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插接容错性高的射频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16:03: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板对板连接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插接容错性高的射频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射频板对板连接器通常由插头与插座两个部分组成,插头与插座均由塑胶体和固持于塑胶体上的导电端子组成,塑胶体主要起绝缘和定位导电端子的作用,导电端子主要作用是传输信号。
3.为了追求更小的体积和更大的信号传输量,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应运而生,细间距指的是相邻导电端子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35mm。
4.但是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由于导电端子较为密集且小,因此对于插头和插座之间插接精度要求较高,才能确保相对应导电端子能够对接,为此,需要一种射频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以便于插头和插座之间的高精度插接。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插头和插座之间的高精度插接,本技术提供一种插接容错性高的射频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接容错性高的射频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插接容错性高的射频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第一绝缘体和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插座包括第二绝缘体和多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绝缘体的中部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载体,所述载体上设有沿自身长度设置的长条形导向体,所述导向体包括两个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导向片和两个沿自身宽度方向设置短导向片,长导向片和短导向片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中部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导向体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内壁设有向下设置的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一导向条的自由端用于抵接所述长导向片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导向条的自由端用于抵接所述短导向片的外表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条、第二导向条和导向体,当插头下移至与插座对接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条的自由端与长导向片的外表面相抵接,下移力的分力则迫使插头水平移动,以纠正插头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而第二导向条的自由端与短导向片的外表面相抵接,下移力的分力则迫使插头水平移动,以纠正插头的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二者相配合,以起到对插头位置的纠正,使得插接容错率大大提高,并确保了插接精度。
8.可选的,所述条形孔的内周面设为用于与所述导向体外表面相适配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的上部的第一避让槽;所述载体的上表面的周侧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的下部的第二避让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头与插座完全插接配合时,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则因自身形变而进入第一避让槽内,同时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的下半部,并且第二避让槽则容纳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的上半部,以避免第一导向条和第二导向条干涉影响插头和插座的配合。
10.并且,导向面与导向体的配合,起到对插头位置的纠偏作用。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条和所述第二导向条的自由端均由所述条形孔的中心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一弯钩。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弯钩的外表面为圆弧面,即第一弯钩外表面与长导向片外表面的抵接为圆弧面与斜面之间抵接,如此一来,随着插头的下移,第一导向条与长导向片之间的抵接力处于较为稳定状态,且且转化的水平分力更大,更易受力平衡和纠正插头的水平位置。
13.可选的,位于所述载体的长侧的所述第二避让槽内设有沿载体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避让槽槽底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弯钩的弯曲直径且大于第一弯钩的弯曲半径,所述连接杆用于供所述第一弯钩钩接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头下移与插座配合时,第一导向条先是竖直向下状态,然后第一弯钩与长导向片抵接时,第一导向条向外弯曲形变以避让开长导向片,此时第一导向条的下半部则进入载体一侧的第二避让槽内,并且由于第二避让槽槽壁的引导,第一弯钩沿水平向外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弯钩与连接杆相接,第一弯钩弹性弯曲以避让开连接杆,使得连接杆进入至第一弯钩的中空处,从而完成第一导向条与连接杆的连接,以使得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二者的连接稳固性。
