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21:3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主要涉及无人机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


背景技术:

2.无人机系统是无人机及与其配套的通信站、起飞回收装置以及无人机的运输、储存和检测装置等的统称。无人机要完成任务,除需要飞机及其携带的任务设备外,还需要有地面控制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维护设备,以及指挥控制和必要的操作、维护人员等,较大型的无人机还需要专门的发射/回收装置。随着无人机技术特别是工业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在各个领域中逐步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无人机技术在安防、智慧农业、巡检、测绘、侦察、应急反恐突击、群体性事件处置、交通管理、紧急救援、应急防控及森林防火等多种应用场景中发挥出重大作用及社会效应。
3.但是现有技术的无人机部署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部署速度较慢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所述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包括厢式汽车和无人机;
6.所述厢式汽车包括汽车底盘和位于所述汽车底盘上的驾驶舱和指挥舱,所述驾驶舱和所述指挥舱在第一方向上相邻设置;
7.所述指挥舱包括位于所述汽车底盘上方的顶板,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停机平台,所述顶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顶板上设有可开合的电动天窗,所述停机平台位于所述开口的正下方,所述停机平台用于停放所述无人机,所述电动天窗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电动天窗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电动天窗封闭所述开口;在所述电动天窗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电动天窗解除封闭所述开口,以使所述无人机从所述开口进出。
8.可选地,所述指挥舱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边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边沿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底部边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边沿分别连接于所述汽车底盘,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汽车底盘围合形成腔体,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可开合的侧门。
9.可选地,所述指挥舱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无人机起降区域、无人机准备区域以及无人机控制区域,所述无人机控制区域与所述驾驶舱相邻,所述停机平台位于所述无人机起降区域,所述侧门位于所述无人机准备区域。
10.可选地,所述停机平台包括支撑架和位于所述支撑架上的承载平板,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汽车底盘上,所述支撑架内收容有发电机、充电器以及散热排气风扇。
11.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承载平板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所述承载平板位于所述开口的竖向投影内,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升降所述承载平板,当所述升降装置处于升起状态
时,所述承载平板伸出所述开口或者与所述开口平齐;当所述升降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支撑架支撑所述承载平板。
12.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折叠椅,所述折叠椅在折叠时贴合于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所述至少一个折叠椅位于所述无人机准备区域。
13.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驾驶舱的一侧边沿铰接有第一尾门,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驾驶舱的一侧边沿铰接有第二尾门。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尾门和所述第二尾门上设有散热栅格。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尾门或者所述第二尾门上设有梯子。
16.可选地,所述汽车底盘上设有无人机控制台,所述无人机控制台位于所述无人机控制区域,所述无人机控制台与所述驾驶舱相邻设置。
17.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该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包括厢式汽车和无人机;厢式汽车包括汽车底盘和位于汽车底盘上的驾驶舱和指挥舱,驾驶舱和指挥舱在第一方向上相邻设置;指挥舱包括位于汽车底盘上方的顶板,汽车底盘上设有停机平台,顶板上开设有开口,顶板上设有可开合的电动天窗,停机平台位于开口的正下方,停机平台用于停放无人机,电动天窗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电动天窗处于关闭状态时,电动天窗封闭开口;在电动天窗处于开启状态时,电动天窗解除封闭开口,以使无人机从开口进出。本技术以厢式汽车为基础,在厢式汽车的汽车底盘上对汽车厢体进行改造,分成驾驶舱和指挥舱,在指挥仓内设置停机平台用于停放无人机,并在指挥仓顶部开设开口供无人机起飞,使无人机能够在厢式汽车移动的过程中起飞并通过指挥仓顶部的开口进出,实现无人机的快速部署。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一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28.结合图1-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10包括厢式汽车11和无人机19;厢式汽车11包括汽车底盘13和位于汽车底盘13上的驾驶舱14和指挥舱15。其中,汽车底盘13使用具备一定越野能力的通用化民用或军用汽车底盘13进行集成改装,对车辆底盘无改装与干涉,不影响车辆的机动与越野性能,具备良好的快速机动部署能力。
29.驾驶舱14和指挥舱15在第一方向上相邻设置;指挥舱15包括位于汽车底盘13上方的顶板154,汽车底盘13上设有停机平台16,顶板154上开设有开口,顶板154上设有可开合的电动天窗155,停机平台16位于开口的正下方,停机平台16用于停放无人机19,电动天窗155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电动天窗155处于关闭状态时,电动天窗155封闭开口;在电动天窗155处于开启状态时,电动天窗155解除封闭开口,以使无人机19从开口进出。无人机19用于执行飞行任务,在螺旋桨展开情况下可兼容最大展开尺寸小于1600mm的无人机19。第一方向为厢式汽车11的前进方向。
30.本技术以厢式汽车11为基础,在厢式汽车11的汽车底盘13上对汽车厢体进行改造,分成驾驶舱14和指挥舱15,在指挥舱15内设置停机平台16用于停放无人机19,并在指挥舱15顶部开设开口供无人机19起飞,使无人机19能够在厢式汽车11移动的过程中起飞并通过指挥舱15顶部的开口进出,实现无人机19的快速部署。
