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对接效果好的自集尘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7:53: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接效果好的自集尘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清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清洁机器人配置有基站,基站产生通讯信号,清洁机器人根据通讯信号移动至基站,基站便可以抽取清洁机器人的垃圾,并将垃圾进行存储,从而避免用户手动清理清洁机器人携带的垃圾灰尘。
3.通常在清洁机器人与基站之间设置对接口,连通清洁机器人的尘盒与基站的集尘箱,且对接口往往设置在清洁机器人的一侧,导致清洁机器人在进入基站时由于一侧对接受力,另一侧悬空,容易出现对接时机身歪斜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很难保证机身在基站中处于对中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接效果好的自集尘清洁系统,在清洁机器人与基站之间设置两个对接配合的接口连通基站的集尘箱与清洁机器人的尘盒,同时两个接口分别位于基站中线的两侧,形成对中结构,在清洁机器人进入基站时,通过该对中结构保证清洁机器人稳定对接到对中位。且两个对接配合的接口使基站的集尘箱与清洁机器人的尘盒之间形成两个通道,一个通道用于将尘盒中的灰尘集到集尘箱中,另一个通道将基站集尘时风机产生的风吹入尘盒中,循环利用风机产生的风,提高集尘效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效果好的自集尘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可对所述清洁机器人进行集尘的基站,所述基站上设有集尘箱和供所述清洁机器人停入的对接腔,所述对接腔的腔壁上设有与所述集尘箱连通的集尘口和第一风口,且所述集尘口与所述第一风口位于基站中线的两侧;
6.所述清洁机器人上设有相互连通的尘盒和第一风机;且所述清洁机器人在与所述对接腔的腔壁相对的外周面上至少设有与所述集尘口对接配合的出尘口,以及与所述第一风口对接配合的第二风口,所述出尘口与所述尘盒连通,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机连通,所述集尘口和第一风口设置为匹配清洁机器人外周面的弧形,以形成对中结构供所述清洁机器人进入所述对接腔时对位。
7.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被配置为,当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任务时,所述第一风机正转,所述尘盒内形成负压,将待清洁区域的灰尘吸入所述尘盒内;当所述基站对所述清洁机器人进行集尘时,所述第一风机反转以使所述集尘箱内形成负压,将尘盒中的灰尘排至所述集尘箱内。
8.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站上还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集尘箱与所述第一风口之间。
9.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被配置为,当所述基站对所述清洁机器人
进行集尘时,所述第一风机反向旋转或停止转动。
10.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盒在与所述第一风机连通的连接口处设有第一过滤件,当所述基站对所述清洁机器人进行集尘时,风机产生的风吹向所述第一过滤件。
11.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口与所述出尘口之间的对接面,以及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之间的对接面,为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外周面相适应的弧面。
12.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口和所述第一风口沿所述基站的中线对称布置。
13.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口与所述出尘口之间、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第二风口之间,其中一者设有凸出结构,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凸出结构对接配合的压进结构。
14.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出结构与所述压进结构之间设有密封件。
15.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设置在所述凸出结构和/或压进结构上的橡胶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7.本实用新型在基站上设置与集尘箱连通的集尘口和第一风口,同时,在清洁机器人的机体的外周面上设置与集尘口对接配合的出尘口,以及与第一风口对接配合的第二风口,且集尘口和第一风口为匹配清洁机器人外周面的弧形。当清洁机器人返回基站时,清洁机器人设置有出尘口和第二风口的外周面正对基站的对接腔,随着机体逐渐进入,沿着清洁机器人的弧形外周面,出尘口与集尘口对接配合,第二风口与第一风口对接配合,且两个对接配合的结构位于基站中线的两侧,形成清洁机器人进入基站的对中结构,引导清洁机器人的机体在对接腔内摆正,一方面保证其对接稳定,另一方面保证其进入对中位。