15.可选的,所述长导向片的下侧一体成型有多个位于第二避让槽内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自由端向下且向载体中心方向弯曲形成有第二弯钩,所述连接杆同时穿过各第二弯钩。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头下移与插座配合时,长导向片受到第一导向条的抵接而向内弯曲形变,从而带动连接片和第二弯钩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带动连接杆上移,如此一来,使得第一导向条的第一弯钩更易形变避让开连接杆,从而使得第一导向条与连接杆之间的连接更加容易,即提高插头和插座之间插接容易性。
17.可选的,所述导向体包括固定于所述载体上表面的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的长侧边弯折成型有所述长导向片,所述第一金属片的短侧边弯折成型有所述短导向片,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中部冲裁并弯折成型有所述连接片。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导向体为第一金属片一体成型制成,简化结构,并且长导向片和短导向片的受力也更加均衡。
19.可选的,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底凸出构造有位于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一导向条之间的凸块,所述凸块内设有联动结构,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下表面设有触发杆,当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插接时,所述触发杆触发所述联动结构,所述联动结构对所述第一弯钩进行限位。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一弯钩的限位,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固定连接的稳固性。
21.可选的,所述联动结构包括水平滑块,所述水平滑块与所述凸块沿所述载体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水平滑块的一端设有供所述触发杆下端抵接的引导面,当所述触发杆迫使
所述水平滑块滑移时,水平滑块的一端伸入对应的第一弯钩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头下移时,触发杆下移抵接于水平滑块的引导面上,以迫使水平滑块滑移伸入对应的第一弯钩内,如此一来,利用垂直于第一弯钩位移方向的作用力对第一弯钩进行限制,从而起到稳定限制第一导向条位移的作用,以提高插头和插座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23.可选的,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底凸出构造有位于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第一导向条之间的凸块,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弯钩焊接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对应所述第一弯钩的部位弯曲成型有呈“凵”字形的曲部,所述凸块的侧面设有限位凸点,所述限位凸点用于限制所述曲部受所述第二弯钩的弹性扭矩而向下且向外偏转并卡入第一弯钩,所述曲部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限位凸点的避让口,当长导向片向内形变以带动所述第二弯钩向上位移时,所述曲部解除所述限位凸点的限制。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时,曲部由于限位凸点的限位而位于第一状态,此时,曲部高于连接杆,并且由于连接杆与第二弯钩固定连接,第二弯钩具有弹性,因此使得第一状态下的曲部具有弹性扭矩;在插头下移至与插座配合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条迫使长导向片向内弯曲形变,以带动第二弯钩向上位移,即带动连接杆和曲部上移一小段距离,此时曲部的避让口移动至与限位凸点相对应的位置,此时曲部失去限位凸点的限制,第二弯钩的弹性迫使曲部向下且向外偏转,曲部的中部则弹性抵接于第一弯钩的内表面,施加预应力,以迫使第一绝缘体更加贴合第二绝缘体,从而起到加固插头和插座之间连接的作用。
25.可选的,所述第一弯钩冲裁弯折成型有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弯折成型有供所述曲部中部抵接的均力部。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均力部,使得曲部的弹性力更加直接作用于第一弯钩。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条、第二导向条和导向体,利用插头的下移力的分力,以迫使插头水平移动,以纠正插头的两个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使得插接容错率大大提高,并确保了插接精度;2.通过引导第一弯钩的移动方向,并使第一弯钩弹性弯曲以避让开连接杆,使得连接杆进入至第一弯钩的中空处,从而完成第一导向条与连接杆的连接,以使得插头和插座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二者的连接稳固性;3.通过设置具有弹性力的曲部,利用插头下移至与插座配合的过程中,曲部的高度变化,以解锁曲部,使得曲部的中部可弹性抵接于第一弯钩的内表面,以迫使第一绝缘体更加贴合第二绝缘体,从而起到加固插头和插座之间连接的作用。
附图说明
28.图1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插头和插轴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29.图2是实施例1的插座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是实施例1的插头的局部剖视图。
32.图5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第一弯钩与连接杆配合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33.图6是实施例2的用于体现水平滑块与第一弯钩配合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34.图7是实施例3的插座的示意图。
