反应区围绕设置在所述过滤区外围,所述反应区包括好氧区和缺氧区,所述缺氧区包括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所述好氧区包括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所述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相互连通,污水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
7.所述过滤区包括配水区、膜池过滤区和回流区,所述膜池过滤区设置在所述配水区和回流区之间,污水经过所述反应区后依次通过所述配水区、膜池过滤区和回流区。
8.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呈半圆环状设置,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相对设置在所述反应区的两端,所述第二缺氧区在所述第一缺氧区外围,所述第一好氧区在所述第二好氧区外围。
9.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膜池过滤区设置有若干并列设置的膜池,所述膜池用于过滤污水。
10.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罐底和罐壁,所述反应区和过滤区两者通过所述罐底和罐壁相隔,所述罐壁包括外罐壁和内罐壁,所述罐底与所述外罐壁和内罐壁分别构成外罐和内罐,所述反应区位于所述外罐和内罐环向空间内,所述过滤区位于所述内罐内部。
11.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罐底包括环梁和环形加强板,所述环梁设置有供所述环形加强板放置的凹槽,所述环形加强板一端与所述罐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槽底部抵接配合,所述罐壁和环形加强板通过混凝土与所述环梁固定连接。
12.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混凝土包括抗渗混凝土和微膨胀混凝土,所述凹槽内依次浇筑所述抗渗混凝土和微膨胀混凝土。
13.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罐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弧形分隔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外罐壁和内罐壁之间且同轴线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导流板和弧形分隔板;
14.所述外罐壁下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外罐还设置有用于引流的推进器,所述推进器用于推进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污水。
15.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罐设置有若干隔腔平板,若干所述隔腔平板交错呈网格设置。
16.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纵向加强件和横向加强件,所述纵向加强件与所述横向加强件呈网状结构固定连接;
17.所述纵向加强件包括若干立柱,若干所述立柱与所述分隔腔平板、第一导流板和内罐壁固定连接;
18.所述横向加强件包括若干组横向加强板和环向加强圈,所述环向加强圈分别设置在外罐壁、内罐壁和第一导流板外周壁上,所述横向加强板与所述隔腔平板固定连接。
19.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与所述横向加强板和环向加强圈固定连接的连接梁,所述横向加强板与所述环向加强圈数量相同。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该污水处理罐将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一好氧区、第二好氧区、配水区、膜池过滤区和回流区结合在同一个处理罐里,当污水处理罐工作时,污水依次通过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后进入配水区,进入配水区后的污水经过膜池过滤区过滤后形成清水,从上部排出,过滤后剩余的污泥经过回流区排出,完成污水处理工作。本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可以达到一个污水处理罐实现一套污水处理系统的功能,且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的目的。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23.图1是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分区示意图;
24.图2是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俯视图;
25.图3是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中外罐壁与底罐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26.图4是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中内罐壁与底罐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27.图5是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立面展开主视图;
28.图6是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中隔腔平板不连通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中隔腔平板连通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反应区;11-好氧区;111-第一好氧区;112-第二好氧区;12-缺氧区;121-第一缺氧区;122-第二缺氧区;
32.2-过滤区;21-配水区;22-膜池过滤区;221-膜池;23-回流区;
33.3-罐底;31-环梁;311-凹槽;32-环形加强板;33-混凝土;331-抗渗混凝土;332-微膨胀混凝土;34-防水层;35-找平防护层;
34.4-罐壁;41-外罐壁;411-进水口;42-内罐壁;
35.5-外罐;51-第一导流板;52-第二导流板;53-弧形分隔板;54-推进器;
36.6-内罐;61-隔腔平板;
37.7-纵向加强件;71-立柱;
38.8-横向加强件;81-横向加强板;82-环向加强圈;
39.9-连接梁;10-槽盒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1.一种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如图1至7所述,包括罐体,罐体内分隔为反应区1和过滤区2。