18.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清洁机器人的出尘口与基站的集尘口对接配合,清洁机器人的第二风口与基站的第一风口对接配合,使得清洁机器人的尘盒与基站的集尘箱之间形成有两个通道,第一通道由尘盒经出尘口和集尘口通入集尘箱,第二通道由集尘箱经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通入尘盒。当基站对清洁机器人进行集尘时,集尘箱内可通过设置在第二通道的风机产生集尘负压,两个通道处于连通状态。尘盒内的灰尘经由第一通道进入集尘箱内。同时,风机从集尘箱内抽出的风经由第二通道进入尘盒内,循环利用风机产生的风,大大提高了集尘的效率。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清洁机器人的第一风机作为基站的集尘风机,在无需额外在基站上设置风机的情况下,实现了基站对清洁机器人的集尘,这样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
20.本实用新型由于尘盒与集尘箱之间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使得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产生的风被循环利用。此外,在基站对清洁机器人进行集尘的过程中,风机产生的风的方向与清洁机器人在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任务时产生的风的方向相反,风机产生的风会吹向第一过滤件,并将沉积在第一过滤件上的灰尘吹散,起到清理第一过滤件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清理第一通道内残留的灰尘。
21.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尘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与基站对接时形成的对接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0.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接效果好的自集尘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100和基站200,基站200可对清洁机器人100进行集尘。
31.其中,参见图2和图3,清洁机器人100包括机体101,机体101的底部设有驱动轮、擦拖件和辊刷(图中仅部分示出)。机体101内设有相互连通的尘盒102和第一风机103,可用于收集灰尘、碎屑等垃圾。尘盒102的底部在位于辊刷的斜侧设有吸尘口,并在吸尘口处设有可防止灰尘倒流的第一旋转挡片1021,第一旋转挡片1021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活动。
32.清洁机器人100在进行清洁任务时,辊刷不断旋转扰动将地面上的灰尘或碎屑的垃圾向上扬起或洒落,在第一风机103吸力的作用下,尘盒102的第一旋转挡片1021被打开,灰尘或碎屑经吸尘口进入尘盒102内。第一风机103停止后,第一旋转挡片1021枢转至关闭位置,防止尘盒102中的灰尘通过吸尘口排出。
33.此外,在尘盒102与第一风机103连通的接口1024处设置有第一过滤件1023,第一过滤件1023可以是海帕、防尘网等,以阻挡灰尘经接口1024被吸入第一风机103内。
34.参见图4和图5,基站200上设有集尘箱201和供清洁机器人100停入的对接腔202,对接腔202的腔壁上设有与集尘箱201连通的集尘口203和第一风口204,且集尘口203与第一风口204位于基站200中线的两侧。参见图5,清洁机器人100在与对接腔202的腔壁相对的外周面上至少设有与集尘口203对接配合的出尘口105,以及与第一风口204对接配合的第二风口106,出尘口105与尘盒102连通,第二风口106与第一风机103连通,集尘口203和第一风口204设置为匹配清洁机器人100外周面的弧形,以形成对中结构供清洁机器人100进入对接腔202时对位;出尘口105与尘盒102连通,第二风口106与第一风机103连通。
35.本实用新型在基站200上设置与集尘箱201连通的集尘口203和第一风口204,同时,在清洁机器人100的机体101的外周面上设置与集尘口203对接配合的出尘口105,以及
与第一风口204对接配合的第二风口106,且集尘口203和第一风口204为匹配清洁机器人100外周面的弧形。当清洁机器人100返回基站200时,清洁机器人100设置有出尘口105和第二风口105的外周面正对基站200的对接腔202,随着机体101逐渐进入,出尘口105与集尘口203对接配合,第二风口106与第一风口204对接配合,且两个对接配合的结构位于基站中线的两侧,形成清洁机器人100进入基站200的对中结构,引导清洁机器人100的机体101在对接腔202内摆正,一方面保证其对接稳定,另一方面保证其进入对中位。
36.此外,由于清洁机器人100的出尘口105与基站200的集尘口203对接配合,清洁机器人100的第二风口106与基站200的第一风口204对接配合,使得清洁机器人100的尘盒102与基站200的集尘箱201之间形成有两个通道,第一通道由尘盒102经出尘口105和集尘口203通入集尘箱201,第二通道由集尘箱201经第一风口204和第二风口106通入尘盒102。在尘盒102连通出尘口105的出口处设有第二旋转挡片1022,当基站200对清洁机器人100进行集尘时,集尘箱201内可通过设置在第二通道的风机产生集尘负压,第二旋转挡片1022枢转至打开位置,使两个通道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尘盒102内的灰尘由打开的第二旋转挡片1022处被吸出,并经由第一通道进入集尘箱201内。同时,风机从集尘箱201内抽出的风经由第二通道进入尘盒102内,循环利用风机产生的风,大大提高了集尘的效率。