31.本技术实施例中,指挥舱15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57和第二侧板158,第一侧板157的顶部边沿和第二侧板158的顶部边沿分别连接于顶板154,第一侧板157的底部边沿和第二侧板158的底部边沿分别连接于汽车底盘13,第一侧板157、第二侧板158、顶板154以及汽车底盘13围合形成腔体,第一侧板157上设有可开合的侧门191。侧门191用于供车厢内人员进出。第二方向为厢式汽车11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
32.本技术实施例中,指挥舱15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设置的无人机起降区域151、无人机准备区域152以及无人机控制区域153,无人机控制区域153与驾驶舱14相邻,停机平台16位于无人机起降区域151,侧门191位于无人机准备区域152。指挥舱15中部划分出无人机准备区域152,人员设备无需下车,在车内即可直接进行无人机19展开准备工作,使无人机
19能够快速部署。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汽车底盘13的底部设有一排前轮和一排后轮,前轮位于驾驶舱14的竖向投影内,后轮位于无人机起降区域151的竖向投影内,将载荷较重的指挥舱15和无人机起降区域151设置在汽车轮胎的上方,能够避免汽车底盘13产生过大的弯矩,造成汽车底盘13损坏。
33.本技术实施例中,停机平台16包括支撑架161和位于支撑架161上的承载平板162,支撑架161可拆卸连接于汽车底盘13上,支撑架161内收容有发电机、充电器以及散热排气风扇。其中,支撑架161收容有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电力供给,主要有发电机组、ups电源、外接电源系统、充电系统、防雷系统、除静电系统等等。支撑架161内用于存放维保设备、发电机及散热排气系统。厢式汽车11机动时,设备装箱放置固定在此区域,不占用车厢中部空间。无人机19飞行作业时,人员在此区域拿取无人机19在无人机准备区域152展开,需车载供电时,发动发电机及散热排气系统进行车载供电。
34.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架161和承载平板162之间设有升降装置(图未示),承载平板162位于开口的竖向投影内,升降装置用于升降承载平板162,当升降装置处于升起状态时,承载平板162伸出开口或者与开口平齐;当升降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支撑架161支撑承载平板162。升降装置可以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支撑架161和承载平板162之间设有4个升降装置,4个升降装置成阵列分布,以支撑承载平板162。通过升降装置将承载平板162升起并送出开口,能够使得无人机19在厢式汽车11外部起飞,从而避免无人机19从开口飞出时与厢式汽车11发生碰撞。
35.无人机起降区域151集成有停机平台16,无人机19由乘员在无人机准备区域152展开,放置在停机平台16上;人员控制车顶电动天窗155打开,并控制4个升降装置升缩使得承载平板162上升,以将无人机19升至车顶进行起降作业。
36.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58朝向第一侧板157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折叠椅192,折叠椅192在折叠时贴合于第二侧板158的表面,至少一个折叠椅192位于无人机准备区域152。折叠椅192供乘员乘坐,可侧面折叠,不占空间。其中,无人机准备区域152用于配置乘员折叠座椅,可搭载人员。也可在执行任务时,进行无人机19起飞前准备、维保、回收装箱等工作。
37.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57远离驾驶舱14的一侧边沿铰接有第一尾门193,第二侧板158远离驾驶舱14的一侧边沿铰接有第二尾门194。在厢式汽车11设置第一尾门193和第二尾门194,能够便于从尾门进行物资设备取放。
38.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尾门193和第二尾门194上设有散热栅格196,在第一尾门193和第二尾门194关闭时,散热栅格196与支撑架161相邻。通过散热栅格196可以对厢式汽车11进行散热。在尾门设置散热栅格196相对在侧门191设置可以避免汽车行驶过程中空气大量进入车厢内,同时散热栅格196与支撑架161相邻能够使支撑架161内的发电机及时散热。
39.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尾门193或者第二尾门194上设有梯子197。梯子197集成在厢式汽车11的尾门外部,供人员上到车顶检查维修用。
40.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底盘13上设有无人机控制台195,无人机控制台195位于无人机控制区域153,无人机控制台195与驾驶舱14相邻设置。无人机控制台195包括操控台及操控员座椅,配置一套无人机地面站系统、一套通信指挥系统,进行无人机19作业、通讯及
中继指挥功能。
41.本技术实施例中,顶板154上设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为车载空调。顶板154的顶部设有摄像机,摄像机用于车外监控。顶板154的顶部设有照明灯,照明灯用于车外照明。顶板154的顶部设有基站及通信天线,配置车顶升降天线、通信基站、图传系统,支持专网通信、公网通信。气象站:顶板154的顶部集成小型气象站,用于气象环境监测。
42.本技术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10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可搭载其他类型无人机19及载荷吊舱,拓展性好。作为一款通用型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10,提供各类标准化接口,可方便兼容各类无人机系统。配备高机动越野的运载平台可执行各类突发事件,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有效提高无人机19空中作业效率。在野外具备一定的自持力,供电设备满载燃油可一次满功率连续发电约10小时,配备备用油料,可执行连续性任务。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无人机19车载起降功能的无人机19车载快速部署平台各个子系统都采用冗余设计,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维修性好。
43.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该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包括厢式汽车和无人机;厢式汽车包括汽车底盘和位于汽车底盘上的驾驶舱和指挥舱,驾驶舱和指挥舱在第一方向上相邻设置;指挥舱包括位于汽车底盘上方的顶板,汽车底盘上设有停机平台,顶板上开设有开口,顶板上设有可开合的电动天窗,停机平台位于开口的正下方,停机平台用于停放无人机,电动天窗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电动天窗处于关闭状态时,电动天窗封闭开口;在电动天窗处于开启状态时,电动天窗解除封闭开口,以使无人机从开口进出。本技术以厢式汽车为基础,在厢式汽车的汽车底盘上对汽车厢体进行改造,分成驾驶舱和指挥舱,在指挥仓内设置停机平台用于停放无人机,并在指挥仓顶部开设开口供无人机起飞,使无人机能够在厢式汽车移动的过程中起飞并通过指挥仓顶部的开口进出,实现无人机的快速部署。
4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车载起降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