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成本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7-30 19:12: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低成本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通常用于制作高温紧固件,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石油石化等领域。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通过720℃的保温时效析出强化后,室温屈服强度可达580mpa以上,抗拉强度可达900mpa以上,且具备较好的塑性,伸长率可超过20%。因其组织的析出强化,该不锈钢材料在400-800℃范围仍保持较高强度,在650℃下,加载450mpa应力,高温持久可超过23小时;加载392mpa应力,高温持久可超过100小时。
3.现有技术中,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需先在990℃附近进行固溶处理,然后在710℃附近进行保温时效。固溶处理后使其软化,面缩率可达65%以上,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易加工变形,满足紧固件的加工要求。加工为成品后,进行成品热处理,达到成品的强度和使用性能,满足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4.因为该钢种中含有较高含量的ti元素,ti元素非常活泼,易于烧损,在钢中易于形成氧化物生产原位夹杂物,损害钢的组织。ti元素含量对时效后的强度影响较大,主要原因为ti元素与ni元素形成的一定量的ni2ti相对基体的析出强化作用。
5.该钢种一般用于较苛刻的环境,需要较长的寿命,故含有较高的cr含量,确保该钢在服役过程中与水或潮湿空气接触不受腐蚀,其中cr含量大于13.5%,且还含有1%以上的mo元素,显著提升了其耐腐蚀性能。因ti元素在2%的较高含量水平,结合ti的活泼性,在浇注过程中因难免与空气接触,而发生快速氧化形成高熔点的氮化钛和二氧化钛结瘤。所以不适合进行小水口的连铸生产,而规模化生产的一个可行措施为大容量钢包的模铸浇注方式。通过采用“电炉 氩氧炉 lf精炼 模铸”工艺,相较于感应炉冶炼,可显著降低该钢种的生产成本,吨钢降本约2万元。但采用“电炉 氩氧炉 lf精炼 模铸”工艺生产工序复杂,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控制手段。
6.本发明致力于打通“电炉 氩氧炉 lf精炼 模铸”工艺,在成分和工艺上双重控制,本发明的钢锭可用于生产的初轧材、锻材和各类型线材。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一直以来采用感应炉冶炼的高成本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8.本发明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成本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0.005%≤c n≤0.05%,0.1%≤si≤0.8%,0.1%≤mn≤2.0%,0.005%≤p≤0.05%,0.001%≤s≤0.01%,13%≤cr≤16%,24%≤ni≤27%,1.0%≤mo≤1.5%,2%≤ti≤3%,0.05%≤al≤0.35%,0.1%≤v≤0.5%,0.001%≤b≤0.01%。
9.该钢种中的合金元素添加较多,主要为了达到使役环境的耐热寿命要求,其中cr、mo和v为提升耐蚀性能,ni、al、ti等提升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但该钢中的ti含量可达2%,为罕见的高ti不锈钢品种。该钢种的生产一直采用感应炉冶炼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10.因前期开发的钢种中含ti元素的情况并不少见(如321不锈钢等),虽然在连铸过程中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但采用模铸浇注工艺还具有可行性,通过前期的调研,结合钢种合金成分的特点,制定了低成本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即“电炉 氩氧炉 lf精炼 模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因钢中含有较高含量的ti元素(2%≤ti≤3%),在aod熔炼还原期添加al粉进行调渣,将渣的碱度调整至2.0以上,并且渣的颜色呈黄白色;在aod熔炼还原过程中ti添加温度控制在1660~1700℃;s2、首先,在lf炉阶段微调al和ti的含量,使al:ti=1:(10~11.5);然后,采用底吹强搅拌,搅拌强度150l/min,搅拌时间≥5min;最后,采用弱搅拌,弱搅拌时间≥5min;s3、控制待浇注钢水的出钢温度为t (85℃~120℃),其中t为钢的液相线温度;s4、浇铸锭型采用2.9-6吨锭型,每支锭的注速为500-600kg/min,冒口注时与锭身注时相同,浇注过程采用氩气保护,氩气流量不小于5m3/min;浇注后静置不小于3小时,送入下一工序轧制或锻造,制得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成品。
