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及其配件的制作方法

2022-09-06 19:26: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随着外卖行业的发展,餐盒成了食物包装必备的商品,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商家需要利用塑料袋对餐盒进行包装,从而便于利用塑料袋对餐盒进行手提取放,但是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不易降解,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91250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提餐盒,属于餐盒领域,包括底壁、前侧壁、左侧壁、后侧壁和右侧壁;前侧壁与左侧壁之间、左侧壁与后侧壁之间、后侧壁与右侧壁之间、右侧壁与前侧壁之间均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所述底壁一体连接;左侧壁的左侧通过折痕连接有左上斜壁,右侧壁的右侧通过折痕连接有右上斜壁,左上斜壁的左侧、右上斜壁的右侧均通过折痕连接有手提部,手提部上设有手提孔,手提部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插片;前侧壁的前侧、后侧壁的后侧均通过折痕连接有插片部,插片部上设有与所述插片相适配的插片孔。
4.上述专利中的一种手提餐盒存在以下不足:虽然该手提餐盒可以利用手提孔对餐盒进行手提,但是当一次性需要对多个餐盒进行运送时,由于餐盒之间没有设置连接件进行串联,使得在运送的过程中无法保证餐盒的安全,使得餐盒在手提时易出现滑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及其配件。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包括盒体、和盒盖以及用以提拿的手提部,所述盒盖扣合于盒体的顶端;
8.所述手提部包括侧板和横板,横板通过固定孔插接于侧板内壁;
9.所述盒体和盒盖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卡孔,侧板插接于卡孔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两个所述侧板和一个所述横板为一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侧壁设置有多个用以调节横板高度的固定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为梯形结构。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板的顶端开设有多组卡槽,侧板通过固定孔插接于卡槽内。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横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横板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插槽,两个横板通过插槽组成十字架结构,顶部开设插槽的横板位于下方。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盒盖的边缘处设置有圆弧槽,盒体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圆弧槽相适配的凸起。
16.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配件,所述配件为用于提拿餐盒的手提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及其配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通过设置由两个侧板和一个横板构成餐盒配件组,餐盒在携带过程中无需额外配制塑料袋,有效减少外卖餐盒对塑料袋的使用,提高环保性;且设置卡孔结构与侧板配合可实现多个餐盒罗列,串联携带,灵活性更高。
19.2.通过将横板设置为梯形结构,可以避免餐盒从梯形板表面脱离,并搭配横板上端倾斜的卡槽,在人体提供向上提拿力的同时自身由于自重而卡接更紧密,提升了餐盒携带的稳定性,有效避免餐盒掉落。
20.3.通过固定有多组卡槽可以根据餐盒的规格大小和数量对其进行包装,多元化组合,灵活性更高。
21.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长方形餐盒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长方形餐盒多个罗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方形餐盒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圆形餐盒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组合式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方形餐盒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圆形餐盒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横板拼接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配件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盒体、2-盒盖,3-侧板,4-横板,5-卡槽,6-固定孔,7-卡孔,8-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实施例1:
35.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为了使得餐盒可以进行手提移动,如图1-5所示,
36.包括盒体1、和盒盖2以及用以提拿的手提部;
37.盒盖2扣合于盒体1的顶端;
38.本实施例中对餐盒的形状不加限定,可以为长方形(如图1-3所示)、正方形、圆形(如图4所示)、椭圆形、多边形等等;
39.同时对餐盒和手提部的材质不加限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餐盒和手提部为可降解材质,如可降解硬纸材;
40.盒盖2的边缘处设置有圆弧槽,盒体1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圆弧槽相适配的凸起,从而在扣合状态下,能够保障餐盒整体的密封性,减少撒漏;
41.所述手提部包括侧板3和横板4,每两个侧板3和横板4构成一组餐盒配件;
42.对餐盒的配件的数量不加限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餐盒配件数量为一组,
43.横板4通过固定孔6插接于侧板3内壁,固定孔6一体成型于侧板3的侧壁,对固定孔6的数量不加限定,即侧板3侧壁可设置多个固定孔6,能够通过横板4插接于不同高度的固定孔6,实现横板4的高度调节,从而能够单次提拿多个数量的餐盒;
44.盒体1、和盒盖2的规格不加限定,如两组或多组相同大小,或一大一小(如图2、图3图4所示)的餐盒通过上下罗列的方式进行搭放,搭配一组餐盒配件即可实现多餐盒携带的效果;组合形式多元化,提升了餐盒使用的灵活度。
45.所述盒体1和盒盖2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卡孔7,卡孔7的数量与侧板3的数量相同且适配;
46.对侧板3的结构不加限定,可以为“t”字形、“凸”字形等等;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侧板3为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设计,在提拿餐盒的过程中,将侧板3卡紧于卡孔7内,能够实现在侧板3的应力范围内提拿更重的餐品,即实现提拿越重越稳定的效果,保障了餐盒提拿的稳定性。
47.同时,所述横板4的顶端开设有多组卡槽5,侧板3通过固定孔6插接于卡槽5内,对卡槽5的结构不加限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卡槽5为倾斜状结构,倾斜朝上的卡槽5与侧板3上的固定孔6配合,在向上提拉横板4时,能够保障侧板3与横板4的紧固度,有效避免餐盒掉落。
48.工作原理:
49.单餐盒使用时,餐品放入盒体1内,盖上盒盖2,将两个侧板3从下至上穿过卡孔7,侧板3的宽头朝下,将横板4插入两个侧板3的固定孔6内,固定孔6卡入卡槽5内完成餐盒组装,即可手提横板4实现餐盒的提拿;
50.多餐盒使用时,产品放入餐盒,罗列餐盒,并将侧板3从下至上穿过各个餐盒上的
卡孔7,通过选择合适间距的的卡槽5实现横板4的固定。
51.实施例2
52.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
53.所述手提部包括侧板3和横板4,每两个侧板3和横板4构成一组餐盒配件;
54.对餐盒配件的数量不加限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餐盒配件数量为两组,
55.即所述侧板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横板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两个横板4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插槽8,两个横板4通过插槽8组成十字架结构,
56.顶部开设插槽8的横板4位于下方,能够实现上提过程中的卡紧效果,且十字架结构的横板4搭配四个侧板3,能够四周式的保护餐盒,更佳的提升了餐盒提拿的稳定性。
57.工作原理:
58.单餐盒使用时,餐品放入盒体1内,盖上盒盖2,将两个侧板3从下至上穿过卡孔7,侧板3的宽头朝下,两组横板4组成十字形结构,插槽8朝上的横板4位于下方,依次将横板4固定于侧板3内,将横板4插入两个侧板3的固定孔6内,固定孔6卡入卡槽5内完成餐盒组装,即可手提横板4实现餐盒的提拿;
59.多餐盒使用时,产品放入餐盒,罗列餐盒,并将侧板3从下至上穿过各个餐盒上的卡孔7,通过选择合适间距的的卡槽5实现横板4的固定。
60.实施例3
61.一种自带手提功能的多元化环保型餐盒的配件,如图9所述,所述配件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所述的手提部,手提部可运用于餐盒或任意一款需要提拿的构件(如手提箱、手提托盘等),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配件运用于餐盒,侧板3与卡孔7的榫卯配合实现配件与盒体1的组合牢固固定。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