35.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9是实施例3的用于体现曲部与第一弯钩配合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插头;2、插座;3、第一金属片;4、第二金属片;11、第一绝缘体;12、第一导电端子;13、条形孔;14、导向面;15、第一避让槽;16、触发杆;21、第二绝缘体;22、第二导电端子;23、载体;24、第二避让槽;25、凸块;251、通孔;252、滑孔;253、限位凸点;26、水平滑块;261、引导面;31、长导向片;32、短导向片;33、连接片;34、第二弯钩;35、连接杆;36、曲部;361、避让口;41、第一导向条;42、第二导向条;43、第一弯钩;431、缓冲片。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插接容错性高的射频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
40.参照图1,插接容错性高的射频细间距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头1和插座2,插头1包括条形的第一绝缘体11和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2,插座2包括第二绝缘体21和多个第二导电端子22。
41.如图2所示,第二绝缘体21的中部一体成型有条形载体23,载体23的长度方向沿第二绝缘体21的长度方向设置,载体23的中部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导向体,导向体包括长条形的第一金属片3,第一金属片3固定于载体23的中部,第一金属片3的长侧边向内且倾斜向上弯折成型有长导向片31,第一金属片3的窄侧边向内且倾斜向上弯折成型有短导向片32,即导向体呈类四棱台状。
42.如图3所示,载体23的上表面的周侧开设有第二避让槽24,第二避让槽24的槽底凸出构造有多个凸块25,各凸块25沿载体23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设置,第一金属片3的中部冲裁并向外弯折成型有多个连接片33,连接片33的长度方向为载体23的宽度方向,连接片33的一端与长导向片31下侧一体成型连接,连接片33位于相邻凸块25之间的区域内,连接片33的自由端向下且向载体23中心方向弯曲形成有第二弯钩34,第二避让槽24内设有连接杆35,连接杆35沿载体23长度方向设置,且连接杆35同时穿过同一侧的各第二弯钩34的中空处。
43.如图4所示,第一绝缘体11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条形孔13,条形孔13的长度方向为第一绝缘体11的长度方向,条形孔13的内壁设为导向面14,导向面14用于与导向体外表面相适配,以减少插头1和插座2相插接时导向体的干涉影响;导向面14贴合固定有第二金属片4,位于导向面14的长侧边的第二金属片4冲裁且向内弯折成型有第一导向条41,常态下的第一导向条41竖直向下设置,位于导向面14的短侧边的第二金属片4冲裁且向内弯折成型有第二导向条42,常态下的第二导向条42竖直向下设置,导向面14还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导向条41或第二导向条42的上部的第一避让槽15。
44.如图4、图5所示,第一导向条41和第二导向条42的自由端均由条形孔13的中心向外弯曲形成有第一弯钩43,第一弯钩43的半径小于连接杆35与第二避让槽24槽底之间的距离,第一弯钩43的直径大于连接杆35与第二避让槽24槽底之间的距离。
45.使用时,当插头1下移至与插座2对接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条41的自由端与长导向
片31的外表面相抵接,下移力的分力则迫使插头1水平移动,以纠正插头1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而第二导向条42的自由端与短导向片32的外表面相抵接,下移力的分力则迫使插头1水平移动,以纠正插头1的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二者相配合,以起到对插头1位置的纠正,使得插接容错率大大提高,并确保了插接精度。
46.然后,随着插头1的继续下移,第一导向条41向外弯曲形变以避让长导向片31,此时第一导向条41的上半部进入第一避让槽15内,第一导向条41的下半部则顺势进入第二避让槽24内,且第一导向条41的第一弯钩43受到第二避让槽24槽壁的引导,第一弯钩43沿水平向外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弯钩43与连接杆35相抵接,第一弯钩43弹性弯曲以避让开连接杆35,使得连接杆35进入至第一弯钩43的中空处,从而完成第一导向条41与连接杆35的连接,以使得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二者的连接稳固性。
4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设置,如图6所示,第一绝缘体11的下表面凸出构造有竖直设置的触发杆16,触发杆16设为多个;凸块25设有联动结构,具体为,联动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滑块26,凸块25的上表面开设有供触发杆16下插的通孔251,通孔251的下端水平开设有贯穿至凸块25的侧面的滑孔252,水平滑块26位于滑孔252内,水平滑块26与凸块25沿载体23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水平滑块26的一端面设为引导面261。
48.使用时,插头1下移,触发杆16下移抵接于水平滑块26的引导面261上,以迫使水平滑块26滑移并伸入对应的第一弯钩43内,此时,水平滑块26对第一弯钩43进行限位,以阻止第一弯钩43沿自身长度方向位移退出第二避让槽24,以提高插头1和插座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49.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图8所示,凸块25的侧面设有限位凸点253,连接杆35与第二弯钩34焊接连接,连接杆35的对应第一弯钩43的部位弯曲成型有呈“凵”字形的曲部36,曲部36开设有用于避让限位凸点253的避让口361。
50.如图9所述,第一弯钩43冲裁弯折成型有缓冲片431,缓冲片431竖向设置,缓冲片431弯折成型有呈“《”字形的均力部。
51.常态下时(插头1未与插座2相插接),如图8所示,掰动曲部36,由于第二弯钩34具有弹性,因此由于曲部36的偏转,第二弯钩34弹性形变,反作用于曲部36,则曲部36具有弹性扭矩,此时曲部36高于连接杆35,且曲部36抵接于限位凸点253上,限位凸点253限制曲部36的弹性偏转复位。
52.如图9所示,在插头1下移至与插座2配合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条41迫使长导向片31向内弯曲形变,以带动第二弯钩34向上位移,即带动连接杆35和曲部36上移一小段距离,此时曲部36的避让口361移动至与限位凸点253相对应的位置,此时曲部36失去限位凸点253的限制,第二弯钩34的弹性迫使曲部36向下且向外偏转,曲部36的中部则弹性抵接于缓冲片431的均力部上,以对第一弯钩43施加沿载体23宽度方向且远离载体23中心的作用力,而该作用力通过第一导向条41传递至第一绝缘体11上,以迫使第一绝缘体11更加贴合第二绝缘体21,从而起到加固插头1和插座2之间连接的作用。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