42.反应区1围绕设置在过滤区2外围,反应区1包括好氧区11和缺氧区12,缺氧区12包括第一缺氧区121、第二缺氧区122,好氧区11包括第一好氧区111和第二好氧区112,第一缺氧区121、第二缺氧区122、第一好氧区111和第二好氧区112相互连通,污水依次通过第一缺氧区121、第二缺氧区122、第一好氧区111和第二好氧区112;过滤区2包括配水区21、膜池过滤区22和回流区23,膜池过滤区22设置在配水区21和回流区23之间,污水经过反应区后依次通过配水区21、膜池过滤区22和回流区23。该污水处理罐将第一缺氧区121、第二缺氧区122、第一好氧区111、第二好氧区112、配水区21、膜池过滤区22和回流区23结合在同一个处理罐里,当污水处理罐工作时,污水依次通过第一缺氧区121、第二缺氧区122、第一好氧区111和第二好氧区112后进入配水区21,进入配水区21后的污水经过膜池过滤区22过滤后形成清水,从上部排出,过滤后剩余的污泥经过回流区23排出,完成污水处理工作。本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可以达到一个污水处理罐实现一套污水处理系统的功能,且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的目的。
4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缺氧区121、第二缺氧区122、第一好氧区111和第二好氧区112呈半圆环状设置,缺氧区12与好氧区11相对设置在反应区的两端;该第二缺氧区122在第一缺氧区121的外围,第一好氧区111在第二好氧区112的外围;膜池过滤区22设置有若干并列设置的膜池221,膜池221设有过滤膜,用于过滤污水,经膜池过滤区22过滤后的清水导出后再进行消毒,达标后才可排放,过滤后剩余的污泥进入回流区23,回流区23内的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将污泥排出。
44.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罐底3和罐壁4,反应区1和过滤区2两者通过罐底3和罐壁4相隔,罐壁4包括外罐壁41和内罐壁42,罐底3与外罐壁41和内罐壁42分别构成外罐5和内罐6,反应区1位于外罐5和内罐6环向空间内,过滤区2位于内罐6内部。
45.在一个实施例中,罐底3包括环梁31和环形加强板32,环梁31设置有供环形加强板32放置的凹槽311,环形加强板32一端与罐壁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凹槽311底部抵接配合,罐壁4和环形加强板32通过混凝土33与环梁31固定连接;混凝土33包括抗渗混凝土331和微膨胀混凝土332,凹槽内依次浇筑抗渗混凝土331和微膨胀混凝土332。
46.其中,当外罐壁41与罐底3连接时,如图3所述,包括以下连接步骤:
47.s1、将预先焊接固定好的环形加强板32和外罐壁41放置在凹槽311内,往凹槽311内浇筑一层抗渗混凝土331用来找平和初步密封;
48.s2、在抗渗混凝土331、外罐壁41内侧和凹槽411内周壁之间设置一层防水层34,实现二次密封;
49.s3、往凹槽311内周壁与外罐壁41内侧形成的环形槽内和凹槽311外周壁与外罐壁41外侧形成的环形槽内分别浇筑微膨胀混凝土332;
50.s4、在环梁31上端面、微膨胀混凝土332和外罐壁41的内侧设置另一层防水层34,实现一次密封;
51.s5、最后在上面铺设一层找平防护层35,完成对外罐壁41的固定;
52.当内罐壁42与罐底3连接时,如图4所述,包括以下连接步骤:
53.s1、将预先焊接固定好的环形加强板32和内罐壁42放置在凹槽311内;
54.s2、将立柱71焊接固定在内罐壁42的内侧并与环形加强板焊接牢固;
55.s3、往凹槽311内浇筑一层抗渗混凝土331用来找平和初步密封;
56.s4、再往凹槽311内浇筑一层微膨胀混凝土332,完成对内罐壁42的固定;
57.在一个实施例中,外罐5包括第一导流板51、第二导流板52和弧形分隔板53,第一导流板51位于外罐壁41和内罐壁42之间且同轴线设置,第一导流板5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导流板52和弧形分隔板53;外罐壁41下部设置有进水口411,外罐5还设置有用于引流的推进器54,推进器54用于推进进水口411进入的污水;第二导流板52和弧形分隔板53将反应区1分为好氧区11和缺氧区12,第一导流板51将缺氧区12和好氧区11分别分为第一缺氧区121、第二缺氧区122和第一好氧区111、第二好氧区112;污水通过推进器54依次通过第一缺氧区121、第二缺氧区122、第一好氧区111和第二好氧区112;当污水经过进水口411进入到外罐5后,通过推进器54,污水在第一缺氧区121和第二缺氧区122进行混合循环流动,同时与厌氧微生物进行生化反应,该反应为反硝化反应;当经过反硝化反应的污水进入第一好氧区111和第二好氧区112内循环流动,同时与好氧微生物进行另一生化反应,该反应为硝化反应。
58.其中,内罐6设置有若干隔腔平板61,若干隔腔平板61交错呈网格设置;若干隔腔平板61将过滤区2分隔成配水区21、回流区23和若干膜池过滤区22,反应区1内的污水依次通过配水区21、若干膜池过滤区22和回流区23,若干膜池过滤区22分布在隔腔平板61的间隙中。
59.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污水处理罐的混合结构还包括纵向加强件7和横向加强件8,纵向加强件7与横向加强件8呈网状结构固定连接,解决罐壁4结构不连续导致的应力突变,优化罐体受力;纵向加强件7包括若干立柱71,若干立柱71与隔腔平板61、第一导流板51和内罐壁42固定连接,立柱71的间距满足隔腔平板61、第一导流板51和内灌壁42受力的要求;横向加强件8包括若干组横向加强板81和环向加强圈82,环向加强圈82分别设置在外罐壁41、内罐壁42和第一导流板51外周壁上,横向加强板81与隔腔平板61固定连接;该污水处理罐的混合结构还包括与横向加强板81和环向加强圈82固定连接的连接梁9,为平衡纵向加强件7和横向加强件8的受力,连接梁9将纵向加强件7和横向加强件8连接成网状结构,可以优化罐体的受力;横向加强板81与环向加强圈82的圈数可以根据外罐壁41的受力计算得出
且数量相同。
60.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内部分隔的要求,可选用另一种隔腔平板61和立柱71的连接方式,在满足隔腔平板61加强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61.在实施例1中,如图6所述,当隔腔平板61与立柱71焊接固定,隔腔平板61与立柱71一起埋入罐底3混凝土中,隔腔平板61与立柱71作为组合件加强纵向支撑力,此时,可选用较小规格的立柱71。
62.在实施例2中,如图7所示,当隔腔平板61两面可以连通时,立柱71作为纵向受力件,需要较大的规格,需要预制隔腔平板61和立柱71,并在立柱71上焊接槽盒板10,形成一个固定槽,将每个立柱71及连接梁9固定好后,再将预制好的隔腔平板61插入立柱71中间的槽盒板10固定槽内,最后对立柱71与隔腔平板61进行焊接固定。
63.本发明的一种新型钢制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污水处理罐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64.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