37.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清洁机器人100与基站200对接时会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使集尘箱201内产生集尘负压的风机可以是清洁机器人100内的第一风机103,也可以是设置在集尘箱201与第一风口204之间的第二风机。
38.在一个实施例中,集尘箱201内产生吸尘负压的风机为清洁机器人100的第一风机103。第一风机103被配置为,当清洁机器人100进行清洁任务时,第一风机103正转,尘盒102内形成负压,将待清洁区域的灰尘吸入尘盒102内;当基站200对清洁机器人100进行集尘时,第一风机103反转以使集尘箱201内形成负压,将尘盒102中的灰尘排至集尘箱201内。
39.通过利用清洁机器人100的第一风机103作为基站200的集尘风机,在无需额外在基站上设置风机的情况下,实现了基站对清洁机器人的集尘,这样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
40.进一步的,第一风机103反转时,其产生的风吹向第一过滤件1023,将沉积在第一过滤件上的灰尘吹散,起到清理第一过滤件1023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清理第一通道内残留的灰尘。
4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200在集尘箱201与第一风口204之间设有第二风机205,以使集尘箱201在对清洁机器人100的尘盒102进行集尘时产生集尘负压。此时,第一风机103被配置为,当基站200对清洁机器人100进行集尘时,第一风机103反向旋转或停止转动。
42.基站200对清洁机器人100进行集尘时,第一风机103可以反向旋转或停止,当其反向旋转时,其与第二风机205的风向一致,大大提高了集尘效率。当其停止时,第二风机205的风也可以经过第一风机103进入尘盒102内。
43.由于尘盒102与集尘箱201之间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使得第一风机103和/或第二风机205产生的风被循环利用。此外,在基站200对清洁机器人100进行集尘的过程中,风机产生的风的方向与清洁机器人100在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任务时产生的风的方向相反,风机产生的风会吹向第一过滤件1023,并将沉积在第一过滤件1023上的灰尘吹散,起到清理第一过滤件1023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清理第一通道内残留的灰尘。
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机103的正转和反转,并不限定特定的方向,仅表示第一风
机103内叶轮的两个转向。举例来说,若第一风机103正转指的是内部的叶轮顺时针旋转,那么第一风机103反转指的是内部的叶轮逆时针旋转。
45.此外,在集尘箱201内设置第二过滤件,和/或,在第二通道内,即集尘箱201的出风口外设置第三过滤件,避免集尘箱201内的灰尘经由第二通道进入第一风机103和/或第二风机205内。
46.进一步的,参见图6,集尘口203与出尘口105之间的对接面,以及第一风口204与第二风口106之间的对接面104,为与清洁机器人100的外周面相适应的弧面。当清洁机器人100进入基站200时出现了小角度偏斜时,可以使机体101旋转矫正,在旋转矫正过程中,由于两对接104均为弧面设置,机体101沿弧面旋转,直至集尘口203与出尘口105对接,以及第一风口204与第二风口106对接,提高了矫正效率。
47.此外,可设置集尘口203和第一风口204沿基站200的中线对称布置,对应的,出尘口105与第二风口106沿清洁机器人100的中线对称布置。这样,清洁机器人100在进入基站200时,通过对称设置的对接结构可以提高对接效率。
4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集尘口203与出尘口105之间、第一风口204与第二风口106之间,其中一者设有凸出结构,另一者设有与凸出结构对接配合的压进结构。
49.比如,以基站200上的集尘口203和第一风口204为凸出结构,清洁机器人100上的出尘口105和第二风口106为压进结构,作为例子,清洁机器人100的外周面上设有内凹的对接口,基站200的对接腔202的腔壁上设有向外翻出且与内凹的对接口配合的凸口,清洁机器人100在进入基站200时,凸口轻轻压入内凹的对接口内。
50.为了提高对接效率,避免突出结构与压进结构之间出现摩擦阻碍,可将凸口或内凹的对接口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成锥状,比如,将凸口设置成锥状,锥状的凸口进入内凹的对接口,在进入过程中二者不会因为摩擦阻碍进一步对接,直至凸口完全进入对接口后,在对接口的底部定位配合。同理,锥状的对接口也同样可以实现该效果。
51.进一步的,可在凸出结构与压进结构之间设置密封件,该密封件可以是由橡胶或硅胶等制成,以提高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密封性,避免灰尘从接口处跑出。
52.更进一步的,密封件为设置在凸出结构和/或压进结构上的橡胶圈。比如,可以将橡胶圈套接在凸出结构上,也可以将橡胶圈环绕在压进结构的内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