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21:5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是一种给电力驱动的汽车充电的装置。它主要安装在商场和小区的停车场内,其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相连接,输出端与充电插头连接,人们可以在人机交互界面上选择充电方式、和费用数据等操作。
3.充电桩主要由交直流功率变换和直流输出控制两部分组成,按组合形式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一体式充电桩指交直流功率变换和直流输出控制两部分组合为一体的形式,适用于室外安装使用;分体式充电桩指交直流功率变换和直流输出控制两部分分立为两个单体的形式,它们之间通过电缆连接组成一套完整的充电桩。
4.申请号201920373800.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包括整流柜和直流充电桩,整流柜和直流充电桩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进行连接,连接组件包括上盖和固定座,上盖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固定座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螺孔,且固定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整流柜和直流充电桩的外侧壁上,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匹配设置,连接组件内设置有导线。
5.上述充电桩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桩体散热效果有限,同时充电桩设置在户外,开设过多散热孔的话会导致灰尘更容易通过散热孔进入桩体内部,因此如何保证桩体同时具备良好的散热和防尘效果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桩体散热效果有限,同时充电桩设置在户外,开设过多散热孔的话会导致灰尘更容易通过散热孔进入桩体内部的技术问题。
7.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包括:
8.桩体,所述桩体具有一设备腔;
9.至少一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倾斜设置,所述散热管的上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桩体的侧壁上,所述散热管的上端与所述设备腔连通;
10.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安装于所述散热管内;
11.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散热管内。
12.进一步的,所述桩体的三个侧壁内开设有一散热腔,且在所述散热腔靠近所述设备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13.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的上端通过所述散热腔和散热孔与所述设备腔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桩体与所述散热管的上端连接处并在所述散热腔远离所述设备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至少一出风口。
15.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的下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过滤件卡接于
所述卡槽内,在所述卡槽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抵紧块,用以抵紧所述过滤件。
16.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封口设置,所述第二端为开口设置,所述抵紧块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处。
1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包括框架及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内,所述框架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卡块,并通过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18.进一步的,所述分体式直流充电桩,还包括挡雨板,所述挡雨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散热管的下端。
19.进一步的,所述挡雨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20.进一步的,所述挡雨板与所述散热管接口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圈。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当充电桩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操控散热风扇,可以使散热风扇带动设备腔内的热量沿着散热管被吸出至桩体外部,同时,过滤件可以对进入散热管内的灰尘进行过滤,进一步防止了灰尘沿着散热管进入至设备腔内,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充电桩散热效果的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灰尘不容易进入充电桩内部,进而保证了充电桩内部设备及电子电气元件不会因受热而发生老化,也避免了电子电气元件因受到灰尘影响而发生短路的事故。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的桩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2中的桩体的剖视图;
25.图4是图1中省略掉桩体和挡雨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图4中省略掉桩体和挡雨板后的剖视图;
27.图6是图5中过滤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其结构如图1-图5所示,包括桩体1、至少一散热管2、散热风扇3和过滤件4,所述桩体1具有一设备腔11;所述散热管2倾斜设置,所述散热管2的上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桩体1的侧壁上,所述散热管2的上端与所述设备腔11连通;所述散热风扇 3固定安装于所述散热管2内;所述过滤件4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散热管2内。
30.当充电桩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操控所述散热风扇3,可以使所述散热风扇3带动所述设备腔11内的热量沿着所述散热管2被吸出至所述桩体1外部,同时,所述过滤件4可以对进入所述散热管2内的灰尘进行过滤,进一步防止了灰尘沿着所述散热管2进入至所述设备腔11内,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充电桩散热效果的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灰尘不容易进入充电桩内部,进而保证了充电桩内部设备及电子电气元件不会因受热而发生老化,也避免了电子电气元件因受到灰尘影响而发生短路的事故。
3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所述桩体1的三个侧壁内开设有一散热腔12,且在所述散热腔12靠近所述设备腔11的腔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3,便于增大散热面积,保证所述桩体1内部各个位置均能被散热。
3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3,所述散热管2一端通过所述散热腔12和散热孔13与所述设备腔11连通,有利于保证热量沿着所述散热孔13和散热腔12被吸入至所述散热管2内。
3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2-图3,所述桩体与所述散热管2连接处并在所述散热腔12远离所述设备腔11的腔壁上开设有至少一出风口14,便于使得所述散热管2与所述散热腔12和散热孔13连通。
34.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4-图5,所述散热管2的下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槽21,所述过滤件4卡接于所述卡槽21内,在所述卡槽 21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抵紧块5,用以抵紧所述过滤件4,当所述过滤件4上累积一定的灰尘后,通过拆下所述抵紧块5可以将所述过滤件4从所述卡槽21内取出,并对所述过滤件4进行清洗,再次装入所述过滤件4即可。
3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5,所述卡槽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封口设置,所述第二端为开口设置,所述抵紧块5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处,便于使得所述过滤件4从所述卡槽21内取出。
36.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6,所述过滤件4包括框架41及过滤网 42,所述过滤网42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41内,所述过滤网42用于过滤灰尘,所述框架41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卡块411,并通过所述卡块411卡接于所述卡槽21内,便于实现将所述过滤件4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散热管2内。
37.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述分体式直流充电桩,还包括挡雨板6,所述挡雨板6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散热管2的下端,防止雨水进入至所述散热管2内。
38.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述挡雨板6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61,便于使得进入所述散热管2内的热量沿着所述通风孔61被排出至所述散热管2外部。
39.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挡雨板6与所述散热管2接口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圈,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4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41.当充电桩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操控所述散热风扇3,可以使所述散热风扇3带动所述柜体内的热量沿着所述散热孔13进入至所述散热腔12内,再从所述出风口14被吸入至所述散热管2内,最后沿着所述散热管2以及所述通风孔61被吸出至所述柜体外部,同时,所述过滤件4 可以对从所述散热管2进入至所述散热风扇3出风口14的灰尘进行过滤,进一步防止了灰尘沿着所述散热管2进入至所述桩体1内部,所述挡雨板6 可以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至所述散热管2内,当所述过滤件4上累积一定的灰尘后,通过拆下所述抵紧块5可以将所述过滤件4从所述卡槽21内取出,并对所述过滤件4进行清洗,再次装入所述过滤件4即可,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充电桩散热效果的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灰尘不容易进入充电桩内部,进而保证了充电桩内部设备及电子电气元件不会因受热而发生老化,也避免了电子电气元件因受到灰尘影响而发生短路的事故。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3.(1)当充电桩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操控所述散热风扇3,可以使所述散热风扇3带动所述柜体内的热量沿着所述散热孔13进入至所述散热腔12内,再从所述出风口14被吸入至所述散热管2内,最后沿着所述散热管2以及所述通风孔61被吸出至所述柜体外部;
44.(2)所述过滤件4可以对从所述散热管2进入至所述散热风扇3出风口14的灰尘进行过滤,进一步防止了灰尘沿着所述散热管2进入至所述桩体1内部,所述挡雨板6可以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至所述散热管2内,当所述过滤件4上累积一定的灰尘后,通过拆下所述抵紧块5可以将所述过滤件4从所述卡槽21内取出,并对所述过滤件4进行清洗,再次装入所述过滤件4即可;
45.(3)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充电桩散热效果的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灰尘不容易进入充电桩内部,进而保证了充电桩内部设备及电子电气元件不会因受热而发生老化,也避免了电子电气元件因受到灰尘影响而发生短路的事故。
46.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