11.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中,ti为海绵钛。
12.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3中,待浇注钢水的出钢温度为t (100℃~120℃)。
13.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中,钢锭模浇注前需预热至80℃以上,锭模采用氩气吹扫。
14.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中,浇铸锭型为5.6吨或2.9吨电极坯圆锭(后续可直接用于电渣重熔)或者带冒口的方锭(后续可用于直接开坯轧制或锻造)。
15.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中,冒口浇高不小于330mm,可提升钢锭的保温和补缩作用,降低钢锭温降速度,降低钢锭应力。
16.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中,开坯轧制或锻造开始温度控制在1100-1180℃之间,低于1000℃时需回炉补热至开始加工温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钛耐热不锈钢及其低成本制备方法,采用本制备方法可显著降低冶炼成本,较感应炉冶炼降低约50%,并且避免了浇注结瘤问题。通过适当控制也避免了ti元素的烧损、感应锭缩孔过大、内部质量风险高的问题。模铸锭锭型补缩性能好,可直接用于开坯轧制或锻造,有效提升轧制比,组织进一步细化,提升热加工产品致密性和性能。同时可提高后续轧制的成材率,其中开坯成材率提高可至85%,盘条轧制成材率可提高至93%。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9.实施例1低成本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aod熔炼还原期添加al粉进行调渣,将渣的碱度调整至2.0以上,并且渣的颜
色呈黄白色;在aod熔炼还原过程中海绵钛添加温度控制在1660℃;s2、首先,在lf炉阶段微调al和ti的含量(wt%),使al:ti=1:10;然后,采用底吹强搅拌,搅拌强度150l/min,搅拌时间≥5min;最后,采用弱搅拌,弱搅拌时间≥5min;s3、控制待浇注钢水的出钢温度为1435℃;s4、钢锭模浇注前需预热至80℃以上,锭模采用氩气吹扫;浇铸锭型采用5.8吨锭型方锭,每支锭的注速为500kg/min,冒口注时与锭身注时相同,冒口浇高不小于330mm,浇注过程采用氩气保护,氩气流量不小于7.5m3/min;浇注后静置5小时,送入下一工序进行锻造,制得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锻件,锻后组织致密,晶粒度7级。
20.实施例1中成品钢水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组成如下表1所示,命中目标。
21.实施例2低成本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aod熔炼还原期添加al粉进行调渣,将渣的碱度调整至2.0以上,并且渣的颜色呈黄白色;在aod熔炼还原过程中海绵钛添加温度控制在1680℃;s2、首先,在lf炉阶段微调al和ti的含量(wt%),使al:ti=1:11;然后,采用底吹强搅拌,搅拌强度150l/min,搅拌时间≥5min;最后,采用弱搅拌,弱搅拌时间≥5min;s3、控制待浇注钢水的出钢温度为1428℃;s4、钢锭模浇注前需预热至80℃以上,锭模采用氩气吹扫;浇铸锭型采用5.8吨锭型方锭,每支锭的注速为550kg/min,冒口注时与锭身注时相同,冒口浇高不小于330mm,浇注保护渣采用碳含量不超过1.8%的低碳保护渣,浇注过程采用氩气保护,氩气流量不小于6m3/min;浇注后静置5小时,送入下一工序进行开坯轧制,开坯轧制温度为1140℃,制得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轧件,开坯轧制后组织致密,晶粒度8级。
22.实施例2中成品钢水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组成如下表2所示,命中目标。
23.实施例3低成本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aod熔炼还原期添加al粉进行调渣,将渣的碱度调整至2.0以上,并且渣的颜色呈黄白色;在aod熔炼还原过程中海绵钛添加温度控制在1700℃;s2、首先,在lf炉阶段微调al和ti的含量(wt%),使al:ti=1:11.5;然后,采用底吹强搅拌,搅拌强度150l/min,搅拌时间≥5min;最后,采用弱搅拌,弱搅拌时间≥5min;s3、控制待浇注钢水的出钢温度为1435℃;s4、钢锭模浇注前需预热至100℃以上,锭模采用氩气吹扫;浇铸锭型采用5.8吨锭
型方锭,每支锭的注速为600kg/min,冒口注时与锭身注时相同,冒口浇高不小于330mm,浇注保护渣采用碳含量不超过1.8%的低碳保护渣,浇注过程采用氩气保护,氩气流量不小于9m3/min;浇注后静置4小时,送入下一工序进行开坯轧制,开坯轧制温度为1100℃,制得高钛耐热奥氏体不锈钢轧件,开坯轧制后组织致密,晶粒度8级。
24.实施例3中成品钢水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组成如下表3所示,命中目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